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暴雨日常安全小知識
導語:防暴雨安全知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安全知識。近日, 深圳遭遇2008年以來最大的暴雨襲擊,深圳龍華水浸、內澇嚴重,全市處于暴雨緊急防御狀態,多個路面交通癱瘓,不少汽車因水浸熄火,停靠在路邊的汽車也被淹沒在積水中,只露出車頂。面對暴雨我們該怎么辦呢?以下是小編整理防暴雨日常安全小知識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暴雨是指短時間內產生較強降雨量的天氣現象,按照一定標準通常劃分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氣象部門規定:24小時雨量≥50毫米稱為暴雨;≥100毫米稱為大暴雨;≥200毫米稱為特大暴雨。
產生暴雨的主要條件有三個:一是充足的水汽來源;二是有強盛而持久的上升運動;三是大氣層結的不穩定。天上的積雨云,比一般云來說,其中水汽更豐沛,上下對流更旺盛,產生暴雨的主要云。此外,特殊的地形對暴雨的產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國是多暴雨的國家,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暴雨,但是降水的階段性明顯,地域差別很大。華南多發生在4-6月及8-9月;江淮多在6-7月,北方多在7-8月份。夏秋季節,西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十分活躍,臺風暴雨的雨量往往很大,會造成嚴重災害。
暴雨,尤其是短時間暴雨,往往伴有雷雨大風、龍卷、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造成洪澇、交通堵塞、航班延誤、工程失事、堤防潰決和農作物被淹,同時也將帶來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經濟損失巨大,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暴雨的危害主要有兩種:一是漬澇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使作物受害而減產。二是洪澇災害。由暴雨引起的洪澇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生各種傷害。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發、河流泛濫,不僅危害農作物、果樹、林業和漁業,而且還沖毀農舍和工農業設施,甚至造成人畜傷亡,經濟損失嚴重。
暴雨來臨之前,氣象部門向社會發布預警信號,按照由弱到強的`順序,暴雨預警信號分為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暴雨來臨前:
1、處于危舊房屋,或處于地勢低洼住宅里的居民,應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
2、應檢查電路、爐火等設施是否安全,最好關閉電源總開關。
3、收拾家中貴重物品放到樓上或置于高處。
暴雨來臨時:
1、特別注意夜間的暴雨,提防破舊房屋倒塌傷人。
2、老年人、兒童等弱勢群體最好不要外出。
3、處于危險地帶的學校、單位應當停課、停業,采取專門措施,保護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
4、城市、農田、魚塘等采取必要的排澇措施。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
【防暴雨日常安全小知識】相關文章:
日常安全的小知識07-18
防暴雨的安全小知識07-14
夏季日常安全小知識07-07
日常生活安全小知識02-18
防溺水安全小知識03-29
小班防溺水安全小知識08-25
防溺水安全小知識資料02-18
幼兒防溺水安全小知識08-18
兒童防溺水安全小知識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