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藝師的基礎知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24年茶藝師基礎知識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茶藝師基礎知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知識1:
一、一個核心
這個核心就是唐代陸羽提出的“精行儉德”。以后宋代徽宗趙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靜”。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遠清真”。中國茶道傳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傳到韓國,韓國人提出了“和敬儉真”。傳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愛謙靜”。中國當代茶學專家莊曉芳提出了“廉美和敬”。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藝的核心。雖然都有時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養。
二、兩個基礎
不論是茶道還是茶藝。最根本的兩個基礎是“茶”和“藝”,故稱茶藝。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是茶藝的根本。茶就是科學泡茶,科學飲茶,使人們充分吸收茶葉的營養保健物質達到強身健體。藝就是把泡茶飲茶藝術化人輕松愉快,達到精神上的養生。
三、三個要求
這是指茶道和茶藝表演的動作必須符合三個要求:
一是動作圓活、連綿、輕盈;
二是動作自然、優美、和諧;
三是動作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四種茶具
綜合茶道、茶藝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種形態。
1.陶,是指陶器。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來-,古樸典雅,返樸歸真,回歸自然,別有韻味。
2.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興紫砂。它起源于明,興盛于清。有形美、神韻,氣質高雅形態各異的特點。泡茶不走味,過夜茶不餿。
3.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稱。它“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
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她玲瓏剔透,泡茶可觀賞杯中的茶湯和茶芽,特別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更是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五、五種茶藝
縱觀我國的茶藝,不外乎五種基本茶藝。
1.紅茶茶藝。
2.綠茶茶藝。
3.烏龍茶藝(也叫功夫茶藝)。
4.花茶茶藝。
5.禪茶茶藝。
六、六個條件
論是茶道還是茶藝表演必須具備六個條件,它們是茶、水、器、人、靜、雅。
1.土茶,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茶,不一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客人最滿意的茶。
2.水,是泡茶必不可缺少的,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準定無異味,無雜質。
3.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壺金杯但一定要適合所表演的茶藝,要以茶定器。
4.人,是茶藝的主體,工農商學兵,三教九流,都能與茶融合,搞茶藝一定要文明,雅靜。
5,靜,晶茶的環境要靜,這是進人茶藝境界的前提,茶道修養的環境。
6.雅,是茶室的環境布置,是精神愉快的條件。
七、七條標準(茶藝考試)
茶藝表演的好壞,通常有七條標準進行衡量和評判。
1.表演。
表演要自然、規范、熟練、優美。韻律舒展流暢與音樂相符。滿分25分。
2.解說。
解說詞與表演配合恰到好處,詞語使用恰當。聲音流暢、語言簡煉優美嫻熟,要用普通話。滿分10分。
3.茶湯。
所泡茶湯符合所用茶的茶湯標準。如紅茶紅艷透明,綠茶清澈碧綠等。滿分20分。
4.搭配。
服裝、服飾、發型搭配是否合理美觀。茶具組合是否合理,與所表演的茶藝是否配套。茶具是否清潔衛生。滿分15分。
5.交流。
表演人員之間相互配合、協調,反映出整體的美感。滿分10分。
6.音樂。
所配的音樂要同表演的茶藝相協調。音量大小適中,要優美動聽。滿分10分。
7.程序編排。
整個表演自始至終的程序編排要科學合理,時間25分左右。
知識2:
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并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1、茶道法則
茶道有其約定俗成的法則。唐代為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而宋代分了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標準,“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色好為一,風騷儒雅、氣息相投的茶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
到了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2、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的詳細表現形式有兩種。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面湯花和品嘗鑒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斗茶又稱為茗戰,興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帶。斗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終極目的是品嘗,特別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湯花,最后斗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余韻。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3、茶道的歷史
盡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于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藝師基礎知識】相關文章:
茶藝師的基礎知識03-08
茶藝師的入門基礎知識08-11
簡單茶藝基礎知識11-17
茶藝師的等級劃分06-12
茶藝師工作總結04-05
中國茶道文化茶藝師10-26
茶藝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02-09
高級茶藝師理論知識大全04-06
茶藝師解析中國各地的飲茶風俗09-16
茶藝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