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春漏促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謁金門·春漏促原文及賞析經典(2篇)
謁金門·春漏促原文及賞析1
原文:
春漏促,金燼暗挑殘燭。一夜簾前風撼竹,夢魂相斷續。
有個嬌嬈如玉,夜夜繡屏孤宿,閑抱琵琶尋舊曲,遠山眉黛綠。
賞析:
這首詞描寫女子香閨寂寞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女子春宵不眠,是通過她的感受表達的。因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別寂靜;因為靜也就感到漏壺的滴聲特別響。特別是“促”字,份量相當重,它不是指時間過得快,而是表達女主人公的不安和煩躁。“金燼”句,從女主人公的行動中顯示了她長夜不眠。燈暗了又挑,挑了又暗,直到燭殘火燼。她的行動是無聊的,情緒是紛亂的'。“一夜”二句情景合寫。詩人將女子的孤獨難眠之狀,織入斷斷續續的竹聲之中,把簾前風響與魂牽夢繞交融在一起,韻致無窮。
下片點出女子的狀態和表情。“有個”二句是上片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嬌嬈”是借代,以見女子的美麗。然而這樣艷美的人兒,都是“夜夜繡屏孤宿”。一個“孤”字,不單是“孤獨”,而是上片女子復雜心緒的凝結。這兩句從女主人公外表的“美”與她處境的“孤”的矛盾中,顯示了她內心的怨情。“閑抱”句是上片“金燼暗挑”行動的持續,是上句“孤宿”的進一步刻畫,突現了她的凄涼。以往可能是高高興興地彈奏,而此時只是無聊地抱起了舊日的琵琶。“尋舊曲”也是對過去歡樂時刻的回憶,并想借回憶來沖淡眼下的孤獨與凄涼,但回憶也解脫不了困境,而只能更增加孤苦。“遠山眉黛綠”一句結尾,以貌寫情,女主人公的愁容怨態躍然紙上。
這首詞先借物寫情,再由物及人,描寫逐漸深入,情景交融,行神皆備,最終渲染出女子強烈的孤怨之情。
創作背景
該詞是詞人入蜀(901年)之后創作的。韋莊有一個資質艷麗、文化修養也很高的寵姬被蜀主王建強行奪去。韋莊與愛姬之間,由于有著漫長歲月的相互愛慕,不同于一般嫖客買春買醉,也不同于一般士大夫的妻妾關系。傳說愛姬在深宮中并未屈從王建,而是郁郁死去。因此韋莊的這首詞描寫的很可能就是那個愛姬。
謁金門·春漏促原文及賞析2
原文
春漏促,金燼暗挑殘燭。一夜簾前風撼竹,夢魂相斷續。
有個嬌嬈如玉,夜夜繡屏孤宿,閑抱琵琶尋舊曲,遠山眉黛綠。
注釋
⑴春漏促——春夜滴漏聲急促。
⑵金燼——燈燭燃后的余灰。
⑶嬌嬈——形容美麗嫵媚。這里指代美女。一作“嬌饒”。
⑷“尋舊”曲——尋求往日與情人共賞的曲調。
⑸“遠山”句——眉黛如遠山翠綠。《西京雜記》:“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女子春宵不眠,是通過她的感受表達的。因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別寂靜;因為靜也就感到漏壺的滴聲特別響。特別是“促”字,份量相當重,它不是指時間過得快,而是表達女主人公的不安和煩躁。“金燼”句,從女主人公的行動中顯示了她長夜不眠。燈暗了又挑,挑了又暗,直到燭殘火燼。她的行動是無聊的,情緒是紛亂的。“一夜”二句情景合寫。詩人將女子的孤獨難眠之狀,織入斷斷續續的竹聲之中,把簾前風響與魂牽夢繞交融在一起,韻致無窮。
下片點出女子的狀態和表情。“有個”二句是上片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嬌嬈”是借代,以見女子的美麗。然而這樣艷美的人兒,都是“夜夜繡屏孤宿”。一個“孤”字,不單是“孤獨”,而是上片女子復雜心緒的凝結。這兩句從女主人公外表的“美”與她處境的.“孤”的矛盾中,顯示了她內心的怨情。“閑抱”句是上片“金燼暗挑”行動的持續,是上句“孤宿”的進一步刻畫,突現了她的凄涼。以往可能是高高興興地彈奏,而此時只是無聊地抱起了舊日的琵琶。“尋舊曲”也是對過去歡樂時刻的回憶,并想借回憶來沖淡眼下的孤獨與凄涼,但回憶也解脫不了困境,而只能更增加孤苦。“遠山眉黛綠”一句結尾,以貌寫情,女主人公的愁容怨態躍然紙上。
【謁金門·春漏促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謁金門·春漏促原文及賞析10-09
謁金門·春半原文賞析08-04
謁金門·春半原文賞析【實用】10-08
謁金門·春半原文賞析[共4篇]10-08
謁金門·雙喜鵲原文及賞析08-14
謁金門·示知命弟原文及賞析12-02
謁金門·花過雨原文賞析10-07
謁金門·花過雨原文及賞析08-29
謁金門·五月雨原文賞析08-18
謁金門·五月雨原文及賞析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