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賞析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賞析1
原文: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賞析:
上闋中寫春色正濃,在這個時候橫鞭策馬,還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雙“嫩水吳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繪得生動形象。“鞭影”、“綠障”、“春堤”、“菱絲”、“嫩水”,各種充滿了動感、孕育著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將詞人激動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2] 。
下闕承接寫至“歸”。“歸”為“嚙膝帶香歸”,踏盡繁花,享受了眾人艷羨的目光,即使歸來,依舊滿身余香。而為了迎接歸來,又有人備好了“櫻桃宴”,觥籌交錯,均是慶賀之詞,燭光閃爍,天色已晚,流年似水,這場宴會不知舉辦過多少次了,但今年卻是輪到“新燕”。“蠟淚”本多為悲涼之意象,但在此,一個“惱”字卻將紅燭也寫得俏皮了起來,紅燭不再是孤獨垂淚,顧影自憐,卻似怨惱東風不該,更為人性化,與“東風”恰似一對冤家。最后一句以“新”“舊”對比,暗喻光陰流逝,“舊壘”住進“新燕”,雖有感慨,卻依舊積極明媚,因為今年的.詞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環往復,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1] 。
《生查子》作為納蘭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從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氣風發,與往后納蘭厭倦官場后的繾綣之詞有很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才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長歷程。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賞析2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鞭影落春堤,綠錦鄣泥卷。脈脈逗菱絲,嫩水吳姬眼。
嚙膝帶香歸,誰整櫻桃宴。蠟淚惱東風,舊壘眠新燕。
注釋
①“鞭影”二句:意謂馬鞭的影子投落在春堤上,鄣泥微卷,春日的水面碧綠如錦。鞭影,馬鞭之影。鄣泥,即馬韉。因墊在馬鞍下,垂于馬背的兩旁以擋塵土,故稱。
②“脈脈”二句:謂菱絲蔓蔓,纏繞交織,仿佛脈脈含情,嫩綠的春水好像是吳姬的`眼波。菱絲,即菱蔓。吳姬,指吳地的美女。
③嚙膝:良馬名。元末高明《琵琶記·杏園春宴》:“飛龍、赤兔、嚙膝……正是青海月氏生下,大宛越睒將來。”
④櫻桃宴:科舉時代慶賀新進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時期。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書游賞賦詠雜記》:“新進士尤重櫻桃宴。乾符四年,永寧劉公第二子覃及第……獨置是宴,大會公卿,時京國櫻桃初出,雖貴達未適。而覃山積鋪席,復和以糖酪者,人享蠻榼一小盎,亦不啻數升。”
⑤“蠟淚”二句:意謂面對蠟燈燭淚傷春的意緒又油然而起,那梁上的舊巢依然,只是宿巢的卻是一雙新燕。
評析
納蘭容若的作品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這首詞也不例外。上片寫騎馬游經春堤,堤岸與春水之景。下片寫歸來之傷情。本來“櫻桃宴”意味著仕進得意,但詩人卻心緒索寞,面對“東風”、“舊壘”、“新燕”而傷情。那面前的“蠟淚”猶如自家的眼淚,撩人惱人,這正是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了。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的原文及賞析10-26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原文及賞析08-30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原文、賞析09-17
生查子·秋社原文及賞析10-11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賞析02-03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賞析02-22
生查子藥名閨情原文及賞析10-25
《生查子·富陽道中》原文及賞析10-15
《生查子·侍女動妝奩》原文及賞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