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周易基礎知識介紹

時間:2025-01-17 17:14:59 雪桃 風水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周易基礎知識介紹

  《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兇的判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周易基礎知識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周易基礎知識介紹

  周易基礎知識介紹

  一、《周易》

  它是我國古代—部指導人們認識與利用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典藉,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構成。對其書名含義,歷代有多種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說,其中東漢易學家鄭玄說:“《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是講“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陰陽

  《易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觀念指出: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物萬象,在其內部同時存兩種相反的屬性,它們互相依存、互相為用,處個不斷的變化之中;其運動是以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并始終處于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狀態之中。保持著事物的正常發展變化態勢。陰陽觀念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和辯證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導我們在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系上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

  三、爻

  在《易經》中,爻是組成卦的基本單位,其中“—”稱作陽爻。“--’稱作陰爻。

  四、卦

  由陽爻和陰爻按照一定規律分別組合,進而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律的排列符號,就叫做“卦”,卦是為特定目的《占筮》而組成的符號排列,是《易經》的基本組成單位。

  五、、八卦

  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的統稱:是由陽爻和陰爻按不同的組合規律.以三個爻為一組分別組成的八種符號排列,《易傳·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八個由三個爻組成的卦,也叫經卦或單卦。

  六、六十四卦

  由八個單卦以不同的次序兩兩重合,就產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別由六個爻組成,也叫別卦或重卦,其中由八個單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純卦,其卦名同單卦。

  七、《易經》的構成

  《易經》有其特殊的文字體裁,即不分篇章節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組成。而每個卦又由內外卦,卦畫,卦名。卦辭、爻題、爻辭幾部分構成。《易經》分為上、下經兩部分,上經計三十卦,起于乾卦,止于離卦;下經計三十四卦:起子咸卦,止于未濟卦。宋代大儒來熹所著《周易本義》載有《上下經卦名次序歌》,內容如下: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遯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易經的象數理基本知識介紹

  “象數理”是進入易門后須臾不可離手的三件最重要武器,學易者不可不熟煉掌握。

  易經64卦,不管如何變,我們都可以通過象、數、理三個方面來進行理解和闡述。也有人說,還應包括“占”,共四個方面,筆者認為,從分析一個即成之卦的意義來講,不應包括“占”,因為占卦的結果就是要得到“象、數、理”,并從這三個方面得出相應的結論。

  一個卦,有什么樣的象,它背后一定有什么樣的數,兩者沒有誰先誰后的問題,天然生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有數必有象,有象必有數(有人認為,一切都是從數開始,先有數,然后有象。對于此觀點,由于數據往往是隱藏在現象的背后,些說有他一定的道理,筆者不去爭論,也不反駁,但筆者的觀點是,數隱在象的后面,并不代表“數”一定是先“象”而生)。

  象,就是一個卦所呈現在你面前的圖象。圖象的背后往往蘊著自然世界某種基本的客觀規律和道理,人們通過觀其象,可領悟人生處事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

  1、最基本的象就是“太極”(也有的稱“無”),太極“兩儀”,“無”中生出“有”。這一句話如果不理解的,一定要對《老子》第一章有一個深入的學習,一通百通。這一點不通,整個易學的大門是無法進入的。兩儀即“陽和陰“,古人以“一長橫來代表陽”、“二短橫來代表陰”,這是大自然從“無”到“有”的最初階段,也是能量向物質轉化的最初階段,對于“陰陽”,可視之為二“氣”---物質的初級形式,也可視之為兩個基本元素----物質的基本構成。

  2、兩儀生“四象”,即太陽、少陰、太陰、少陽。這個階段已經處于能量向物質轉化的高級階段,陰陽二氣相互交融,形成了大千世界萬事萬物誕生前的四種基本形態。

  3、四象進一步相互交融,形成八個經卦,分別代表自然界最基本的八種自然現象,即所謂的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各有各的圖“象”,萬事萬物基本形成,能量徹底轉化成了物質,“無”徹底變成了“有”。三連乾象為天,上缺為兌為澤、中虛為離為火、仰盂為震為雷、下斷為巽為風、中連為坎為水、覆碗為艮為山、六斷坤象為地。而且上古圣人們(主要代表是伏曦)又根據這八種基本自然現象的特性分別用以代表不同的空間方位,形成了先天八卦圖,這是易學的基石,也是初學易者必須牢固掌握并能信手拈來、靈活運用的最基本知識。

  4、八個經卦兩兩相重,代表了宇宙中八中基本自然現象的組合,共組成64種更為復雜的自然現象,代表大千世界64種基本的宇宙密碼。比如“山上有火”象征著火在山上逐草而行、過而不留的現象,人們由此現象可以想到人生在世如同“旅者”,應當順時應勢而知止,

  如果用在處理刑事上,就應做到“不留獄”;“水居澤下”象征著水入澤下、澤中無水而枯的現象,此象可以使人們想到澤無水而枯的“困”窘狀態,同時其“剛掩下而上‘悅’”也在提醒人們只要“致命遂志”,最終必能脫險而“悅”,切不可“亂命墮志”等等,可見64卦每個卦象都是直接展現在你眼前的自然現象或事物圖象,人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卦象的啟示,指導人們日常行為符合天地大道。

  在理解“卦象”時,要注意任何事物都要本著“三分相象、七分想象”,豐富的聯想力,代表了學員的超強的領悟能力,否則會陷入一味牽強或死記硬背的曲解易經。

  數,就是一個卦所包含的各種“數據”:

  1、最基本的數據同樣是陰陽,“長橫代表陽”,其數為1為奇,“短橫代表陰”,其數為2為偶。

  2、與“象”之推演相同,太極(1)生兩儀(1、2),兩儀生四象(11、12、22、21)、四象生八卦(111、112、122、121、222、221、211、212)。在初學易經過程中,往往會將這一推演與易傳中孔子所述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相混淆,不解其所云。其實兩者都沒有錯,而且是殊途同歸,都是生成“八卦”。其中,“兩”儀生“四”象,進一步推演就是“四”象生“八”卦,這是從“象”的變化來闡述萬物形成的過程。而“一”生“二”、“二”生“三”,則是從“數”的推演上解釋萬物形成的過程,1為太極,既陰亦陽,生出2,即是陰和陽,為“2”個爻,這兩個爻再加上一個爻,即為“3”爻,構成可以代表一個自然現象或事物的“卦象”,而這個“三爻卦”的總數量也恰好是八個,反觀“象”的演變過程,四象生八卦,每個卦也正是“3”個爻。因此孔子說“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正是從數的角度解釋了“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萬物生成過程。

  3、八個經卦的卦象分別以相應的數字代表,“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八種自然現象、八種空間方位,分別以“12345678”八個數字。這些數字之間隱藏著很多復雜關系,但又有非常清晰的規律可循。比如凡是通過中心點的兩卦,數字相加一定為9,為單位自然數之最大者,也是陽數之極者;從1至8依序連接,恰好構成一幅陰陽太極圖。這些數字背后的規律,在學習易經64卦的過程中會所復用到,不可不牢牢掌握。

  4、八個經卦各有三爻,相重而成六十四卦,各有六爻。“初二三四五上”各爻,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數字代表,用之于人事,其背后往往蘊含了“初難知,上易知,二多譽,四多懼,三多兇,五多功”的道理,非常符合人們現實生活的寫照;一個卦只要有一個爻的位置一變,就是一個新卦的誕生;64卦分別處于上下兩經,上經30、下經34,看似不平均,但以組成64卦的八經卦數量來“約分”歸納,則正好上下經各18,更為體現了易經的“變中不變,不變亦變”的易理邏輯;從易經原文64卦排列順序看,上經從乾坤開始到坎離結束,基本上反映了從天地交合開始,各種自然現象的遞進演變過程,即天地之道,而下經從咸恒開始到即濟未濟結束,基本上反映了從夫婦交感開始,各種人事倫理的發展變化過程,即人倫之道。孔子在易傳中以卦序傳的形式進行了歸納整理。同時,以即濟之后又變為未濟卦,也恰好體現了易經周而復始、大道循環的道理。

  5、在學習易經64卦過程中,經常會在卦辭或爻辭中看到的“用九”、“用六”、“王用三驅”、“十年乃字”、“十年勿用”、“先甲三日、后甲三日”,這里都包含著“數”的運用,隨著易學修為的不斷提升,你會發現,天干、地支、五行等等數據看似深奧,其實在易經中的應用一樣經常而且重要,這里就不再做一一介紹。

  理,就是根據易卦的卦象及其數據,以易經的思維所領悟或推論出來的“道理”。象跟數合在一起,它背后一定有說得通的理,如果說不通的話,那就要重新考慮你的解釋一定有問題。在實際運用中,有的“理”是側重從“象”所得,稱為“象理”,有的“理”側重是從“數”所推,稱為“數理”,但更多的“理”則是象數結合而得。

  易經是不能憑空說理的,一定是根據象和數的結合來說理的。如果只看卦象,或日常生活中只看外部現象、表現,那很可能是眼睛要受蒙蔽,一定要看象后面的數,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數據”,并結合起來推斷出其中“道理”。數一變,則整個卦象和卦理就會改變。

  自古及今,尚沒有一個人(包括文王本人在內)能夠把易經64卦的象、數及其所蘊含的道理完全參透,易經就象我們所處的這個浩翰的宇宙,歷代圣賢只是一直在不斷的控索、發現而已,以“非人力所能及”來表述易經的深奧一點都不為過。宋代以前的易學大家,對“象數”非常重視,力圖對易卦中的每一條卦爻辭、象彖辭所述“道理”結論都要找出其背后的象、數證據,對于不能解釋的“辭理”,則寧愿相信象數所推演出來的道理,而置原經文中“辭”于不顧,我們一般將他們歸入“象數”派。而宋代以后,出現的“義理”學派,則偏重于對易經原文中卦爻辭、象彖辭所述“道理”結論進行直接解釋,對于其背后的象數依據,有時就會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當代圣人南懷謹大師在處理象數理的關系上,則較為靈活而不失嚴密,自成一派。

  對于初學易者而言,需要把易經所體現出來的上述一些基本“道理”和規律熟煉掌握,并能夠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能如此,易之玩味,其樂無窮。

  內容解說

  《易經》由本文的“經”和解說的“傳”構成。“經”由六十四個用象征符號(即卦畫)的卦組成,每卦的內容包括卦畫、卦名、卦辭、爻題、爻辭組成。

  一:爻,卦畫的基本單位為“爻”,爻分奇畫與偶畫,奇畫由一條長的橫線而成“—”,俗稱“陽爻”;偶畫是以兩條斷開的橫線而成“--”,俗稱“陰爻”。每一卦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畫偶畫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按易天地人三才觀,初、二爻代表地,奇畫為剛偶畫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畫為義偶畫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畫為陽偶畫為陰。所以用“陽爻”“陰爻”稱謂奇畫與偶畫,是泛陰陽論的表現。

  二:卦畫(卦的符號),即由六條“—”“--”奇偶畫爻組成。

  三:卦名,顧名思義即前面卦畫之名,如“坤”“復”“既濟”等。

  四:卦辭,在卦名后,對六爻的綜合總結,如“元亨利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等。

  五:爻題,即爻位名稱,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體位置及奇偶畫性質,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數起,分別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為九,“--”為六。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辭,指單條爻的說明、描述文辭,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條爻辭,如“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同一卦六條爻辭間相對獨立、相對靜止但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時間、階段事物的發展狀態,以構成完整的發展、發生過程即全卦六爻整體內容總結—卦辭。

  七:上卦與下卦和內卦與外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經卦重之演變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所以六爻卦亦可以分解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為“下卦”或“內卦”。如“復”卦,上“地”下“震”,內“震”外“地”,“謙”卦為“坤”上“艮”下,內“艮”外“坤”。

  周易古經

  一:古經分篇

  《周易》古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二:卦的構成

  1.卦符構成

  《周易》每一卦有六爻,即六個符號組成,六個符號由兩部分組成,即上卦和下卦,上卦和下卦分別取八卦中的某一卦。何為八卦?八卦指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為了記住這八卦的符號,古人總結了順口溜: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八卦符號兩兩相重,構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畫,8×8=64。為了區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稱八卦為“經卦”。稱六十四卦為“別卦”。因此,任意兩個經卦相重疊可以得一別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經卦相重而成。故從卦畫看,一別卦由兩經卦組成:居下部分稱內卦(又稱下體),另一部稱外卦(又稱上體)。

  由于八卦相重成六十四卦,故往往用八卦卦象稱呼六十四別卦。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種自然物:

  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

  為了記住六十四卦卦象,以兩個經卦卦象稱呼一別卦。如天地否即看成由天地組成的卦畫稱為否卦。天山遁可看成由天山組成的卦畫可稱為遁卦。

  2.《周易》每一卦的組成

  《周易》中每一卦除了卦畫(符號)外,還有卦名、卦爻辭,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組成。

  ①卦畫(卦的符號),即六條符號組成,如坤。

  ②卦名,所在卦畫后面的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對卦畫最簡要的說明,它是這個卦的主題。

  ③卦辭,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叫卦辭,卦辭是對一卦六爻總的說明。

  ④爻辭,一卦共六爻,即由六個符號組成,每爻都有一個意思,表達這個意思的文辭叫做爻辭。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條爻辭。在卦辭下,六條爻辭有“九”、“六”作為爻題,陽爻稱九,陰爻稱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為陽爻依次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為陰爻依次為初六,六二,六三,六 四,六五,上六。

  3.卦爻辭的結構

  《周易》卦爻辭,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取象,說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斷語。

  所謂取象,就是敘述一件事,或描述某一自然現象,以此說明一個道理。所謂斷語,就是下結論,多用吉、兇、悔、吝等辭。《周易》卦爻辭之所以要由兩部分組成,原因就是為了占問。在占問時,遇到某一卦或某一卦中的某一爻,先看卦爻辭取象部分,表示占問者處境,然后看判斷結果。

  卦爻辭兩部分是一種因果關系,有其前因必有其后果,但是這種因果性不具有客觀性、普遍性,也就是說從其前因中推不出其后果,而且有許多事是偶然發生的,不具有普遍性,而《周易》作者將這些不具有真實性,不帶有普遍性的東西加以整理,作為《周易》的卦爻辭。以隱語形式普遍應用于占卜之中來預測未來。

  《周易》卦爻辭并不是每一條都是有兩部分組成,情況比較復雜,有時沒有取象部分,直接下斷語。如《恒》九二“悔亡”。或者沒有斷語,如《大畜》九二“輿說輹”(車子與車軸脫節,指車子壞了)。也有的斷語很長,如《坤》“利牝馬之貞”(此占適合乘雌馬)。

  《周易》卦爻辭斷語常用辭及含義:

  吉(善,福祥)

  利(順利,適合)

  吝(很難)

  厲(危險)

  悔(悔恨,窮困)

  咎(災患)

  兇(禍殃,大的災難)

  《周易》人生哲學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經典之作,被儒家列為“六經之首”,又被道家尊為“三玄之一”。

  一、天人合一是《周易》人生哲學的基礎

  《周易》一書上篇闡發天地之道,下篇論述人世關系,用自然關系類比社會關系,用自然現象的己然性來論證社會現象的必然性,推天道以明人事。在《大象》傳里對六十四卦卦義的解釋,充分體現了這一道理。如其釋《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釋《坤》卦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釋《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釋《屯》卦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釋《益》卦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這些話表明,在“天之道”和“民之故”之間是存在著同一性的,人民通過認識和效法天道,就可以從中汲取教益,引申出人事所應遵循的原則。《序卦傳》說的好:“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措。”天地創生萬物,然后進一步締造人世以及相關的禮儀等人世原則。《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統,把自然界復雜的變化概括的、代表性的、特征性的予以表現。如果單純的只是描述自然界的現象,那也就是簡單的羅列了。

  二、憂患意識是《周易》人生哲學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

  區別于西方空間思維角度,中國古人是時間角度。同時中國文化,是“快樂”文化。所以中國古人就有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周易》憂患意識提出了幾個人生的原則。

  (一)、防微杜漸,戒懼危亡。坤卦初六爻辭說:“履霜,堅冰至。”《周易全解》曰:“履霜堅冰至是這樣的象,即腳下既已踏霜,堅冰必將到來。引申一步,告誡人們要見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漸。”又《周易正義》曰:“初六陰氣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踐其霜,微而積漸,故堅冰乃至。義取所謂陰道初雖柔順,漸漸積著,乃至堅剛。”因此說對于所有的惡事要斃之于小,慎之于微,善于在他們勢力還很微小的時候,就識破他們,以早防范、消餌。否卦九五爻辭說:“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全解》曰:“九五之爻已進入息否之時,在泰道將還之時,人皆晏然安樂,唯大人有戒懼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懼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樣堅固不拔。”所有這些都是告誡人們,能夠隨時戒懼危亡,就如同苞之根深蒂固一樣,無有傾危。

  (二)、進德修業是立人之本。《周易》中強調做人要符合天道,要戒懼危亡,但是處憂患之時絕對不可以因個人的一時安危而放棄做人的原則,二是要以德為準。從而引出人生的重要的根本:進德修業。《系辭傳》說:“《易》之興也,其與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系辭傳》選取了九卦分三次敘述,即所謂的“三陳九卦”,以見其處憂患而不失操守,進德修業以擺脫困頓之意,進德修業才能保守天地之道。人處于困境時,為了擺脫困境,最容易喪失德行和操守,故《周易》提醒人們即使身處困境,也要守節不移,臨危不亂才是擺脫困境的正道。《泰》卦九三爻辭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堅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是說事物總是處于對立面的相互轉化之中,否極泰來,人處困境之中,一定要不失其信念,堅持道德操守,進德修業,見機而作,才能終得善果。反之,如果不能堅持道德操守,為了擺脫困境不擇手段,就不能有好的結果,即《恒》卦九三爻辭所謂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傳》也屢屢提醒人們在困境中要注意提高道德境界,《否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蠱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坎象》曰:“水志,習坎。君子以常德行。”《騫象》曰:“山上有水,騫。君子以反身德。”作為人,如果在逆境中都可以保持自己堅貞的操守,那更不必說順境了!

  把握《周易》的人生哲學,一定要把握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理。《周易》所奠定的人生哲學理論成為后世哲學家理論的發凡。學習先人,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有方向。

【周易基礎知識介紹】相關文章:

素描基礎知識介紹03-02

古箏基礎知識介紹09-02

PHOTOSHOP的基礎知識介紹05-30

Photoshop基礎知識介紹08-22

網球基礎知識介紹08-24

戲曲基礎知識介紹10-07

編導的基礎知識介紹11-08

AutoCAD入門基礎知識介紹08-26

素描工具基礎知識介紹07-29

PHOTOSHOP圖層基礎知識介紹09-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西| 云浮市| 大新县| 明溪县| 湖北省| 米泉市| 南乐县| 勐海县| 合山市| 永城市| 闻喜县| 古蔺县| 洛扎县| 当阳市| 尖扎县| 宁波市| 都匀市| 屯门区| 常州市| 光山县| 永兴县| 元谋县| 楚雄市| 平昌县| 陇南市| 浠水县| 丹江口市| 兰坪| 巴东县| 福安市| 枣庄市| 闵行区| 松溪县| 利津县| 双城市| 正镶白旗| 溧水县| 永宁县| 伊通| 历史| 富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