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覺醒年代觀后感大學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覺醒年代觀后感大學生,歡迎大家分享。
覺醒年代觀后感大學生1
看《覺醒年代》,總是需要對一段情節反復觀看。今天我更多的關注了陳獨秀與延年,喬年的對手戲,以及李大釗關于“學業”與“革命”的思索。當然這也是這一集當中較為精彩的部分。
煙雨江南的弄堂里,流轉多地終于歸家的陳獨秀,眼神依舊堅毅。夫人得體又溫柔,看上去這是一場小弄堂里再平常不過的團聚,但實際上也算不上團聚。畢竟陳家二子并不領父親的情,依舊在碼頭干著辛苦的活計。
一日,他們甚至在宴會上戲弄了父親,同時也借機會發泄出對父親的不解和不滿。實際上,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時光機,他們二人英勇就義時,再來看看年少時的負氣出走。多多少少也會有父親的影子,在上一集衣衫破舊的少年。依然充滿自立自強的骨氣,在這次宴會上,他們其實也如同陳獨秀擲出的那只青蛙,在水池畔傲視一切,我輩絕非池中之物。
仲甫先生并沒有生兒子們的氣,他的語氣是無奈的,但在無奈又帶了幾分理解,或者是自嘲。他深知,自己的志向也并不在這小小的池中,自然他的所作所為,雖然迫不得已,卻也合情合理。
與此同時,遠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先生仿佛抓住了變革的一根稻草,他與陳獨秀先生的書信文作往來,讓他格外興奮。在我看來,學習文化與掀起革命運動并不相悖,在當今社會也是這樣。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或者是基本的文化素養,那么那些愛黨愛國愛人民便是空談。我們實施的各項改革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首先是借鑒,其次是因地制宜,二者的結合離不開強大的文化積淀,否則變革也只是換湯不換藥,喊喊口號而已。
當然,學習不僅僅是要掌握書本內容,還要養成良好的治學態度以及相應的'研究思考的能力,他會將我們打造成一個立體的人,而不是死啃課本的機器。書本知識是固定不變的,唯一能夠將其內化于心產生不同效果的,只有我們自己。
我從來就不喜歡過于解讀某一本書籍,甚至有時候認為淺嘗輒止也有它的妙處,這樣一來,我下一次再閱讀它的時候,就會有新的思考,這也算是認識層面的一種變革吧!
不論學習什么,我們的內心一定要有一種信仰——一生為一大事來。這件大事說到底并不用驚天動地,只是內心富足,不去過分依賴環境更不寄生于環境,相信自己始終不是蓬蒿之人,生于斯長于斯也要積極求變,積極思考,這,就是內心的一大事。
覺醒年代觀后感大學生2
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我被這些思想革命先驅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打動了。
我們從細節上看一看這種意志的體現。先來看“南陳北李”: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李大釗與陳獨秀合作編輯《新青年》,舍棄小家,堅決推行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學說,以及“只有所謂暴力革命才適合中國”的理論。從陳延年的無政府主義組織(“互助社”)倒閉的教訓中,兩人更加明確了馬克思主義救國的方向,更積極地為中國尋找藥方,矢志不渝。
1919年5月初,當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學生中爆發了強烈的不滿。陳獨秀、李大釗引導學生罷課走上街頭,進行愛國主義宣講,喚醒民眾的愛國熱情,使“五四運動”由學生運動擴大成工人、商人、學生等多階級聯合的愛國行動。雖說,陳獨秀因向民眾發放愛國傳單《北京市民宣言》(被稱為“獨立高樓風滿袖”)給北洋政府提5條最低要求被反動警方發現而慘遭冤獄,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為昏睡不醒的舊中國尋找藥方的志向,從理想中汲取信念,早已做好在研究室和監獄之間來回出入,同時把監獄也當作研究室培養新的文明的準備,就像他在看到七百余愛國學生被捕時寫下的文章《研究室與監獄》一樣。陳獨秀被李大釗和群眾營救保釋后,李大釗贊揚他“什么監獄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為你擁護真理,所以真理擁護你”。“五四運動”后的1920年,陳獨秀與李大釗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黨組織的問題,“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佳話因兩人堅定的'報國志向而從此產生。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
其實,像陳獨秀和李大釗這樣有著堅定志向并從中獲取力量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參加學生運動的郭心剛和鄧中夏。二人不顧被反動軍閥抓捕的風險,從民主、科學救國的理想中不斷堅定意志,在公眾面前演說,傳播愛國救亡思想。郭心剛甚至不顧體力已經不支,直至離世前仍在惦記著愛國救亡。圖片
總的來說,思想解放先驅們的超人膽識,令我深感敬佩。如果沒有他們的奮勇拼搏、不懼犧牲,絕不會有新中國的成立,更無今日之輝煌。現在的我們,正值流金的青春歲月,而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此,從現在樹立造福社會的志向和信心,不負韶華,打好基礎,像當初的覺醒先驅一樣不懈奮斗,才對得起祖國,不辱使命。
覺醒年代觀后感大學生3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要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一段歷史展開的。講述了新文化所處的那段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生百態。那段時間中國貧窮落后,社會不安,人民舉步維艱,列強侵擾軍閥混亂。當時,辛亥革命并沒有徹底解決和改變中國混亂不堪的局面,人們各執己見,同時也有一批青年知識分子,試圖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
中國熱血青年不斷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五四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拯救了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在劇中陳獨秀曾說過:“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在劇中,汪孟鄒請眾人來家中吃飯,為陳獨秀接風這段讓我印象頗為深刻,上荷葉黃牛蹄時,陳喬年在菜里放了一只青蛙,但陳獨秀并沒有責怪,隨后陳延年出來說明了原因。在陳獨秀與其妻子的談話中可知,陳獨秀的教育主張是讓孩子自力更生,讓他們在社會中得到鍛煉。這樣他們才能具備做大事的能力與意志。這樣的育兒觀念正是當代家長們所缺少的。大部分家長只是不想讓孩子受苦而一味的縱容,滿足他們。其次眾人發現青蛙時都被嚇了一跳,后來陳延年也多次向眾人表達歉意,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犯錯,犯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及時改正。我們還在讀大學并沒有真正步入社會,學校、老師、同學對我們的容錯率都很高,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或者犯了錯誤,我們就應該虛心請教及時改正。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唯有自律的人才能脫穎而出。”這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說的話,我覺得這句話目前也適用于我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有時候我們太過于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二十出頭的年紀也難免浮躁,踏踏實實做事情的人變得少了。
我認為,自律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陳延年有自己的六不,不閑游、不看戲、不照相、不喝酒、不下館子、不講衣著、不談戀愛。我們也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自己的“六不”,珍惜來之不易的物質條件。正是因為有革命先烈的努力奮進,我們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安穩的時代。了解黨史,銘記于心,革命先烈們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前行。
【覺醒年代觀后感大學生】相關文章:
覺醒年代五四運動文案(精選60句)10-18
《覺醒年代》觀后感02-21
《覺醒年代》觀后感05-17
覺醒年代觀后感06-02
覺醒年代觀后感14篇07-19
《覺醒年代》觀后感5篇07-19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11-25
自我覺醒的名言12-28
淳樸的年代作文07-24
純真年代作文(精選)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