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啞孝子文言文
上學期間,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啞孝子文言文,歡迎大家分享。
啞孝子原文
崔長生,生而啞,性至孝,人呼“啞孝子”。孝子既啞,左手復攣,傭工養其父母。后鄉里大饑,孝子行乞于鄉,人憫之,遺以糟糠,受而納諸簞,自掘野草以食。歸則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盡傾簞中物敬父母,父母賴以活。一日,途見故紙,中有遺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余,未見有求者,乃易豬飼之。豬蕃息,遂為父母備棺。孝子待人,誠而信。父母先后卒,哭之慟,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之。
翻譯
崔長生生下來就啞,品行很孝順,人們(都)稱他為“啞孝子”。他不僅天生喑啞,而且左手蜷曲不能伸直,靠做傭工來養活父母。后來鄉里發生了一次大饑荒,他在外行乞,別人憐憫他,就給他吃剩的食物,(他)收下后把它們放到竹籃中留著,自己則去挖掘野草來吃。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殘疾的父親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竹籃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這些食物維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見了一堆廢紙,(發現)里面有別人遺失的財物,沒等到失主。一個月以后,(仍然)沒有等到來領取的人,他就用錢買了一頭豬飼養,豬繁殖后,于是就給父母準備棺材。他待人誠實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傷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們葬在了荒山,后來(人們)不知道啞孝子到哪里去了。
注釋
(1)而:表并列。
(2)性:性格、性情。
(3)至:十分,非常,到了極點。
(4)呼:稱呼。
(5)既...復: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6)攣:蜷曲不能伸直。
(7)傭工:名詞作動詞,做傭工。
(8)饑:災荒。
(9)憫:同情。
(10)遺(wei):送給。
(11)納:放。
(12)跛:腿瘸。
(13)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對象,可以翻譯為“在”。
(14)賴:依靠。
(15)余:多。
(16)易:交換,買。
(17)蕃息:繁殖。
(18)信:講信用。
(19)卒:死。
(20)慟:極度悲傷,悲痛的樣子。
(21)之:去、到、往。
啟示
1、孝順父母的人,別人都尊敬他;相反,不孝順父母的人,即使腰纏萬貫,也會遭人蔑視。
2、做人要孝順父母,盡心奉養父母。
文言知識
1.遺。“遺”有兩個讀音,兩種解釋。上文遺以糟糠中的“遺”讀wèi,解釋為“給”“贈給”,意為鄉人送給他吃剩的食物。“中有遺金”“遺”讀yí,解釋為“遺失”“遺留”,意為舊紙包里有丟失的銀子。
2.性(至)孝 .至:到了極點,可翻譯為非常
3.人(憫)之 憫:同情
4.父母(賴)以活 賴:依靠
5.乃(易)豬飼之 易:交換
6.父母先后(卒)卒:死
7.哭之(慟)慟:悲痛的樣子
8.后不知孝子所(之)之:到
句意
受而納諸簞:接受后放進菜籃
誠而信:誠實并且守信用。
啞孝子的孝行表現
①孝子既啞,左手復攣,傭工養其父母。
②后鄉里大饑,孝子行乞于外,人憫之,遺以糟糠,受而納諸簞,自掘野草以食。
③歸則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盡傾簞中物敬父母,父母賴以活。
④豬蕃息,遂為父母備棺。
⑤父母先后卒,哭之慟,棺葬于野。
作者簡介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杭州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時期科學家、政治家。
沈括于官宦家庭出生,年幼時曾跟隨父親前往各地宦游。1051年,入仕,為沭陽縣主簿。1063年,中進士,授揚州司理參軍,任滿后回京,編校昭文書籍。神宗時參加王安石變法活動,任館閣校勘、刪定三司條例。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遷太常丞,同修起居注。1075年,使遼,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此后曾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1077年,因與宰相吳充論免役法事,言可變法令,被蔡確彈劾,罷權三司使,出知宣州。1080年,任知延州兼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加龍圖閣學士。1082年,因徐禧失永樂城,連累遭貶,為筠州團練副使,隨州安置。晚年隱居潤州,于1095年,卒于潤州,年六十五,歸葬錢塘。
沈括對天文、地理、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考古等都頗有研究。所著《夢溪筆談》一書,內容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廣闊領域,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沈括雖為古文,卻不甚推尊韓愈,所作《秀州崇德縣建學記》甚至引韓愈之言而駁之。許多篇章文筆明快精當,語言形象簡練,有較濃的文學意味。其作品還有《長興集》《蒼梧臺記》《江州攬秀亭記》等。
【啞孝子文言文】相關文章:
我變“啞”了作文12-15
文言文焉的用法07-02
文言文特殊句式12-09
文言文乎的用法03-29
文言文父子性剛07-25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07-02
關于學生必背文言文07-19
《紅毛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3-04
文心雕龍知音翻譯文言文10-18
《誡子書》文言文知識點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