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
如皋市,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如皋的氣候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如皋的氣候特點
如皋屬亞熱帶。屬東亞季風區的一部分。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冬季低溫少雨量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距海較近,受海洋調節較明顯,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較小。近海的位置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風的`影響,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但是,由于夏季風勢力各年強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 全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476090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風速為3.3米/秒。
如皋位于河網稠密、湖蕩眾多的長江三角洲。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達4千米以上,全市水鄉介于長江水系。
如皋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如皋位于揚子準地臺的下揚子臺褶帶上,為蘇中—蘇北拗陷中的蘇南——勿南沙中新生代相對隆起區,地質構造的主要特征為:北東向切割呈帶狀,北西向切割成塊。境內為平原地帶,整體水平面高于鄰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海拔2~6米),如泰運河中段兩岸地勢最高,沿江以東地勢歸低。地域酷似桑葉,地形如“復釜”。
江道變化
如皋江道歷史上多有變化。
摩訶山,位于如皋石莊舊址之南,南臨長江,曾是如皋的一大勝境,可惜由于江流的改道,后已移至江南,并消失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如皋的景點
靈威觀:靈威觀為如皋唯一幸存的道觀,與句容茅山道院、蘇州玄妙觀并列為江蘇省三大道觀。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代有修葺,幾度興衰。相傳,武當山玉公、信公、靜公三位道長,于隋朝前來如創立。初名祖師觀。
龍游河生態公園:位于如皋城區南部,如皋龍游河生態公園依龍游河而建,規劃面積約42公頃,規劃河道面積10.8萬平方米,占用地的25.7%,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親水游玩、休閑健身和文化體驗的場所。
顧莊生態園:位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如皋市城區南郊,方圓33平方公里,是“國家AA級旅游景區”和江蘇省首批鄉村自駕游基地。
水繪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如皋古城北隅,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 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為金陵八艷之一董小宛與明末四大才子之一冒辟疆棲隱之處。被中國現代園林之父陳從周教授譽為:“天下名園”。
定慧禪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始建于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地外如皋古城東南隅。山門正對玉帶河,東臨放生池,西南傍玉蓮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樓堂環繞四周,寶殿坐落中央,形成“水環寺,樓抱殿”的獨特格局。
內外城河風光帶: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如皋古城核心地帶,兩河環城而繞,外圓內方,形似古錢。內城河古名玉帶河,形成于明成代年間(公無1465~1487年);“水環城,城包水”的奇特風景觀成為古城如皋獨具魅力的風光帶。
如皋烈士陵園:如皋烈士陵園是國家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之一,創建于1952年。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紅十四軍紀念館景區位于如皋市主城區東南部,占地296畝,總投資約4億元,由紅十四軍紀念館、廣場景觀、青少年紅軍歷史教育館、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四部分組成。
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江蘇如皋“東大街”位于古城的東北角,內城河蜿蜒其中,是如皋古城僅存的老街區。“東大街”始建于南宋,經歷代營構,現在“東大街”具有清末民初的風貌特征。在水運發達時期,“東大街”是城內主要的商業街。老街巷里的居民是這座古城最好的讀者,在東大街看老人們聊天,更能感受到古城如皋歷史和文化的深厚。
【如皋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相關文章:
安康的氣候特點特征是什么11-22
漢中的氣候特點特征是什么11-18
臺北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08-05
臺南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01-10
臺中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08-10
瀘州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12-15
德昌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09-06
泰國的氣候特點是什么類型特征02-11
大理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特征類型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