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shù)學《暑假生活》答案2015
P2:
3、一個正方形,如果把它的相鄰兩邊都增加6厘米,就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正方形,新正方形的面積比原來正方形的面積大120平方厘米。求原來正方形的面積。
【解題思路】要求原來正方形的面積,只要找到原來正方形的邊長即可。可以畫圖幫助理解。如下面左圖,淺灰色面積就是120平方厘米,右圖中深灰色部分的面積是6×6=36(平方厘米),一個淺灰色長方形面積就是(120-36)÷2=42(平方厘米),42÷6=7(厘米)即是原長方形的邊長。
P4:
1、有一列數(shù):2,5,8,11,14......根據(jù)上面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你知道第1995個數(shù)是多少嗎?
【解題思路】上面數(shù)列的排列規(guī)律是:前一個數(shù)加3得到后一個數(shù),那么第1995個數(shù)就是由第一個數(shù)2加上1994個3得到的,2+1994×3=5984。
4、母親今年比兒子大32歲,3年后母親的年齡是兒子的5倍,兒子今年幾歲?【解題思路】此題為奧數(shù)中的年齡問題,年齡問題中年齡差永遠不會變,3年后母親的年齡是兒子的5倍,即母親的年齡比兒子大4倍,母親比兒子大32歲,1倍量就是
32÷(5-1)=8(歲),8歲是3年后兒子的年齡,8-3=5(歲)即今年兒子的年齡。
P6:
2、兩個自然數(shù)相除的商是47余數(shù)是3,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及余數(shù)的和等于629,你知道除數(shù)是多少嗎?
【解題思路】通過第一個條件可以得出:被除數(shù)÷除 數(shù)=47......3,被除數(shù)比除數(shù)的47倍多3,即被除數(shù)減3就正好是除數(shù)的47倍;通過第二個條件可知:被除數(shù)+除數(shù)+47+3=629,即:被除 數(shù)+除數(shù)=629-47-3=579,除數(shù)是1倍量,被除數(shù)是47倍量還多3,579-3=576就是1+47=48倍量,1倍量(除數(shù))就是 576÷48=12。
3、兩個自然數(shù)相減,被減數(shù)、減數(shù)與差的和是360,你能根據(jù)所學知識求出被減數(shù)是多少嗎?
【解題思路】由第一個條件可知關系式: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即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由第二個條件得出關系式: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360。
由上面兩個關系式得出:被減數(shù)+被減數(shù)=360,被減數(shù)=360÷2=180。
P10:
1、200個饅頭100個人吃,大人每人吃4個,小孩每人吃1個,還剩下1個,問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
【解題思路】此題為奧數(shù)中的雞兔同籠問題。200個饅頭最后還剩下1個,所以100個人共吃了200-1=199(個)饅頭。假設這100個都是小孩,那么應該吃100個饅頭,而實際吃了199個,說明實際比假設的共多吃了199-100=99個饅頭,一個大人比一個小孩多吃4-1=3個饅頭。99÷3=33個,即大人的數(shù)量;200-33=167個,就是小孩的數(shù)量。
2、某數(shù)學試卷由24個問題組成,答對一題得7分,答錯一題扣5分。有一位學生,雖然回答了24個問題,但所得總分為零。你知道他正確解答了幾道題嗎?【解題思路】這道也屬于雞兔同籠問題,條件中“答錯一題扣5分”,實際上是倒扣5分,即答對一題得7分,答錯一題失去的是7+5=12分。此題也可以用假設法來解決。假設24題全部答對,可以得24×7=168分,實際得了0分,說明共失去了168分,答錯一題失去12分,168÷12=14道,即答錯的數(shù)目;24-14=10道,就是答對的數(shù)量。
P12:
1、暑假里,小明要讀一本故事書,如果每天看12頁,在預計天數(shù)內(nèi)還剩下40頁沒看;如果每天看16頁,可比原計劃天數(shù)提前3天看完。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解題思路】本題屬于奧數(shù)中的盈虧問題,解決盈虧問題的關系式:總差額÷每份差額=總份數(shù)。本題中的總差額是40+16×3=88頁,每份差額是16-12=4頁,88÷4=22天,得出的是計劃看的天數(shù),22×12+40=304頁,就是本書的頁數(shù)。
2、甲、乙兩數(shù)的和是540,甲數(shù)減去120,乙數(shù)加上40,這時甲數(shù)正好是乙數(shù)的3倍,原來甲數(shù)比乙數(shù)多多少?
【解題思路】甲乙兩數(shù)的和是540,甲數(shù)減去120,乙數(shù)加上40后,這時甲乙兩數(shù)的和變?yōu)?40-120+40=460,這時甲數(shù)是乙數(shù)的3倍,可以根據(jù)解決和倍問題的方法求1倍量(現(xiàn)在乙數(shù))460÷(3+1)=115,現(xiàn)在乙數(shù)是115,原來乙數(shù)就是115-40=75,那么原來甲數(shù)就是540-75=465,原來甲數(shù)比乙數(shù)多465-75=390。
P16:
2、班會上,班主任老師對四(1)班54名同學進行了調查,一個月中有一半男生每人做了3件好事,另一半男生每人做了5件好事;一半女生每人做了6件好事,另一半女生每人做了2件好事。算一算,全班同學一個月中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
【解題思路】假設讓每人做3件好事的一半男生,每人拿出一件好事平均分給另一半。那么,男生中,一半每人做了6件好事,而另一半每人做了2件好事,這就和女生一樣了。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也就是全班的一半。也就是說全班一半每人做了6件好事,另一半每人做了2件好事。列式為(6+2)×(54÷2)=216(件),這就是全班共做的好事數(shù)量。
P18:
1、甲乙兩桶油共重24千克,第一次從甲桶里倒出與乙桶同樣多的油放入乙桶,第二次從乙桶里倒出與甲桶同樣多的油放入甲桶,這時兩桶內(nèi)的油同樣多,問甲乙兩桶原來各有油多少千克?
【解題思路】本題屬于奧數(shù)中的倒退問題,可以從最后一個條件入手:現(xiàn)在甲乙各有24÷2=12千克;第二次從乙桶倒出與甲桶同樣多的油放入甲桶之前,甲桶有12÷2=6千克;第一次從甲桶倒出與乙桶同樣多的油放入乙桶之后乙桶有 24-6=18千克;原來乙有 18÷2=9千克,原來甲有 24-9=15千克。
P26:
2、下面這道題是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學者奧克利提出來的。A、B兩只渡船在一條河的甲乙兩岸間往返行駛。它們分別從河的兩岸同時出發(fā),在離甲岸700米處第一次相遇,然后繼續(xù)仍以原速度前進,一直到達對岸后兩船立即返回,在離乙岸400米處第二次相遇。求這條河有多寬?
【解題思路】第一次相遇時兩船一共走了一個河寬,其中甲船走了700米,(左下圖紅色部分),第二次相遇時兩船一共走了三個河寬,那么甲就走了3個700米(右下圖紅色部分),3×700-400=1700米,就是河的寬度。
P30:
1、張磊的故事書本數(shù)是李新的6倍,如果兩人各再買2本,那么張磊的本數(shù)是李新的4倍。兩人原來各有故事書多少本?
【解題思路】此題較復雜,原來張磊的書是李新的6倍,把李新的書看成1倍,張磊的書看成6倍。兩人各再買2本后,張磊的書是李新的4倍,這時李新的書包括原來的1倍數(shù)再加上2本。張磊的書是李新的4倍,就能看成是4倍數(shù)再加上2×4=8本。張磊的書比李新多:8-2=6本,張磊的書比李新多6-4=2倍,2倍是6本,1倍就是3本,這就是李新的書;張磊的書:3×6=18本。
2、把一堆蘋果放到一些盒子里,如果每個盒子放8個,還剩12個;如果每個盒子里放9個,最后一個盒子還差3個才裝滿。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解題思路】盈虧問題,同P12第1題。盒子數(shù):(12+3)÷(9-8)=15個,蘋果數(shù):8×15+12=132個。
P32:
1、用中國象棋的車、馬、炮分別表示不同的自然數(shù)。如果車÷馬=2,炮÷車=4,炮-馬=56,那么“車+馬+炮”等于多少?
【解題思路】車是馬的2倍,炮是車的4倍,所以可以理解成:炮是“馬的2倍”的4倍,炮是馬的8倍。以下就按差倍問題的思路來解題。馬:56÷(8-1)=8 車:8×2=16 炮:16×4=64。
3、有五個數(shù),平均數(shù)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個數(shù)改為1,那么這五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為8。這個被改動的數(shù)原來是多少?
【解題思路】改動前五個數(shù)的總數(shù)為9×5=45;改動后這五個數(shù)的總數(shù)為8×5=40;總數(shù)比原來小了45-40=5。這五個數(shù)中只把其中的一個數(shù)改小了,改成了1,所以這個數(shù)原來是1+5=6。
P34:
1、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的花,紅花、黃花合在一起共15朵,黃花、白花合在一起共18朵,白花、紅花合在一起共9朵。問三種花各有多少朵?
【解題思路】15+18+9=42朵,這個42朵實際上是兩朵黃花加上兩朵白花的再加上兩朵紅花的數(shù)量。42÷2=21朵就是一朵紅花、一朵黃花和一朵白花的數(shù)量。那么白花:21-15=6朵。 紅花:21-18=3朵。 黃花:21-9=12朵。
2、A、B、C三個同學每人都有一個小妹妹,六個人在一起打乒乓球,舉行混合雙打比賽,規(guī)定兄妹二人之間不能搭配。第一盤:A和小紅對C和小蘭。第二盤:C和小麗對A和B的妹妹。請你判斷A、B、C三人的妹妹各是誰。
【解題思路】此題邏輯推理題,可以畫一表格,用√和×表示他們是否是兄妹。此題要反復讀題,仔細推理,比如:“第二盤。C和小麗對A和B的妹妹,”這句話,不僅能知道C和小麗不是兄妹,還能知道,小麗不是B的妹妹,因為一個人不可以同時在兩個地方出現(xiàn)。
小紅 小蘭 小麗
A × × √
B × √ ×
C √ × ×
P36:
1、有一塊長方形實驗田,一邊長8米,其鄰邊長為10米,若計劃在這塊實驗田外沿周圍挖一條寬1米的水渠。那么這條水渠的外沿周長是多少米?
【解題思路】10+2=12米,8+2=10米,(12+10)×2=44米
2、一個老人以不變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他從第1根電線桿走到第12根電線桿用了22分。如果這個老人走了36分,那么,他應該走到第幾根電線桿?
【解題思路】此題為植樹問題。老人走到第12根電線桿是走了11個間隔,那么每個間隔所用時間為22÷(12-1)=2分,走一個間隔用2分鐘,那么36分鐘可以走36÷2=18個間隔,18+1=19根,求的就是老人36分鐘應該走到的電線桿。
3、一個劇場放置的了25排座位,第一排有38個座位,往后每排都比前一排多2個座位,這個劇場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解題思路】這是一個等差數(shù)列問題,38、40、42……( ),因為有25排,我們先求最后一排的座位數(shù):(25-1)×2+38=86個,再算出一共的座位:(38+86)×25÷2=1550個。
P38:
1、兩列火車同時從甲、乙兩站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離甲站40千米的地方,兩車仍以原速度行駛,分別到達對方站后立即返回,又在離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問甲、乙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解題思路】此題和P26第2題為同類型題目。40×3-20=100千米。
P42:
2、57輛軍車排成一列通過一座橋,前后兩輛汽車之間都保持2米的距離,每輛軍車長5米。從第一輛車頭到最末一輛車尾共長多少米?
【解題思路】此題為植樹問題,這57輛軍車排成一列,其長度包括57個5米和56個2米。57×5+(57-1)×2=397米。
P44:
1、小明在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把被除數(shù)137錯寫成173。這樣商比原來多了3,而余數(shù)正好相同。請你算出這道題的除數(shù)和余數(shù)各是多少?
【解題思路】把被除數(shù)137錯寫成173,多了36;因為商比原來多了3,說明這個36是除數(shù)的3倍,除數(shù):36÷3=12,余數(shù):137÷12=11……5,余數(shù)是5。
2、有筐蘋果,如果從第一筐拿出9個放入第二筐,則兩筐蘋果的個數(shù)相等;如果從第二筐拿出12個放到第一筐,則第一筐蘋果的個數(shù)等于第二筐的2倍。原來每筐蘋果各有多少個?
【解題思路】從第一筐中拿出9個放到第二筐,兩筐蘋果的個數(shù)相等,說明第一筐比第二筐多18個蘋果。現(xiàn)在又從第二筐拿出12個蘋果放到第一筐,說明第二筐又比第一筐少了2個12個,一共相差:9×2+12×2=42個,42÷(2-1)=42個。第二筐:42+12=54個。第一筐:42×2-12=72個。
P4:
2、有6名同學圍成一圈做傳手絹的游戲,如圖所示。從1號同學開始,先順時針傳156次,又從那個同學開始,逆時針傳143次,再由拿手絹的同學開始順時針傳107次。小朋友,你知道現(xiàn)在的手絹在誰手中嗎?
【解題思路】第一次順時針傳156次,156÷6=26(圈),說明回到1號同學手中;第二次逆時針傳143次,仍是從1號開始,143÷6=23(圈)...5(次),這時手絹傳到了2號手中;第三次順時針旋轉107次,是從2號手中開始,107÷6=17(圈)...5(次),手絹傳回到了1號手中。
P8:
2、20條
P10:
1、王新同學期末考試成績?nèi)缦拢赫Z文和數(shù)學平均成績是94分,數(shù)學和外語平均成績是88分,外語和語文平均成績是86分。王新同學語文、數(shù)學、外語各得多少分?
【解題思路】語文+數(shù)學+外語=94+88+86=268分,268-94×2=80分,就是外語成績;268-88×2=92分,是語文成績;268-86×2=96分,是數(shù)學成績。
2、如下表所示,每一列的字和數(shù)組成一組,如第1組是“辦2”,第2組是“奧0”...那么第25組是( )。
辦 奧 運 辦 奧 運 辦 奧 運 辦......
2 0 0 8 2 0 0 8 2 0......
【解題思路】每一組都是由“字”和“數(shù)”組成,“字”是3個為一組,25÷3=8組...1個,“字”為“辦”;“數(shù)”是4個為一組,25÷4=6組...1個,“數(shù)”為“2”,所以第25組是“辦2”。
P12:
1、有一列數(shù)2,5,8,11,14......問104在這列數(shù)中是第多少個數(shù)?
【解題思路】這組數(shù)列中的第1個數(shù)字是2,從第二個開始,都是前一個數(shù)字加3得來的。104-2=102,求的是第一個數(shù)字(2)加了多少得到了104,;102÷3=34個,求的是第一個數(shù)字加了34個3得到104;34+1=35,求的是104在數(shù)列中是第35個。
P20:
2、井底有一只青蛙,已知井深25米,青蛙每天向上跳3米,又向下落1米,問青蛙多少天可以跳到井外?
【解題思路】青蛙最后一天比較特殊,跳3米就跳出井外,不往下滑;25-3=22米,其余這22米是每天跳3米又向下落1米,實際跳3-1=2米;22÷2=11天,就是22米需要跳11天,最后的3米要1天,11+1=12天,即青蛙跳出井外的總天數(shù)。
3、某校安排學生宿舍,如果每間5人,則有14人沒有床;如果每間7人,則多4個空床位嗎,那么,宿舍有幾間,學生有多少人?
【解題思路】本題為奧數(shù)中盈虧問題,四年級題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像上面這道題目,已知兩種分配方案,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不足,求參加分配的數(shù)量及被分配的總量,這樣的題目,就叫做盈虧問題(有余時稱盈,不足時稱虧)。解答盈虧問題,常常采用比較的方法,找出兩次分配結果的總差額和兩次分配數(shù)的差額,先求出參加分配的數(shù)量,再求出分配的總量。公式為:總差額÷每份差額=份數(shù)。
兩種分法,第一次和第二次一共相差14+4=18人;兩種分法,每間宿舍相差7-5=2人;18÷2=9間,求的是有18間宿舍;9×5+14=59人,求的是學生人數(shù)。
P24:
2、7個蘋果要平均分給12位小朋友,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兩塊,應該怎樣分?
【解題思路】12位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兩塊,由以上兩個條件得出共需要24塊蘋果。可以先把3個蘋果每個都等分成4塊,共得12塊,先給每人一塊;再把剩下的4個蘋果每個都等分成3塊,也得到12塊,每人一塊,這樣每位小朋友都分到兩塊。
P28:
1、小明問李老師今年有多少歲,李老師說:“當我像你這么大時,你才3歲;當你像我這么大時,我已經(jīng)是42歲了。”你知道李老師今年多少歲嗎?
【解題思路】本題為年齡問題,解答年齡問題,一定要抓住“年齡差不變”這一規(guī)律,(42-3)÷3=13歲,為李老師和小明的一個年齡差;3+13=16歲,為小明今年的年齡;16+13=29歲,為李老師今年的年齡。(本題可畫圖幫助理解)
P30:
3、甲、乙、丙、丁和小明五位同學一起比賽象棋,每兩人都要比賽一盤。到現(xiàn)在為止,甲已經(jīng)賽了4盤,乙已經(jīng)賽了3盤,丙已經(jīng)賽了2盤,丁已經(jīng)賽了1盤,問小明已經(jīng)賽了幾盤?
【解題思路】本題和三年級上學期所學的排列組合有密切聯(lián)系,可以畫圖幫助理解。甲已經(jīng)賽了4盤,說明甲和乙、丙、丁、小明這四人分別賽了一場;乙已經(jīng)賽了3場,丙已經(jīng)賽了2盤,通過這兩個條件說明乙一定和甲、丙各賽了一場,乙的第三場暫時不能確定是和丁或小明哪個人賽的,而丙賽的兩場是和甲、乙分別賽的;最后一個條件是丁已經(jīng)賽了1盤,丁的這場一定是和甲賽的,而沒有和其他人賽,由此可以確定乙的第三場是和小明賽的;綜合前面所有的推測得出:小明賽了兩盤,分別是和甲、乙兩人賽的。
P32:
2、張叔叔的辦公室在藍天大廈的第18層。一天因停電,他要步行上樓。他計算了一下,從一層上到六層用了100秒,照這樣的速度,如果走到第18層,還需要多長時間?
【解題思路】解決此題的關鍵是找到上一層需用的時間為100÷(6-1)=20秒;18-6=12層,求的是張叔叔從6層走到18層還要走12層,12×20=240秒,求的是還需要的時間。
P38:
1、有一輛公共汽車,從起點到終點有10站。一天,這輛汽車從起點駛向終點,第1站上來9位乘客,第2站下去1位乘客又上來8位。以后各站下去的乘客數(shù)比前一站多1位,上來的乘客數(shù)比前一站少1位。要使每位乘客都有座位,這輛汽車至少要有多少個座位?
【解題思路】此題采用數(shù)形結合方法理解比較簡單。第一站:9人;第二站:9-1+8=16人;第三站:16-2+7=21人;第四站:21-3+6=24人;第五站:24-4+5=25人。從第六站開始下去的人多于上來的人數(shù),車上的總人數(shù)逐漸減少,所以這輛車至少要有25個座位就可以。
P40:
2、有兩筐蘋果,甲筐重85千克,乙筐重35千克,要使甲筐的重量是乙筐的2倍,需從甲筐拿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
【解題思路】本題中甲乙兩筐蘋果的總質量沒有發(fā)生改變,是85+35=120千克;要使甲筐的質量是乙筐的2倍,這時乙筐要有120÷(2+1)=40千克;乙筐原來有35千克,現(xiàn)在有40千克,說明從甲筐需要拿出40-35=5千克給乙筐才可以。
P42: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學排座位,一開始,甲坐在1號位置上,乙坐在2號位置上,丙坐在3號位置上,丁坐在4號位置上。然后他們不停地交換位置,第一次上下兩排交換,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交換后左右兩列交換,第三次再上下兩排交換,第四次再左右兩列交換......這樣一直換下去。問:第十次交換位置后,丙坐在幾號位置上?
【解題思路】如果根據(jù)題目條件所提示,第四次交換后甲乙丙丁分別又回到開始的位置上,所以我們得知每交換4次即回到起始位置,第十次交換位置后即在第二次的位置上,10÷4=2組...2次,所以丙應在2號位置上。
2、一次數(shù)學競賽共有20道題。做對一題得5分,做錯一題倒扣3分,趙強考了52分,他做對了幾道題?
【解題思路】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倒扣3分”,它表示如果做錯了,不僅不能得5分,還要扣掉3分,即做錯一題共丟掉8分。20道題如果全做對應得20×5=100分;實際得了52分,共丟掉100-52=48分,錯一題丟掉5+3=8分,那么趙強共錯了48÷8=6道題,20-6=14道,求的就是做對的題目。
【四年級數(shù)學《暑假生活》答案】相關文章:
2023四年級數(shù)學暑假生活作業(yè)答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