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單選題匯總
1、“教書”和“育人”的關系是【C】。
A、并列的
B、遞進的
C、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
D、互補的
2、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除要求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還要求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學習能力
【答案解析】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除要求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還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D】予以保障。
A、國家
B、社會
C、學校
D、人民政府
【答案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關心教好每一堂課,關心班級大小、時間、壓力等問題,說明教師成長進入了【A】
A、關注情境階段
B、關注自我階段
C、關注他人階段
D、關注學生階段
【答案解析】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等三個階段。在關注情境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一般總是關心諸如班級的大小,時間的壓力和備課材料是否充分等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
5、我國現行從法律上對教師職業的規定認為,教師職業是一種【C】
A、私人職業
B、從屬職業
C、專門職業
D、附加職業
【答案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一章第三條對教師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學的界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由此可見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的職業。
6、義務教育法總則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A】,制定本法。
A、憲法和教育法
B、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C、憲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7、世界上最早頒布義務教育法的國家是【D】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答案解析】義務教育起源于德國,6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了學校法令。它規定父母應送其6~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
8、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C】
A、學費
B、雜費
C、學費、雜費
D、學費、雜費、住宿費
【答案解析】新法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義務教育的公益性、統一性和義務性。這是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
9、下列法律中含有規定我國小學生法律地位條款的是【A】
A、《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師法》
C、《憲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0、我國義務教育的立法宗旨是發展【D】
A、專業教育
B、中等教育
C、職業教育
D、基礎教育
【答案解析】《義務教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發展基礎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本法。”由此可以看出,《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發展基礎教育。因此,答案為D。
11、在教師的人格中有兩種重要特征對教學有顯著影響:一是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二是【C】
A、說到做到
B、敬業精神
C、熱心和同情心
D、重義氣講交情
【答案解析】: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密切相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還有教師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
12、教師的批評與不贊揚,與學生的學習成績【C】
A、存在正相關
B、關系不明顯
C、存在負相關
D、有利有弊
【答案解析】:盡管教師的表揚次數與學生的成績之間未發現明確的關系,但教師的批評或不贊揚與學生的成績之間卻存在著負相關。
13、與新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且有【C】
A、系統性
B、結構性
C、預見性
D、實效性
14、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據意外的情況快速做出反應、果斷采取恰當教育措施的獨特的心理素質,即【B】
A、教育手段
B、教育機智
C、教育反響
D、教育靈感
15、教師的【B】就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是一種可以使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產生積極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權威
B、威信
C、角色
D、社會地位
16、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A】應當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A、全社會
B、學校
C、家庭
D、教師
【答案解析】: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七條。
17、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堅持【A】的原則。
A、教育為主、懲罰為輔
B、懲罰為主、教育為輔
C、教育與懲罰并重
D、開除學籍
【答案解析】: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
18、《教育法》規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B】
A、民事責任
B、刑事責任
C、一般責任
D、行政責任
【答案解析】:《教育法》第七十三條規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必須做到“兩個全面”,即【D】
A、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全面掃除青壯年文盲
B、全面進行教育改革,全面發展職業教育
C、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D、全面發展,面向全體
【答案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的規定,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必須做到“兩個全面”,即“全面發展”和“面向全體(學生)”。所謂“全面發展”主要指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在身體、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長。所謂“面向全體”就是應當為所有學生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教育,從而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和整體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服務。
20、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是【C】
A、《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B、《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C、《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D、《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答案解析】: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是200年6月7日發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1、孔子所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止”,從教師的角度可以理解為【D】。
A、走路身體一定要端正
B、對學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確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學生,學生自然會學好
D、教師自己以身作則,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答案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止。”出自《論語?子路》,意思是在位者本身言行正當,即使不發號施令,百姓也會跟著行動;在位者本身言行不正,即使發號施令,百姓也不會服從。從教師的角度可以理解為教師自己以身作則,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22、師德的靈魂是【A】
A、關愛學生
B、提高修養
C、加強反思
D、提高業務水平
【答案解析】《規范》中明確表示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23、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D】
A、愛崗敬業
B、依法執教
C、為人師表
D、熱愛學生
【答案解析】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24、要做到嚴謹治學,最重要的是要【B】
A、一視同仁
B、實事求是
C、寬宏大量
D、以書為本
【答案解析】實事求是是教師嚴謹治學的基本原則。
25、教師的表率作用主要體現在【A】
A、言行一致
B、衣著整潔
C、舉止端莊
D、談吐文雅
【答案解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26、我國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指【A】
A、青藏高原
B、云貴高原
C、黃土高原
D、內蒙古高原
【答案解析】位于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
27、我國種子植物有24500余種,居世界第【C】位。
A、四
B、五
C、三
D、二
【答案解析】我國種子植物有24500余種,居世界第三位。
28、社會主義價值觀分為兩類,一是【B】,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A、社會主義榮辱觀教師資格考試
B、社會主義一般價值觀
C、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
D、社會主義道德觀
【答案解析】社會主義價值觀分為兩類,一是社會主義一般價值觀,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同構成了【C】
A、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B、社會主義榮辱觀
C、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內容
D、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內核
【答案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體內容。
30、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以【B】為主要內容。
A、職業道德
B、八榮八恥
C、以人為本
D、五講四美
【答案解析】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單選題】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寫作訓練10-11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綜合素質》最后押卷試題10-17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沖刺試題07-06
2016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考點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