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價格總水平和就業、失業
導語:價格總水平也叫一般價格水平,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如年、季、月)內全社會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狀態的平均或綜合,一般用價格指數來度量。 跟著百分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價格總水平和就業、失業的內容知識吧。
1、價格總水平的含義和度量
價格總水平,也叫一般價格水平,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各類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動狀態的平均或綜合,一般用價格指數來度量。
世界各國度量價格總水平的方法:編制各種價格指數和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縮減指數。
價格指數,就是用來反映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商品價格水平的變化趨勢和變化程度的相對數。反映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叫做價格總指數,一般稱為價格指數 。
我國目前是采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衡量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基本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
2、決定價格總水平變動的因素包括: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總產出、總需求和總供給☆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和總產出
、賰r格總水平與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和總產出的關系式:MV=PT(費雪方程式),或:P=MV/T
M:代表一定時期內貨幣的供給數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價格總水平;T:代表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
P的值取決于M V和T三個因素的相互關系,在這三個因素中,M是一個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決定的,V在一定時期相對穩定,T的增長也相對穩定,所以價格的變動主要取決于M的變動。
、谶\用微分方法推導,可以得出價格總水平的決定方程:
。捍韮r格總水平變動率或通貨膨脹率;m:代表貨幣供給量的變動率;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變動率;y:代表GDP的變動率
、蹆r格總水平的變動與貨幣供給量、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成正比,而與總產出的變化成反比。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貨幣供給量增長,價格總水平一般會趨于上升;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總產出增長,價格總水平一般會趨于下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就會促使價格總水平上漲。
☆總需求和總供給
①一般來說,價格總水平和總需求成反方向變動,當價格總水平下降時,總需求擴大;當價格總水平上升時,總需求減少。
、趶拈L期來看,總供給變動與價格總水平無關,不論價格總水平如何變化,總產出不變。
從短期來看,價格總水平和總供給成同方向變動,當價格總水平上升時,總供給擴大;當價格總水平下降時,總供給減少。
、蹆r格總水平是由總需求和總供給共同決定的。如果總需求增長快于總供給的增長,價格總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總需求增長慢于總供給的增長,價格總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3、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經濟效應
☆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工資的影響
由于價格總水平的波動,工資可以分為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名義工資,是以當時的貨幣形式表現的工資。實際工資,是扣除了價格變動影響因素的工資。實際工資的變動與名義工資的變動成正比,與價格總水平變動成反比。
實際工資變動率=名義工資變動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
、僭趦r格總水平上漲過程中,如果名義工資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價格上升幅度,實際工資就會下降。
、谠趦r格總商品下降過程中,如果名義工資不下降,或下降的幅度小于價格的下降幅度,則實際工資就會上升。
☆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利息率的影響
由于價格總水平的變動,利率也可以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i=r-π)
實際利率取決于名義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率之差。
在名義利率不變時,實際利率與價格總水平變動成反比,在價格總水平不變時,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相等。當名義利率低于價格總水平上漲率時,實際利率為負。
☆價格總水平變動對匯率的影響
購買力平價理論(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于1922年提出)指出,兩種貨幣的匯率應由兩國貨幣購買力之比決定,而貨幣購買力又是價格總水平的倒數,所以,匯率實際上由兩國價格總水平變動之比決定。
按照這一理論,在兩個國家的模型中,如果本國的價格總水平上漲率高于外國的價格水平上漲率,本國貨幣就會貶值,以本幣表示的匯率就一定會上升。
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會在一定條件下影響到匯率的變動,從而影響一個國家的進出口產品價格發生相應變化,并進而影響到凈出口和總供求關系。
☆價格總水平變動的間接效應
價格總水平變動間接效應,主要包括,對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影響,對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以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般來說,價格總水平變動,特別是劇烈的、大幅度的變化是不利于經濟增長的;只有在短期內,在價格變動沒有被市場主體預期到的情況下,才可能對經濟增長發生某種作用: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而通貨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則不利于經濟增長。但這種作用只能是暫時的,不可能是長期的。
4、就業和失業的一般含義
就業的含義:就業是一定年齡段內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所進行的活動。
☆就業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即:①就業者條件,指一定的年齡;②)收入條件,指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③時間條件,即每周工作時間的長度。
失業含義: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并愿意就業但在目前沒有從事有報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現象。
☆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標準,凡是在規定年齡內在一定期間內(如一周或一天)屬于下列情況的均屬于失業人口:①沒有工作;②當前可以工作,就是當前如果有就業機會,就可以工作;③正在尋找工作。
5、我國的就業和失業的含義和統計口徑
①就業人口,是指在16周歲以上,從事一定社會勞動并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
、诔擎偩蜆I人口,是指在城鎮地區從事非農業活動的就業人口。
③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指有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段內(16歲至退休年齡),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
6、就業與失業水平的統計
①在發達國家,失業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勞動力資源利用狀況的最重要的指標
失業率=失業總人數/民用勞動力總人數× l00%
就業率=就業人口/民用成年人口總數×100%
②目前,我國統計部門計算和公布的就業和失業水平方面的指標主要是城鎮登記失業率。
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城鎮單位中的不在崗職工+城鎮私營業主+個體業主+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
我國的失業率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失業率的含義和計算是具有很大差別的,我國只計算城鎮地區的失業率,而沒有計算全國城鄉統一的失業率;在計算城鎮失業率時,主要是以是否具有城鎮戶口為標準,因此并不是真正的城鎮地區的失業率。
7、失業的類型
☆自愿失業:是指勞動者不愿意接受現行的工資水平而寧愿不工作的一種狀態,也可以說是當工資水平下降時勞動者自愿退出勞動力隊伍的情況。自愿失業包括:
①摩擦性失業:是因為勞動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引起的失業,也就是由于勞動者從一個工作轉換到另一個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失業。
、诮Y構性失業:是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所造成的失業。如新的產業興起、舊產業衰落,使得原有產業勞動者由于不具備新產業需要的技術而失業。
☆需求不足型失業(非自愿失業、或周期性失業)
需求不足型失業,是指勞動者在現行工資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狀況,或是指總需求相對不足減少勞動力派生需求所導致的失業。這種失業是與經濟周期相聯系的。
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運行處于繁榮與高漲時期,失業率比較低;在經濟運行處于衰退和蕭條階段,失業率比較高。這種失業是宏觀經濟研究關注的重點。
8、我國就業和失業問題的特點:
二元結構:指發展國家經濟體系中采用現代化技術的現代部門和采用傳統技術的傳統部門并存在的經濟結構,也就是現代工業部門和傳統農業部門并存的經濟結構。
二元結構的失業現象:如果勞動力在兩個部門之間的流動是自由的,低收入的農民一定會向現代工業部門轉移,但由于農村勞動力供給是無限的,從農業中轉換出來的勞動力的邊際生產率接近于零,因此,會出在城市中會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
我國屬于典型的二元結構經濟,農村存在大量富余勞動,就業存在嚴重不足。我國需要通過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加快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加強教育,以及提倡新的就業觀念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夠實現擴大就業、減少失業的目的。
9、就業和經濟增長及價格總水平的關系。
☆奧肯定律: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了美國產出與失業之間的一個數量相關關系。
、俳Y論:相對于潛在的GDP,GDP每下降2個或3個百分點,失業率就會上升l個百分點;蛘哒f,相對于自然失業率,失業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GDP就會下降2~3個百分點。
、趦群簥W肯定律表明了在經濟增長和失業之間存在一定的負相關關系,政府應當把促進經濟增長作為降低失業率的主要途徑。
就業彈性系數:Ee=E/Y(就業增長速度/經濟增長速度),在我國,就業人口一般指城鎮就業人員。
☆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或經濟增長之間相互關系的曲線。
菲利普斯曲線最初是反映失業率與貨幣工資率之間變化關系的,失業率越低,工資增長率高。
后來菲利普斯曲線表示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的替代關系。當失業率降低時,通貨膨脹率就會趨于上升,當失業率上升時,通貨膨脹率就會趨于下降。政府進行決策時可以用高通貨膨脹率來換取低失業率,或者用高失業率換取低通貨膨脹率。
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認為,由于預期的存在和變動,通貨膨脹和失業替代關系只是在短期內才是可能的,而在長期內則是不存在的,從長期看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和橫軸垂直的直線。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價格總水平和就業、失業】相關文章: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基礎考點:均衡價格12-01
2017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復習12-04
中級經濟基礎考點多選:統計指數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