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施方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施方案 篇1
一、統一物資采購,及時發放到戶
一是縣農糧局負責技術指導服務和物資采購,省補助資金50萬元,其中5萬元用于技術服務和技術資料、宣傳資料打印等,45萬元用于晚稻葉面肥的采購,具體由縣農糧局、財政局統一集中采購葉面肥,按今年各鄉鎮現有晚稻種植面積分發到鄉鎮到村到戶到田。
二是各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在8月30日前發放到種植晚稻農戶或專業組織手中。發放物資時,按要求填寫好《縣晚稻綜合施肥促早熟物資發放表》和《縣晚稻綜合施肥促早熟物資發放到戶花名冊》,并張榜公示,確保公平、公開、公正。
二、強化技術服務,確保豐產效果
一是成立晚稻綜合施肥促早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成員:。具體負責晚稻綜合施肥促早熟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協調、技術督導等工作。
二是縣農糧局各部門負責對鄉鎮晚稻綜合施肥促早熟工作的'指導和督查。督查物資發放情況,指導綜合施肥技術,發放技術資料等。
三是各鄉鎮農業技術人員要責任到人到村,負責物資發放到戶,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將施肥技術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田。
三、嚴格考評考核,強化物資監管
一是要加強對晚稻綜合施肥物資的監管工作,縣、鄉農業部門要分工負責,確保物資及時足額發放到戶,防止滯留、挪用、克扣現象,一經發現從嚴查處。
二是各級農技人員要認真履行好崗位職責,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服務,指導農戶適期實施綜合施肥作業,對不能完成工作任務,因工作失誤,出現重大差錯,給農民帶來損失的,對有關人員進行通報批評,并扣發半年績效工資。
三是及時總結。各鄉鎮要認真總結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形成書面材料,在9月20日前上報到縣農技中心。
實施方案 篇2
為全面實施“五保對象關愛工程”,進一步規范鎮敬老院的建設和管理,提高我鎮五保供養對象的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使全鎮集中供養率達到45%以上,分散供養的五保對象得到更好的關愛。根據國務院《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和省、市、縣關于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要求,結合我鎮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標準化建
設、科學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的要求,擴建盛黃敬老院,鞏固原有鎮敬老院、兩橋、盛老家等“五保之家”,以建設鎮中心規模敬老院為重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精心實施,對五保對象在吃、穿、住、醫、樂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保障,全面提升我鎮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標
。ㄒ唬┌凑諊乙幎ǘ壘蠢显簶藴剩咂瘘c、高質量建設,高標準配置,在盛黃擴建可容納50人的'仿古標準住房,向北擴展5畝地,3月上旬開始動工,8月底之前確保完成建設任務,9月底之前人員入住完畢,原敬老院院長和工作人員保持不動,再增加4名工作人員,并掛牌上崗。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供養人員檔案。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所需床、桌子、椅子、棉被、蚊帳、電視機、dvd、等生活配套設施,一律有鎮政府統一購買。
。ǘ⿵氐紫灞ο缶幼〉奈7,確保每位分散五保對象都擁有一間以上的安全住房,全鎮集中供養率力爭達到45%以上,讓五保供養對象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三)確保集中供養人員衣著整潔和體,室內干凈有序,無異味。生活區應搞好綠化,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環境幽雅。做好供養人員的分級護理工作,力爭供養人員對服務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三、資金籌措:
。ㄒ唬┙ㄔO資金籌措
(一)敬老院建設在自己籌措資金的基礎上,利用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的政策,積極爭取省、市、縣財政的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敬老院或資助敬老院。
(二)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現金供養標準由15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養的現金供養標準每人每年1350元維持不變,以提高五保對象的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
。ㄈ┧形灞ο蟮募膊≈委熕栌觅M,做到與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相銜接,從農合報銷外,剩余部分全部由醫療救助解決,切實解決五保供養對象醫療難的問題。集中供養的五保對象按每人每年360元的標準一次撥給敬老院作為小額醫療臨時救助費用。
(二)管理經費的籌措
。ㄒ唬┌凑諏嶋H供養人員年人均不低于1200元的標準,將鎮敬老院的管理經費列入鎮財政預算,用于敬老院的人員工資和管理經費;新建敬老院室內生活用品按新增床位每人1200元的標準進行配備,所需經費納入鎮財政預算。
。ǘ┱J真做好入住敬老院五保對象承包土地收益的籌集工作,凡有耕地的五保對象入住敬老院,原屬于自耕自養的,每位五保對象按每年每畝土地260元或400斤小麥(屬于代耕代養的,按每年每畝土地收入300元或450斤小麥)的標準,由五保對象所在村委會負責籌集,交由該五保對象入住的敬老院統一支配使用。
(三)因地制宜發展院辦經濟,發展養殖業,搞好豆制品加工,院辦經濟收入全部用于改善敬老院五保對象的生活上,敬老院基本實現蔬菜、禽、魚、蛋、肉自給,各項收入納入敬老院統一管理。
。ㄋ模┱享椖抠Y源,在農村農源、道路、飲水、綠化、畜牧、養殖和扶貧等項目上進行整合。
四、項目建設管理與監督
(一)引入有資質的施工單位,按照縣民政局制定的敬老院建設規劃,統一進行圖紙設計,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工程招投標制、工程質量監督制和施工合同管理制進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建設竣工的敬老院必須有完整的工程技術資料。
。ǘ┠杲K將依據《鎮農村五保對象關愛工程考評辦法》對各村五保對象關愛工程落實情況進行考評、兌現獎懲。
實施方案 篇3
一、總體原則
(一)堅持育人為本。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確保公平公正。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健全體制機制,完善規章制度,切實保障考試招生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三)體現科學選才。提升人才選拔水平,增加學生選擇權,促進全面發展;完善政府監管機制,確保考試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實施。
(四)注重統籌推進。加強對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整體設計,促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的銜接溝通。統籌實施考試、招生和管理制度綜合改革,分步實施,穩妥推進。
(五)立足首都實際。主動適應首都教育綜合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勇于創新,以首善標準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改革成果的獲得感。
二、改革目標和措施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和教育部等部委有關精神,堅持能改早改,積極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到20xx年基本建立符合首都教育實際的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一)中考綜合改革
1.推進考試科目和分值改革。堅持以學生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興趣多元化,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從20xx年起,考試科目和分值調整為:語文、數學、外語、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學)、體育九門課程。
中考滿分為580分(不含加減分)。
語文試卷總分值為100分;數學試卷總分值為100分;外語試卷總分值為100分,其中60分為卷面考試成績,40分為聽力、口語考試,與統考筆試分離,學生有兩次考試機會。
物理(含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10分)、生物(化學)(含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10分)、歷史(含綜合社會實踐活動10分)、地理(含綜合社會實踐活動10分)、思想品德(含綜合社會實踐活動10分)五門考試科目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三個科目參加考試(物理、生物(化學)須至少選擇一門),所選三科成績,由高到低分別按照100%、80%、60%的系數折算為實際分數,即:三科折算后實際滿分分別為100分、80分和60分。
體育成績為40分,其中現場考試30分,過程性考核10分。
2.推進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嚴格按照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注重考查學生9年義務教育的積累,注重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重視發揮考試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試內容中融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考查。擴大選材范圍,突出首都特色,貼近生活,注重實踐。推進中考體育考試改革,逐步增強考試項目的選擇性,加強儀器設備在量評項目測試中的應用。探索建立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研究出臺實施辦法。
3.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加大市級優質教育資源統籌力度,堅持和完善優質高中校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xx年達到不低于招生計劃50%的目標。招生政策向優質高中教育資源比較短缺的區和一般初中學校傾斜,引導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高考綜合改革
1.深化統一高考考試科目改革。從20xx年起,北京市統一高考科目調整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不分文理科,每門科目滿分150分,總分450分。
2.從20xx年起,英語聽力分值30分,采用計算機化考試,與統考筆試分離,一年兩次考試,取聽力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從20xx年起,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3.改革普通本科院校招生錄取模式。探索普通高等院;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從20xx年起,參加本科院校招生錄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選考每門科目滿分100分,總分滿分值為750分,作為高等院校錄取的基本依據。
高等院校可根據辦學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中,分專業(類)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范圍,但最多不超過3門,提前向社會公布。考生滿足選考科目其中任何1門,即符合報考條件。對于沒有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報考該校時無科目限制。
(三)相關配套政策改革
1、建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
(1)考試科目設置。自20xx年秋季起,從普通高中起始年級開始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镀胀ǜ咧姓n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設置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13門科目,引導考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
(2)實行合格性考試與等級性考試。合格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必修學習要求為依據,等級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必修和選修Ⅰ學習要求為依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合格作為高中學生畢業以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荚嚦煽冏鳛楦咧袑W生升學的重要依據,所有科目成績提供給招生高校使用。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設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高中學生在完成必修學習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選擇其中3門科目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上述6門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由全市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閱卷,確?荚嚢踩行、成績真實可信。
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僅設合格性考試,參加統一高考的學生,可以用統一高考科目考試成績作為相應科目合格性認定的依據。
體育與健康、藝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4門科目僅設合格性考試,各區根據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和學生平時表現,綜合測評并確定其合格性成績。市教委通過專項督導和社會監督,依托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平臺,動態監控教學過程和結果。
(3)考試組織實施。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均須參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生和社會人員也可報名參加,成績合格者可申請普通高中同等學歷資格認定。
(4)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合格性考試科目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等級性考試科目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
2、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一是科學確定評價內容。綜合素質評價要記錄學生各方面發展狀況,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和個性發展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客觀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整體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綜合素質評價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
二是完善評價手段和程序,完善以電子平臺為載體的學生綜合素質電子檔案。
三是科學合理使用評價信息。從20xx年起,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的參考,在使用過程中,堅持“誰用誰評”的原則,招生學校應提前公布具體使用辦法,使用情況必須規范、公開。
3、繼續推進高考考試與錄取模式改革
(1)推進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體現立德樹人根本要求,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茖W設計試卷結構和命題內容,貼近社會實際,貼近課程教學改革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突出考試的能力導向。繼續保持和增強北京試卷注重基礎、綜合、靈活的特色,增強試題的選擇性和開放性,給學生創設更大的思考空間和展示個性才華的平臺,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摒棄“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促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2)改革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和投檔方式。繼續推行高考本科志愿和單考單招志愿填報時間從考前填報調整為考后知分填報,并將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設置從平行志愿組方式調整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從20xx年起,將本科二批與本科三批合并為本科二批。待條件成熟,將本科一批與本科二批合并為本科普通批。
(3)完善和規范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錄取。繼續推行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藝術團和高水平運動隊等特殊類型招生將單獨設置志愿,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錄取結束后本科一批錄取開始前進行。相關高校要公開自主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確保公平公正。從20xx年起,在市屬高校探索開展綜合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在市屬高校中設立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統一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多維度綜合評價招生方式。
4.完善高校招生選拔機制。高校要將涉及考試招生的相關事項,包括標準、條件和程序等內容,在招生章程中詳細列明并提前向社會公布。加強學校招生委員會建設,在制定學校招生計劃、確定招生政策和規則、決定招生重大事項等方面充分發揮招生委員會作用。高?赏ㄟ^聘請社會監督員巡視學校測試、錄取現場等方式,對招生工作實施第三方監督。建立考試錄取申訴機制,及時回應處理各種問題。建立招生問責制,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5)改進本科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在市屬本科一批院校設立農村專項招生計劃,面向在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區就讀的農村戶口考生招生。在北京高校開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市屬高校與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聯合培養學生,招生計劃向遠郊區傾斜。
4、減少和規范考試招生加分項目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大幅減少、嚴格控制高考加分項目。從20xx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市三好學生、市優秀學生干部加分項目。20xx年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投檔,僅適用于北京市屬高校招生錄取。從20xx年起,少數民族考生加分范圍調整為“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中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的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值為5分,僅適用于北京市屬高校招生錄取。高級中等學校考試加分項目和分值,參照高考加分項目調整原則進行規范和調整。
(四)深化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考試招生改革
1.推進高等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方式,推進單獨招生、高職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等考試招生方式改革。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考查,將學生參加市級以上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大賽成績作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重要依據之一。逐步提高通過分類考試錄取考生占高職院校招生的比例,20xx年分類考試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達到70%以上。
2.探索職業院校招收初中畢業生改革實驗。按照教育部要求,完善五年制高職招生、“3+2”中高職銜接招生試點。開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實驗,繼續支持部分示范職業院校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國內外大企業合作,選擇對接產業發展、適合貫通培養的優勢專業招收初中應屆畢業生,完成高中階段基礎文化課學習和?聘叩嚷殬I教育后,通過專升本考試(測試)進入本科高校學習。
3.推進成人高考改革試點。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繼續擴大我市成人高校招生考試改革試點的范圍,進一步完善英語專業英語口語等級考試替代英語科目考試、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實行統考與職業技能測試相結合入學方式的改革試點方案。
4.構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為社會成員接受多樣化高質量教育提供更多機會,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參加考試提供高水平服務。探索學歷學位證書和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動職業教育學歷學位證書體系、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有機銜接,探索建立各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銜接的機制。推進成人高考、自學考試和社會考試“三考聯動”,建立終身學習成果認證中心,探索建立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積累認定轉換制度,逐步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
(五)強化監督管理
深入實施招生“陽光工程”,健全招生政策、招生計劃、實施過程和錄取結果等信息公開制度,嚴格考試招生管理,構建更加公開透明、更加公平公正的招生工作管理體系。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健全個人、學校考試招生誠信檔案。加強考試招生安全管理,構建科學、規范、嚴密的考試招生安全體系。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對考試招生全程進行監督,確保規范操作和廉潔運作。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追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責任,及時公布查處結果。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實施方案(精選)10-06
實施方案[經典]10-04
【精選】實施方案10-07
實施方案(經典)09-03
(精選)實施方案10-21
[精選]實施方案10-25
實施方案(經典)10-25
[經典]實施方案08-10
實施方案08-02
實施方案[精選]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