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鋼的琴》有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墒怯^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鋼的琴》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鋼的琴》有感1
暗黃的色彩充滿了整個屏幕,濃郁的俄羅斯音樂隱隱響起,主人公陳桂林背著手風琴,騎著老式電動車在前往女兒上鋼琴課的路上,拉開了本片的序幕。
“我媳婦兒要跟我離婚,要把孩子整走”簡單的一句話,卻是本片發展的原因。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原鋼廠工人陳桂林下崗后,為了維持生計,奔波于婚喪嫁娶、店鋪開張的慶典營生中,而他的妻子小菊卻不堪生活的重負,跟了一個有錢人走了。為了得到女兒的撫養權,一架鋼琴成為關鍵。可是貧困如洗的他,上哪里去給孩子一臺鋼琴呢?
此時的影片配著超級瑪麗跳躍喜悅的音樂聲,令我沒想到的'是,他竟然給女兒用木板畫了一塊鋼琴鍵盤!鞍职植唤o你講過貝多芬大爺的事嗎?貝大爺耳朵背,他就聽不見!痹谒c孩子彈著沒有聲音的木板琴鍵時,我不免有些發笑,不是嘲笑,而是對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還能以自娛自樂的方式對待生活的人感到一種淡淡的崇敬感。但這個辦法最終還是沒能栓住女兒的心,在她對著父親說出她媽媽是如何給她好吃的好玩的時,我看到了一個小人物的悲哀。濃濃的沉默圍繞在他們父女之間。
可是這終究是女兒啊,不管如何他一定要把她他留在身邊。
于是,他四處磨嘴借錢買琴,后來甚至被逼到組織作案團伙偷琴的地步。這時是以跳躍的琴聲作為背景,幾個人在黑暗中想要把琴偷走,有人摔倒,有人撞到,場景看起來滑稽又可笑?僧數诙毂蛔サ骄炀謺r,又是一段難言的沉默,俄羅斯風情的歌聲再一次給人以無力感。
當一次次的努力都被現實擊碎,陳桂林依然摸索著。他團結起身邊的朋友,想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別看鋼廠和鋼琴廠只差了一個字,可這差得老遠去了!”在那樣的社會里,鋼琴豈是這么容易造的?
也許是命運給予這個社會的唯一的禮物,陳桂林偶然翻到一本關于鋼琴的俄國文獻,里面有專門的做法和研究。那是多么驚喜的一件事!我似乎看見了這個小人物上散發的喜悅的光芒!在我們的眼中,退役小偷,全職混混,江湖大哥,豬肉王子他們盡管落魄,可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技之長,都有著對現實不屈的力量。看著他們埋頭于自己的工作中,認真而具有魅力!
時間長久,過程艱辛。沉重卻帶著喜悅的斗牛舞曲在最后響起,制作成功的“鋼”琴緩緩而下,“咚……”落地。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也落了地,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心底蔓延。這是影片最迷人,最激動的畫面,這是一群男人為尊嚴,夢想而戰,最后成功的故事!
鋼琴最終還是被造了出來,女兒彈奏著最簡單的曲譜結束了全劇。結局最終不言而喻,他失去了女兒,可是收獲的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為夢想付出的努力,不屈于現實的打壓,奮勇開創的精神!
經典的俄國歌聲依然再次唱響,破舊的廠房依然存在,社會底層的勞動公民依然在奮斗,這些小人物帶給我們的智慧,卻是回味無窮……
觀《鋼的琴》有感2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唱著兒歌:“好爸爸壞爸爸”,長大了學習了理財書籍:“窮爸爸富爸爸”。原來爸爸有很多種,他們對孩子“愛的方式”也不一樣,不管是怎么樣的爸爸,他們的愛也許愛會創造奇跡……
突然發現音樂是如此的美好啊。音樂的世界里,沒有歧視,人人平等……農民有音樂,軍人也有音樂,工人有音樂,藝人有音樂,乞討者也有音樂……ktv里有音樂,田野里有音樂,草原上有音樂,工地上有音樂……人們開心的時候有音樂,難過的時候也有音樂……音樂是無處不在的,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也許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人都喜歡音樂的原因吧,她像水一樣無私滲透進每一個人的靈魂,是屬于生命的禮物……
只可惜,一旦美好的事物施加了理想的重量,似乎就悲催起來。如懷抱著一夜成名理想的流浪歌手,這幾乎是一種危險的做法,一旦為你的好愛施加各種艱難險阻的`壓力,幾乎會毀掉你的愛好,你也許在也不會拿起你心愛的吉他如癡如醉的彈唱了,如同影片的最后,鋼琴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卻沒有成功了的喜悅……
城市里的流浪歌手,狼狽畫家,景德鎮的陶藝家,其他流浪的藝術家……
有理想,有寄托,有為之奮斗的目標,生活就是美的,是令人欽慕的…… 更重要的是"藝術",也能讓別人的生活更美好。
可是,爸爸將理想寄托給兒子,兒子將理想寄托給孫女……一個理想需要世世代代完成嗎?……我真不知道。也許此類文藝片看太多了,悲催到覺得為固執的理想付出似乎不太值得?學“海上鋼琴師”自彈自唱,自我陶醉,沒有壓力,有什么不好?是不是人們都有著“被認同,被認可,被欣賞的需求,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呢?”
總是讓我最欣賞的是:一些人過著艱難的日子的人們,卻在某些當下,放下一切窮開心的樂呵傻勁:“似乎這個世界并沒有叫做困難的事情”,人也許就應該有著自娛自樂,面對生活的樂觀精神。
片子里重復說過一句話:“解放自己要先解放思想!
也有另外一句話:“我們總要試著做點什么。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會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悠揚的琴聲透著憂傷……不管怎么說,生活都還是要繼續的……
觀《鋼的琴》有感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看了一部電影《鋼的琴》。這是一部讓人心酸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夫妻要離婚了,他們涉及到孩子的分配問題,孩子應該何去何從呢?女兒有學習鋼琴的天賦,于是父親為了挽留女兒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要為女兒做一架鋼琴。他開始發動身邊的朋友們。鋼廠的工人要做鋼琴,這個消息讓大家都感到很興奮。他們被父愛感動了,紛紛無償加入到他的'行動中。父親和朋友們在廢棄的工廠里找出幾塊鋼板,準備用鋼板做一架鋼琴。一切準備就緒時,有人無奈的走了,有人被抓了起來。就在大家都要放棄時,是父愛使他們重新振作起來,他們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出這架鋼琴。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巨大的工程竣工了。當女兒小元彈起父親親手做的鋼琴時,兩行熱淚滾了下來。雖然女兒最后選擇了媽媽,再沒有和窮困的父親過日子,但父親認為能讓女兒彈上鋼琴,自己十分自豪。要知道,在那么窮苦的年代,孩子仍然想學習鋼琴,多么不容易。
這部電影十分感人,我想到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付出些什么,少讓他們為我們操勞,少讓他們生氣。我還要認真、努力學習,幫助窮苦人,提高他們的地位吧!讓我們一起努力。
觀《鋼的琴》有感4
故事的主人公叫陳桂林,由王乃文主演,陳桂林是一個正直、善良、幽默、風趣、孝順、有才氣、點子多、有擔當、講義氣、是一個集合多數百姓中不同優點的小人物,正是這些小小的優點,我喜歡這個小人物,他沒有大富大貴,是一個普通人做著普通事,使我堅持看完36集電視劇?催^王乃文的幾部戲,感覺都不錯。
陳桂林是東北某鋼鐵廠的一名工人子弟,滿身文藝細胞的他一心想考大學,然而連考三年卻都以毫厘之差名落孫山,最終接了父親的班到鋼鐵廠的鑄造車間當了一名工人。陳桂林的獨特氣質同時吸引了廠里的一對姐妹花淑嫻和小菊。當陳桂林最終按照內心的指引選擇了淑嫻之后,卻因為陰錯陽差的誤會最后跟小菊走入了婚姻的殿堂。這段錯誤的婚姻把陳桂林拉入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之中。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陳桂林也經歷著事業和家庭的波瀾起伏。盡管意外不斷,小狀況迭起,但樂觀向上的陳桂林一直沒有放棄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陳桂林一家最終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幸福。
通過這部戲對王乃文的表演了解的更多,對同樣經歷由計劃經濟走到市場經濟變革的我有許多共鳴,生活其實就是平平淡淡中度過,磕磕絆絆中伴隨痛苦、憂傷、歡樂,生活要適應家人、適應朋友也要適應家庭、社會的大環境,畢竟好多東西是個人無法選擇或改變的,生活只有品過的才有意義!
觀《鋼的琴》有感5
今夜無事,靜心看了一部次新國產影片《鋼的琴》。之所以在友人從國內帶回來的一堆copy碟片中選擇這部片子不是因為其他,只是因為對片名感到好奇。
人在南非很長時間了,對國產影片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依稀印象中,感覺近些年能真實反應國人生活狀況的片子并不是很多,貌似忽悠類,腦殘娛樂類,高大全類的片子成了主流,熒幕上看來看去,還是10年前那幾張老臉在晃悠。
但是,看完這部片子,我不由得從內心發出一聲贊嘆 :“小制作大內容 鋼的琴 父的愛 人間情。好!”
影片的整個結構框架和劇情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在90年代中期,在東北某地,承受老國企改制后惡果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為了能和離婚妻子在爭奪女兒的戰斗中勝出,和周圍一群同樣是下崗工人的伙伴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做出了一架鋼琴。
影片以主人公制作鋼琴為線索,深入刻畫了當時下崗工人的生活狀況,殘破的家庭、不幸的婚姻 、拮據的經濟條件、僅能勉強度日的臨時工作……。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面深深展現了主人公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對女兒的深切的愛,以及對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還有就是下崗工人之間深厚的階級感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義氣吧。
影片敘事性強,整個故事情節緊湊,不拖沓,沒有無病呻吟的矯揉造作,沒有說教,沒有煽情。只是用鏡頭把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婉婉道來。雖然樸實無華,但也不是說影片平淡。其結尾有點歐亨利式的,主人公在鋼琴就要做好之前突然放棄了,因為他的一個朋友被捕使得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狀況是無法給女兒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的。但是在女兒歸了女方后,他又帶著大家一起完成了鋼琴的制作,這時候的他不僅僅是在做鋼琴,而是為了通過制作鋼琴這件事來證明自己對生活的抱有的樂觀態度和自身的'能力。
影片的實景拍攝相當不錯,如簡陋的住宅、臟亂的街道、破舊的廠房,斑駁的圍墻、過時的標語,灰色的天空……讓觀眾仿佛回到了過去的時光,在心中產生不少共鳴。
《鋼的琴》的背景音樂相當不錯,老港臺歌曲,老革命歌曲,前蘇聯經典歌曲,俄羅斯的搖滾樂輪番上陣,烘托了影片氣氛,感染了觀眾的情緒,也是整個影片中的亮點之一。
影片的充滿東北口音的對白很詼諧,有點小品的風格,但不貧嘴,不招人煩,還充滿了喜劇元素。為影片沉重的時代背景稍稍松了綁。
我喜歡女主人公秦海璐的表演,本色地把一個敢愛敢恨,執著的東北女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男主人公的表演亦是相當出彩,盡管不顯山露水,但是讓人感覺他的表演就是這部影片的靈魂,簡約成穩順暢。
這部影片使我看到了國產影片的希望,不求大場面大制作,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導演,把要說的事情講清楚了,表演明白了,讓觀眾認可了,那就是部好影片。
觀《鋼的琴》有感6
在蒼茫的海上,是誰將心深埋于波瀾?是誰譜一曲傳奇與絢爛?是誰奏響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獨的行者,一位執著的追夢人,一位海上鋼琴師。1900不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一篇樂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揚,是他內心的禱告,是從海洋深處呼喚天際的歌聲。他如海一般寧靜深遠,也如海一般變幻莫測,大陸的紛繁擾亂了他的眼,所以他選擇留下,用黑白的旋律與浪花共舞,譜下屬于自己的傳奇。
意大利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德羅。巴里科的獨角劇本《十九世紀》上演成功后,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讓人永遠記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獨的鋼琴家T.D.林蒙,人們喜歡稱他為1900。
一位小號演奏家麥克斯回想起當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樂知己。當年,麥克斯就是吹奏著一首爵士小號曲登上船的。他滿懷希望,就像去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一樣,但是,很快他就嘗到顛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請他坐在鋼琴邊聽他演奏,隨著大海的'波瀾自由滑動,他們享受著這顛簸中帶來的美妙時刻。從那以后,船上的貴客們在1900鋼琴聲的伴奏中度過海上時光。有時,他也會來到下層客艙,為那些貧窮的歐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給他幾個音符,他就能演奏塔蘭臺拉的舞曲。人們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美國到了,曲終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陸,只有1900一人孤獨地留下。他為什么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墒1900認為,陸上的人總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許多光陰,就像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總是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并不羨慕。
1900是獨一無二的,他認為,就像鋼琴一樣,琴鍵有始有終,有限的琴鍵可以奏出無窮的音樂。他的音樂不僅給凡人演奏,還給上帝演奏。上岸后,該何去何從?太多選擇讓他無所適從。他來自海上,也必將回歸于大海。這艘船不僅載著人,也載著他的夢想。他生活的范圍離不開船頭和船尾,在有限的范圍內,他習以為常,他自得其樂。陸地對他來說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無從彈奏的樂章。所以,他無法舍棄這條船,他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這真的只是傳奇,屬于1900一個人的傳奇。他從不奢望在陸地上開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聲征服驚艷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譜寫自己的音樂人生。他的生命始于此,也終于此,1900永遠地享受著世間少有的孤獨,他把弗吉尼亞號船視為永恒的家,他的搖籃,他的精神的寄托,他的音樂的歸宿,孤獨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臺,音樂是一束閃亮的聚光燈,能射入我們內心深處,也能給我們一線光明!盀樯M天堂而努力,當然是壯麗而崇高的,但是活在這可愛塵世同樣是美好無比!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做人吧。”能在每分每秒中,以開闊的心來演繹世界,是一門藝術,一顆心永遠向未來開啟的海上鋼琴師。
觀《鋼的琴》有感7
這是一部懷舊的電影,那俄羅斯風味的背景音樂,陳舊廢棄的廠房,高聳入云的煙囪,甚至公式化的講演,都在緬懷一個逝去的時代。這是一部80后,90后無法理解的電影,一群下崗工人折騰半天,鼓搗出一架鋼體結構的鋼琴,有什么意義嗎?這是一部拍給50后,60后甚至70后的人看的電影,只有他們才能產生深深的共鳴,理解那架鋼琴背后的含義。
我還記得上學時騎車從重工業區穿過,那林林重重的管道仿佛構成了另外一個世界。如今那道獨特的風景已經不在,要么被夷為平地,要么被替換成酒店超市。時代結束了,可人還在,如何面對新時代是這批被改革大潮沖擊的頭暈腦脹的人首要解決的問題。我還記得在這特殊時期,父親每天回家愁眉不展,母親每天惶惶不安,那個時候我還不能理解失業的痛苦,直到我畢業那年,才知道個中艱難。
從小被教育“只要好好學習,國家會給你工作”,“工廠有托兒所,醫院,宿舍,你的生活完全由工廠負責照顧”......直到有一天,一個聲音說“國家照顧不了你們了,工廠必須倒閉,你們自尋出路吧”。想想這批人,老的有50多歲,年輕的不到20歲,下崗后能做什么?專業覆蓋面太窄,其它行業肯定不會招個沒有經驗的人來培訓,符合專業的私企,更傾向招年輕的一代,便宜又有發展潛力。不要跟我說每晚七點檔里面提到的在私企中名聲鵲起的老師傅,那種人畢竟是少數,能在上千萬下崗工人中占到幾成?
在《鋼的琴》里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陳桂林的同事們有的改行賣豬肉,有的成了配鑰匙師傅,還有的去撈偏門。而陳桂林憑著自己的'音樂天賦,也勉強能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將要失去女兒?峙滤约憾紱]有意識到,當他說出要做一架鋼琴的的時候,這個決定里一半是和老婆賭氣,一半是潛意識里對現實的吶喊:“你可以剝奪了我的時代,但你阻止不了我去打造屬于那個時代的烙印!边@也是他的同事們一拍即合的原因。在影片中我沒有看到這批被時代遺棄的人的抱怨,不滿,我只看到了他們面對現實的無奈。雖然他們偶爾也發泄一下,嘗試偷個鋼琴,打個群架,但心里,都充滿著對逝去時代的無限緬懷。
幾經挫折,鋼的琴終于完成。在影片片尾處,由起重機徐徐吊起這架特殊的鋼琴時,我心潮澎湃,那锃亮的琴板代表著不屈的精神,那精致整潔的琴鍵透露出精湛的技藝和辛勤的汗水,這架琴仿佛是骨感現實身上的傲然雙峰,挺拔聳立,桀驁不馴的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存在。當陳桂林女兒小心翼翼的問道:“能出聲嗎?” 我啞然失笑,淚水劃過面頰,看到陳桂林和同事愜意的在一旁欣賞女兒在鋼琴上快樂的彈奏,他們心里一定很安慰吧。
你看到我低下高昂的頭,你看到我跪下男兒的膝,你沒看到的,是我心中永遠有一處地方,有理想,在不羈的歌唱。
觀《鋼的琴》有感8
看完《鋼的琴》,心潮澎湃。其實,高手在民間。
幾個鋼廠的工人,可以造出鋼琴。試想,如果讓他們造航母呢?他們會不會想出方法?
電影的一開頭,影片黃昏的顏色和極富浪漫色彩的煙囪,讓人一下子想到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難道這也是一部浪漫主義電影?隨著故事的推進,慢慢感受到,故事情節很好懂。雖沒有波瀾,但節奏緊湊。讓人不禁佩服張猛導演的時代感。如果換其他人執導,恐怕又會不斷的煽情,讓人不得不感到陣陣肉麻。
《鋼的琴》是一部充滿情感的.電影。在20xx年中國電影如此低迷的狀態下,《鋼的琴》能夠脫穎而出,贏得這么好的口碑,的確離不開劇中人與人的情感:親情和愛情。鋼琴的外殼本身就需要用木材來做,受客觀條件限制,只能用鋼材。而最終的效果,非常震撼。銀質色的外殼,雖沒有木質鋼琴外觀那么細膩,卻彰顯巍峨磅礴的大氣。當鋼的琴被吊著放下來時,整個氣勢煞然入目,所有人的心都為之動容。我們不能不為男一號陳桂林豎起大拇指。愛,到底是什么?不是給你家財萬貫,而是愿意為你付出自己的全部。電影結尾時,小元的手指靜靜的在鍵盤上跳躍。故事最終沒有說小元跟誰走,給我們留下了懸念。
關于愛情,也是一大看點。大家看到了陳桂林和淑賢之間的感情,也希望他們能夠早早的結為鴛鴦。但中途突然插進了那個“廚子”,這讓許多男性觀眾對淑賢的印象降了一格。其實,個人認為,作為男人,一定要給女人幸福。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身體上的。如果你一直讓她寂寞,她的身體很有可能背叛你,盡管她很愛你。還好,最后兩人還是成了一對,陳桂林和“廚子”也和好了,結果皆大歡喜。
《鋼的琴》的人物對白是非常幽默的。東北方言本身聽起來就很詼諧親切,再加上電影本身具有的喜劇感,在觀看此片時可以說是平均每三分鐘要笑一次。
提到喜劇電影,好多人會首先想到星爺的無厘頭和馮小剛的馮氏幽默。而東北話的幽默我們最早是從本山大叔身上看到的。在電影中出現東北方言,一股質樸純真的感覺油然而生,發自肺腑的笑覺不禁流出,讓人捧腹。
總而言之,《鋼的琴》非常優秀,是繼《瘋狂的石頭》后有一部驚駭世俗的小成本電影。而這種電影,才是人民大眾所想要看到的。什么《孤島驚魂》《白蛇傳說》,都是浮云呀!
觀《鋼的琴》有感9
剛剛看完電影《鋼的琴》感觸很深,首先是被它那種幽默風趣的西北風情給呵呵大笑一番,但在接下來卻被這父親給感動了。為了留住女兒,父親竟找了很多朋友幫忙做一副鋼琴,但是,由于材料的缺少最后選擇了用鋼材來做鋼琴。這種父愛,可能我一輩子都嘗試不到,我也渴望有這樣的父愛。萬家燈火萬家故事。雖然沒有多少父愛,但我感謝老媽給我的愛,給我的照顧。
這部片子是張猛導演拍,他說過:這片是拍給工人階級的。是啊,過去工人階級是老大哥,短短20年光景,工人階級就成弱勢群體了,如果你仔細看,不難發現片中諸多符號化的指代。你聽完這句話有什么感受,但我卻非常有感覺。我是一個喜歡跟任何人聊天的人,但最喜歡的是底層的工人階級的。每天跟這些工人階級工人在一起,我知道他們來深的底層疾苦。拿著一千多塊的薪水卻做十多個小時的工作,汗水拼命地流,身體的某個零件都快老化了,就如清潔工吧。來深建設者經常讓我很想不明白的是,現在全國各地的工資水平都基本上一樣了,為什么還要來深圳呢,來深圳卻做底層的工作,為什么就不去他們的市里工作呢?這是我永遠想不懂的。
大運會的時候,我在做志愿者的工作。當時,我真的看到了很多民間疾苦,那次是讓我受益匪淺的一堂課呀。從那時,我就開始想著一事,就是想給現在的.最底層的工人階級拍一些真實的相片來寫一本書。我很想去做這事,可是,就目前的狀況,我連一架好的照相機都不夠錢買,但我對自己說過,我過年的時候就會買。希望能為我們最底層的工人階級老百姓干活,這是我莫大的快樂與榮譽。加油籌點錢,買部相機。曾經讀小學或者中學的時候,我就有一個夢想,賺更多的錢為窮人過上溫飽幸福的生活。這個想法一直持續到現在,可是,現實卻偏偏偏離了我的夢想。就目前我這個現狀,養活自己,養活家人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更甭管讓窮人過上溫飽的生活了。但我會努力創造的;钕聛淼木褪且獮檫@個社會創造價值,創造幸福。
觀《鋼的琴》有感10
總有那么一部或者幾部電影會觸動我們某一根神經,看后有想寫點東西的沖動!
這部小成本電影,商業宣傳沒有炒作;演員沒范沒有腕;沒有視覺沖擊和感官刺激,題材和以前以父子情、父女情為主題的電影相似。
影片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簡單,唯獨那架鋼制是最復雜的,因為它承載的東西最多,不單純有美妙的音樂!
它承載著父女之愛,一個深愛自己女兒的父親,在這個物質化嚴重的'社會里,他可能不知道什么“窮養兒子富養女”,只知道“用心”養!他的壯舉稍顯滑稽,但是我們沒有資格去恥笑他。
它承載著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成功了,就是一道風景,失敗了,就是美好回憶!”這些句子都把生活描繪的非常真實。
但是,《鋼的琴》好像也在調侃些什么,在中國,藝術是不值錢的?鋼琴做好了,女兒還是走了!只有這個結局才是時代的,如果女兒留下來,才是藝術的!
觀《鋼的琴》有感11
那日,看完《鋼的琴》,我不禁抹下兩滴眼淚來。
這部影片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妮兒。妮兒很愛彈鋼琴,她的父親是某所學校的音樂老師。一次,因為妮兒在鋼琴室練琴練的很晚,妮兒的父親就這樣丟了工作。妮兒的母親因為家里太窮已經不想跟她爸爸過日子了。擺在她面前的是一件艱難的抉擇。妮兒說,誰能給她買架鋼琴就跟誰過。她的父母都想得到她的撫養權。妮兒的父親為她做了架木頭鋼琴,木板上畫著琴鍵,發不出任何聲音。父親說,只要心里有音符就能聽得見。但有一天,他聽說女兒要跟媽媽過就賭氣把那架木鋼琴砸了。女兒哭著不走,說,不跟媽媽了,永遠跟著爸爸。聽了這句話,妮兒父親的.氣消了,又覺得有點對不起她。某天傍晚,他和自己幾個要好的哥們去學校偷鋼琴。結果偷琴計劃失敗,他也差點進了公安局出不來。他還是不甘心,到圖書館借了本《怎樣做鋼琴》,他從那堆俄文中一個詞一個詞地翻看詞典,翻譯成了中文,經過幾番周折,妮兒的父親終于做好了那架鋼做的琴。但父親為了讓妮兒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最終卻放棄了對她撫養權。妮兒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放鋼琴的廢棄工廠。在那里,妮兒用她那雙手,彈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琴聲。
這個故事中表現出的父愛是那么的感人:妮兒的父親是多么地疼愛自己的女兒,他為了安慰女兒,特地做了一架木的鋼琴。琴彈不出任何聲音,他卻告訴女兒,音樂是用心去聽的,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的。后來,為了挽留女兒,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做好了有幾百個琴鍵的鋼琴。妮兒的父親用愛編織了數不清的善意謊言。當最后妮兒用稚嫩的童聲問她的父親,這琴能彈出聲么。父親肯定地告訴妮兒,一定能。我的眼淚就像珠子斷了似的,流了下來。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疼孩子愛孩子、到老依然對孩子放心不下的。
我們總以為孝敬父母的事來日方長,時間還多著呢?捎幸惶,我們突然發現媽媽的鬢角有了幾許白發,爸爸的腰不再挺拔。當我們還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時,時間卻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我們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
從現在起,替父母分擔一些活兒,以免會造成終生的遺憾。
觀《鋼的琴》有感12
閑來無事整理一下電腦,看到一個幾年前的電影《鋼的琴》,已經忘記劇情了,拖著鼠標快進的了解一下,影片中有秦海璐出演的,出于對她的喜歡于是又重溫了一遍。
劇中里面小元的母親找了個賣假藥的有錢人結婚了,想給小元更好的環境,把她接走,而小元的父親想把她培育成為一名鋼琴家。因生活條件所限沒有辦法給小元買鋼琴,在多方想辦法后,決定給小元做一架鋼琴,召集了自己所有的朋友,義無反顧,想做木架鋼琴,卻因木料所限而改做鋼架鋼琴,從琴弦到琴鍵,自己和一位鋼琴廠的工程師研究蘇聯文獻,雖中間有些許曲折,但最后還是成功的做出一架鋼琴,在影片的最后,當那架浸透著所有人希望和汗水的鋼琴慢慢由破舊的工廠中移動出來時,桂林拿著一把破舊的小椅子,放在鋼琴前,對小元說:"來,試試。"
破舊的凳子、破敗的工廠、一架純鋼制的"鋼"琴,如果你的父母將這些擺在你的面前,你是會開心的`坐在上面彈奏一曲自己最擅長的音樂,還是一臉嫌棄的走開,告訴父母自己同學家的鋼琴并不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時代很多人都遺忘了艱苦、汗水、節約,只知名牌、享受、浪費。在拿出自己送給小元的禮物時,桂林臉上并沒有送給女兒禮物時的驕傲感,更多的是沉淀、是滄桑,還有一絲訣別,小元用那架無論是聲音還是外形并沒有很出色的鋼琴彈奏時,桂林臉上終于出現些許動容,在我聽來盡管聲音并不十分悠揚,但那鋼琴聲會使人永遠銘記。小元是幸福的,雖未得到一架正規德國制造的鋼琴,卻可以收到童年最珍貴的禮物,試想在我們小時候,有誰收到過父母親手制作的禮物,并且又是如此貴重,這架鋼琴細節上可能并不精致,但它卻永遠留存在音樂揚起時在場所有人的心中。桂林是成功的,他雖然沒有錢,但是卻有著一幫鐵哥們,無論是偷琴還是造琴都跟著他義無反顧,他夠義氣、夠敞亮、夠朋友!
這部影片當年他它打動了無數觀眾,影片中不時想起悠揚的音樂,讓觀眾感受到在煉鋼廠這樣一個純工業化的地方也有音樂家、歌唱家、手藝人,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任何人都擁有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人在衣食無憂時只把興趣當愛好,閑時拿出來玩玩,只有在走投無路時才會發現興趣能成為飯碗。無論身處何地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身處泥淖,我依舊有像百合一樣高潔的人格,身處城堡,我依舊也不會荒廢人生,人生要過的充實一些,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過于心靈上的空虛、無歸屬感,需要依靠外物填補自己內心,挨過時間。
觀《鋼的琴》有感13
作為一個鞍山人,看電影很少能有看到自己家鄉的興奮感,一座以鋼聞名的純工業城市似乎也很少入導演的法眼。因此一個半小時的鋼的琴讓自己暗暗樂了一回,鞍山的景,鞍山的話,虛幻之間,自己仿佛活在了電影之中。
電影的背景選在了那個大部分國企員工都不愿回憶的年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鞍山再也不是響當當的老大哥了。下崗、買斷和再就業成為那十幾年不間斷地被提及最多的幾個詞;一浪又一浪從破舊廠房里傳出的麻將聲,一個接一個等待買賣重建的工廠,一群又一群圍在XX門口討要工錢或是工作的下崗者,電影的調調讓自己想起了好多那時候的所見所聞。
在那段糾結的歲月里,有的人富了,“二斤爐果摻一片撲熱息痛”也好,開飯店也行,開賣店也行,包個出租開的都算是有本事了。能在舊廠區里翻廢鐵的就是神人。沒了工作卻找了份更賺錢的.差事。有的人頹了,成天抱著買斷得來的“賣身錢”打麻將、玩撲克,做著荒唐的白日夢,得過且過。還有足不出戶,閉門造車的,拉不臉面出來找事做的,面條拌著醬油也能湊合活著了。當然了,大部分的人沒富也沒頹,他們就像陳桂林一樣,硬挺著,拉幾個哥們組個小樂隊給紅白喜喪事連彈再唱的維持生活。人脈廣的托層層關系回廠里,結果也最終逃不掉再就業的惡夢。性格直的就干脆與過去告別,哪怕是擺地攤,總之倆字:挺著。挺過去的,擠出幾個笑容,哭、打、砸、罵或是瘋。沒挺過去的,就是死了。
仔細想想,那些挺過來的并且還要繼續挺下去的人真的不容易,無奈但堅強。
當下社會上的年輕人純粹且真實。因為就沒有挺這個字眼。沒吃過大鍋飯,還真想不出那鍋里能煮出什么好東西來,一點不惦記。咱們就用付出回報法則來享受且熱愛生活得了。
觀《鋼的琴》有感14
《鋼的琴》是由張猛導演,、秦海璐、張申英、周逵主演的一部荒誕寫實主義的黑色幽默風文藝影片。與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風的表達方式不同,周的表現手法在于劇情的無厘頭反轉及夸張的表達,張的幽默在于臺詞及音樂的包裝渲染。
該片主線是:鋼鐵廠退休工人陳桂林與妻子小菊離婚,兩人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女兒熱愛音樂與鋼琴,說:誰給她買鋼琴,她就跟誰。該片由:女兒學琴————陳為女兒用紙做琴—————借錢買琴————偷琴————造鋼琴,逐步展開。
輔線是:陳桂林與女友淑嫻(秦海璐飾)的愛情故事;胖頭與快手友情的破冰;汪工為保住鋼鐵廠煙囪而做的種種。
破舊的鋼鐵廠,銹跡斑斑的建筑,撲面而來的年代感。懷舊的色調帶來視覺的渲染,營造出專屬于小人物的溫情與悲壯。
以俄羅斯音樂為主背景樂,將濃濃的年代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導演開創性的將悲傷的劇情用激昂的俄羅斯音樂來黑色幽默化處理,使悲傷不再絕望反而變成一種釋然。有人疑惑:為什么整部電影音樂主體是俄羅斯音樂? 這是因為在新中國建設初期,中蘇(俄羅斯前身)關系處于蜜月期蘇聯派了大量技術人員來中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新中國重工業的發展。當時,人民對蘇聯普遍好感政府還開設俄語課程,以此來促進兩國交流與人才的流通。張猛以俄羅斯音樂為主體,不僅展現了那個年代俄羅斯對于新中國建設所存在的巨大影響力,更因音樂無國界,情感上極易產生同悲共喜的共鳴,增強了影片的文藝質感極大地提升了影片的`欣賞價值。
“你要讓那兩根煙囪不被炸,那你就要讓人看到那不是兩根煙囪,這是兩根金條……。你哪怕弄成抽象的兩根筷子呢,那也是一個亮麗的風景線啊”(陳對汪工說)
“當有一天,聽說他要走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他一直在我身邊”(汪工)
影片的臺詞堪稱精品,大道理從小人物口中以或幽默或通俗的方式講出,不僅能讓普通觀眾有醍醐灌頂的透徹感,更能讓專業影評人和思想深度足夠的觀影者細細玩味兒文字活躍思想,與影片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切磋。
影片催淚的幾段情:親情篇:陳桂林為了圓女兒的鋼琴夢,和朋友們排除萬難的制造出一架鋼結構的鋼琴;愛情篇:淑嫻對陳桂林說:“你去偷琴我給你把風,你去買琴我給你墊錢,你整一幫人來給你做鋼琴,我好好的歌我不去唱,在這個破廠子里頭陪你瞎耽誤工夫,還得給你們整飯吃”;友情篇:季哥為幫助陳桂林完成荒誕的造琴夢,撇下自己的賣廢鋼鐵事業,全心全意扎根廢棄的鋼鐵廠。隨后,季哥因賄賂而被警察帶走盤問,臨行之前,他不慌不忙的去查看造鋼琴的沙盤是否成型,向陳妥善交代后才隨著警察離開。
個人覺得影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是胖頭的女兒被人搞大肚子,陳 淑 胖頭 快手等一幫人或騎車或開車的陪他去找那小子算賬。幽默,壯觀,韻味兒十足,看著特帶感。
影片的結尾算是皆大歡喜吧,陳桂林放下了自己的執念,同時也救贖了兩個女人。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意愿,他告訴小菊:“女兒你帶走吧!”小菊順利拿到孩子的撫養權;處理好家務事后,陳對淑嫻說:“我可以娶你了!”
全片在女兒坐于父親他們做出來的鋼琴前,嫻熟的彈奏著俄羅斯歌曲《討厭的啄木鳥》中收尾。
觀《鋼的琴》有感15
張猛導演的這部電影作品主要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不斷地艱苦努力,并召集自己的朋友兄弟一起做鋼琴的故事。電影中的男主角是靠著自己的小樂隊掙錢的,日子過得比較艱苦,他的老婆由于受不了這樣的日子跟有賣假藥的有錢的商人在一起過上了富裕的日子。然而,他老婆在跟他提出離婚后想把他們的女兒小元帶走,他老婆覺得小元跟著她會過上幸福的生活,能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這讓男主人公感到十分的不公與憤怒,他決心要與前妻爭奪女兒小元的撫養權。在他聽到女兒說只要有鋼琴就會跟他在一起生活后,他就決心一定要給女兒一架鋼琴,為此,他想盡了各種辦法,找朋友借錢、串通朋友幫他去學校偷鋼琴,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正在男主人公發愁時,他在工廠里的圖書館里看到了一部講述如何制造鋼琴的俄國文獻。男主人公靈機一動,決定要給女兒制作一臺鋼琴。由于鋼琴的制作是一項很大的工程,不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所以,他動員了身邊一切能動員的`朋友,邀請他們入伍一起制作鋼琴。然而,故事的最終是男主人公放棄了小元的撫養權,但是小元彈上了爸爸為她親手做的鋼琴。
整個故事主要以男主人公對女兒的父愛親情做主旋律,其中也插入了男人公與另一位人生知己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故事,還有男主人公與兄弟們之間深厚的友誼與矛盾的友情故事,主副旋律交相織繪,人物性格鮮明生動,語言幽默詼諧,不僅展現了在那個物資匱乏、人民生活艱辛的年代里,小人物們的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精神也展現了他們之間的溫情與友愛,總體來說還是一部好的電影。
【觀《鋼的琴》有感】相關文章:
《鳳凰琴》觀后感(通用8篇)03-18
電影鐵甲鋼拳觀后感600字11-27
優秀教育電影鳳凰琴觀后感(通用17篇)09-30
學琴的作文02-22
薛寶琴是誰?紅樓夢薛寶琴簡介08-09
學琴之路作文02-23
《琴臺》原文及賞析08-20
琴魄_900字02-11
學琴課上的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