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百里加急有多急民間傳說
古時候的文件傳遞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注明“馬上飛遞”字樣,按規定要求每天三百里,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可達八百里。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以表示情況緊急程度。
在文學作品中,對此有精彩描寫:“‘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黃塵滾滾,駿馬飛馳而至,但見人影一晃,跳將下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隨即便見煙塵滾滾,騎者已然離去!此時,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道:“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成陽,幕及隴山頭。”在這里他把驛騎比作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規定,快馬要求一天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些則要求日行三百里,最快的要求則為日馳五百里。天寶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六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傳遞速度就達到每天五百里。
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一千六百三十九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有兩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并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在各種驛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驛丁”、“驛夫”,或稱“驛卒”、“驛隸”。從名稱來看,他們的身份比較低下。驛丁的工作非常辛苦。他們在烈日之下,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在傾盆大雨之中,都毫無例外地要身背文書袋。匆匆奔馳在驛路上。敦煌有一幅晚唐時期題為《宋國夫人出行圖》的壁畫,就描繪了當時驛使身背布袋的形象。他們日常的任務很繁重,除途中奔跑著傳遞文書外,還要兼管掃灑驛庭等瑣事。
在唐朝法律中,對于郵遞過程中種種失誤的處罰,都規定得很細。唐朝法律規定,驛長應負有若干責任,首先必須每年呈報驛馬死損肥瘦,呈報經費支出情況。若有驛馬死損,驛長負責賠償;若私自減去驛站人員和馬匹,則杖一百。對驛丁的處罰更嚴。驛丁抵驛,必須換馬更行。若不換馬則杖八十。唐律還規定,凡在驛途中耽誤行期,應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書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以此類推,最重的處徒罪二年。
有人問:“執行八百里加急這樣的重要任務,披敵人或強盜半道劫去了怎么辦?”唐律規定,假如耽誤的是緊急軍事文書,則罪加三等。因書信延誤而招致戰事失敗則判處絞刑。《唐國史補》曾記載一個負責簽發公文的員外郎,他處理一個從河北發配到嶺南的囚犯的文書。本應向河北、嶺南兩處發文、因夜間疏忽,只發了嶺南一地,河北未發。事發之后,這個員外郎遭到了免官的處分。而泄露重大機密者也處以絞刑。從這樣嚴厲的法律看,一般強盜不會去劫這些重要文件,免得招惹官方的剿殺。而在交戰時。應早料到敵方可能會打埋伏攔截情報,就會多途徑多人攜帶文書以防萬一。
選自《史海錚沉》
【八百里加急有多急民間傳說】相關文章:
雙子冷靜有多可怕09-15
八百米跑作文09-13
八百米長跑作文10-13
跑八百米作文07-31
民間傳說作文10-10
民間傳說的故事08-09
民間傳說故事03-11
關于急的作文08-02
《猜猜我有多愛你》反思06-10
區域活動-我有多愛你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