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原文及賞析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
江城子·畫樓簾暮卷新晴
盧祖皋
畫樓簾幕卷新晴。掩銀屏。曉寒輕。墜粉飄香,日日喚愁生。暗數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
年華空自感飄零。擁春酲。對誰醒。天闊云間,無處覓簫聲。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
【譯文】
畫樓上卷起了幕簾,展開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輕微,我掩緊銀白色的屏風。墜落的一片片花瓣飄來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產生愁情。暗暗地計算著十年間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幾次能遇著美麗姑娘的鐘情,能與佳人幽歡盡興。
我徙然感到韶華易逝,容華凋零,終日在春酒中留連光景。沒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談,對誰人也用不著清醒。天大地大,無處可以再次尋找那悠揚歡樂的簫聲。即使也跟年輕時那樣買花攜酒,但是卻完全沒有了當時的那種心情。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蛑^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畫樓:雕飾華麗的樓房。
銀屏:鑲銀的屏風。
娉婷(pīngtíng):姿態美好貌。這里借指美人。東坡詞:“如有意,慕娉婷。”
酲(chéng):醉酒。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在臨安時寫的一首傷春怨別,感嘆飄零的作品。以一個“愁”字貫穿全詞,委婉低徊,以情致勝。作者在抒寫感傷時跌宕起伏,年華易老,韶華易逝而舊夢難再的孤寂落寞心情。上片因新晴而卷簾,因見飛紅成陣而生愁情,撫今追昔,痛惜十年前風塵碌碌,艷遇之少,辜負美景,冷落佳人。下片換頭自嘆飄零,感嘆今日之衰老寂寥。
【鑒賞】
晏幾道在《臨江仙》的開頭寫“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是以“簾幕低垂”的陰暗景色來襯托“去年春恨卻來時”的陰暗心情的。盧祖皋這首《江城子》的開頭寫“畫樓簾幕卷新晴”,則是以“新晴”的明朗景色來反襯他“日日喚愁生”的`沉悶心緒。“新晴”中的“新”字,與雨過天青,空氣清鮮,陽光灑照的光明景色突現出來了,氣氛是開朗的。一個“卷”字,更富浪漫色彩,和王勃“珠簾暮卷西山雨”中的“卷”字用得一樣靈活。
“畫樓簾幕”把“新晴”“卷”進來,室內就是一片明朗的氣氛了。主人索性把白色如銀的屏風也收起來,好讓和煦到陽光照徹樓房。但這一來,曉來的寒意卻又輕輕地襲來了。“掩銀屏,曉寒輕”這一句記的是平常的行動與感覺,但暗含著個情感的過渡:“新晴”原有暖意,給人歡快之感,而這里卻注入個“寒輕”。這還是室內的感覺。到下句寫到室外了,是“墜粉飄香”,這對“新晴”好景來說,真是大煞風光。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原來風雨過后,梨花落,杏花飛,花事闌珊,春色漸老。而對如此景況,多情的詞人能不產生傷春遲暮之感?于是,“日日喚愁生”就很自然的了,這句明點出個“愁”字,由景入情。這種傷春遲暮的愁情,與“新晴”的氣氛是不調協的,故說首句是以樂景反襯愁情;而與“寒輕”的氣氛接近,故說“掩銀屏,曉寒輕”是個過渡句!俺睢钡膬热菔鞘裁矗肯挛木妥髁俗⒛_。“暗數十年湖上路,能幾度,著娉婷。”“暗數”,富含低徊自憐之情韻,“十年”表時間之長。多少年來在美麗如畫的西湖路上,能有幾次與心上人共度良辰呢!這里以問句出,表達了心口自問,纏綿,悱惻之意緒。整個上片,分三層寫,主要是觸景生情,傷春怨別。
過片開頭“年華空自感飄零”一句,緊承上片的“愁”字來開拓更深的意境。一個“空”字,有虛度之意,似錦年華能幾日?四處飄零,仕途艱險,情場多折,能不“愁”么?在這種愁思纏綿的熬煎下,如何打發時光?只好“日日花前常病酒”,“擁春醒”吧!希望醉中忘卻煩惱,但總有酒醒的時候呀,又如何?“對誰醒”是“醒對誰”的倒裝,灑醒過來對誰傾訴心曲呢?“人闊云閑,無處覓簫聲”,這里化用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詩意。
“天闊云閑”,既寫實,又寫虛,既寫莽莽穹蒼,也寫悠悠別緒。可謂情景交融,意境深遠。這里設問設答,表達了深沉的別離與飄泊交織之苦。結尾道:“載酒買花年少事,渾不似,舊心情”,人老了,飽經滄桑,已無年少時那種尋歡作樂的閑情了!這結語不盡惆悵之情回蕩紙上。整個下片也分三層,主要是撫今憶昔,感嘆飄零。
全詞委婉低徊,沉郁深厚,以景襯情,情景交融,一個“愁”字貫串全篇,而又是通過具體細致的心理變化的描寫來逐步開拓“愁”境的。結尾有言已盡而意無窮的韻致,把讀者帶入這不盡惆悵的意境中;忍不住與作者同聲一嘆。
【作者簡介】
盧祖皋(約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號蒲江,永嘉(今屬浙江)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中進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詩集不傳,遺著有《蒲江詞稿》一卷,刊入“彊村叢書”,凡96闋。詩作大多遺失,唯《宋詩記事》、《東甌詩集》尚存近體詩8首。
盧祖皋于慶元五年(1199年),考取進士,從此便進入仕途。嘉泰二年(1202),調任兩浙西路吳江(今蘇州市)主簿,重到吳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內召臨安,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十三年除秘書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書郎。十二月,為秘書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為著作郎兼權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學士院暫代學士職務,起草制詔及其他文稿。九月,遷將作少監,未久逝世,享年51歲,墓葬在杭州西湖名勝“九里云松“。
盧祖皋為樓鑰之甥,學有淵源,與永嘉四靈以詩相倡和。盧氏為八百年來溫州詞宗,宋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八評云:“申之樂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呂,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詞稿》行世”。又《中興詞話》謂其《虞美人。釣雪亭》詞“無一字不佳,每一詠之,所謂如行山陰道中,山水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諸自鄶;竹屋硁硁,亦凡響耳。”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2
斗轉星移玉漏頻。已三更,對棲鶯。歷歷花間,似有馬啼聲。含笑整衣開繡戶,斜斂手,下階迎。
譯文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已經到了三更時間,面對對面樹上棲息著的黃鶯,獨自憂傷。在花的遠處,傳來一陣清晰的馬蹄聲。女孩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飾,面向男孩前來的方向拱拱手,走下臺階走出庭院迎接男孩的到來。
注釋
玉漏頻:指計時的漏聲頻頻傳來。均指時間的推移。
歷歷:分明可數,形容馬蹄聲非常清晰。
繡戶:繡花的門簾。斂手:拱手,表示恭敬。
賞析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明經及第。二年后,再登進士第。后梁鄆州節度使賀瑰了解到和凝與自己是同鄉時,便聘他為府中從事。一夜,作者看到妙齡的少女私下和自己心目中愛戀的人約會,那個人遲到了,可是少女依舊在苦苦等待,終于盼到了自己心愛的人,遂做此此詞。
創作背景
首三句從時間的推移下筆,起句寫斗轉星移、玉漏頻催,已由“月上門”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視線由室內的.云母屏風移到室外棲息的黃鶯身上,不僅表示時間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華。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約定的蘭更而不來,她雖然急不可待,但還能自解。這一句用“轉“、“移”、“頻”連續三個動詞表達少女對時光流逝的焦慮,以異于常人的感覺來表現她的熾熱感情,給讀者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獨坐三更,面對棲鶯,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會由夜鶯都已棲息聯想到自己還不能與所期待的潘郎相會,而有感于人不如鳥,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無邊無際的,她的憂愁怒情也看似無窮無盡。
但下兩句卻一下子打破了靜夜的沉悶空氣,掃去了她心頭的重重愁云和臉上的怒容,成為全詞的起伏、轉折之點!耙讶睍r她仍然還在傾聽著馬嘶聲。不過,此刻從花間小路上傳來的不是老遠就可聽到的馬嘶聲,而是近處才可聽到的馬蹄聲。這分明是她一直盼望聽到的聲音。末尾三句則急轉直下:盼望已久的潘郎終于騎馬疾馳歸來,女主人公欣地的整理好衣服頭飾,打開門戶,輕快地走出房門,走下臺階到庭院相迎,從而結束了大半夜的期望與等待。
這首詞與前一首都采用了直陳其事的手法,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一系列動作的描繪,展示了青年男女密約幽會的動人意境。在細節和心理描寫上,細膩、生動、逼真,因而人物形象非常鮮明,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和凝
和凝(898-955年),五代時文學家、法醫學家。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幼時穎敏好學,十七歲舉明經,梁貞明二年(916)十九歲登進士第。好文學,長于短歌艷曲。梁貞明二年(916)進士。后唐時官至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后晉天福五年(940)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后漢,封魯國公。后周時,贈侍中。嘗取古今史傳所訟斷獄、辨雪冤枉等事,著為《疑獄集》兩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訂兩卷,合成四卷。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宋代]蘇軾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譯文
遠眺馬耳山跟九仙山,只見碧山與天相連,晚云悠閑地飄蕩。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臺,頓覺心曠神怡,有超然之感。不要讓云彩匆匆地消散,今夜里會有美好的月光。
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離去時身姿翩翩,揚起點點輕煙。仕途多坎坷磨難,一回頭就成為過去。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樂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原為單調,至蘇軾始變為雙調,共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馬耳:山名,在今山東諸城市西南六十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六“濰水”條:“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其馬耳,故世取名焉。”九仙山:在諸城市南九十里!短K軾詩集》卷一四《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之一:“二華行看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作者自注:“九仙在東武,奇秀不減雁蕩也!泵骷尉浮肚嘀莞尽肪砹骸埃ㄖT城)縣南八十里為九仙山,山有九峰,高松摩空,奇秀不減雁蕩山。西北有潭水與東海相通,久雨將晴。井中有聲如雷,旱則以石擊井,必雨。其他石峰十有一,盤石十有八,俱巍而麗。子瞻詩‘九仙今已壓京東’是也!
超然:即超然臺,舊稱北臺。南宋張淏《云谷雜記》卷三:“按北臺在密州之北,因城為臺,馬耳與常山在其南。東坡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請名之曰超然臺。”
月嬋娟:月色美好。
聯拳:團縮貌。
他年:意謂成為過去。
使君:作者自指。
賞析:
此詞抒發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上片開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最后三句是虛擬之景;下片換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末尾三句是虛擬之景。全詞情景交融,虛實交替,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功力。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臺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托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時光,盡于此二句中囊括之,盡于吟誦此二句時浮現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臺,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薄熬盁o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4
江城子·平沙淺草接天長原文:
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茫。幾興亡。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謾悲涼。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掃沙場。擊楫中流,曾記淚沾裳。欲上治安雙闕遠,空悵望,過維揚。
江城子·平沙淺草接天長注釋
⑴這三句是作者經過揚州時,但見平沙淺草,征途茫茫,而這條北通中原的大路又經過了多少次戰事,經歷了幾度興亡。
、七@兩句是寫夜間聽到濤聲拍岸,使人激奮而氣節凜然。骨:指人的氣骨節操。
、锹和饺弧_@三句是徒然悲嘆千古以來的英雄亦難以建成功業。
、确航捣。中行:即中行說(Zhōng háng Yuè),漢文帝時宦官,后投匈奴,成為漢朝的大患
、少澹ㄒ魢簯饡r割下敵人的左耳以計功。這句是指殺死敵人的統帥。
、手伟玻褐笣h賈誼的《治安策》,內容是評議時政。雙闕:本為宮殿前左右各一的高臺。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處。這句是說自己想要上書但又恨離朝廷太遠,只好作罷。
、司S揚:即揚州。
江城子·平沙淺草接天長賞析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姜白石的《揚州慢》,其中有“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這樣的句子,但李好古過維揚時寫的這首《江城子》,此外,詞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掃沙場”(馘,殺敵后割取左耳以計功)的原因,歸結為“欲上治安雙闕遠”(治安,賈誼曾作《治安策》評議的時政。雙闕,指代朝廷),等于說興亡的關鍵、維揚屢遭破壞的根子,都因為統治者不納忠言。這種尖銳態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詞人中也是少見的。
這首詞在寫法上注意了兩個結合。一個是寫景與抒情結合。詞中寫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奔磧H僅是沙、草、天、路。這些單調的景物,為讀者展現了維揚劫后的荒涼。再說,作者又逐次為它們加上“平”“淺”“長”“茫!钡刃揎椪Z,從而共同組成一幅遼遠、凄迷的'圖畫,正好象征著作者惆悵的心情!白蛞共暋币痪浔砻鎸懖澈髤s有一個在揚州的某一間屋子里聽著波聲久久不能入睡,想起無限往事的人兒。把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燾說:“兩句寫夜間聽到波聲拍岸,使人激奮而氣節凜然。”(《唐宋詞選注》)則景中之情就更為顯著了。還有一個傷今與懷舊的結合。這首詞目睹揚州破敗景象,痛悼國家不幸,這是“今”;可是詞篇中又有“幾興亡”一句,接下去還有“千古英雄成底事”,這是“舊”。有了歷史舊事的陪襯,眼前的感慨變得越發深沉幽遠;相反,由于當前維揚的變故,千年的興亡也變得越發真切。同時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調,暗示自己也像歷史上的無數英雄一樣,壯志難酬,只能“徒感慨,漫悲涼”。下半闋開頭五句寫自己少年時的志向。詞人年輕時就有降服中行說(漢文帝時宦者,后投匈奴,成為漢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掃沙場”的雄心壯志,甚至象祖逖的樣子,在中流擊楫,立下報國誓言。這樣,有千古、少年時、目前三個時間層次的結合,詞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開闊,作者因國事而生的憂慮也就特別深廣。
這首詞直接寫到維揚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兩句。前五句寫見聞,結尾處點維揚,全詞自然構成一個整體,中間的感慨部分則正好處在包孕之中,這樣能使結構緊湊,抒情集中,應該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5
原文:
醉來長袖舞雞鳴。
短歌行。
壯心驚。
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
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幽并。
鬢星星。
竟何成。
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
一掬釣魚壇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譯文:
即使我喝醉了酒,仍天像劉琨他們那樣聞雞少舞,候袖飄飄,心情激蕩。曹操的《短歌行》令多少壯士有風雷激蕩、石破天驚的感受啊。我舉頭向西北望去,神州陸沉,國勢之艱難,讓人像“新亭對泣”那樣悲傷。再看那如候劍般插入云端的三十六峰,看蔥郁崢嶸的星斗之氣,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涌動。
古來豪俠眾多,要數幽并為最,可是我這個幽并人再也不天像先輩那樣殺敵立功了,因為我已雙鬢斑白,還天干什么呢。等到將來封侯的時候,青史會會留下誰的名字呢。即使我像嚴子陵那樣在釣魚壇會垂釣,也不會:忘記事業未成的痛苦,面對浩浩的風,冥冥的.雨,我會淚流滿面的。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此體為雙調,七十字,會下片各七句,五平韻。
舞雞鳴:祖逖聞雞少舞之故事,為英雄豪杰報國勵志的典范事跡!稌x書·祖逖傳》:“逖與司空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此非惡聲也。’因少舞。”
短歌行:樂府歌辭,曹操宴會酒酣時所作,表達了他感嘆人生短促,事業無成、希望招賢納士,建立功業的雄心壯骨。
“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的西北疆域,當時又被元人所占,詞人與金朝的有志之士就像東晉名士一樣,痛心國喪,欲救國而不天,只得聚會新亭,一灑憂國之淚。
三十六峰:指河南登封縣嵩山三十六峰,此時元好問正游此山。
星斗氣:據《晉書·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張華)乃邀雷煥仰觀,煥曰:‘寶劍之精,會徹于天耳’……”
崢嶸:山勢挺拔峻削,又指寶劍鋒利無敵。
編簡為誰青:用杜甫《故武衛將軍挽歌》“封侯意疏闊,編簡為誰青”原句。編簡,即書籍,此指史書。古書刻在竹子會編聯成冊,故名。
釣魚壇:作者自注云“釣壇見《嚴光傳》。中國古代釣臺很多,文人最喜歡稱道的,是浙江桐廬富春江嚴光(子陵)釣臺,此臺極為宏偉壯觀,孤峰特少,會立千仞,許多名人到此憑吊,迎風灑淚,悲歌壯烈。詞人以嚴光自比。
賞析:
這首詞約作于貞祐丙子(1216)從秀容南渡避兵之后,至正大甲申(1224)五月應宏詞科,就選國史院編修官之前。據詞意推測,當寫于詞人游嵩山時。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6
原文:
江城子
墨云拖雨過西樓。
水東流。
晚煙收。
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
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
月花羞。
捧金甌。
歌扇縈風,吹散一春愁。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注釋:
、傥咨剑捍税抵该廊。用巫山神女與楚襄王相會的故事。
②酒新篘:新漉的酒。,過濾酒。
③月華羞:美人笑臉盈盈,顧盼生輝,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
④歌扇縈風:(美人)翩翩舞扇招來徐徐清風。
⑤“試問”三句:化用杜牧詩意,杜有詩曰:“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名。”蘇軾以酒色自娛來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懷一切,其實不過是苦中作樂。
賞析:
上片主要寫景,隨著時間的推移,依次寫出傍晚帶雨的'烏云在樓頭灑落一陣驟雨之后又飄往他方。水向東流,云收霧斂,夕陽映柳,風吹簾動。這意象紛呈又氣脈連貫的景色,組成了一幅幅動態的畫面,令人美不勝收,加之鮮花美酒,使詞人情不自禁地贊嘆這良辰美景。又用“巫山”為美人的出場作了鋪墊。
下片轉入描寫美人。從“美人”起五句都是刻畫美人的情態,這是一個明眸如星、巧笑顧盼、翩若驚鴻、輕歌曼舞的美麗形象,她的舞扇帶來的縷縷清風,吹散了凝結在詞人心頭的愁云。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詩句,似乎自己已沉醉于酒色美景,忘懷一切了。用反問句,流露了他心頭的苦悶。詞人固然度過了一個良辰美景,暫時忘掉了一切,但前不久在潁州因久雪百姓饑餓自己徹夜不眠,到揚州后吏胥催租,百姓無以為生,自己無力拯救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百姓的疾苦和自己的遭際,釀成濃濃的愁云,積壓于心頭。他只能借酒澆愁。歡娛吹散春愁只是暫時的,詞人盡管狂放豪爽,但深隱于心頭的創痛,卻是無計消除的,曠達的筆觸,只能使讀者更體會到他內心的痛苦。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7
原文:
醉來長袖舞雞鳴,短歌行,壯心驚。西北神州,依舊一新亭。三十六峰長劍在,星斗氣,郁崢嶸。
古來豪俠數幽并,鬢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編簡為誰青?一掬釣魚壇上淚,風浩浩,雨冥冥。
譯文
即使我喝醉了酒,仍能像劉琨他們那樣聞雞起舞,長袖飄飄,心情激蕩。曹操的《短歌行》令多少壯士有風雷激蕩、石破天驚的感受啊。我舉頭向西北望去,神州陸沉,國勢之艱難,讓人像“新亭對泣”那樣悲傷。再看那如長劍般插入云端的三十六峰,看蔥郁崢嶸的星斗之氣,怎不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涌動。
古來豪俠眾多,要數幽并為最,可是我這個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輩那樣殺敵立功了,因為我已雙鬢斑白,還能干什么呢。等到將來封侯的.時候,青史上會留下誰的名字呢。即使我像嚴子陵那樣在釣魚壇上垂釣,也不會:忘記事業未成的痛苦,面對浩浩的風,冥冥的雨,我會淚流滿面的。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此體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
舞雞鳴:祖逖聞雞起舞之故事,為英雄豪杰報國勵志的典范事跡!稌x書·祖逖傳》:“逖與司空劉琨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朔菒郝曇!蚱鹞。”
短歌行:樂府歌辭,曹操宴會酒酣時所作,表達了他感嘆人生短促,事業無成、希望招賢納士,建立功業的雄心壯骨。
“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的西北疆域,當時又被元人所占,詞人與金朝的有志之士就像東晉名士一樣,痛心國喪,欲救國而不能,只得聚會新亭,一灑憂國之淚。
三十六峰:指河南登封縣嵩山三十六峰,此時元好問正游此山。
星斗氣:據《晉書·張華傳》:“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張華)乃邀雷煥仰觀,煥曰:‘寶劍之精,上徹于天耳’……”
崢嶸:山勢挺拔峻削,又指寶劍鋒利無敵。
編簡為誰青:用杜甫《故武衛將軍挽歌》“封侯意疏闊,編簡為誰青”原句。編簡,即書籍,此指史書。古書刻在竹子上編聯成冊,故名。
釣魚壇:作者自注云“釣壇見《嚴光傳》。中國古代釣臺很多,文人最喜歡稱道的,是浙江桐廬富春江嚴光(子陵)釣臺,此臺極為宏偉壯觀,孤峰特起,上立千仞,許多名人到此憑吊,迎風灑淚,悲歌壯烈。詞人以嚴光自比。
賞析:
詞人游嵩山時,有感于自己用世無望,賦詞抒志,一吐幽懷。
上片起自即以祖逖聞雞起舞發端。“醉來”二字,意謂,心中極為沉痛憤懣,醒時尚能自持,醉酒之后,憂國之情,便如脫疆之馬,奔騰而出。時值金廷混亂,國勢日頹,詞人積極用世,已然無望,但醉后卻聞雞起舞,壯懷激烈,表達了他內心深處難以抑制的愿望。以狂放之舉,發之于形。詞人有濟世之志,卻報國無門,想起曹操當年賦《短歌行》感嘆人生短暫,希圖建功立業的情懷,不由得也憂從中來,深感時局艱危,自己卻歲月蹉跎!拔鞅薄倍洌猩蠈懓ㄗ约涸趦鹊慕鸪兄局垦劭瓷裰莩陵,除了如“新亭對對泣”一般傷心落淚外,別無他計。但“三十六峰”三句,筆鋒一轉,又重新振起,以嵩山三十六峰喻為三十六柄依天長劍,寶劍精氣上射斗牛,氣象郁勃崢嶸,暗指自己雄心不泯,壯志不消,還要像紫氣凌霄的寶劍,一展雄姿,情緒激昂亢奮,豪氣上凌九霄。
換頭,如果說上片是寫醉中之態,那么下片則是寫醉時之情!肮艁砗纻b”三句,詞人是并州人,自古幽并多豪俠之士,自己悲歌慷慨,壯志凌云,當為豪俠之士,但現在年屆中年,鬢發漸白,國勢日傾,卻不能為國立功,豈能不為之嘆息!“他日封侯”二句,表示封侯無望的悲哀,他日封侯,名上史書的人到底是誰呢?詞人情緒轉向低沉,既然自己不能一展宏圖,只好去隱居江上。“一掬”三句,用嚴子陵隱逸垂釣自比,意謂在這江山易代風雨如晦的末世,只有隱逸一條出路,自己將不得已而為之。
上片豪氣貫虹,氣勢磅礴;下片感慨遙深,悲歌婉轉,從中可以窺見詞人內心深刻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社會政治給他造成的心靈創傷,讀來回腸蕩氣。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8
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
家園十畝屋頭邊。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別館閑亭隨分有,時策杖,小盤旋。
采山釣水美而鮮。飲中仙,醉中禪。閑處光陰,贏得日高眠。一品高官人道好,多少事,碎心田。
創作背景
吳潛為南宋名臣,但在朝廷任職時頗受以賈似道為首的權臣排擠。景定元年(1260),吳潛被貶謫到循州(今廣東省惠陽縣),此篇即是他在循州閑居時贈表侄劉國華的作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屋子旁邊有田園十畝,春光正好,百花都醞釀競放嬌顏。多情的楊柳,隨風披拂搖擺,籠著淡淡輕煙。幽館閑亭隨處可見,我時時拄著手杖,稍作流連。
采山貨,釣河魚,味道既鮮而美,我是那酣飲中的酒仙,醉倒后的禪人。在閑居的日子里,日上三竿我還酣睡不起。人們都說做一品高官好,但有多少事,聒碎心田。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此體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
劉國華:作者表侄,生平未詳。
別館:別墅。
策杖:拄著手杖。
醉中禪:醉倒后的禪人。禪,這里指醉心禪法者。
賞析
這是一首述志言懷的詞。詞人通過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描述,表明了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及淡然閑靜的心境。悠游林下的閑適和禪宗的空靈境界,在作者看來,可以達到融通:經過內“碎心田”而外“一品高官”的紅塵修煉,“仙”“禪”的況味一起隨著鄉村伴日高眠、把酒垂釣的生活油然而生,集中體現在了這首詞中。
上闋描寫詞人的'居處。詞人所居之處如同世外桃源,田園十畝,百花競放,柳條依依。于這景物中,詞人的心境表露無遺,他不茍于俗,過著恬然自得的生活。下闋述寫詞人的日常生活。他生活是悠閑隨性的:采山貨,釣河魚,暢飲美酒,睡覺睡到日上三竿!耙黄犯吖佟币韵氯,詞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安貧樂道,不愿過那鉤心斗角的官場生活。
這首詞寫得平白易懂,不事雕琢。全篇信手拈來,準確妥帖地將詞人自己的心境傳達出來。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9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癡頑。見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應慳。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
天應有意故遮闌,拍人間。等閑看。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直待黃昏風卷霽,金滟滟,玉團團。
古詩簡介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是宋代陳著的一首詞,這首詞是早上下雨晚上天晴的一個中秋節,整首詞前后呼應,表現出了詞人的一種豁達胸懷。
翻譯/譯文
中秋佳節之時是月亮最圓的時候,愚蠢遲鈍的老頭,見識比較多,飲酒相見,現在是不應吝嗇。將止的雨怎么妨礙高興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點。
天應該有意遮攔著,拍打著人間,隨便看看,美好的時光,一定要明顯的不容易。直到黃昏大風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圓月像玉器一樣皎潔。
注釋
見多:識:知道。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殘雨:將要終止的雨。
等閑:輕易;隨便。
須用:一定要。
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閃動的樣子。
團團:圓月。
賞析/鑒賞
鑒賞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寫的是中秋時,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給人一種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圓”寫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將止了,一點都不妨礙高興的事,表現出了一種風雨無阻的心態。
下片寫了傍晚時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潔無暇,與首句相對應。
創作背景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0
江城子·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
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郎到斷橋須有路,儂住處,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時,好向北峰尋。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
注釋
西湖竹枝詞: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區。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慶周圍地區)一帶民歌。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
是儂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詞與“云雨”、“魚雁”等意象一道,常為古人用來作男女戀情的象征。
心底:指“儂”的心底。湖頭,湖起始的地方。此處指“儂”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斷,指道路不通。暗示“儂”與心中人許久音訊阻隔,沒有相會了。
斷橋:橋名,在西湖孤山邊。本名寶祐橋,又名斷家橋。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斷,故自唐以來皆呼為斷橋。
金:金黃色。此指柳葉由綠泛黃,與金黃色相似。又黃色醒目,容易辨認。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圍多山,環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相對峰頭俱化石:相對,面對面的相向、對峙。雙影在,
照清。呵鍧,清澈的水邊。潯,水邊深處。
注釋
江城子:詞調名。分單調、雙調兩類,各有數體。單調始于晚唐韋莊,五代歐陽炯,雙調始于北宋蘇軾。
張春溪:名伯魁,字春溪,清浙江海鹽縣人,張惠言友。
西湖竹枝詞: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區。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慶周圍地區)一帶民歌。
碧云無渡碧天沉,是湖心,是儂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詞與“云雨”、“魚雁”等意象一道,常為古人用來作男女戀情的象征。
心底湖頭,路斷到如今:心底,指“儂”的心底。湖頭,湖起始的地方。此處指“儂”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斷,指道路不通。暗示“儂”與心中人許久音訊阻隔,沒有相會了。
斷橋:橋名,在西湖孤山邊。本名寶祐橋,又名斷家橋。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斷,故自唐以來皆呼為斷橋。
金:金黃色。此指柳葉由綠泛黃,與金黃色相似。又黃色醒目,容易辨認。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圍多山,環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相對峰頭俱化石:相對,面對面的相向、對峙;耗铣瘎⒘x慶《幽明錄》:“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相傳有貞婦送夫從役,站在山頭望丈夫,久之化而為石。后遂以此典表現女子對丈夫的忠貞與思念,形容精誠至極。
雙影在,照清。呵鍧,清澈的水邊。潯,水邊深處。《淮南子·原道訓》:“故雖游于江潯海裔!本渲^西湖邊上的南、北兩峰,就象那古代的望夫石一樣,相對眺望,佇立凝視,它們的雙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賞析
從這首詞的小序“填張春溪西湖竹枝詞”看,可知這首詞為步韻之作。竹枝詞為詩體,張惠言一生不作詩,自言:“余年十八、九時,始求友,最先得云珊。時余姊之婿董超然,與云珊銳意為詩。三人者,居相邇,朝夕相過,過即論詩。余心好兩人詩,未暇學也。其后三、四年,各以衣食奔走南北,率數年乃一得見,見輒出新詩各盈卷。而余學詩,久之無所得,遂絕意不復為。每見超然、云珊讀其詩,恧然以愧”(《茗柯文編·楊云珊覽輝閣詩序》),所以,他以詞來和友人張伯魁的詩韻。
詞的上闋主要寫闈中佳秀對“郎”的思念、盼望,寫她與“郎”雖有情卻彼此音訊睽隔,展示出這位女子多情、勇敢且驚世駭俗的風致。詞下闋承上闋的情感,過片即直言“儂”對“郎”的思念與盼望:“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痹~中女子對戀人的思念是如此之不可遏止,煎熬其心魂,以致她爬上西湖傍邊的南高峰來眺望心中人,希望他也能登上山峰,與其相會。固然,詞中女子是否登上山峰我們不必過于坐實來解,這也許只是她的一個想象而已,或者一時的情感沖動罷了,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她是否與“郎”相會了呢?沒有,因為“郎愁深,妾愁深”。如果兩個久相睽隔的人能夠相會,以慰相思之苦,也許他們的痛苦或者能夠得到稍許的沖淡,然而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生,所以,他們雙方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沉。于是,詞中女子在心中默默地告誡她的戀人:“郎若愁時,好向北峰尋!辈唤小袄伞钡轿疑碓谄渲械哪戏鍋韺ふ,卻叫他南轅北轍到北峰去追尋,顯然是有情緒,鬧別扭了;蛘,詞中女子在埋怨戀人太沒有膽量了。或者,她對戀人的猶豫不決深感失望。在這種情緒的驅使下,她脫口而出拋出了重話:“相對峰頭俱化石,雙影在,照清潯。”意思是:你最好到北峰去找我,那時,我在南,你在北,我們兩個都變成佇立的石頭,遙相眺望,永遠揆隔,只有我們的雙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話說得重了一些,但從這牢騷語中我們可以窺見詞中女子的耿耿深情,也由衷的喜歡她那種直來直去,有話就要說的率直、潑辣的性格。
此詞寫得明白曉暢,中多口語,頗具民歌風味。詞中女主公率直且頗有幾分陽剛的個性,與唐宋詞以來小詞中流行的纖弱女性形象相比,頗具幾分異量之美。而詞中女主人公對戀情的堅貞與不懈追求,也令此詞的言情純真、坦白,楚楚動人。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注釋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寧八年。十年:指結發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量:想念!傲俊卑锤衤蓱钇铰昹iáng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里”。孤墳: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逼淦尥跏现!皦m滿面”兩句,形容年老憔悴。 幽夢:夢境隱約,故云幽夢。小軒窗:指小室的窗前,軒:門窗顧:看。明月夜,短松岡:蘇軾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 長久郁結于心深長的悲嘆,在首句即從心底迸發而出,為全詞定下了主調,凄哀至極。 “兩茫茫”說的是不只是詞人單方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的情思,一樣的哀緒。 “茫茫”所表現出的感情是茫然、凄婉、沉痛的,籠罩全篇。
不思量,自難忘。 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歷時愈久而愈深、愈濃。 不敢思量,卻哀思萬縷,盤結于心,解不開,亦拂不去,深沉綿邈。 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亡妻之墳在眉州,與詩人所在的密州遙隔千里。千里之外,沒有自己相伴身邊,可以想見她一人獨臥泉下,該是何等的孤寂凄清。 “無處話凄涼”一句,也可說是詩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產生的滿懷悲情愁緒,無法向千里之外長眠地下的愛妻訴說,亦包括亡妻亦無法向千里之外的詩人訴說凄涼在內。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我們即使能夠相見,看見我這般風塵滿面、兩鬢斑白的`衰頹模樣,也一定認不出來是我了。 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里刻畫的是外部形象,卻表現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都含蘊在這六個字之中了。
小軒窗。正梳妝。 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動寫照。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句詞與北宋詞人柳永《雨霖鈴》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概是寫看見親人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肝腸寸斷。 “腸斷處”是指亡妻的孤墳,“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遙承開頭“十年生死兩茫!敝,首尾相接,全詩渾然融為一體,使感情得到充分的發展、強化。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2
江城子·江景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翻譯
鳳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風清,晚霞明麗。一朵荷花,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什么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美麗。
忽然聽見江上哀傷的調子,含著悲苦,又有誰,忍心去聽。煙靄為之斂容,云彩為之收色,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一曲終了,她已經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
注釋
鳳凰山:在杭州西湖南面。
芙。汉苫ā
娉婷:姿態美好,此指美女。
江上:宋袁文《甕牖閑評》引作“筵上”。
箏:弦樂器,木制長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現為二十五根弦。
湘靈:湘水女神,相傳原為舜妃!冻o·九歌》有《湘夫人》。
賞析
此詞為蘇軾于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余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耙欢滠睫 眱删渚o接其后,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墨莊漫錄》,彈箏人三十余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準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云彩為之收色;最后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里,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后,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采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叭瞬灰姡瑪捣迩唷眱删,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真可謂言盡而味永。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3
江城子·鵁鶄飛起郡城東
鵁鶄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翻譯
一群白鷺從郡城東邊飛起,掠過江上碧藍的天空,江邊卷起半灘風。越王舊時的宮殿,如今只是一片荷花蘋草。水邊的樓閣竹簾高卷,魚兒在水面上嬉戲翻騰,攪起了千萬重雪花,融化在嚎檬細雨中。
注釋
鵁鶄:水鳥名,鷺鷥的一種,頭細身長,身披花紋,頸有白毛,頭有紅冠,能入水捕魚,又名“魚鵁”。
郡城:此指古會稽(今浙江紹興),春秋時為越國國都。
越王宮殿:越王勾踐的宮殿。
蘋:水生蕨類植物,也叫田字草。
藕花:荷花。
魚浪:秋水魚肥,逐浪出沒。魚,一作“漁”。
千片雪:言浪花如雪。
片:一作“江”。
蒙蒙:迷茫還清貌。
賞析
此詞的調名即是題目,寫的是一個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風物。從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國宮殿等情況來看,自然寫的'是古會稽。前三句“鵁鶄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寫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從城東流過,江面空闊,沙灘陣陣風起,好一派秀美、曠遠的江郊景色!霸酵鯇m殿,蘋葉藕花中”是對此城歷史的回顧與沉思。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赫赫有名的霸主之一,他就曾在這里建都,可如今已不見痕跡,往日的宮殿一直上已是一片片紅藕翠蘋了,這就點明了此城的顯赫歷史,增加了一個描寫層次,無異于在它的背景上涂了一層古老蒼涼的底色,豐富了江城的形象。當然作者的懷古之情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說任何雄圖霸業、奕奕生光,都經不起時間的銷蝕而云飛煙滅。尾三句“簾卷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濛濛”,集中描寫最富江城特色的景觀:登上臨江的水樓,卷起幃簾,憑窗一望時,只見魚躍浪翻,激起千片飛雪,一江雨霧,迷迷蒙蒙,蔚為壯觀。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過水;樓窗口而攝入眼簾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畫卷,美不勝收。
此詞僅三十五字,卻把一個江城的風物描寫得如此形神兼備,筆力實在不凡。究其奧妙,大約有三端:一是注意多側面、多角度的描寫。它先從遠觀角度寫江郊景色,次一歷史眼光看湖塘風光,再用特寫鏡頭寫水樓觀濤。如此不僅層次清晰,而且頗富立體感。二是注意色彩的調配和多樣。斑斕的鵁鶄、碧綠的江水與白色的沙灘構成一種清新淡遠的色調;翠綠的蘋葉與鮮紅的荷花相配,又以秾麗的色澤耀人眼目;浪花之如雪和水雨之蒙蒙又構成一種朦朧混茫的氣象。三是注意景物的動態描寫,如鵁鶄的起飛,碧水的東流,半灘風吹,浪花飛舞等等,這種動態景象,無疑賦予江城以勃勃的生機和飛動的氣韻。在秾艷的牛嶠詞中,此詞可謂獨具一格。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4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宋代·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譯文
西城的楊柳逗弄著春天的柔情,讓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止不住的流。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小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獨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什么時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飄飛、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臺。即使這滿江春水都化作眼淚,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遠”。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弄春:謂在春日弄姿。
離憂:離別的憂思;離人的憂傷。
多情:指鐘情的人。
歸舟:返航的船。
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飛絮:飄飛的'柳絮。
春江:春天的江。
賞析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逝。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逝。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逝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似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八樟鳌比直磉_的惆悵是深長的。
似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边@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逝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逝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15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翻譯
極目遠眺,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壯、連綿起伏。腳下河流碧波蕩漾仿佛與長天連成一線,高山聳立直入云間。站在長城高臺眺望,頓覺心曠神怡,猶已超然物外。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風拂來,不多時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離去時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縷縷輕煙。仕途多坎坷磨難,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再難忘記這讓人流連忘返的山水美景,楊柳依依,槐樹蔥郁,讓人生憐。
注釋
馬耳:山名,在今山東諸城市西南六十里。
九仙山:在諸城市南九十里。
超然:即超然臺,舊稱北臺。
聯拳:群聚的樣子。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
他年:往年;以前。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于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冬天。當時蘇軾在密州已生活了兩年,當他離官別任時,已對密州的山山水水充滿了眷戀之情,因作此詞!稏|坡紀年錄》謂丙辰十二月“東武道中作”!短K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四:十月晚登超然臺望月作《江神子》詞。
賞析
這首《江城子》詞中抒發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詞中景與情、虛與實交替著筆。上下片都是先寫實景,再抒情,后寫虛擬之景。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臺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為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托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時光,盡于此二句中囊括之,盡于吟誦此二句時浮現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臺,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瞬成為往昔之意,所謂“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薄熬盁o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為此詞而發。
【江城子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江城子·醉來長袖舞雞鳴原文及賞析02-27
江城子全文及原著賞析12-19
《江城子·密州出獵》翻譯及賞析12-19
寒食的原文及賞析01-31
赤壁的原文及賞析11-14
小池原文及賞析11-14
別離的原文及賞析11-14
贈別原文及賞析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