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1成都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
成都理工大學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滬蓉高速公路起點。學科專業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農、教等9大學科門類。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成都理工大學2021年在全國的排名,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1年成都理工大學全國排名
年份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2021 | 成都理工大學 | 146 |
2020 | 成都理工大學 | 100 |
2019 | 成都理工大學 | 157 |
2018 | 成都理工大學 | 162 |
成都理工大學所在省份最好大學排名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城市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1 | 四川大學 | 成都市 | 11 | 5星級 |
2 | 電子科技大學 | 成都市 | 29 | 5星級 |
3 | 西南交通大學 | 成都市 | 41 | 4星級 |
4 | 西南財經大學 | 成都市 | 80 | 4星級 |
5 | 成都理工大學 | 成都市 | 166 | 3星級 |
6 | 四川師范大學 | 成都市 | 187 | 2星級 |
7 | 西南石油大學 | 成都市 | 191 | 2星級 |
8 | 西南民族大學 | 成都市 | 202 | 2星級 |
9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成都市 | 230 | 3星級 |
10 | 西華大學 | 成都市 | 296 | 2星級 |
11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成都市 | 317 | 1星級 |
12 | 成都學院 | 成都市 | 443 | 1星級 |
13 | 成都工業學院 | 成都市 | 453 | 1星級 |
14 | 成都醫學院 | 成都市 | 569 | 1星級 |
15 | 成都師范學院 | 成都市 | 657 | 1星級 |
16 | 四川旅游學院 | 成都市 | 667 | 1星級 |
17 | 成都體育學院 | 成都市 | 17 | 4星級 |
18 | 四川音樂學院 | 成都市 | 18 | 3星級 |
成都理工大學簡介
1956年3月15日,國務院批準建立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同年3月27日,高等教育部和地質部聯合發文,以重慶大學、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地質系的工科部分為基礎同時抽調北京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勘探學院部分干部教師組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建校當年即開始招收本科生。學校建校后陸續部分或成建制的遷入了原北京地質學院石油系和二系、三系體師生。1960年,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學院成為國家恢復學位制度后首批招收博士生的高校。
成都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1993年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2001年由教育部批準組建成都理工大學(合并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有色金屬地質職工大學)。學校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劃轉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省屬重點大學。2010年11月3日,國土資源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學協議。
學校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滬蓉高速公路起點,地理位置優越。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理工為主,以地質、能源、資源環境、基礎工程、電子信息等學科為優勢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資格審批權。校本部現有全日制在校生逾3萬人,其中本科生2.4萬人,博碩士研究生4445人。學校現有教職工2100余人,其中,有教授(級)210人,副教授(級)422人,國家和省級教學名師7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9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1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和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學校校園占地2745畝,建筑面積68.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億元。
學校現設16個教學學院、1個沉積地質研究院和1個地質調查研究院。設有71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3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有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11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23個專業碩士學位招生領域,學科專業涵蓋理、工、文、管、經、法、哲、農、教等9大學科門類。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培育學科、15個省級重點學科。有8個省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是國家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1個與西南石油大學共建)、2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1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校積極參與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油氣地質勘探、能源開發、大型水電、區域及城市環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1000余項,發表論文(著)1.5萬余篇(部),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在內的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800余項(次)。2010年學校實到科技經費2.5億元。
學校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學生積極參加科技文化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12次獲得中宣部、團中央表彰。在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設計大賽”、“全國地質技能競賽”等國內外重大競賽中獲得國際獎9項、國家級和省級獎1250余項;在各類大學生體育賽事中獲得全國獎勵40余項(次),省級獎勵50余項(次);在全國、省市級各類大學生藝術專業比賽中獲得獎勵60余項(次)。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外國專家及留學生來校講學、留學,出訪近500余人次,開展了300余項科研合作。學校還多次主辦國際型學術會議。學校現有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兩所獨立學院和多個聯合辦學點,與資源、能源、環境、建筑、軍工和高技術等領域的國家大型企業或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
學校現有8個教學輔助單位。其中,學校擁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為主的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10萬余件,其中不乏國家級及世界級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馬門溪龍”、“大竹重慶魚”、“隆昌鐵隕石”等。博物館獲得從中央到地方所有級別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學校圖書館館藏印刷型書刊172萬冊,訂閱電子書刊126萬冊,并且集藏、借、閱、咨一體化和印刷性文獻與數字化信息相統一。學校檔案館館藏豐富、管理規范,是榮獲“科技事業單位檔案館國家一級”稱號的四川高校檔案館。學校還主辦學術期刊6種,其中核心期刊4種。
學校以服務國家、行業、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為己任,為社會輸送了10萬多名畢業生,他們絕大部分已成為所在部門的技術或業務骨干,同時也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和專家,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中有中國工程院第一個藏族院士、十七大代表多吉,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十七大代表王少雄,原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公司董事長、十七大代表王小牧,中央企業工委監事會主席、原大慶石油管理局局長丁貴明,中國首次南極越冬考察隊隊長顏其德,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副主席王之敬,國際著名學術刊物《GCA》副主編朱晨,國際著名天體地球化學家陳鳴,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胡瑞忠,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黃潤秋等杰出人物。他們的出色業績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不甘人后、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窮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學理念和“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優良傳統。
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校上下正齊心協力、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以豪邁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努力建設優勢特色顯著的高水平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相關文章:
2022成都學院全國排名情況02-18
成都中醫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02-17
桂林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02-17
天津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02-17
哈爾濱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02-19
2017上海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01-27
2017東華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02-17
武漢理工大學全國排名情況01-19
成都大學專業排名情況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