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施方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施方案 篇1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發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項目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向各學科延伸。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 長:倪汝清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卞雅娟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員:李杰 劉澤然 石俊敏 張鳳霞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并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信息。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發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于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筑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鑒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實驗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文明禮儀、書法兩個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1、發掘學校特色項目資源,發揮特色創建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運用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充實課程資源,交流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度和成果將研究與實施相結合。
6、逐步將《學習傳統美德學會做現代人》和《我愛書法》兩門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學科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七、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應撰寫校本課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課程教師檔案袋。
2、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采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教師必須在每次校本課程后,作好記錄。
5、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并作好展示匯報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3、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4、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5、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6、對于參加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九、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持。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課程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并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實施方案 篇2
為了做好學校防汛工作,確保汛期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確保各項防汛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實,制定本方案。全校教職工要認真學習,把握精神,牢記任務,明確責任。
一、指導思想
服從指揮,聽從安排,確保學生及教師的生命安全,本著及時有效、尊重科學、責任到人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師生的生命安全,維護好正常的教學秩序。
二、工作目標
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對師生的管理,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緊急逃生技能,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
三、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防汛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市教育系統防汛抗洪指揮部領導下開展防汛抗洪搶險工作。
組長:劉龍云
副組長:張洪琪、劉云香、原偉朋
成員:各班主任
四、工作內容及要求
1、加強防汛工作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通過校會、班會、課間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防范及緊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落實防汛目標責任制。要將防汛工作落實到各部門、各班級、各教師,層層簽定責任狀,要使學校教師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和職責。
3、加強防汛演習。要按照本方案,開展在緊急情況下的防汛演習活動,在演習中進一步完善防汛方案,使防汛方案達到科學、快速、安全的'要求。
五、建立預防預警機制
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建立學校汛情報告制度,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值班人員一旦發現汛情要立即報告校長,并在第一時間上報。
六、應急保障
(一)要做好汛期值班工作,設立專門的值班電話,安排專人負責看守,保障24小時有人值班,及時傳遞雨情、水情,及時進行上傳下達,組織力量搶險。防汛期間,學校領導小組成員移動電話應保持隨時開機,保證通訊暢通。
(二)按有關規定備足草包、麻袋、鐵鍬等防汛搶險必備的各類物資,做到有備無患。(總務主任負責)
(三)學校校醫室要配備必要的急救藥品。(校醫負責)
(四)學校車輛要保證完好運行狀態,并隨時出動參加局里組織的搶險調度。
(五)加強汛期學生防汛知識教育,讓師生懂得水災逃生、自救的措施和技能(政教主任、大隊輔導員負責);要按本應急預案的要求組織師生進行演練,一旦發生災情,保證師生安全(安全總管理員負責)。
(六)加強汛期對校舍的監控、檢查工作,存在問題的要及時檢修,確保師生安全;密切關注學校樓梯、走廊、護欄、圍墻、門窗、廁所、體育設施等安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安全;檢查教室等人員密集場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暢通;對學校電器設備、線路檢修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確保用電安全;檢查校內排水溝及校外周邊水溝、涵管是否暢通。要重點對位于低洼地勢、山旁、河溝和水庫附近易發生山洪和泥石流區域的學生往返的危險地段,進行詳細認真地排查,發現隱患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排除,要安排教師護送學生,聯系家長接送學生,確保學生汛期上下學安全。
實施方案 篇3
1 苗木易受低溫危害的部位和原理
1.1 根系凍害
受地溫影響植物的根系在冬季仍舊生長活動,但如果天旱少雨不及時澆灌,靠近地表的的根系就易遭受凍害,特別是種在沙土地上的苗木,經常根系受凍害而大面積苗木死亡。根系凍害,有些樹種當時沒有什么癥狀,所以不被及時發現,次年樹枝發芽時出現死芽或發芽后突然死亡,如有這種現象有可能就是因為根系受凍造成。根據天氣情況合理做好冬季根系越冬保護是保障苗木健成長不可或缺環節。
1.2 根莖凍害
由于植物特性原因,根莖生長周期較長,往往秋冬或冬春時節仍在活動。同時根莖又接近于地表,溫度變化較大,所以根莖容易遭到凍害,根莖皮層受凍后表現出一面呈環狀變褐而后干枯或腐爛的現象,導致該處植物的運輸組織壞死,影響來年苗木的健康生長甚至導致植物死亡。
1.3 主桿凍害
主桿凍害主要為凍裂或日燒。凍裂是由于初冬氣溫快速下降,常遇寒流來襲,苗木的皮層組織在寒流到來迅速冷縮使表皮裂開;形成樹干裂縫。日灼是北方苗木常見的凍害,因秋冬和早春期間冷空氣活動頻繁,晝夜溫差大,皮部組織隨日曬溫度增高而活動,但如果受冷空氣影響溫度驟降,處于活動中的皮部組織就會受到凍害。
1.4 枝杈的凍害
由于枝杈的表皮較薄,保護和營養貯藏能力差,在下雪后容易積雪,積雪枝杈在化雪時更容易氣溫突降而遭受凍害。凍害后的癥狀為皮層顏色變暗變黑、凹陷或壞死。因分杈處年輪窄、導管不發達、供養不良、營養積存少、抗寒能力差等原因導致生長組織導管破裂,致使樹木來年春季發生樹枝干枯、流膠或凍傷萌芽而死亡。
2 苗木越冬防寒的'幾點措施
2.1 加強春秋時節苗木管理,春季澆灌及時充足的肥水可以健壯苗木的生長,即可增加光合作用的轉化利用,又有助于苗木體內營養物質的貯藏。促進苗木枝條粗壯和新梢生長。秋季進行施撒適量磷鉀肥,進行深耕除草,可促進枝條及早結束生長,有利于組織充實,延長營養物質的積累時間,從而為冬季到來做好能量貯備,增加抗寒能力。
2.2 進行適時冬灌,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期間各進行一次冬灌,能使苗木自身吸收充足的養分與水分,還可使地溫提高2℃左右,使冬季寒冷、多風及干燥的情況下增加抗災害能力,并可延長開花植物的花期。在干旱地區,冬季采用灌封凍水的辦法防寒,將很大減輕苗木凍害的發生。可保證植物安全越冬和來年萌芽。
2.3 加強防凍保溫措施
2.3.1苗木根莖周圍培土保護:在進行苗木冬灌與封堰期間,對苗木根莖周圍堆起直徑50―80cm、高30―50cm的土堆,能使土壤水分減少蒸發,并使根系周圍土壤的溫度提高3℃左右。
2.3.2石硫合劑的熬制與涂白:用生石灰、硫磺和水按1∶2∶10的最佳比例熬制石硫合劑。具體步驟為:將一定量的優質生石灰放入鍋中,先加少量水使石灰容解,再按比例添加水量,進行加溫,水燒開后用紗布把渣子濾除,把定量硫磺粉用熱水調制成糊狀從鍋邊慢慢倒入鍋中,同時用木棍攪拌均勻,標記出水位線,然后加火熬煮,待水沸騰后保持40~60分鐘,熬制過程中蒸發掉的水分要在熬制沸騰30分鐘時用熱水加至標記線。鍋中溶液呈深紅棕色、渣子呈藍綠色時,可停止加熱。進行冷卻沉淀后,過濾出清液為石硫合劑的母液。然后稀釋成200-400倍液加石灰對樹干進行涂白,能減少樹干因晝夜溫差過大而造成的凍害,同時對一些越冬的病蟲害進行了兼顧防治。涂白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之間進行,溫度過低時不宜涂白,會造成干裂脫落。樹干涂白后會減少樹體對光合作用及熱能的吸收,減慢樹體運輸組織活動,從而避免樹體遭受早春回寒的傷害。
2.3.3樹桿圍卷:對容易受到凍害的樹木,特別是從外地調運的新栽苗木,要用草繩或防寒稻草對主干和部分主枝進行包裹來防寒。
2.3.4噴灑植物防凍劑:冬季噴施3-5次植物防凍劑,植物防凍劑能激活生物酶,阻止*核細菌生成,破壞*凍蛋白生成*活性增加熱量。降低植物細胞受凍點值,促進細胞原生質的流動,提高細胞活性。噴灑植物防凍劑是一種應急措施,必須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在寒潮降溫前15天以上使用效果最佳。
3 做好冬春管理
3.1 苗木防寒材料在初春時不可突然性拆除,應根據植物在當地的生長特性及氣候變化靈活減少苗木樹干保護材料,使苗木科學應對氣候變化。防風障拆除時,先在保溫棚東南側打孔放風,待樹木適應后方可全部拆除。
3.2 增施水肥:初春施有機肥可增加地溫,因此適時澆足春季肥水可使樹木健壯生長,同時增加抵抗病蟲害能力。
【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實施方案03-14
實施方案03-14
實施方案03-15
實施方案03-15
實施方案03-26
實施方案04-03
實施方案03-28
實施方案03-29
實施方案03-30
實施方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