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歷史暑假作業及答案
導語:美好的暑假就要過去了,不知道大家的暑假作業做好了沒,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收集的高一歷史暑假作業答案,以供有需要的同學參考,希望能幫助到你!
1. 從文明史角度看,英、法侵華戰爭是西方先進工業文明對中國落后農業文明的一次沖擊。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地位,逐漸淪為殖民地社會
②中國封建經濟日益解體,新的經濟因素產生并發展
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遷的主要特征
④西學傳入,先進中國人學習西方逐步深入,舊制度、舊觀念受沖擊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清末有官員驚嘆:國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職員所涉歷,車于陸,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樓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這一驚嘆表明當時( )
A.西方生活方式影響深刻 B.儒家傳統觀念受到沖擊
C.歐風美雨挾來文明開化 D.國人衣食住行全盤西化
3.下面兩幅圖分別展示了上世紀70、90年代我國流行服飾的變化情況,其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外來文化的影響????
B.服裝業的迅猛發展
C.人們的思想解放????
D.人們穿著品味的變化
4.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在與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許多富有民族傳統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屬于中西交融的是
①改良旗袍 ②中山裝 ③京劇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來是康母(come)去是狗(go)”,“一個銅板叫文到來(one? dollar)”曾經是近代風靡上海的“洋涇浜”英語。這種現象是(?? )
A.崇洋媚外心態的反應 B.殖民同化政策的反映
C.中外交流的需要 D.當時的上海英語教育水平很高
6.《大公報》載:1906年1月,兩廣總督岑春煊發布示諭:“婢膝奴顏,有傷氣節”,宣布廣東、廣西兩省官員,在下級見上級時,一律廢除跪拜請安之禮。此后,各省紛紛效法。這說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B.封建等級制度被廢除
C.晚清時期曾進行社會習俗的改革 D.儒家傳統禮儀被廢除
7.建于清末光緒三十年(1905年)的錫金公園,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建造的最早的近代化的公共公園,又稱為“公花園”。如果你在錫金公園建成時游園,你可能看到
A.男有洋裝革履,女多剪發旗袍 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
C.伶人歌唱可留聲,轉動機頭萬籟生 D.以中山濯濯之禿頭窄袖短發草帽革履為時尚
8.下表是對上海、哈爾濱兩地居民擇偶標準的調查統計,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A.計劃經濟時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更注重個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觀念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政治和經濟影響
D.新中國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響婚姻習俗
9. 1878年3月7日,上海《申報》館啟示:“如遠近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擬將問世,本館愿出價購稿,代為排印。”這主要反映了(?? )
A.維新運動時期中國人辦報的熱情空前高漲
B.新文化運動以后,閱讀報刊成為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
C.西方工業文明沖擊下,中國興起的洋務運動等給報刊業帶來的變化
D.當時中國商人惟利是圖
10. 1915年離開中國的俄國人賽可夫回國后,把在中國生活的十五年期間的所見所聞寫了篇“備忘錄”,他的回顧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聽見別人喊他的一位華人朋友為“先生”
B.乘坐了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
C.在北京觀看電影《定軍山》的首映演出
D.在報紙上看到關于同盟會成立的新聞
11.李鴻章曾贊嘆一種叫做“德律風”的西方發明:“無智愚長幼之別,無學習譯錄之難,人手而能用,著而能得聲。坐一室可對百朋,隔顏色而可親聲咳。此亙古未有之便宜,故創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國其始之達數十里,現已可通數千里。”這項發明是(?? )
A.火車 B.電話C.電報 D.電影
12. 7月中旬,在百度貼吧里,一個只有標題“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沒有任何內容的空貼,在短短一天時間內迅速成為網絡第一神帖,點擊數百萬次,回帖數十萬條,引發了一場網友們紛紛參與的網絡集體大狂歡。同時,與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語開始大行其道。祖國60周年大慶,有網友就打出了“臺灣,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口號,得到了普遍認同。 由此可見,網絡傳媒:
①具有迅速傳遞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④決定社會的輿論導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13.河北無極(無極,地名)有歌謠唱道:“大腳好,大腳樂,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來又不纏,又不疼痛又省錢。”我國政府頒布廢止纏足的法令最早是在( )
A.太平天國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國成立后
14.1933年廣州有報紙報道:漢口市上有三種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蓮的鄉間小姐,還有截發而裝腳的改組派。第一種是闊人的姨太太,第二種是紗廠的女工,第三種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該材料說明了( )
A.西方風氣完全改變了中國傳統陋習
B.新文化運動反封建不夠徹底
C.近代中國社會風俗呈現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業發展徹底解放了婦女
15.觀察右圖,圖片內容反映出當時我國( )
A.物質供應較為緊張
B.與蘇聯的關系更為密切
C.女性缺乏審美情趣
D.社會生活帶有政治色彩
16.中國傳統飲食十分豐富。19世紀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開始出現西餐,吃西餐成為當時有錢人的一種時尚。這主要是因為( )
A.伴隨著民族工業的發展,吃西餐成為資產階級的生活追求
B.英、法侵華戰爭后,通商口岸的開放,西方文化隨之傳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國,實行同化政策
D.對中國人來說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17.“別墅”在今天仍是人們追求的高檔居室建筑。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開始出現,其最初風格特點是( )
A.中國傳統建筑 B.中西合璧
C.完全歐化 D.中國創新
18.交通工具的變化和通信事業的發展對社會發展、人們生活的深遠影響是( )
①推動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②促進了信息的傳播 ③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④引起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1934年,活躍在長江水域的四大航運公司共有輪船53艘,總噸位12.424萬噸。其中,英國怡和公司占24.8%、太古公司占27.8%、日本日清公司占24.3%,而中國的輪船招商局只占23.1%。這表明( )
A.日本壟斷了中國的長江水域的航運業
B.中國的航運業得到了外國的大力支持
C.中國的航運業受到了列強的壓制
D.中國完全打破了外國對中國航運業的壟斷局面
20.上海虹橋路被稱為飲食世界的小聯合國,除了中式餐廳外,還有西式風格的烤肉、比薩,新馬泰的咖喱風味,日本生魚片,巴西燒烤等,應有盡有。這集中反映了( )
A.飲食受到當地環境、物產的影響
B.文明交流影響飲食的發展
C.上海經濟發展迅猛
D.上海人的飲食口味改變了
二、非選擇題(20分)
21.服飾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語言、一種文化,它的變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記錄著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的歷史變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歷代王朝都以“會典”“律例”“典章”或“車服制”“輿服制”“喪服制”等各種條文頒布律令,規范和管理各階層的穿衣戴帽,對服裝的質料、色彩、花紋和款式都有詳盡的規定,不遺瑣細地區分君臣士庶服裝的差別,違者要以僭禮逾制處以重罰。
——劉志琴《服飾變遷——非文本的社會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為曾上書光緒帝:“今則萬國交通,一切趨于尚同,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則情意不親,邦交不結矣……中國寬衣博帶,長裙雅步而施萬國競爭之世……誠非所宜。”
——節選自康有為1898年遞呈光緒
皇帝的《請斷發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學家布克哈特把圖像稱作“人類精神過去各個發展階段的歷史見證”,認為通過圖像可以加深對歷史變遷的理解。以下是一組圖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關服飾的嚴格規定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4分)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概述康有為的思想主張,并簡要歸納其理由。(10分)
(3)在材料三中,從圖1到圖2,從圖3到圖4,反映出中國民眾服飾變化的什么主要趨勢?(6分)
【高一歷史暑假作業及答案】相關文章:
高一暑假作業以及答案11-28
關于高一暑假作業的答案11-20
蘇教版初一歷史暑假作業答案03-29
高一英語暑假作業答案201503-07
高一英語暑假作業及答案201603-04
高一語文暑假作業答案03-29
高一暑假作業參考答案11-29
暑假作業答案語文高一03-25
2023高一英語暑假作業答案匯總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