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6月六級翻譯真題答案《宋朝》
今天6月的英語六級翻譯考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2017年6月六級翻譯真題答案《宋朝》,供大家參考。
翻譯真題原文:
宋朝始于960年,一直延續到1279年。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大幅增長,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體,科學、技術、哲學和數學蓬勃發展。宋代中國是世界歷史上首先發行紙幣的國家。宋朝還最早使用火藥并發明了活字(movable)印刷。人口增長迅速,越來越多的人住進城市,那里有熱鬧的娛樂場所。社會生活多種多樣。人們聚集在一起觀看和交易珍貴藝術品。宋朝的政府體制在當時也是先進的。政府官員均通過競爭性考試選拔任用。
翻譯真題參考答案:
The Song dynasty began in 960 and continued until 1279. During this period, China experienced sharp economic growth and became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economy, with science, technology, philosophy, and mathematics flourishing. It was the first government to issue banknotes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and also the earliest to use gunpowder and invent the movable type printing. The high fertility made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flock to cities where there were lively entertainment quarters. Social life during the Song was vibrant. Citizens gathered to view and trade precious artworks. The Song’s government system was also advanced then. For example, government officials were recruited through competitive examinations.
附:大學英語六級翻譯真題技巧之詞類轉換
詞類轉換是漢譯英常用的一種手段。漢語的動態性和具體性特點使其在語言運用上多用動詞。英語則因其靜態性和抽象性特點在語言使用上呈現出名詞化和介詞化傾向。在漢譯英的過程中,適當轉換詞性,可以使澤文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1、動詞→名詞
一個句子往往只有一個謂語動詞,大量原來應該由動詞表達的概念,常需借助于名詞,因為名詞比較不受形態規則變化的束縛,使用相對靈活、方便。
【原文】各地歡度春節的習俗和傳統有很大差異。
【譯文】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分析】原句中“歡度”是動詞,但是如果譯文中也用動詞來表達,則整個句子的結構顯得羅嗦,不夠整潔,所以譯文中用了“celebration”來表達,使得整個甸子更勻稱、清晰。
2、動詞→介詞
介詞與名詞密切相關,英語名詞的廣泛使用使得介詞也得以頻繁出現。而且英語中有些介詞本身是由動詞演變而來的,具有動詞的特征。
【原文】但通常每個家庭都會在除夕夜團聚,一起吃年夜飯。
【譯文】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3、動詞→形容詞
漢語的一些動詞也常常可以用英語的形容詞來表達,這些形容詞通常是與動詞同源的詞這樣的譯文有時比直接使用動詞更地道、標準。
【原文】在明朝和清朝時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別流行。
【譯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由于語法結構和修辭的需要,漢語的形容詞和副詞也可以轉譯成英語的名詞。
4、名詞→動詞
有些情況下,漢語的名詞由英語的動詞表達,此時漢語中修飾名詞的形容詞也隨之改為英語中作狀語使用的副詞。
【原文】各地歡度春節的習俗和傳統有很大差異。
【譯文】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分析】原文中“差異”為名詞,為了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譯文中將其轉換為動詞“vary”,原文中修飾“差異”一詞的形容詞“很大”轉換為了副詞“widely”,使譯文更生動。
拓展:
細說改革后四六級考試翻譯特點
2013年12月份的四六級考試是題型改革后的首次考試,依據這次題型的考試內容和特點,我們可以推斷一下2014年以后的考試特點,從而為之后的復習找到側重點。可以看出,本次翻譯題材側重考察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體裁一般為說明文或介紹類的文章。這種類型的短文還是比較好翻譯的,不會有太多的生詞或長難的句子。
特點一:文章傾向介紹類
2013年12月的翻譯考查內容涉及的基本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例如:中國結(The Chinese knot),茶文化(Chinese tea),中餐(Chinese food)等。既然主題有關中國傳統文化,那么肯定會涉及一些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專有詞匯,比如說:團聚、祈求好運、帝王、瑰寶、造紙、火藥、 福、和、皇室成員、指南針、 印刷術、 瓷器等等。很多同學吐槽單詞不會寫,但也不能空著,一定要想到合適的表達。其實,這些詞匯看似很難無從下手,但其實只有:帝王、造紙、火藥、 福、和、指南針、 印刷術、 瓷器這些的翻譯比較固定,而其他的詞或短語則可以靈活地變通。例如 "皇室成員"不僅可以說成:the royal family,也可以譯成: the emperor's family, 或 the king's family。當然要想靈活自如,備戰過程中背誦積累是必不可缺的。
特點二:相同表達反復出現
既然內容都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盡管主題不一樣,還是有很多表達會不可避免的反復出現,比如:"相傳, 中國的……于五千年前發現了……,在明清期間, 遍布全國, 在六世紀傳到……"、"……常常作為禮物交換或作用飾品祈求好運和辟邪"、"……在中國各地差別很大"、"在中文里意味著愛情丶婚姻和團聚"、 "在古代,人們用它來……,但現在主要是用于裝飾的目的"。這些句子具有重復出現的特點,介紹中國各種傳統習俗都頻繁用到。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些表達的英文變成模板句子進行背誦。
特點三:題材貼近生活,翻譯靈活性強
改革后的四六級翻譯題材多貼近生活實際,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體裁多傾向于說明文或介紹性的文章,有時近似散文性質,所以不會太難。另外,四六級考的是中譯英,特別是介紹性文章,有它固定的技巧,比如切分句子,添加主語,主語為"我們人們"直接變被動,定語的三類翻譯方法,四六級翻譯不求"雅",抓住這些基本的技巧,做到"信"和 "達"就可以了。
總之,如前文所述,改革后的四級考試翻譯側重考查中國傳統文化內容,體裁多傾向于說明文或介紹性的文章,不會太難,容易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共鳴。鑒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已經考過,所以今年應該不會重復考查,但是題材易變,題材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還望大家多多練習相應體裁的文段翻譯,如此才能得到切實的長進。最后,希望大家做好充分準備,積極備考,一舉通關!
【6月六級翻譯真題答案《宋朝》】相關文章:
12月英語六級翻譯真題及答案10-11
2015年6月六級翻譯真題答案07-13
2024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真題及答案10-11
6月英語六級翻譯真題答案(卷二)09-26
大學英語六級翻譯題及答案08-29
大學英語六級聽力真題及答案10-11
英語六級選詞填空真題及答案10-11
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真題及答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