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宋詞之《柳永《鳳棲梧》》原文、鑒賞和賞析
柳永《鳳棲梧》
獨倚危樓風細細①。望極春愁②,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③。對酒當歌④,強樂還無味⑤。衣帶漸寬終不悔⑥。為伊消得人憔悴⑦。
青綠山水圖(局部) 【明】董其昌 遼寧省博物館藏
注釋 ①危樓:高樓。②望極:極目遠望。③疏狂:疏放狂蕩,不拘禮法。④對酒當歌:飲酒聽歌。當,與“對”意思相同。語出曹操《短歌行》。⑤強樂:強顏歡笑。強,勉強。⑥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東漢《古詩十九首》:“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⑦消得:值得。
鑒賞 這是一首懷人名作,表達了對遠方戀人的執著眷戀之情。全詞景色如繪,情真意切,極具藝術魅力。其藝術特點有三:
首先,情景意象的巧妙組合。上闋以“春愁”為核心,多層次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含蓄委婉。作者把羈旅行役的感受,懷遠念人的纏綿情思和草煙殘照的春天景色融合在一起,形象生動,語意凄婉。尤其是細風、草色、煙光、殘陽、憑闌等幾個古代詩文中常用來象征相思離愁的意象連用,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構成了一幅春望懷人圖,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意韻深長。下闋寫為擺脫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借酒消愁,沉痛決絕。通過“擬把”“強樂”,卻落得個“還無味”的無聊和空虛的描寫,在詞意上反復皴染,再三頓挫,直到最后一刻才突然筆鋒一轉,猶如洪水決堤,一瀉而出,道盡衷曲。暮色春望、買醉澆愁、醒吐情語,三個場面猶如一幕戲劇,有引發情緒之開端,有矛盾之輾轉發展,有戛然而止之高潮。
其次,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詞人心理細膩,情感豐富。上闋寫登高遠望,興味黯然,離愁別緒油然而生。“危樓”“獨倚”,可見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無言”“憑闌”,則表明了傷心人別有懷抱。下闋寫主人公為消解離愁,決意流連聲色:“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作歡顏,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開闔動蕩,頗具波瀾,也把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巧妙地呈現于筆端。他對戀人的念想,以及持久不息的激情,都隨之不斷地醞釀著,直到最后噴薄而出。結句“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既形象又深婉。“衣帶漸寬終不悔”,既是一種寫照,也是一種決心:哪怕瘦損而死,亦甘心不悔! 明知無奈而甘愿無奈,可見其熱烈、決然之心。它不但概括了主人公那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也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再次,警句的提煉和運用也是這首詞的藝術魅力所在。最后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作者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相思之苦的概括而又不失形象的提煉,為千古傳誦之寫情名句。這樣的語句曾見于《上邪》那樣的民歌,而文人發此語者向來不多見,何況又是在以內斂含蓄風格為主的宋初詞壇。它直抒胸臆而又婉轉多情,不但表明了作者對愛情“一往而深”的堅決態度,也表現了主人公的堅毅性格,對全詞畫龍點睛,作了極好的綰結,被王國維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脫開詞境,這兩句詞也具有很強的闡釋張力,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借用它來形容“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不僅可以用來表現戀人之間的真摯愛情,也可用來表達人們對理想、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堅定信念,其思想意義因而也得到了很大的升華。(李飛躍)
【唐宋詞之《柳永《鳳棲梧》》原文、鑒賞和賞析】相關文章:
《鳳棲梧》翻譯及賞析12-20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原文及賞析09-21
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原文及賞析04-21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08-10
蒼梧謠·天原文及賞析03-16
[唐]杜甫《佳人》原文、注釋、賞析03-14
《唐多令·柳絮》原文及賞析10-18
唐多令·惜別原文賞析07-15
唐多令·惜別原文及賞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