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4篇(合集)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優(yōu)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設計方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的:
1、激發(fā)熱愛大好河山的情感
2、進一點學習主題創(chuàng)作的作畫方法
3、可用學過的各種方法作畫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主題創(chuàng)作的作畫方法
2、多種方法的運用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范畫數(shù)幅
教學過程:
一、聽歌謠
空氣新鮮,清泉甘甜,鳥語花香,綠水青山,來來往往,是朋友們的車般——這才是我理想的家園。
二、談話
家園是每一個人最熟悉和最熱愛的地方
那么,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園是什么樣的呢?
每個人理想的居住環(huán)境并不完全一樣,有的小朋友向住美麗的`風景、有小動物陪伴的居住環(huán)境,有的小朋友希望住在游樂場的旁邊,有的小朋友喜歡住在有很多圖畫書的書店旁邊……
三、同學大膽想像
四、欣賞范畫,指導創(chuàng)作
1、欣賞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畫
2、創(chuàng)作過程
(1)鼓勵同學把最好的內容畫進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讓他人一看,就知道畫的什么地方。
打稿,對素材要有取舍。
要舍去與主題無關或影響表示主題的東西。
(2)著色
可采用多種表示手法
如:水彩、水粉、蠟筆……
在著色時,采用你變?yōu)樽詈线m的方法,色彩搭配 和諧中求變化。
五、同學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師生共賞作業(yè)
教后札記:
1、構圖過滿。
2、透視也存在問題:房子的透視不準。
設計方案 篇2
一、 活動內容:好朋友生日會
二、 活動目標:
1、 在邀請朋友一起過生日的過程中,學習自主的安排活動內容。
2、 在實踐中學習交往的'技能。
三、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進行生日環(huán)境布置、音樂磁帶、錄音機、照相機。
四、指導要點:
1、 幼兒邀請朋友一起過生日。
2、 幼兒自主安排活動內容,教師、家長適當參與指導。
(1)點蠟燭、唱生日歌、分蛋糕、與朋友一起分享。
(2)朋友們給過生日的幼兒表演節(jié)目,說祝賀的話。
(3)拍照留念,隨音樂舞蹈,增加氣氛。
3、 就幼兒禮貌,友好、合作等方面,對幼兒的行為予以評價。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花生的好處與特點。
2、認同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有真才實學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教學重點及難點】
認同做人不應只講體面,應該有真才實學的道理。
【教學準備】
鋼琴曲《秋日的私語》。
【教學過程】
一、了解花生的好處與特點
1、了解學生對花生的認識:
⑴ 出示一捧花生。
⑵ 教師:
花生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那么在生活中花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⑶ 組織學生暢談交流。
2、認識文中花生的特點:
⑴ 教師:
剛才大家都談了自己對花生的認識,課文的.第二段也是在寫談論花生,讀讀這一段,讀后你覺得文中描寫的花生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⑵ 學生自讀品味,教師巡視。
⑶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隨機點評: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價錢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
估計學生對于概括花生的這一特點存在困難,可作如下設計:
① 教師:
這段話中除了寫花生還寫到了蘋果、桃子、石榴,請大家把寫這些水果的句子找出來,好好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的這些水果給你的感覺怎樣?
(炫耀自己,夸耀自己。)
② 教師:
再請大家讀讀寫花生的句子,與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給你什么感覺?
(不炫耀自己。)
③ 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反復讀好有關詞句,特別要讀讀出花生與蘋果、桃子、石榴的對比反差。
④ 教師:
剛才大家通過讀課文對花生有了新的認識,你能不能用一組關聯(lián)詞把文中花生給你的印象說出來。
(雖然花生好處很多,但是從不炫耀自己。)
二、讀、悟父親教育我們的話
1、整體感知:
⑴ 教師:
父親在縣城做官,平時公務繁忙,抽空來過收獲節(jié),難道只是為了向我們介紹花生嗎?顯然不是。那么,父親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放開聲音朗讀12~14自然段,你讀懂了就舉手。
⑵ 組織學生交流。
2、自讀感悟:
⑴ 教師:
在父親教育我們的這幾個自然段中,哪些詞語或句子,你讀了以后覺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記號并寫下你讀了這寫句子后的體會。
⑵ 學生自讀品味,教師巡視。
⑶ 教師:
現(xiàn)在,請大家把你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出來。
(在反饋交流中,引導學生分清“講體面”與“只講體面”的相異之處。)
3、深化認同:
教師:剛才大家都談了自己的感想,老師讀了以后,也有很多話想說,我把它寫成了一首詩獻給大家。
(配樂詩朗誦。)
我愿……
我愿,我愿是一支粉筆,用我潔白的身軀,
去譜寫生命的樂章。
我愿,我愿是一支蠟燭,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燒,用我的光和熱。
引著孩子們走向光明。
也許,一路上沒有鮮花與掌聲相伴,
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堅信,
人生的價值,
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
4、積累語言:
⑴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12~14自然段。
⑵ 學生自由背誦12~14自然段。
⑶ 學生默寫所背的話。
三、結課
教師:父親在百忙之中,抽身前來過收獲節(jié),正是想通過談論花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牢記父親對我們的期望,再次有感情到讀讀第二段。
【板書】
落花生 好處很多 不炫耀自己
做人 做個有用的人 不要只講體面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禾、午、辛、苦“四個字,兩條綠線內的“盤、粒、皆”三個字只識不寫。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農民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點】
1、體會古詩并有感情地朗讀。
2、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體會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談話導入。
1、看圖(太陽圖),了解“日”、“日當午”的意思,自主識記“午”,學生描紅(提示寫字姿勢)。
2、看圖(整幅圖),認識“禾苗”,自主識記“禾”,學生描紅(提醒描紅要求)。
3、導入課題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個詩人叫李紳。(板書:唐李紳)有一天,他就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還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名詩——《鋤禾》。(板書課題)鋤禾就是在田里為禾苗鋤草。
二、初讀古詩,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初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相機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領,自己就把古詩讀正確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讀。
(一)觸摸“辛苦”。
1、過渡,引出詞語“辛苦”。
2、教學“辛苦”兩個字
(1)看看這兩個字都是什么結構呀?
(2)引導學生觀察上下兩部分的大小,橫畫的長短:橫畫長短有變化,遠近距離要適當。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再次提醒寫字姿勢。
3、農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們一起到古詩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詩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學第一句
(1)出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讀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讀出感受。
①看圖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們,讓我們再細細地看看這位農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從外貌、衣著、動作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 ②師生對話,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體驗,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陽在烤,田里被曬得像蒸籠,農民伯伯打著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還是不停地流下來,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腦海中想象著這樣的畫面,把這兩行詩讀好。
(5)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2、教學第二句
(1)詩人李紳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覺得農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寫下了后兩行詩。(出示后兩行詩)指名讀。
(2)認讀“二類字”。
(3)將生字寶寶送回詩句,再指名讀。
(4)讀了這兩行詩,你知道詩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盤中餐”)從一粒種子到收獲,農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導感情朗讀:這一粒一粒的米飯包含著農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農民伯伯一把鋤頭一身汗,種出了多少糧食,養(yǎng)活了多少人。讀好三、四兩行。
(6)詩人不僅自己感受到了,他還要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引讀后兩
行詩)
(三)內省悟情,誦讀全詩。
1、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辛苦。(板書:粒粒皆辛苦)糧食來得這么辛苦,這么不容易,我們平時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讀古詩,將看到的情景、體會的辛苦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四、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古詩。
1、這幅畫面是詩人李紳出外游玩時看到的。他沒有注意郊外如畫的風景,而是看到——(引讀一二兩行詩句),想到——(引讀三四兩行詩句)。李紳把辛辛苦苦勞動的農民裝在心里!你們能記住農民伯伯的辛苦嗎?自己試著背一背這首古詩。
2、創(chuàng)設情景背古詩
五、復習鞏固,教學生字
1、復習生字,開雙列火車:一個讀生字,一個給生字組詞。
2、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所學四個生字。
3、評價。
六、作業(yè):將這首詩背給家長聽,并和爸爸媽媽說說你會怎樣珍惜糧食。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8-13
設計方案【熱】10-10
【合集】設計方案08-22
實用的設計方案08-12
設計方案【集合】08-20
設計方案范文06-21
年會設計方案07-03
[優(yōu)選]設計方案09-17
設計方案【通用】09-16
【通用】設計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