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寶寶健康的方法
導讀:2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為處于重要的生長發育階段,很多家長并沒有注意寶寶的肥胖問題,反而覺得胖胖的寶寶更可愛。那么,怎樣維護寶寶的健康?
肥胖的種類
高胖型絕大部分是吃太多高熱量食物造成的“單純性肥胖”。但若合并智能障礙、發育遲緩、低肌肉張力或特殊臉型,則需要去醫院檢查是否有其他疾病。
矮胖型可能是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病態性肥胖”,如甲狀腺低能癥、庫欣氏癥、生長激素缺乏癥、假性副甲狀腺低能癥等。若有上述情形,可以帶寶寶去看內分泌科醫師。
14招維護胖寶寶健康
1.哺喂母乳許多研究顯示母乳哺喂的寶寶可以預防肥胖,而嬰兒配方奶粉容易讓寶寶肥胖。
2.兩餐間不應補充糖水因為甜味容易滿足食欲,使寶寶正餐的奶水不愿意吃,容易提早進入“厭食期”,而糖水的營養成分遠不及正常的奶水。而且糖水在口腔內容易造成蛀牙,一旦幼時吃慣了甜食后,日后很難再戒除,長期下來較容易變成肥胖兒。
3.不要隨便減肥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處于身體發育階段,所以不需要減肥,要知道不適當的減輕體重會影響兒童生長。
4.適時添加輔食不要過早幫寶寶添加輔食或是固體食物,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是4~6個月大,且應由嬰兒米麥粉開始添加,過早添加容易造成肥胖。
5.把握喝鮮奶最佳時機一般1歲以上的幼兒才能喝市售鮮奶,建議每天喝2~3杯全脂奶,不僅能提供足夠的鈣及維生素D,而且不會造成肥胖。研究顯示“全脂牛奶”富含高品質蛋白、鈣、維生素A及維生素D,促進骨頭、牙齒、肌肉發育等。
6.養成喝水的好習慣避免以飲料(如果汁、汽水、可樂、泡沫紅茶、運動飲料等)代替飲用水。
7.限量果汁果汁一天只能限制在120~180毫升以下,而且是百分百新鮮果汁,不能添加任何糖分。
8.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在嬰幼兒期和兒童期,就應該開始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五谷根莖類、蔬菜、奶蛋魚肉豆、水果、油脂等六大類食物需要均衡攝取;主餐須含至少四大類,點心至少須含兩大類食物;孩子一天飲食的總量得視每個孩子的年齡及活動量而定。
9.維生素不需要平時若已經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及足夠熱量,是不需要補充綜合維生素的;不過,若一天牛奶攝取少于2杯且很少曬太陽,那么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
10.多出外走走養成規律的戶外運動,避免久坐看電視或者坐在電腦旁邊,規律而適度的有氧運動,不僅僅可消耗身體多余的熱量,使脂肪不至于堆積,更可鍛煉肌肉、強化骨骼及心臟血管系統,對發育中的嬰幼兒極為重要!
11.記得忌口少吃甜食,如蛋糕、巧克力、甜甜圈、珍珠奶茶、糖果、餅干等。油炸的食物,如雞塊、薯條、洋芋片等零嘴也不能多吃。此外,更要避免邊看電視、邊吃東西的壞習慣,并養成只在餐桌上才吃東西的好習慣。
12.積極添加纖維素的攝取每天至少2份蔬菜類食物,水果一天也要吃2份,既可增加寶寶的`飽食感,促進排便,又可預防肥胖。
13.多吃綠燈零食幼兒時期可多吃“綠燈零食”及點心,如蛋類(茶葉蛋、白煮蛋、蒸蛋糕)、奶制品類(牛奶、酸奶、羊奶)、豆制品類(如低甜度豆漿、豆花、豆腐、豆干)、蔬菜類(青豆仁、玉米、毛豆、海苔)、水果、淀粉食品(烤或蒸或煮馬鈴薯、芋頭以及低甜度面包、餅干)。
14.限量食用黃燈零食限量食用“黃燈零食”及點心,如漢堡、披薩、奶昔、發酵乳、冰淇淋等。
寶寶成長要注意什么
1.寶寶啼哭怎么辦?
嬰兒尚未具備語言功能,哭鬧是表達要求或反映身體不適以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種方式。大多數嬰兒哭吵是因為饑餓、口渴、尿濕、尿布不干凈以及要抱等,這種啼哭是生理性的,可采取以下措施減少啼哭:讓孩子吃飽喝足;換上干凈的尿布;抱孩子走動;給孩子哼小調,說話或讓其聽些柔和的聲音;給孩子適當的玩具或坐在窗邊向外望等。由于護理不當所致的包襄過緊,環境過熱過冷,熱水袋燙痛等引起的哭吵,則必須仔細查看,驅除誘因。哭吵有時也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應,如消化不良、中耳炎、腸絞痛等,此時嬰兒的哭聲多呈痛苦狀,抱起或喂奶也不能使哭鬧停止,多伴有發熱、咳嗽、嘔吐、腹瀉、面色蒼白等病理特征,這種情況屬于病理啼哭,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2.赤足訓練有哪些好處?
腳上匯集著六條經脈的66個穴位,并有許多與內臟器官連結的神經反應點,所以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體之根,不僅支撐全身重量,還能管理行走、跳躍等諸多活動。腳部血液循環的好壞,與腦、骨盆內的血液循環密切相關。孩子經常赤腳活動,有利于保持全身血液循環和促進新陳代謝,并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功能,提高肌體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可使孩子感到輕松愉快,還能預防感冒、神經及心血管疾病。赤腳對鍛煉踝關節的柔軟性至關重要,如踝關節僵硬,人在活動時極易跌倒;踝關的柔軟性差,在走路較多的情況下足弓會變硬甚至變形,易疲勞。經常赤腳行走能提高踝關節的柔軟性,能防止扁平足。
3.為什么遲睡的孩子長不高?
促進孩子長高的一種激素—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在睡眠中,尤其是在晚10點以后,而從持續較長時間。如果孩子遲睡的話,就會影響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一兩年后,這些孩子的身高將明顯低于一早睡的孩子。此外,孩子為了趕著去幼兒園,早餐馬馬虎虎吃上幾口或者根本不吃,這樣就容易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等低血糖現象,其危害更是不言而喻。家長應改變孩子的遲睡現象,培養孩子早睡的好習慣。
4.孩子爬行有什么好處?
爬行是一種安全而又穩妥的強身與健腦活動。爬行可使孩子頭頸抬舉、胸腹離地,以肢體支撐體重,鍛煉胸腰、腹背以及肢體的肌肉;爬行增進肌肉與骨骼的健壯成長。爬行比坐多消耗1倍的熱量,比躺臥消耗的熱量多2倍,是自幼防范“小牌墩兒型”兒童的良方妙計。爬行時,由靜到動、由點及面,其思維、語言與想象能力等均可相應獲得發展。研究表明: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寶寶的認知力強,看圖識字、構音發聲能力及行進穩妥程度等均好于遲爬或爬動少的孩子。
5.被子的重量是多少好?
初夏季節,當氣溫升至32-34℃左右,幼兒熟睡時,要用薄毛巾被蓋好腹部,并及時將幼兒踢掉的毛巾被蓋好。春秋季被子的重量應在1公斤--1.5公斤左右。存秋兩季,室內溫度約在10-15℃時,讓孩子把手腳蓋好,只露出頭部,睡姿要平仰或側睡。當室溫上升在18-23℃時,蓋好被后,允許幼兒把雙手放在被子外。春夏、夏秋之交,室溫在25-30℃左右,特別是遇上悶熱的天氣,可讓幼兒把手、腳露在被子外面,但要蓋好胸口、腹部。冬季,氣溫降到0℃左右,特別是遇上寒流時,更加寒冷。若室內沒有暖氣設備,要使孩子睡得好,被子要在2.5公斤左右,幼兒鉆進被窩后,應盡快地為幼兒捂嚴塞緊,腳部的被子往下向里折,這樣,幼兒像包在一個小睡袋中。被子塞得緊,冷風進不去,幼兒會睡得很香甜,也不容易感口。
6.突臍是怎樣造成的?
突臍是嬰兒的常見現象,有的孩子的肚臍甚至大如杏子,大哭時突出2厘米高,卻無疼痛感。有人認為突臍是孩子哭鬧所致,故稱“哭肚臍”。一般說來,胎兒在出生時肚臍孔會自然閉合,但也有少許胎兒是在肚臍孔尚未閉合時出生的。肚臍孔未閉合的嬰兒,一用力,就會因腹壓增高而使肚臍外突。突臍對嬰兒健康沒有什么不良影響,無需特殊治療,肚臍孔一般在出生3個月后隨著發育的不斷完善而閉合,絕大多數突臍的嬰兒在出生1年后突臍消失。
【維護寶寶健康的方法】相關文章:
讓寶寶健康過冬方法05-27
那些喂養寶寶的健康方法06-07
人體生物鐘維護健康的方法04-03
如何讓寶寶健康成長的方法05-27
養育健康寶寶方法大全05-26
關于幫助寶寶健康長高的方法05-11
環境胎教方法讓寶寶更健康05-21
寶寶健康營養飲食方法有哪些07-10
如何孕育健康寶寶方法參考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