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語閱讀策略有哪些
閱讀作為學習的一個部分,既是外語學習的手段,又是外語學習的目 的。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它由理解程度和閱讀速度組成,并受到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影響。把閱讀策略的訓練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能改變英語教學中一 些耗時、費力、低效的尷尬和無奈,提高教學效果。以下就是小編提供給大家的英語閱讀的策略,不知道的朋友不妨來看一下哦!
一、擴大詞匯量,并學會猜測詞義和語義。
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摸索和總結,向學生傳授規(guī)律性的知識,這樣就容易記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如:根據單詞的形、音、義構造、用法的縱橫聯系去掌握詞匯。
為有效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猜測詞義和語義。語言學家Goodman認為“閱讀是一種心理語言的猜測游戲,是一個選擇過程,在獲得這個心理語言活動過程中,學生根據語言符號不斷的猜測、舍取,然后檢測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初次見到生詞時,可根據它的構詞形式,上下文關系和情景關系對它的可能含義作假設,如可以利用詞的結構------詞根、前綴、后綴進行推測,詞根-logy是, subject. Science(學科,科學)的含義,下面的單詞在有上下文情況下就容易猜測了,For example: zoology(動物學).biology (生物學)。一般說來,詞綴可以提供語法意義,如ness是名詞,full是形容詞,ly是副詞。上下文可提供詞匯意義的線索,如:Children like such creatures as dogs and monkeys .從后面列舉的dogs和monkeys可以猜出,creatures在這里可能是“動物”的意思。情景關系往往也能指引猜測的方向,如在考試時是及格,在球賽時是傳球,在通過關卡時是通行證。
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格言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這說明良好的習慣與人生有著莫大的關系。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閱讀的效率。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閱讀,利用空余時間讀一些短篇讀物,英語雜志,英語作品等,可以選擇具有較強時代性和實用性的,內容豐富多彩的報紙,如《二十一世紀報》、《英語學習報》學生可以從中了解語言的變化以及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動態(tài),還可以做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閱讀可以是隨意的、無特殊指向的、零星的,但必須是持續(xù)的。教師也要為學生的閱讀打造平臺,了解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給他們提供合適的英語書目。幫助學生挑好第一本書,使他們能夠在處此閱讀中體會到讀英語書也是其樂無窮的。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總體觀察,迅速檢索儲存的信息,做出判斷的一種思維形式,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這樣的事實:有的學生在答題時往往會很快地對問題做出“毫無理由”的預測,在經過一番思考后才能說清道理或者根本就說不清楚;也有一學生會很輕松地回答出超出他所學知識范圍的問題。
運用整體閱讀法,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在教學每一篇新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標題、體裁、開頭或Pre-reading等推測文章的結構或主要內容。例如:在教學A man who never gave up 時教師可先提問以下問題:
(1)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
(2) 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 ?
(3) 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his title ?
(4) Can you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from the title ?
(5) Do you like the man who never give up ?
在學生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在對學生進行以下提問:
(1) Who is the man in the picture ?
(2) 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 ?
(3)What was he ?Is he great ?
(4) What did he like to do when he was a pupil ?
(5)Did the teacher like him ?Did she think he was a good pupil ?
(6) What did his mother do when he was sent away by the teacher ?
(7)How did his mother teach him? What did his mother think of his son?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 進一步閱讀文章。
同時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跳躍性思維。學生在閱讀之前,一定要時刻提醒學生在閱讀是沒有不要逐句地讀,而要根據有關問題,找到與之有關的信息。限時和限量閱讀可以促使顯示靠語感和直覺快速的捕捉信息。經過訓練,學生的閱讀努力會有極大的提高。
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反映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許多地方存在差異。中國人與英美人在文化上,即在風俗習慣、價值取向、社會規(guī)范、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有諸多差異。一位語言學家說,每個詞都曾經是一首詩、一幅畫、一個比喻或一個象征。好多英語詞匯的背后都有厚厚的文化積淀。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充分了解對方的文化“底細”。這文化“底細”,就在對方的歷史沿革、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寓言神話中。如果我們只了解所學的語言的詞匯、語法、結構,而不知道這種語言的社會文化內涵及其文化背景知識,則無法理解這種語言所表達的某些真正意義,就可能造成了解上的偏差,對跨文化的交流造成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比如在稱贊和反應方面中西方存在的差異
A: Your spoken English is very good. (你的英語口語真棒。)
B1: Thank you.(謝謝。)
B2: Oh, it’s not very good.It’s ordinary.(哪里,不好的,只一般般。)
一般而言,西方人在交談時不涉及個人問題,因為他們認為具體的個人問題是隱私(privacy)。所以,詢問西方人諸如年齡、婚姻、家庭或薪水等問題一般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他們不喜歡聽到此類問題,更不想回答,由于價值觀念的不同,西方人視個人問題為個人隱私,因而談話中盡量回避;其次,雖然中西方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年輕,但由于價值觀念和文化背景不同,表達方式迥然不同: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因而中國人雖然心里不想自己老,但是“我老了”總是掛在嘴邊,而西方人則不然,他們絕不會說自己老,因為在他們看來“老”這個字眼似乎總是與“孤獨感”有一種無形的聯系。所以我們要了解西方文化,并認識并掌握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看到文化差異本質,進而歸納總結以培養(yǎng)自身的文化敏感性。
實現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英語的目標。當然更需要我們日積月累的閱讀與感悟。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也可以設計中外文化對比的課外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敏感性。例如,在教學初三Merry Christmas!時,為使學生對西方其他重大節(jié)日有更多的了解,教師可以設計一張對比中國春節(jié)和美國圣誕節(jié)的表格,讓學生在課前先進行預習,引導學生通過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西方國家的人們是如何過圣誕節(jié)的、圣誕節(jié)是怎樣來的,以及他的意義是什么;中國人是如何過春節(jié)的,以及春節(jié)的由來和意義等。可以通過小組資料匯總和口頭匯報等形式進行小組活動,讓全班同學一起享受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感悟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為更好的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也要不斷的訓練學生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如何依據語篇情景正確理解句子和詞匯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閱讀教學既教學語言基礎知識,又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雙重教學目標
英語閱讀解題策略
(一)整體閱讀,預測主旨
通過預測文章的主旨,學生能迅速有效地整體理解全文,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策略預測文章主旨。學生可以借助修辭圖式來順利地完成預測主旨的任務,因為一般閱讀材料文章體裁、篇章結構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例如有標題文章,學生要學會從標題入手進行預測。新聞報道文章大多有標題,標題又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題,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濃縮的精華,學生可通過閱讀標題得到啟發(fā),能準確預測出文章的大概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徹底理解全文做好鋪墊。如果沒有標題,讀者可快速瀏覽全文,從整體入手了解內容大概,尤其關注文章首尾句,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有時文章段落較多內容復雜,學生可跳讀每段首句或找到中心句(有一些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題句在文章的中間),聯系文章的首尾段,也可很快獲得文章主旨。如一些記敘文、議論文就可通過該方法快速預測文章主旨。有些文章附有圖表,此類文章多半可從說明、標注著手,按以上方法進行預測文意,要處理具體細節(jié)時再結合圖表。
(二) 把握文章脈絡,掌握主要信息
根據圖式理論,閱讀能力取決于三種圖式,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修辭圖式。因此,閱讀理解文章就是經過讀的行為,主動的“猜測——證實”,來激活、同化、具體自己已有的各類圖式。要把握文章脈絡,必須做到通過快速通讀全文激活自己記憶中適合該文的修辭圖式。例如,學生閱讀一篇新聞報道,經過對該文的預測——閱讀——證實——再預測——再閱讀——再證實,學生就可逐漸激活自己大腦中已有的修辭圖式,這篇文章符合“線性原則”,結合相關的內容圖式,可以明確該文是新聞報道,其脈絡是標題——精要——事件過程。再如學生閱讀議論性文章,可通過閱讀——預測——證實,再閱讀——再預測——再證實,很快就能激活他們已知的修辭圖式,文章脈絡也清晰可見,即提出觀點——論證、說明——重申觀點,或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結論,同時也激活、具體了相關的內容圖式,獲得了證明、說明的主要材料信息,能夠大體上理解文章。又如,許多敘述性文章,可一邊讀一邊畫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要素或做一些必要的簡易的筆記,學生很容易就能回憶起已有的某些圖式,把握住文章的脈絡,并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即明確事件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局,基本能夠理解文章的重要內容。較為復雜的文章會有時間、地點變化,學生激活這樣的圖式,(時間1/事件1)——(時間2/事件2)——(時間3/事件3),或(地點1/事件1)——(地點2/事件2)——(地點3/事件3),當然文中的主要內容也就一目了然。如有很多人物傳記,脈絡是(現在/事件1)——(過去/幾件事)——(現在/感受)。學生要想準確把握文章脈絡,捕捉住重要信息,關鍵是平時閱讀實踐時要不斷豐富、儲存足夠多的相關圖式在大腦中。
(三)弄清結局、明確結論
很多文章結尾非常精彩,目的是為了讓閱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辭圖式的一種。如有的文章結尾幽默;有的文章結局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有的文章令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中;有的文章得出一些結論,或有一點點感受。總而言之,文章的結尾也很重要,有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弄清結局或結論對于理解全文當然也具有關鍵性的功效。弄清了文脈(修辭圖式),把握住了主要信息(內容圖式)之后,結合細節(jié)進行分析、推理、歸納,緊密聯系結尾的語句提示,可徹底理解文章的內涵和外延。
(四)讀懂題意,選擇答案
做了以上的準備工作,可以開始讀題答題。但是無論是哪一個題目,學生選擇時必須以確定的主旨為統(tǒng)率。選擇前一定確保理解出題的意圖。表層的問題可迅速選定,對于那些較深層次的題目,選擇一定要有根據,一定要將相關原文找到,并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推理,然后再確定。
【英語閱讀策略有哪些】相關文章:
廣告定位策略有哪些07-03
供應鏈管理戰(zhàn)略有哪些01-31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有哪些題型03-08
英語閱讀08-07
英語閱讀體會06-22
英語文章閱讀08-04
大學英語閱讀題08-28
英語閱讀理解題09-22
英語閱讀表達題03-06
考研英語閱讀筆記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