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原文翻譯及賞析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原文翻譯及賞析1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張先
作者:宋,張先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張先原文: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張先〔宋代〕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注釋】
傷高:登高的感概。懷遠:對遠方征人的思念。窮:窮盡,了結。
千絲:指楊柳的長條。
東陌:東邊的道路。此指分別處。
嘶騎:嘶叫的馬聲。
小橈:小槳;指代小船。
梯橫:是說可搬動的梯子已被橫放起來,即撤掉了。
櫳:窗。
解:知道,能。嫁東風:原意是隨東風飄去,即吹落;這里用其比喻義“嫁”。李賀《南園十三首》詩之一:“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張先拼音解讀:
yī cóng huā lìng · shāng gāo huái yuǎn jǐ shí qióng
zhāng xiān 〔 sòng dài 〕
shāng gāo huái yuǎn jǐ shí qióng?wú wù sì qíng nóng 。 lí chóu zhèng yǐn qiān sī luàn,gèng dōng mò 、 fēi xù méng méng 。 sī qí jiàn yáo,zhēng chén bù duàn,hé chǔ rèn láng zōng 。
shuāng yuān chí zhǎo shuǐ róng róng,nán běi xiǎo ráo tōng 。 tī héng huà gé huáng hūn hòu,yòu hái shì 、 xié yuè lián lóng 。 chén hèn xì sī,bù rú táo xìng,yóu jiě jià dōng fēng 。
相關翻譯
在高樓上眺望而傷感,苦苦地思念著遠方的心上人,這樣的事何時才能結束呢?看來在這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東西能比愛情更為強烈的了!離愁別恨正牽連著千絲萬縷的柳條紛亂不已,更何況東陌之上,垂柳已是飛絮蒙蒙了呢。我眼前還浮現著你的馬兒嘶鳴著,越跑越遠,一路不斷揚起灰塵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尋找你的蹤跡呢?
池水溶溶,一對鴛鴦在戲水,這水南北可通,時見有小船往來。雕梁畫棟的樓閣上梯子已經撤去,黃昏以后,依然還是獨個兒面對簾櫳,望著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懷著深深的怨恨,我反復思量,我的`命運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們倒還能嫁給東風,隨風而去呢。
相關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一位女子在她的情人離開之后,獨處深閨的相思和愁恨仍然是一個古老的主題——閨怨。但由于它極其細致地表現了詞中女主人對環境的感受、對生活的情緒,還是很有魅力。
全篇結構,上片是情中之景,下片是景中之情。一起寫愁恨所由生,一結寫愁恨之余所產生的一種奇特的想法。它條理清楚,不像以后的周、秦諸家。在結構上變化多端。周濟在《(宋四家詞選)序論》中說作者的詞“無大起落”,這首詞也可為證。
上片倒敘。本來是情人別去,漸行漸遠,柳絲引愁,飛絮惹恨,因而覺得傷高懷遠,無窮無盡,從而產生“無物似情濃”的念頭。但它一上來卻先寫出由自己切身的具體感受而悟出的一般的道理,將離別之苦、相思之情,概括為“傷高懷遠”!皫讜r窮”,是問句,下面卻不作正面的回答,而但曰:“無物似情濃!彼赃@“幾時窮”,事實上乃是說無窮無盡,有“此恨綿綿”之意。因為人孰無情,只要有情,就會“傷高懷遠”,何況此情又是極其濃厚,無物可比的呢?
愛情自來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古典作家一貫珍重并且歌頌真摯、純潔的愛情,所以許多人都對此鄭重地言及,而更多的人則在其作品中表現了這一點。張先的另一首《木蘭花》有云:“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元好問《摸魚兒》有云:“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湯顯祖《牡丹亭》有云:“世間只有情難訴!焙闀N《長生殿》有云:“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都t樓夢》中有一副對聯寫的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都是此意。斯大林在讀了高爾基寫的《少女與死神》以后,也肯定了他寫的“愛戰勝死”這個主題。當然,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對愛情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對它在社會生活中的比重也有不同的看法,不能等同起來,一概而論。
第三句接著由一般的、概括的敘述延伸到具體的、個別的描寫!皞邞堰h”,無非由于離別。離愁的紛亂,用千絲楊柳來比喻,不但將情和景巧妙地
結合在一起,而且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柳絲撩亂,已惹離愁;何況飛絮蒙蒙,漫天無際,顛狂輕薄,更是惱人?所以“更東陌”兩句,在寫景方面是自然的聯系和開拓,在寫情方面則是進一層地展示了她的內心活動。古人風俗,折柳贈別,柳和離別,關系很深。這里不寫別時折柳相贈,而寫別后見柳相思,就擺脫了俗套。吳文英《風人松》“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也很新穎,可以算得此詞的后勁。
“嘶騎”以下,直揭愁恨的由來。叫著的馬兒走遠了,空望見一片揚起的路塵,再也無法辨認他的蹤跡了。這三句是寫別后登高,心中所想、目中所見的情景,下文“梯橫畫閣”可證,亦見上文“傷高”二字,并不是為了陪襯“懷遠”,而隨意安上去的。
下片由景及情,池水溶溶,小船來往,是戶外所見。小船南來北往,各人忙著自己的事情,對于女主人的心情,是無從了解,也無暇顧及的。可是,池中又偏偏有成雙成對的鴛鴦。她觸景生情,就自然不能不產生人不如物之感。這里沒有明寫她的孤獨和感慨,卻為結句伏下了線索。
“梯橫”二句,直接首句“傷高懷遠”來。上句言黃昏之后,要想再像白天那樣登高望遠,也不可得,只有深閨獨坐;下句言即使捱過黃昏,也無非對著斜照在簾櫳上的月光,仍是無聊!坝诌是”三字,下得巧妙,因為它不但點明了黃昏難遣,人夜尤其難遣,而且暗示了不但此夜難遣,夜夜也都難遣的心情。
夜夜獨坐獨眠,百無聊賴,不能不恨,不能不思,甚至于不能不“沉恨細思”。四字千錘百煉,千回百轉,極其沉重有力,直逼出收尾兩句來,就說明她是怨到極點了。而“沉恨細思”之路,仍是由于“情濃”。情若不濃,怎會怨極?這就顯得首尾照應,一氣貫穿。《皺水軒詞筌》云:“唐李益詩曰: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子野《一叢花》末句云: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此皆無理而妙!彼^“無理”,乃是指違反一般的生活情況以及思維邏輯而言;所謂“妙”,則是指其通過這種似乎無理的描寫,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人的感情。在文學中,無理和有情,常常成為一對統一的矛盾。歐陽修極其推重這結尾的兩句,正是因為它通過這個具體而新奇的比喻,表達了女主人極細微而深刻的心思,揭示了她在寂寞的生活中,有多少自憐自惜、自怨自艾在內。這位女主人對愛情的執著、對青春的珍惜、對幸福的向往、對無聊生活的抗議、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通過這一新奇的比喻,一下子都透漏出來了!懊睢保兔钤谶@里。
作者介紹
張先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朝代:宋朝
作者: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高樓上眺望而傷感,苦苦地思念著遠方的心上人,這樣的事何時才能結束呢?看來在這世界上再沒有什么東西能比愛情更為強烈的了!離愁別恨正牽連著千絲萬縷的柳條紛亂不已,更何況東陌之上,垂柳已是飛絮蒙蒙了呢。我眼前還浮現著你的馬兒嘶鳴著,越跑越遠,一路不斷揚起灰塵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尋找你的蹤跡呢?
池水溶溶,一對鴛鴦在戲水,這水南北可通,時見有小船往來。雕梁畫棟的樓閣上梯子已經撤去,黃昏以后,依然還是獨個兒面對簾櫳,望著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懷著深深的怨恨,我反復思量,我的命運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們倒還能嫁給東風,隨風而去呢。
注釋
①傷高:登高的感概。懷遠:對遠方征人的思念。窮:窮盡,了結。
、谇Ыz:指楊柳的長條。
、蹡|陌:東邊的道路。此指分別處。
、芩或T:嘶叫的馬聲。
⑤小橈:小槳;指代小船。
⑥梯橫:是說可搬動的梯子已被橫放起來,即撤掉了。
⑦櫳:窗。
⑧解:知道,能。嫁東風:原意是隨東風飄去,即吹落;這里用其比喻義“嫁”。李賀《南園十三首》詩之一:“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
賞析:
起首一句,是經歷了長久的離別、體驗過多次傷高懷遠之苦以后,盤郁縈繞胸中的感情的傾瀉。它略去了前此的許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的許多情事。起得突兀有力,感慨深沉。第二句是對“幾時窮”的一種回答,合起來的意思是傷高懷遠之情之所以無窮無盡,是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比真摯的愛情更為濃烈的緣故。這是對“情”的一種帶哲理性的思索與概括。這是挾帶著強烈深切感情的議論。以上兩句,點明了詞旨為傷高懷遠,又顯示了這種感情的深度與強度。
接下來三句,寫傷離的女主人公對隨風飄拂的柳絲飛絮的特殊感受!半x愁”,承上“傷高懷遠”。本來是亂拂的千萬條柳絲引動了胸中的離思,使自己的心緒紛亂不寧,這里卻反過來說自己的離愁引動得柳絲紛亂。這一句貌似無理的話,卻更深切地表現了愁之“濃”,濃到使外物隨著它的節奏活動,成為主觀感情的象征。這里用的是移情手法。而那蒙蒙飛絮,也仿佛成了女主人公煩亂、郁悶心情的一種外化!扒Ыz”諧“千思”。
上片末三句寫別后登高憶舊。尤言:想當時郎騎著嘶鳴著的馬兒逐漸遠去,消逝塵土飛揚之中,此日登高遠望,茫茫天涯,又要到哪里去辯認郎的蹤影呢?“何處認”與上“傷高懷遠”相呼應。
過片上承傷高懷遠之意,續寫登樓所見!半p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說不遠處有座寬廣的池塘,池水溶溶,鴛鴦成雙成對地池中戲水,小船來往于池塘南北兩岸。這兩句看似閑筆,但“雙鴛”二字既點出對往昔歡聚時愛情生活的聯想又見出此時觸景傷懷、自憐孤寂之情。說“南北小橈通”,則往日蓮塘相約、彼此往來的情事也約略可想。
下片三、四、五句寫時間已經逐漸推移到黃昏,女主人公的目光也由遠而近,收歸到自己所住的樓閣。只見梯子橫斜著,整個樓閣被黃昏的暮色所籠罩,一彎斜月低照著簾子和窗欞。這雖是景語,卻隱隱傳出一種孤寂感。“又還是”三字,暗示這斜月照映畫閣簾櫳的.景象猶是往日與情人相約黃昏后時的美好景象,此時景象依舊,而自從與對方離別后,孑然孤處,已經無數次領略過斜月空照樓閣的凄清況味了。這三個字,有追懷,有傷感,使女主人公由傷高懷遠轉入對自身命運的沉思默想。
結拍三句化用李賀《南園》詩中“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之句,說懷著深深的怨恨,細細地想想自己的身世,甚至還不如嫣香飄零的桃花杏花,她們自己青春快要凋謝的時候還懂得嫁給東風,有所歸宿,自己卻只能形影相吊中消盡青春。說“桃杏猶解”,言外之意是怨嗟自己未能抓住“嫁東風”的時機,以致無所歸宿。而從深一層看,這是由于無法掌握自己命運而造成的,從中顯出“沉恨細思”四個字的分量。這幾句重筆收束,與一開頭的重筆抒慨銖兩相稱。
詞中“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句,使作者獲得了“桃杏嫁東風”的雅號。張先的許多艷詞都是感情淺薄的,而此詞卻情真意切,無論思想方面還是藝術方面都值得永遠為人稱道。
【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望月懷遠原文翻譯及賞析08-26
《一叢花·初春病起》原文、翻譯和賞析01-09
一叢花·詠并蒂蓮原文及賞析10-06
一叢花·溪堂玩月作原文及賞析09-25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原文及賞析09-23
《買花》原文翻譯及賞析02-16
《送春》王令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原文、賞析09-21
花非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