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探索作文(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探索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探索作文1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我常常喜歡去思考和探索一些在生活中發現的有趣現象。每一次的發現都讓我快樂,每一次的探索都讓我心醉。今天,我就來說說其中的一個吧!
每天早晨,奶奶都會給我精心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香噴噴的白煮蛋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剝蛋殼卻是個費力的活,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剝得“坑坑洼洼”,面目全非。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剝出滑溜溜的雞蛋呢?我忽然想起在《1000個生活小百科》一書中,有介紹過一個小實驗——飯盒剝雞蛋。于是,我決定自己來嘗試一下。
說干就干,我首先按書上寫的內容準備了需要的`材料——一個剛煮熟的雞蛋,一個保鮮盒和一些涼水。接著,我將煮熟的雞蛋放入保鮮盒中,加入一定量的涼水(水跟雞蛋的高度要差不多),蓋上盒蓋,然后我就用力地搖了起來。10……9……8……3……2……1,時間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蓋子。哇!我驚奇地發現:一個完整的剝了殼的白煮蛋正躺在盒中央呢!實驗成功了!可是為什么飯盒能剝雞蛋呢?我好奇地跑去問媽媽。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回答道:“這是熱脹冷縮的原理。剛煮熟的雞蛋浸到冷水中,蛋殼膜和蛋清遇冷收縮程度不同,容易形成一定的空隙,再加上用力地搖晃,這樣蛋殼就輕易地掉落了。”哦,我終于知道答案了。
通過親手做的這個實驗,讓我懂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有趣的現象都蘊含著一個科學道理。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實踐探索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奧妙。
我的探索作文2
星期六,我正在看動畫片《團結的螞蟻》時,動畫次片中的一個情節拴住了我的心:一群螞蟻住在海邊,有一次,突然發洪水了,螞蟻們在水中聚在了一起,積成了一個團,大部分螞蟻躲過了這節災難。我十分疑惑,就準備做一個實驗。
我在一棵樹下,找到了一個螞蟻窩,用美食把螞蟻聚到瓶子里,再將螞蟻都釋放在木板上,然后又準備了一盆熱水。我期盼著實驗能成功。這時,螞蟻有的四處瘋狂逃串,有的在水中奮力掙扎著,有的拼命的向前爬……不一會兒,螞蟻都橫七豎八的躺在了模板上。
我失望極了,難道動畫片了的都是假的嗎?這時,我想起了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失敗乃成功之母。我鼓起勇氣,又做了一次實驗。
我又找來了一些螞蟻,放在木板上,我靈機一動,心想:會不會螞蟻們都怕熱水呢?于是,我就往螞蟻身上潑冷水。果真,奇跡出現了!一只螞蟻在水中探出了頭,仿佛在觀察著四周的情況,又似乎在召喚著自己的伙伴。接著,旁邊的幾只螞蟻也聚過來了,后來,螞蟻越聚越多,它們順著水流的方向往前滾,最后總算來到了木板房。可惜的是木板上還漂浮著一些螞蟻的“尸體”。
“實驗成功嘍!”我興奮的跳起來。但我還沒解決心中那個疑問,不禁又納悶起來。
我在《百科全書》里查了一下。原來,在洪水中,小螞蟻們抱成一個團是為了減少無謂的'犧牲,這是它們逃生的最好辦法。我不禁喜歡上了你們這群可愛的小生靈。它們的智慧、它們的無私、它們的團結,令我感動。
我的探索作文3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能激發我探索的興趣。每一次的探索和發現都讓我快樂。
暑假的'一天,我到后陽臺洗手,看見許多黑螞蟻在垃圾桶附近爬,我連忙大叫:“媽媽,有螞蟻唉!快來呀!”“不行,我在燒菜,你自己去搞定它。”媽媽頭也不回地說。我只好一邊抓著后腦勺一邊想:踩死算了,可就是有點臟,我要怎樣才能殺死這些螞蟻呢?對了,爺爺說過螞蟻怕水,我在它們身上灑點水,它們應該活不了。想干就干,我匆匆裝了一杯水,灑在它們的身上。只見螞蟻在水滴中不停地掙扎著。過了幾分鐘,奇跡出現了。只見螞蟻在不斷地努力掙扎下,終于擺脫了困境,爬出了“水潭”。只留下了一灘水。
失望之余我繼續想著其他辦法,嗯!有了。把鹽撒在螞蟻身上,肯定會被咸死的。于是我快步跑向廚房,趁媽媽不注意,取了把鹽,撒在螞蟻身上。沒想到幾分鐘后,我發現螞蟻沒有被咸死,它們都從鹽里安然無恙地爬了出來。最后,我只能用殺蟲劑把它們搞定了。但我的腦海里還是有很多疑問。于是我上網查看,竟發現螞蟻不怕鹽,但它怕水,只是它們身上有一層油脂,因此少量的水對它們是無濟于事的。除非把螞蟻浸在水池里,這樣它們才會被淹死。
通過這次親自實踐,我懂得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勇于嘗試,勇于探索,大自然有數不勝數的秘密在等著我們呢!
我的探索作文4
今天我和同學們去廣富林秋游,聽到老師說。那里是上海之根,有建筑漂浮在水中,我聽了十分好奇,于是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了廣富林公園。
一進廣富林我就在旅游手冊上看到了廣福林的介紹,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位于松江區。廣富林街道廣。廣富林路以北銀澤路以南沈涇塘以東油敦港以西。廣富林村。北部一帶1977年12月被公布為上海文物保護地點。
接著導游帶著我們參觀的廣福林公園,我看見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亮閃閃的又看見了兩座橋,這兩個球有大有小。我還看見了一個水庫,就像一個巨大的輪胎。我還看見了幾個漂浮在水面上的三角形房子,導游介紹說這是廣富林公園最有特點的地方。午飯后終于可以進入博物館了,我看見很文墓又看見了很多有歷史的文物。還看見了以前老上海的房子,還有很多罐子和以前的電話。縫衣機那里有一個個。土堆堆起來的`房間,房間里還有很多假人,還有很多圖里面滴柱子以及被埋在土底下的頭骨,我想原來以前古人卻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呢。博物館讓我們知道了。這里的歷史和知識。
這時我想到了很多考古學家,腦海里又仿佛浮現了他們當時考古的前景。我真想對他們說,謝謝你們,如果沒有你們的辛苦工作,我們怎么會了解。這些歷史呢。
我回到家解決了我不知道的問題,又知道了很多歷史知識,這真是一次開心的秋游活動啊。
我的探索作文5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啊,一個人想要深入透徹的理解某個問題,必須親自實踐才行啊。在實踐中我們也會根據規律創造一些東西。
從古至今,人們發明的東西數不勝數。然而,這些神奇有趣的發明離不開我們持之以恒的探索。
我們偉大的祖國,哦---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是一個人杰地靈,是一個充滿智慧、樂于探索的文明古國。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文明勤勞聰明的祖先發明了許多令后人矚目的東西。如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祖沖之所探索的圓周率計算,畢昇的造紙術等。這些創造不僅象征著他們的智慧,更象征著科學步伐的前進。
隨著年齡和智慧的增長,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留心觀察,有所創造。這些科學創造并非一定是大人們發明的。譬如前幾天我就發明了一種馬達電風扇,效果還很好呢。當然,在發現和制作某種東西時,我們還要去弄清楚它的`原理,不能一笑了之。有了這科學原理,我們就能發福推敲,通過轉化或其他方法,我們就能發明了更有創新的東西了。這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讓我們在實踐運用中懂得簡單或深奧的科學原理。這兩全其美的好處,不是很好嗎?
科學的大門為你敞開,科學殿堂的鑰匙由你尋找,科學的奧秘讓你探索,新的發明由你創造,讓我們一同起航吧。
我的探索作文6
世界很大,每一次的發現使我快樂。這就是一次讓我記憶猶新的發現。
有一天,我和我的爸爸走在大街上,忽然看到有一群工人在鋸木頭。我的腦子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想法:如果不用句鋸子,可不可以把薄木片劈斷呢?我回到家拿了一塊薄木片,一半放在桌子上,一半懸空,我卷起袖子,用手的側面往下一劈,木片掉在地上,沒有劈斷。我又嘗試了一次、兩次……可都沒有成功。我有點兒灰心了。可是,這時我想起了錢學森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一想起這句話,我就又開始試了。但是,我試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沒有成功。我又開始灰心了。我打開窗戶,在房間里走來走去。突然,我拍了一下我的腦袋,“我不是可以問我們的科技老師—許老師?我好傻呀!”
周一終于到了,我去問了許老師,徐老師拿了一張很平的A4紙和一塊薄木片。我問:“拿紙干什么?”許老師說:“你等會兒就知道了。”他也像我以前那樣劈也劈不斷。這時,他在放在桌子上的一頭放上一張A4紙,一劈就劈斷了。我張大了嘴,瞪大眼睛,吃驚極了:“哇!好神奇啊!這時為什么呢?”許老師說:“這是因為有大氣壓的緣故。”我終于弄懂了,連聲謝謝了許老師。
通過這次實驗,我知道了大自然中有許多科學道理,只要自己去探索就可以找到。
我的探索作文7
我有個綽號——“十萬個為什么”,什么事情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記得20xx年6月11日,我剛下課回到家,爺爺就打開電視給我看“神舟十號”火箭升空的電視回放。我可興奮啦,好雄偉的火箭啊!我無比自豪,祖國的航天技術真發達。
突然,我腦海中升起個疑惑:地球引力那么強大,火箭是怎么飛到宇宙中去的呀?于是我就問爺爺,可爺爺搖搖頭說:“這個我可就不知道,你去問爸爸吧!”我又跑去找爸爸,爸爸說:“我只知道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個火箭怎么突破地球引力的呀?這是一個很高深的物理問題吧!”
我突然想起“百度”,于是飛奔到電腦前,查起百度。輸入“火箭為什么能逃離地心引力的追捕”。原來地心引力很強大,但是也有限制,只要火箭速度超過地球的“逃逸速度”,又稱“第二宇宙速度”就行。在星球表面垂直發射物體,若初速度小于星球逃逸速度,該物體將僅上升一段距離后下落。但是初速度大于該星球的'逃逸速度,該物體將完全擺脫星球的引力束縛,飛出該星球。而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2km/s。哇!我們的“神十”逃得可真快啊!我洋洋得意地把這個知識教給爸爸和爺爺。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去探索,就會得到答案!
我的探索作文8
咦,往日那熟悉的講臺桌已面目全非。只見講臺桌上擺放著一個小臉盆,盆里還盛著清水,在右上角還有三個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礦泉水瓶,還有一個自制的天平稱。我百思不得其解:楊老師是語文老師,怎么也做起實驗來了?我們帶著一個個問號,進入了這充滿歡笑的課堂。
上課了,楊老師請了阮博遠上去把頭悶在水里。阮博遠鎮定自若地走上了講臺。只見他搓了搓臉,做了做熱身運動,又深呼吸了一口,把頭沉到了水里。老師和同學們開始大聲計時:1秒,2秒,三秒同學們興奮地大聲數著。數到10秒的.時候,阮博遠還做了個表示勝利的動作,因為他超過了朱博也的記錄。25秒,26秒,27秒當同學們數到27秒的時候,他再也忍不住了,嘩的一聲抬起了頭。他的臉上都是水珠兒,還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在一旁的楊老師忙用毛巾替他擦臉。此時的阮博遠多像一個坎旋歸來的戰士啊!可你一看他那漲的通紅的臉,就知道缺氧有多可怕了。
緊接著,楊老師又發給我們每人一個氣球,讓我們吹大再放開。呼氣球飛起來了,像一只只五顏六色的蝴蝶,可漂亮了!原來空氣還有動力呢!
哈哈哈一陣陣笑聲在教室里響起。探索空氣,探索科學,我們能行!
我的探索作文9
世界很大,每一次的發現使我快樂。這就是一次讓我記憶猶新的發現。
有一天,我和爸爸走在大街上,忽然看到有一群工人在鋸木頭。我的'腦子出現一種奇怪的想法:如果不用句鋸子,可不可以把薄木片劈斷呢?我回到家拿一塊薄木片,一半放在桌子上,一半懸空,我卷起袖子,用手的側面往下一劈,木片掉在地上,沒有劈斷。我又嘗試一次、兩次……可都沒有成功。我有點兒灰心。可是,這時我想起錢學森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一想起這句話,我就又開始試。但是,我試一次又一次,還是沒有成功。我又開始灰心。我打開窗戶,在房間里走來走去。突然,我拍一下我的腦袋,“我不是可以問我們的科技老師—許老師?我好傻呀!”
周一終于到,我去問許老師,徐老師拿一張很平的A4紙和一塊薄木片。我問:“拿紙干什么?”許老師說:“你等會兒就知道。”他也像我以前那樣劈也劈不斷。這時,他在放在桌子上的一頭放上一張A4紙,一劈就劈斷。我張大嘴,瞪大眼睛,吃驚極:“哇!好神奇啊!這時為什么呢?”許老師說:“這是因為有大氣壓的緣故。”我終于弄懂,連聲謝謝許老師。
通過這次實驗,我知道大自然中有許多科學道理,只要自己去探索就可以找到。
我的探索作文10
我們的中隱藏著許多的奧秘。
在我讀一年級的時候,和一起去看海洋生物展覽,聽那里的阿姨介紹,螺殼放在耳邊,你會聽到海潮的聲音。這么神奇?于是,我央求媽媽買了一只。拿著它,我迫不及待地放在耳邊,真的,我真的聽到了波浪翻滾的聲音,使我有種置身在大海邊的感覺。回家后,我對它愛不釋手,常常會放在耳邊傾聽大海的聲音。
偶爾有一次,我無意間地拿起一只不銹鋼的碗輕輕地罩在耳朵上,我驚呆了,同樣是大海的聲音,竟和海螺里發出的聲音一模一樣。我不相信,試了一次又一次,陣陣的海浪聲使我納悶級了。于是,我就把碗放在媽媽的耳旁:“媽媽,你聽,這里也有大海的聲音。”媽媽笑著說:“你用力把碗扣在耳朵上再試試。”我試著用了力,什么聲音都沒有了,靜靜的,好像大海已經睡著了。
回到家,帶著疑惑的我拿了各種材料的碗和杯子一遍遍地聽。結果發現當我把碗和杯子輕輕地扣在耳朵上時,我都會聽到那熟悉的海浪聲,可我只要一用力,不留一點空隙,竟然一點聲音也聽不見。后來,我查閱了資料才知道,原來用任何方式在耳朵外形成一個都會聽到所謂的海聲。而螺殼里面的形狀是彎曲的`,里面貯滿了空氣,所以當你在周圍環境很嘈雜的地方,這些嘈雜的聲音使螺殼里的空氣振動,你把海螺貼進耳邊就會聽到海潮的聲音。
我愛探索,探索讓我擴大了知識面。許多的奧秘已經有了答案,還有更多的奧秘等著人類去揣摩、探究。
我的探索作文11
星期天,媽媽對我說:“雞蛋在鹽水中會浮起來,這大自然真奇妙!”我半信半疑,決定親自做個實驗——會“游泳”的雞蛋。
我先找來一個水壺、一只雞蛋、一碗鹽、一根筷子、一把勺子和一杯水。我先把水倒進水壺里,把雞蛋放進水壺里。雞蛋一下子沉到了壺底,就像一名潛水員到水中考察,一頭扎進了水里。我再把一勺鹽到進水壺里,用筷子攪拌,那只雞蛋又浮了起來。這時,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哪,盼哪。雞蛋又沉了下去,不過下沉的速度變慢了。我的心也跟雞蛋一起落了下去,這時,我想起了媽媽的'話,好似我又有了動力,我滿懷信心,又把一勺鹽到進水壺里,用筷子攪拌了幾下,果然,雞蛋晃晃悠悠地浮上來了,就像潛水員的氧氣用光了,要到水面上呼吸新鮮空氣。
我想:那多加一點兒鹽,這雞蛋會不會浮得更高呢?我帶著疑問又往水壺里加了一勺鹽,果然,雞蛋又往上浮了一點。這是為什么呢?我去問媽媽,媽媽說:“鹽遇到水會融化也就增加了水的密度,水的浮力也隨之增大,到水的浮力比雞蛋的重量大時,就能把雞蛋托起來。”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
這次探索不僅讓我大開眼界,還讓我知道:大自然很神奇。
我的探索作文12
有一次,我在床上脫毛衣,突然,只聽一陣“劈劈啪啪”的響聲,還有好多個一閃一閃的東西在我眼前出現,當時我感到很害怕,便馬上去問爸爸媽媽,爸爸笑著說:“這是靜電。”這時,我的`腦袋里出現了一個問號:什么是靜電?
于是我馬上打開電腦開始找資料。原來天氣干燥并且人在活動的時候,皮膚和衣服就會相互摩擦,這樣就產生了靜電。皮毛與橡膠棒,綢緞與玻璃棒,在空氣干燥的環境中也能產生靜電。我還在電腦上找到一個小試驗:只要拿一支筆在頭發上摩擦幾下,就能把一張張小紙片吸住。
這句話讓我感到很奇怪,我就想試一試。第二天,我先拿出一支筆和一張小紙片,然后,我把筆在頭發上摩擦了幾下,再把摩擦過的筆去吸紙片,快看啊!筆真的把小紙片吸住了。
我興奮地說:“我成功了,這個現象就是靜電。”媽媽還告訴我平時我們不經意間地一次碰擦,好像有電一下地感覺那也是靜電。
我知道了產生靜電的原因,也親自做了個小試驗,原來靜電和我們生活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