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秋季育兒小知識
秋天氣候干燥,家長要了解多一點育兒知識。那么家長要怎么保護自己的孩子呢。下面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大班秋季育兒小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大班秋季育兒小知識一
秋燥
秋燥,并不是指一種疾病,而是指人們在秋天出現的各種不適,如皮膚干燥或發生皸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大便燥結、毛發無光澤。
現代醫學認為,所謂秋燥,是由于空氣濕度過低引起的。干燥的空氣影響人體的皮膚和呼吸道粘膜的濕度,使皮膚干燥,肺功能受抑,組織氧化不足,從而容易發生干燥或炎癥。稍有疏忽,便會引起氣管炎或支氣管炎,出現“燥咳”。
多給小寶貝喝水養肺
引起秋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氣過于干燥引起,使身體里缺水。傳統醫學認為,養肺可以驅走燥邪。為了防止小寶貝被燥邪侵擾,媽咪一定要多多給小寶貝的身體補充水分。給小寶貝飲水,不要一下子喝進去很多,這樣反會給身體帶來不良作用,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用的方式。白開水是最好的,不要喝添加了很多色素、香精、甜味劑的各種飲料,高糖分反會使身體里更加缺水。
給小寶貝多吃養肺蔬菜和水果
秋天,正是各種果蔬上市的時候。這些果蔬具有滋陰養肺的功用,可以幫助小寶貝驅走身體里的秋燥。因此,媽咪要多讓小寶貝攝取這些蔬菜和水果。雖然梨對小寶貝是一種佳果,但不宜吃得過多。不然會傷脾胃,反引起風寒咳嗽、胃部不適。一定要選擇新鮮的甘蔗榨汁時,發生霉變的甘蔗會引起食物中毒。如果甘蔗外皮沒有光澤,甘蔗肉聞起來發酸,就不可再給小寶貝榨汁喝了。給年齡較小的小寶貝吃石榴,媽咪最好先把果粒剝下來,弄碎后再給小寶貝吃。以免果粒滑入氣管,引起危險。
多給小寶貝進食防秋燥粥
秋燥可引起小寶貝體內津液不足。粥能夠有助于清火、養胃、健脾。如果在煮粥時,適當加些梨、蘿卜、芝麻等能夠生津養肺的食物一同煨煮,那么,將會很有效地改善秋燥給小寶貝帶來的不適。
大班秋季育兒小知識二
1.秋高氣爽,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 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肴的.鹽分,并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2.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3.呵護寶寶皮膚
媽媽在給寶寶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寶寶的嘴唇容易干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寶寶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潤唇膏。寶寶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干燥,媽媽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4.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后食用。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寶寶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和游泳。冷水鍛煉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后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沖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5.預防腹瀉
入秋后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6.營養調理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制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總之,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讓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長。
【大班秋季育兒小知識】相關文章:
冬季科學育兒小知識是什么12-29
春節安全小知識大班教案01-09
秋季防火安全知識10-26
嬰兒床的選購育兒知識08-06
中班的科學育兒知識是什么12-29
秋季大班班務計劃08-30
風水小知識04-26
幼兒園科學育兒知識有哪些12-29
校園環保小知識08-15
環保小知識資料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