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大班育兒知識
隨著秋季的到來幼兒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征象。如何讓孩子健康度過秋季?下面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秋季大班育兒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秋季大班育兒知識 篇1
首先讓孩子多喝水,在幼兒園這點家長朋友不用擔心,我們的寶貝養成的習慣很好,做操后,下課后,起床及戶外活動后,我們的寶貝都能自覺的去喝水,但有的孩子比較挑食,家長可以督促孩子在家多吃蔬菜、水果等等。
第二,對于孩子穿脫衣服問題,我們一定要不怕麻煩,幼兒早晚應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我們會提醒并幫助孩子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的穿脫衣服和增減衣服,家長也可以在家對孩子進行訓練。也不要給孩子穿太多的衣服,例如有不少人早早就添加許多衣服,唯恐傷風感冒,卻不知這樣反而易患“熱傷風”。常言說“春捂秋凍”、“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這是因為人體體溫調節是皮下毛細血管的收縮與擴張來實現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讓機體逐漸適應環境,就能減少傷風感冒的發生。但這并不是說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涼”,問題是要加得適當。而幼兒園每天都有必要的活動,如果穿衣太多,稍微運動就容易出汗,引起幼兒感冒等等;對好動、易出汗的幼兒,在其玩耍時可在其背后墊一塊毛巾或玩后及時給他更換衣服。同時幼兒的鞋子應以輕便的運動鞋為主,少穿皮鞋。
第三, 如果您的孩子身體有不舒服的情況,請一定告知老師,以便老師一日活動中能更細致的觀察,照顧到您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需要在幼兒園喂藥,請入園時將藥拿給老師,并在服藥記錄上注明服幼兒名字、劑量,以便老師能根據服藥記錄給孩子喂藥,并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
第四,孩子的被子問題,秋季天氣時冷時熱,有的孩子被子太厚或者太薄,這都不利于孩子午睡。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曬太陽,家長需根據老師通知及時把幼兒的被子拿回家洗、曬一下。
第五,希望家長和我們一起對孩子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例如:教孩子及時的穿脫衣服,學習將衣服扎進褲子里,這樣就可以避免小肚子受涼,而使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情況。
第六,家長有時間應多帶幼兒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曬太陽可以促進提內鈣的吸收,同時也增強幼兒的體質。
秋季大班育兒知識 篇2
秋燥,并不是指一種疾病,而是指人們在秋天出現的各種不適,如皮膚干燥或發生皸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舌干少津,大便燥結、毛發無光澤。
現代醫學認為,所謂秋燥,是由于空氣濕度過低引起的。干燥的空氣影響人體的皮膚和呼吸道粘膜的濕度,使皮膚干燥,肺功能受抑,組織氧化不足,從而容易發生干燥或炎癥。稍有疏忽,便會引起氣管炎或支氣管炎,出現“燥咳”。
多給小寶貝喝水養肺
引起秋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氣過于干燥引起,使身體里缺水。傳統醫學認為,養肺可以驅走燥邪。為了防止小寶貝被燥邪侵擾,媽咪一定要多多給小寶貝的身體補充水分。給小寶貝飲水,不要一下子喝進去很多,這樣反會給身體帶來不良作用,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用的方式。白開水是最好的,不要喝添加了很多色素、香精、甜味劑的各種飲料,高糖分反會使身體里更加缺水。
給小寶貝多吃養肺蔬菜和水果
秋天,正是各種果蔬上市的時候。這些果蔬具有滋陰養肺的功用,可以幫助小寶貝驅走身體里的秋燥。因此,媽咪要多讓小寶貝攝取這些蔬菜和水果。雖然梨對小寶貝是一種佳果,但不宜吃得過多。不然會傷脾胃,反引起風寒咳嗽、胃部不適。一定要選擇新鮮的甘蔗榨汁時,發生霉變的甘蔗會引起食物中毒。如果甘蔗外皮沒有光澤,甘蔗肉聞起來發酸,就不可再給小寶貝榨汁喝了。給年齡較小的小寶貝吃石榴,媽咪最好先把果粒剝下來,弄碎后再給小寶貝吃。以免果粒滑入氣管,引起危險。
多給小寶貝進食防秋燥粥
秋燥可引起小寶貝體內津液不足。粥能夠有助于清火、養胃、健脾。如果在煮粥時,適當加些梨、蘿卜、芝麻等能夠生津養肺的'食物一同煨煮,那么,將會很有效地改善秋燥給小寶貝帶來的不適。
秋季大班育兒知識 篇3
1.秋高氣爽
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 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如西瓜、梨、橙子等。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肴的鹽分,并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2.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咸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3.呵護寶寶皮膚
媽媽在給寶寶擦拭或洗臉時宜選用柔軟的毛巾,不要用力擦洗。每次清洗完畢后,需用含有天然滋潤成分的兒童護膚品。寶寶的嘴唇容易干裂。媽媽應先用濕熱毛巾敷在寶寶的嘴唇上,使嘴唇充血,然后涂抹潤唇膏。寶寶鼻腔內的黏膜比較容易干燥,媽媽可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滋潤鼻腔。
4.冷水鍛煉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后食用。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寶寶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和游泳。冷水鍛煉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水,然后逐漸降低水的溫度。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冷水沖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5.預防腹瀉
入秋后是輪狀病毒性腹瀉的發病高峰期,又稱秋季腹瀉,主要累及3歲以下寶寶。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
6.營養調理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制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總之,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讓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長。
秋季大班育兒知識 篇4
炎夏已過,秋天到來,此時是促進幼兒生長發育的好時機。可年輕的父母未必都知道如何抓住這個時機。
強化營養:孩子的營養本是一年四季都應關注的大事,何以在秋天特別強調呢?道理很簡單,近100天的炎熱氣候使孩子的飲食與睡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發育的速度明顯減慢。當秋天到來,天氣轉涼,夏天的干擾已不存在,機體逐漸恢復到良好的運作狀態,食欲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平,此乃天賜的補償夏季損失的良機,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的生長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蔬果一類也應增加,做到主食與副食、葷與素、粗與細、干與稀的合理搭配。對于4—7歲兒童具體可這樣安排:糧食100—150克、瘦肉或魚肉50克、豆類50克、蔬菜200克、水果50克、奶類250克、植物油20克。上述品種不必每天都安排這么多,但須保證在一周內滿足,即每種食物的量應達到7天量的總和,如瘦肉或魚肉350克。
及時驅蟲:蛔蟲乃是眾所周知的危害幼兒健康的“要犯”,既掠奪營養,誘發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導致體格發育落后,又損害智力。據英國與牙買加的醫生報道,腸道內有蛔蟲寄生的孩子在聽覺、短期或長期記憶、閱讀與回憶等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程度削弱,一旦將蟈蟲打凈,上述癥狀消失,智力可在9周后完全恢復。何時打蟲效果最佳呢?專家認為是秋天。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后變為蟲定居于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藥(如腸蟲清等,)可將其一網打凈,不留后患。
防范腹瀉:幼兒在夏天最易患腹瀉病,入秋后腹瀉發病率呈下降勢頭,但絕不是說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防范之心不可有絲毫懈怠。因為有一種稱為輪狀病毒的微生物正蠢蠢欲動,常在9月份或者10月份侵襲孩子的消化道而致腹瀉,稱為“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完全可以預防,父母應幫助孩子把握以下幾點:首先是堵住口入關,具體措施有注重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等。同時,應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等傳播病毒、病菌的媒介物。此外,發現病兒立即隔離治療,處理好排泄物。健康兒童應避免與病兒接觸。
總之,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讓孩子能健康愉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