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有原則的游泳安全知識
暑假期間,各地都會有學生溺水身亡的報道。近日,揭陽4名高三畢業生溺水身亡引發關注,除此之外,青少年因下水救人而溺水的事故也不少。水庫、池塘、河流、湖泊這些野外環境是青少年溺亡的主要場所。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王醫生提醒,會游泳并不代表不會溺水,選擇正確的施救方式利人利己。
一、會游泳,并不代表不會溺水
在日常生活中,游泳池、浴缸、浴盆是5歲以下兒童嬰兒溺水的主要場所,家長們在陪伴小孩的時候,一般都不會讓兒童脫離自己的視線之外。而對于已經會游泳的小孩,家長們認為孩子水性好、技術熟練,于是放松了警惕。
“讓孩子學會游泳并不能有效預防溺水事件。我的`小孩游泳技能已經遠遠超過我,每次帶他去泳池,我都會跟在他身邊,因為會游泳的孩子更需要看護。”王西富解釋,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自己的小孩會游泳,就以為“萬事大吉”,但其實存在很多危險及各種突發的情況。
像水庫、池塘、河流這些地方,水底狀況復雜,水下可能存在鋒利的石頭、玻璃碎片等,容易刺破游泳者的腳、腿,還有一些水草、繩狀,也可能會纏住游泳者的腳部導致無法游動。另外,如果水底的坡度較大,從淺水區無意識滑到了深水區,游泳者出現了腿部抽筋的情況,就更加危險了。
二、同伴溺水,“人鏈”救人不可取
當看到小伙伴溺水,如何施救,采用手拉手人鏈式救人?王西富提醒,“人鏈”救人這個看起來很棒的主意,實際上這個方式不是害死一個人,而是害死一串人。王西富說:“如果1個人在水里,3個人手拉手依次入水施救,但不是往岸上拖拽的力量大,而是往水里陷入的力量超級大。”
三、溺水急救有三大原則
1、岸上施救優于水下施救
救人是個技術活,受過專門訓練的人營救溺水者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二,借助器械優于赤手空拳。救人時要保持冷靜,不能逞匹夫之勇,可以選擇投入救生圈、繩索、木棍、泡沫等,讓落水者攀扶上岸。三,團隊救援優于單槍匹馬。救人,不鼓勵孤膽英雄,應召集更多人,采取適合的救人方案。
2、溺水急救心肺復蘇別輕易放棄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正確的施救同樣重要。首先判斷意識和自主呼吸,如果沒有呼吸,應即刻心肺復蘇,不要將時間浪費在試圖排出其肺內的水上,更不要單純等待急救車的到來。
王醫生介紹,“心肺復蘇應包括人工呼吸,先清理氣道,優先給予人工呼吸更佳。在胸外按壓過程中,可能會有水從口里噴出,不要隨便停止按壓。”
王醫生提醒,在溺水者恢復自主呼吸之前,不要停止心肺復蘇。即使在溺水者相對較長時間的溺水之后被救出,也不要輕易放棄,應持續給予心肺復蘇,有案例表明在冷水中溺水者,在復蘇成功后其神經功能恢復良好。
所有曾一過性呼吸停止,或吸入水,或一過性意識喪失的溺水者,在恢復呼吸和清醒后,應繼續在醫院觀察至少24小時,以免漏掉可能的肺或神經功能損傷的重要監測和變化。
3、情景模擬,加強自我防護意識
對于較大一點的小孩,如初中生、高中生,家長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身邊,如何給孩子做好預防教育呢?傳統的方式,一般采用說教,告誡小孩不要去玩水、外出游泳,可有時候收效甚微。
王,如果在學校的游泳課上或者是在家庭游泳訓練中,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小孩一起參與實際演練,設置挑戰性環節,最后與孩子一起討論溺水的防范與急救,會讓小孩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強。
小精靈溫馨提示:
當參與水上活動時,例如漂流,我們可以討論水域游戲風險評估、水域的救生措施設置是否足夠、每人是否有救生衣等。如果遇到突發情況,該怎么施救等,來引導小孩的自我防范意識。
【溺水急救有原則的游泳安全知識】相關文章:
游泳安全知識及溺水防護與急救07-17
夏季兒童溺水的急救護理游泳安全知識07-11
溺水的游泳安全知識08-12
溺水急救安全知識及預防溺水的方法09-18
關于溺水的游泳安全知識07-11
游泳溺水安全知識匯集07-16
孩子溺水了家長的游泳安全知識07-11
游泳的安全知識有哪些07-13
兒童游泳安全知識有哪些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