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太平洋》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環太平洋》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環太平洋》觀后感1
這是一個高科技的時代,這個時代下,人工智能異常地發達,不僅出現了無所不能的正義機甲,更是出現了它的敵對怪物。在冰冷的鐵甲下,是一顆正義的心臟,在冰冷的鐵甲下,是重生的無窮力量!“汽車人”在某個時代掀起了一股熱潮,爸爸那一輩的對它應該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還送過我一部黃色的跑車,那就是“大黃峰”。雖然在那個里面它不是最厲害的,但是受歡迎的程度卻是最高的。科技迅速發展,“汽車人”的時代已經成了過去式,在一個高科技時代里,人們樂享生活的同時,卻突然再一次受到了怪物的襲擊。一次次的更新換代,一次次等級的提升,讓人們應接不瑕,于是聰明的人類,也一次次的提升他們的應對計劃,研究出一批批的機甲來克制敵人,還給人前一片清凈的生活環境。
在又一次的出行任務時,怪物用詭計殺死了羅利的隊友,羅利駕駛著受傷的復仇者號,勉強到達了陸地卻突然間暈倒,后來被一個路人救起,卻最后不得不退役。人類在怪物的攻擊中一次次落敗,羅利重新披甲上陣,但是失去隊友后的羅利卻無法單獨操作復仇者號,必須有另外一個人與機甲的神經元對接,有足夠的意志力與力量來操控機甲。在真子與機甲神經元的對接過程中,差點因為她痛苦的記憶將機甲和基地一起摧毀,但是最終在羅利的幫助下,真子成功了。這一次攻擊的怪物異常強大,最后不得不利用自毀將其徹底毀滅。重新升級的復仇者號,將用它的身體來阻止悲劇的繼續。羅利與真子用彼此的信任與堅強的毅力,最終引爆復仇者號,科學家們用精準的計算,幫助羅利與真子利用逃生倉,最終在千筠一發之際,成功逃離。戰爭的場面異常慘烈,在電影結束以后,那個畫面一直在我的眼前,無法抹去,但是結局卻是讓人欣喜的,人們用智慧與力量戰勝了黑暗!
作為一個男生,在電影情節之外,機甲的動能和特點是更讓我感興趣的。復仇流浪者外部淡藍色,頭偏小,眼部金黃色,手部可使用等離子炮、手刃等武器,是這部電影最好、最厲害的機甲。還有一個是需要三人駕駛的機甲,外表大紅色、眼部金黃色,最有趣的是它有三個手臂。還有一個也就是最終自爆的機甲,它外表土黃色,眼部也是金黃色,頭偏大,可以使用導彈這種強有力的武器。它用它機甲的一生阻擋了悲劇再次發生,但是可幸的是,在第二部中,這部分機甲又重新被賦予了生命。第二部中的機甲性能更加強大,可以使用的.武器更是多樣化。
在正義的面前,所有的悲劇都會被制止,不管是機甲還是人類,都在用正義的力量,捍衛著人類的尊嚴,不可侵犯!即便是機甲,也是人類用意志力來操控他們,讓他們成為有利的工具,而不是制約人類生活的絆腳石!暑假里,看中央臺播出的《機智過人》這個節目,里面出現了很多高科技的產品,殘疾人可以利用機器重新站起來,復雜的腦部手術可以用機器人做到更加精確,甚至是可以根據輸入的程序,機器人自行寫出有感情有色彩詩歌來,還可以模仿人的聲音與感覺唱歌……科技的時代需要我們更加努力的學習,積累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
《環太平洋》觀后感2
Pacific Rim對于電影工業意味著什么?
這跟日本動畫水平沒什么關系。
不論這片子最終的口牌跟票房是多少,在電影制作技術方面都是一個奇跡。 一句話來概括,電腦特技終于在光影上完成了對傳統攝影的超越。 光照師第一次超越了攝影師。
在pacific rim上映之前,無論你在歐美多頂尖的電腦特技工作室工作。都有一條金科玉律:CG的光照爛得不行,如果學光照,最好的老師是繪畫,其次的老師的攝影。
一直以來,電腦特技制的光影風格一直就被兩個人統冶著。一個是卡拉瓦喬。我們所說的所有史詩風格說白了就是抄卡拉瓦喬。誰抄得越好,誰就越史詩大氣。就是那種紅黑強色對比加大面積的黑影。可以這樣說,你看1000部戰爭史詩大片,有999部都是這種風格的'。
如果是人物特寫,光照就抄倫布朗。三點布光加體積渲染散色。把人臉泡在體積光里。
1000部大片中的特寫,有999部都是這個抄這個。
可以說,在CG界沒有真正的光影大師,大家都是在抄。誰抄得越徹底,誰就越藝術水平越高。
再牛的天團,光影上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老實的講,CG技術上的限制,這兩種光影效果是都打不出來的。
與是大家都是在拼合成,在后期調來調去。
與期說是燈光師打出來的,不如說是合成師畫出來的。
作出來的片子的特點就是,隨便什么時候暫停,都跟油畫一樣。
多數制作團隊其實連光影設計運用的都少,只能做日光下的鏡頭。拿個球作環境光采樣,再作個球諧分解。質感主要是靠位移帖圖跟畫材質。
于是我們可以說,電影是光影的藝術,但CG還只是貼圖的藝術。
但是pacific rim在這方面邁出了驚人的一步。
雖然靜態上是沒人能超越卡,倫宗師。
但是動態的電影,完全可以玩劇場的舞臺光照,這完全是哪一個維度的擴展。 pacific rim場景放在香港雨夜。用霓虹燈跟海浪來打光。主光源的動態的怪獸。這種又黑又花又亮能開能關的光影風格完全是抄舞臺光。
這方面cg的人不是沒想過,但是沒人敢玩。
原因很多:
1 散射不足,別說質感,主流的CG夜景連機體倫廓都看不出來。
2 有材質能量不守恒的問題,一般的技術作雨景,作出來不是高反光,倒像小燈泡。
3 還有一堆視覺色彩控制的問題。簡單說,你拿自家單反去拍實景,也拍不出這種效果。不是特亮就是特黑。靜態的PS收拾一下,動態的完全是另一回事。
CG圈想玩舞臺光想了十幾年了,終于被ILM玩出來了。
當然ILM把人,到渲染器到光照工具全換了。(都是挖spi的)
所以才敢玩近鏡頭的海浪跟雨水,光源帖臉放鏡頭前開關。
這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瘋狂。
pixar看了之后,就知道自家的renderman的市場地位不保。
嚇得從ILM挖了人,重寫的renderman,拍了部新短片放在monster university之前,也玩雨夜街景。
想告訴同行們,我能renderman還能對付舞臺光照。
pacific rim 之前,cg是貼圖的藝術。
pacific rim 之后,cg 是光影的藝術。
這是全球電影制作行業苦等了十年的奇跡。
從明年開始。好萊塢特效就要開始開玩光影了。
《環太平洋》觀后感3
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部讓人又愛又恨的電影。在觀影過程中,筆者總是感覺到電影中的橋段和EVA極其相似,甚至在某些時候產生了這是EVA真人版的幻覺。就讓筆者來詳細記述一些觀影中的感受。筆者所看的版本是IMAX3D版本。這部電影竟然是imax全畫幅電影,畫面充斥了整個屏幕沒有黑邊,這給筆者的眼睛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有些看不過來了。當然電影的CGI和3D效果做的非常之好,加上IMAX的高分辨率大屏幕,讓筆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完全可以和阿凡達分庭抗禮,尤其是畫面的亮度很好,這可能跟光影效果有關。總的來說這部電影主打機甲與怪獸,所以IMAX版本是最佳觀影版本,建議所有的影迷朋友們都盡量選擇IMAX版本觀影。這樣這部電影才不會令你失望而回。
然后來具體說說光影效果。其實筆者對這些技術性的東西懂得也不太多。不過由具體的觀影體驗可以知道,電影中夜晚和海底的戲份很多,這本身就會使環境色調陰暗。但是實際觀影效果卻很好,沒有特別黑暗的感覺,這就和光影效果有關了。由于電影中機甲出動時都會有成群的直升機光源照射,機甲本身的光照也很豐富,所以讓觀眾能夠對機甲的細節和表面紋理看的一清二楚,增強了觀眾的真實感體驗。而在雨夜中和海底打斗時,又總是有環境光源提供光照補償,彌補了環境本身帶來的光照損失。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為日后的電影在CGI方面做了一個示范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子,就是在光影方面做文章以提高CGI的真實化程度。
不過對于本片的配樂筆者要吐槽一下。其實這部電影的配樂筆者認為很好聽。但是!導演你能不能不要單曲循環啊!從頭至尾,每當高潮來臨,總是同一首背景音樂想起啊!再好聽的音樂,反復聽個很多遍也會膩的啊!至于影片的劇情和細節,其實筆者之前就聽到了很多關于劇情的.吐槽。不過說實話,筆者覺得這部原創劇情非續集的作品,在設定上還是很好的,尤其是關于怪獸和人類兩個世界的設定以及怪獸進化理論的設定筆者認為非常有趣。但是導演這次不知道為了什么原因,把電影的背景和設定用幾句話講述了出來,同時也讓略顯奇葩荒誕的劇情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節奏推進,筆者真的沒有看懂導演的用意是什么,也許是筆者智商不夠吧。不過明顯能夠看出電影的細節做的很好,有很多不經意的地方都能暗示出一些影迷覺得不合理的地方的合理性,這就是所謂的一切存在皆合理原則嗎。
最后來簡要介紹一下電影的看點。香港雨夜鏖戰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看點,濃重的夜色和傾瀉的雨水為遍布的霓虹燈的香港街頭平添了幾抹悲壯,這樣能夠的光影效果在近幾年3D電影中算是比較突出的。其它還有幾場大戰,但是筆者認為都沒有香港街頭鏖戰來的過癮。當然電影也充滿了幽默元素,尤其是怪獸黑市的情節,設置的非常精妙,也讓電影沒有徹底淪為尋常的主打視覺刺激的爆米花電影。影片字幕后的幽默彩蛋更是讓筆者久久回味。環太平洋說到底仍是一部超A級制作包裝下的B級題材電影。這部電影要做的,不過是讓廣大從小愛好機甲和怪獸的極客們徹底的過癮吧。
【《環太平洋》觀后感】相關文章:
環太平洋經典臺詞08-03
環太平洋觀后感01-04
環太平洋觀后感11-13
環太平洋觀后感[經典11篇]12-04
環太平洋觀后感13篇02-21
環太平洋觀后感7篇11-21
環太平洋觀后感9篇11-16
環太平洋觀后感13篇11-29
《環太平洋》電影觀后感(通用18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