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舊樓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舊樓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舊樓的作文1
在我每天上學的路上,必經一幢破舊的空樓,在陽光的照耀下,那樓層顯得格外觸目。
綠色的爬山虎從墻腳一直蔓延到屋頂,由于沒有人看管,竟如此肆無忌憚地瘋長著,像給那幢舊樓著上了一件翠綠色的外衣,景像甚為壯觀。
這是一幢磚混結構的房子,外墻沒有涂上水泥,更沒有現代房子斑斕的油漆。窗上的玻璃還是舊式的彩色玻璃,可也碎了好多,沒剩幾塊完整的。門歪倚著墻壁,整個已是人去樓空。那個時代是什么樣的人在這兒出入,又是怎樣在這兒生活?這樣看著想著,思緒似乎被拉到這幢房子興盛繁華的時期了。能修起這三層房屋的大概只有達官顯貴吧,里面一定有著富麗堂皇的大廳,華麗氣派的家具。另外,窗臺上一定擺著幾盆漂亮的蘭花,因為在它的院子里,有那樣多的蘭花草,這里住的一定是位美麗高雅的女主人吧,如此喜歡著具有高雅純潔之稱的蘭花。院子里還有一株蘋果樹,男主人一定是在工作之余種了些瓜果,老人們會在樹下乘涼,孩子們在院子里追逐嬉戲,如此“世內田園”的生活,可謂樂哉。
然而,又是什么原因讓這幢舊樓荒廢于此呢?是一家人搬進了更漂亮的新房,還是發生了什么變故?我不得而知,只是,獨留一幢孤樓竟給人如此落寞的感傷,我不禁為這樓感到揪心的'可悲。
巴金在《隨想錄·在尼斯》里寫道——女主人孤零零消失在凄涼的寒夜里,那種人去樓空的惆悵感一直折磨著他。的確,人去樓空,如此悲涼,當秋風穿堂而過時,留下的僅僅是一地的寂寞寒冷,時境變遷,斗轉星移,當初的一切早已不在。“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有歌云: “人去樓空,情熄燈滅,你心已悲,我仍徘徊。人去樓空,往事低盤,醉了又醉,悔了又悔,時間流著淚無可告退。”
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待到曲終人散時,我們還是要承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唐代的崔顥觸景生情地娓娓道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還有“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還有好些詞、詩表達著人們對人去樓空的感慨,是這般無奈又如此懷舊。
我們常常會忽略身邊的美,不去珍惜那些屬于自己的東西,倒傻乎乎地想著別人的比自己的好,向往追求那種新的美好,無形的遺憾就此產生。其實,珍惜身邊的一切是那么重要,因為也許下一秒生活就有變故,舊的東西就會變成“過去的”東西。
那幢舊樓有朝一日總會被推倒而另起新樓。
每當經過它時,我不禁放慢腳步,仔細端詳著這兒的蒼老依舊。
舊樓的作文2
余嘗記:數年前,余初入初一,始見一中之舊樓也。步入校門,行數十米,方見數小樓錯立于幽林之間。樓不甚高,皆赤頂素壁,頗顯陳舊,四周佳木環繞,蔚然成陰,樓樹相掩甚為秀雅。至教室,但見屋室狹小,桌椅動搖,日暉暝暝,漆跡斑斑。窗以鐵柵相隔,覆之以紅漆,今亦幾落盡矣。憑窗張望,但見樓前綠影蔥蔥而撲面,曲徑寂寂而通幽,閑蝶偶現,好鳥時鳴,一派清幽寧謐之景也。余縱觀全樓,不禁長嘆曰:“此樓雖陳舊破敗至此,仍不失學堂高潔清雅之風,誠難得也!”愛憐之情不覺油然而生,而余與斯樓之緣,亦始于此也。
余之教室位于底樓,樓外有廊。課畢,余每出,倚樓而觀庭前之幽景也。庭前有香樟數棵,皆高大繁茂,欣欣向榮。及至日暉普照,和風送暖,葉隨清風而曼舞,云以日光而展顏。綠影朦朧,映樓依約含色;碎金搖曳,墜地恍若有聲。人影姍姍,出沒于綠影;笑聲瑯瑯,回旋于云霄。余觀之感之,不覺心靜而神怡,愁散而喜生也。
數月后,天氣漸寒,昔日歡樂之校園漸趨沉寂。一日,余等方讀書于室中,忽一人大呼:“雪至!”余等望窗外,果見鵝毛大雪紛揚而落。不多時,赤瓦綠葉,皆覆以銀毯矣。課畢,余等蜂擁而去室,他班之同學亦急出矣。余等或嬉戲雀躍于雪地,或靜觀頷首于門庭,沉寂之校園頓顯勃勃之生氣,而余等之心亦生洋洋之歡情也。余立于除,觀此勝象,不禁靈感頓生,當即賦詩曰:
無意驚逢瑞雪至,閑飄輕舞乾坤連。
舉頭銀帳紅塵里,垂眼清珠素手間。
玉體易消漸渙化,冰心難滅長飛旋。
一泓幽淚傷人世,夢里瓊瑤盡鮮妍。
至今,余仍視此詩為得意之作也。
期末,師長謂余曰此樓將毀,而余將遷至他校而求學也。余等遂至勤業,止一學期,待新樓竣工,余等皆回。回校是日,余始見新樓,豪華富麗,巍然高聳,幾兩倍于舊樓之高,皆支以石柱,覆以紅瓦,外墻或砌以瓷磚,或鑲以琉璃,室內寬敞透亮,窗明幾凈,門窗桌椅皆煥然一新,昔日破敗之象亦蕩然無存矣。
然余身置此室,非但無故友重逢之感,而頗覺悵然若失,舊時之記憶,恍如隔世,一去而不復返矣。是時,余方知余之情于舊樓,非咸在于樓,而在于人也,在于事也,在于點滴之樂也,此雖瓊樓玉宇而不能給余也。舊樓雖頹敗,然雅趣存之;新樓雖富麗,然無情寄之,此“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乎?此世事無十全乎?
俄而,吾轉念,舊樓尚能給余如此之歡樂,況此美輪美奐之新樓乎?萬物皆有由衰至盛之期也。新樓之成,亦必優于舊樓也,孰謂新樓不若舊樓之富于情趣乎?孰謂新樓不能給余無限回憶而若舊樓乎?且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