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遇見古詩作文集合【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遇見古詩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古詩詞,想說愛你不容易。
我想乘一葉孤舟,重游歷史長河。
抬頭,便會想到“一行白鷺上青天”;俯首,便會想到“疑是地上霜”;觀河,便會想到“一江春水向東流”;葉凋,便會想到“我言秋日勝春朝”。
古詩詞,我喜歡。吟一首《江南好》,優美的意境便會令人流連,我喜歡。唱一首《龜雖壽》,“老當益壯”隨機浮現在眼前,我喜歡。哼一段《無題》,無私奉獻,蠟燭春蠶,我喜歡。
不過在我看來,白話文太過單調,文言文又太過枯燥。唯有古詩詞,我真是打心眼兒里喜歡。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時,想想杜甫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滿腔的熱血,那豪情壯志,我欣賞,我敬佩,我說要向杜甫學習,我要吃透這句詩,我要奮發,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揮灑過后,一覽成功的喜悅!
從詩詞中,我看到了美,無與倫比的美,獨一無二的.美。
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悵,我也看到了。
夜深人靜之時,我便會細賞古詩詞,皎潔的月光灑下那凄美的種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寫出“散荃染別離,落苕抑割舍”的原創。哦,可愛的古詩詞,領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黃昏之跡,花敗葉凋之痕,皆被古詩詞攬入心中。閱讀后,便刻入了我的靈魂。輕吟“我是斷了線的紙鳶,無人懂就任其消散。化為一縷炊煙,歲月將其擱淺,又拂詩篇,可別越走越遠。有了“?,。”般的這些字眼,我不再是斷弦。風又瀾起,我的心扉依舊不散。”
從古詩詞中,我學會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風平浪靜。既然這樣,那我就學會承受,攜手我最愛的古詩詞,與所謂的命運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葉孤帆,風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淪,是古詩詞教會我要堅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立誓要驚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瀾!
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有古詩詞,我會穩坐我的小船,為夢而揚帆。“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小草尚此堅強,我自然不該怯步。我們大家,都該如此。古詩詞,對你,言無盡、情更是無盡!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的生命是短暫、有限的,他們才幻想著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千百年來,這種追求生生不息,無數詩人將對人生意義的尋尋覓覓,寄托在山水之間,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個體生命找到了這種載體,于是,他們開始走向山巔水涯。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使中國詩人登臨遠眺的詩篇中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的融合。
水闊山長。先說一組大家很熟悉的詩。
李白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荊門山送別朋友時看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
王維泛舟漢江的時候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是王維那一刻的山水。
杜甫登上岳陽樓看到,“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是杜甫看見的山水。
而韓愈呢?他看到了一幅清淺的山水風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每個人看山見水,都會留下自己的印象。我們說的這些詩,雖然個人觀感不同,有一點是相似的——它們都是詩人真切地將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會產生的印象。個體生命找到了山水這個載體。水闊山高之間,人被山水托舉,自然之美和主體之美融合,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完成人與自然交融的審美。
山水,成為人寄寓和滋養心靈的所在。
中國人對山水的審美,有著悠久的傳統。莊子曾經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怎么樣同往共來呢?在莊子那里有著幾個層次。最高級的是人和天地的完全融合,所謂“天人合一”,這是“造物主”的境界;次一級的,御風而行、遨游天地,這是“仙人”的境界;再次一級,對于凡塵俗世的普通人來說,如果存在著脫俗忘我的追求,有著對“逍遙”的`渴望,意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可以采取的途徑就是登山臨水。魏晉時期,世事無常,玄學盛行,人們一方面渴求莊子的“逍遙”,一方面認識到人生不自由的局限性,渴望超越,登臨山水寄托懷抱就是最便利的方式。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平視的視角,覺得天高地闊,有很多東西都比我們偉大,都比我們遼遠,一身渺渺,有的時候會覺得孤單和無助。登臨山水,給了我們一個不同尋常的視點。當人在山之巔,在水之涯,有時候會真正體會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的自由自在。正是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生命非常短暫,充滿無奈與無常,所以他們才努力在有限生命中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這種追求生生不息,轉化成山水之間尋尋覓覓的寄托。人們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這種對自然的皈依與眷戀,使山水詩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
在中國的山水詩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奇妙現象:人在遠眺空間的時候,往往也望穿了時光。空間成為一個載體,它越是遼闊,人對歷史那種悠長雋永、肅穆莊嚴的體會也越深刻。無形的時光在有形的空間里可知可感,動魄驚心。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秋天有最濃郁的色彩,最豐碩的果實。秋天之后便是嚴冬,一切都將歸于華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傷感的況味。
我們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風秋雨去成長的。大地漸近蕭瑟,生命趨于凋敝,但是能不能安頓,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人可以傷春,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過之后,我們的心被春花秋月滌蕩得寧靜寬廣。這才是詩詞各種意象拂過心靈留下的真正意味。
在中國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說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葉招搖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實和落葉俯下身來,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從有到無,用一次徹底的隕落騰空季節,為下輪春風中的從無到有留出足夠的生命空白。
如果說春天的花兒是草本的,嬌嫩,柔弱,讓人憐惜,那么秋天的花兒就是木本的,燦爛,磅礴,讓人贊嘆。秋光照耀在一樹一樹的葉子上,把葉子燃燒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鋪天蓋地,讓人陶醉得有些許震撼。
所以,秋天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季節。
按照中國農耕文明的傳統,一年的辛苦勞作要結束了,可以放下手中的農活去張羅些大大小小的人生儀式。很多人婚嫁選在秋天,經商的旅人歸家選在秋天,考生趕“秋闈”的科考,也是在秋天的十月左右到達京城。當然還有一些煩惱的事情也發生在這個沉甸甸的季節,比如徭役在秋天的時候很繁重,甚至每一年處決犯人也選在秋天。金秋時節,悲喜交集,難免讓人生出很多的感慨。人生逆旅,來來往往,看到這樣一個鮮艷的季節在急劇變化,心靈也跟著激蕩。
秋天可以看見什么呢?我們從不形容“夏光”或“冬色”,但我們從不吝惜贊嘆“秋色”、“秋光”,可見這個季節一直流淌著色彩,閃耀著光芒。
在秋天,草木從早春的鮮嫩,經歷了整個酷暑的蓬勃,一直歷練到秋天的豐厚、鮮艷。這個時刻,它把最美的`狀態呈現在天地之間。
但是,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暫,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帶走的不只是落葉,還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發。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千古之前,落葉撲簌而下的那個尋常秋天,宋玉的一聲悲慨讓草木的搖落一直搖到我們肺腑里。關于離別、相思、生命倉促、年華凋零……這樣的感慨從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尋訪宋玉故宅的時候還續上那聲嘆息:“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每到秋風又起,草木搖落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宋玉的悲傷。他的吟唱如此深諳秋的況味,他如此風流儒雅,是我未曾謀面的先師。我與他相隔千秋,千秋在我的眼前積聚,一眼望斷,落葉迷離,我不禁灑下一掬熱淚。千年前宋玉佇立過的那個秋天,一定也曾見過此情此景,一定也有我此時的悲慨。
草木搖落,歲歲年年,從宋玉到杜甫已經千秋,從杜甫到我們又已千秋。悵望千秋,現在的我們,再見秋風,心中還有熱淚隨風搖落嗎?
遇見古詩作文 篇4
風吹、草低、牛羊,寥寥數語,一幅壯麗的草原風光盡展眼前,還帶著靈動的氣息,高而藍的天,無垠的草原,風吹過,青草翻起波浪,仿佛可以感受到風吹在臉上的爽意,心胸也豁然開朗。 可見古人對漢字的運用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一個字讓整首詩頓時有了生命的色彩,船行江里,兩岸一片蔥蘢。而其中的“又”字,可以看出詩人對家鄉的強烈思念,在明月初升的渡口,群峰在月色中襯托著一個落寞的背影。
“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更”字,道出了送別友人的不舍,出了陽關,你在沒有往日的好友了,再喝一杯吧!隱隱地我感到作者的惋惜和祝福。 一個字,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你心中的門,門外是11歲女孩的懵懂無知,門內是知識的草徑深幽,吸引著我一探究竟。 有一些詩詞寫出了我們兒童的神態和心理,可愛極了!“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真的,我就是這樣的,回到家一放下書包就急急忙忙地拿起書來看,共鳴!共鳴!還有“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小孩子的活潑俏皮一下子就躍然紙上,我想詩人應該也有一顆童心,不然怎么能寫出這樣可愛的詩句呢!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赤壁懷古”、“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這些詩句,語言直白,往往沒有華麗的`辭藻,似乎是在不經意中產生的文字,讀起來有一種蕩氣回腸的痛快勁兒,是我最喜歡的。詩人們用自己的滿懷激來熱愛生活,仿佛可以看到他們懷著無限的希望,在高山之巔,朝著大海,向著遠方,大聲地喊出自己心里的聲音。 古人對文字的運用可謂出神入化。詩詞的美感和韻律,讓我更加喜歡漢語言。
古詩詞就像一塊美玉,歲月掩蓋不了它的美好,愛它的人會在心里將它打磨得日益美潤。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詩人們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豪杰!
遇見古詩作文 篇5
我心中的一首詩,博大精深,讓我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我心中的一首詩,樸實無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它的真實寫照。
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秘,讓所有的難題成了樂趣;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于是,心里便暗下決心——長大后要成為你。
在一次作文中,自己把心中隱藏己久的秘密傾吐了出來。作文本發下后,您在上面寫了紅紅的批語——只有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后方能為人師。且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得是一條河。
似懂非懂的自己,心中便有了一個堅定的目標,刻苦努力地朝它奔去;懵懵懂懂的自己,心中便有了一盞指路明燈,夜以繼日地朝它邁進!
終于,自己如愿以償地跨進了夢寐以求的學府。“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得是一條河”,那句話時常在耳畔響起,鞭策著自己前進。
自己便猛地一頭扎進了知識的海洋:學舞蹈、說英語;練彈琴、繪繪畫;讀語文、做數學……
20xx年,自己以優異的成績的畢業了,踏上了那三尺講臺。用自己所學澆灌那嬌嫩的芽兒;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培育燦爛的花朵。
那時的自己才明白: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淚滴;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自己。
20xx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罕見災難降臨到了中國大地,四川汶川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8級地震。
王忠洪——搶救了學生而犧牲了自己。那天,正在上課的他,一發現異常情況便迅速疏導學生脫險。在所有人都奮力奔向完全地帶時,他卻不顧一切地跑回教學樓,原來還有幾名學生躲在里面不敢出來。無情的災難奪去了他的生命,他壯烈而光榮的犧牲了。
譚千秋,用自己的身軀護住講臺,因那下面可以躲藏幾個學生。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回了學生的新生;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神圣而光芒奪目的“教師”二字!
此時的自己方明白:自己心中的那首詩如巍巍昆侖;自己心中的那首詩如波濤大海;自己心中的那首詩如神秘宇宙!
我心中的一首詩,是一截蠟燭,總是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我心中的一首詩,是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歷久而彌新;我心中的一首詩,是一首激情昂揚的歌,催人奮進!
遇見古詩作文 篇6
飄飄灑灑的雨,呼呼陣陣的風,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樂趣,也帶來了不少煩惱。 正如《清明》詩中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由于思念故去的親人,這紛紛的雨催人斷魂。而一般情況寫,雨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樂趣,杜甫在一首詩中寫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宮城。”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比擬的手法,通過想象,使春雨有了靈性。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這春雨正是這樣,仿佛曉得人們的心思,在萬物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就來了。這大概就是人們喜華春雨的原因吧。 有的詩人把雨后初晴的湖上美景同美女西施相比,更加突出了對雨后西湖的喜歡,詩是這么寫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雨是忽而飄來忽而走的,并不是天天造訪我們,而風就不同了,大風小風時常刮來。春天的風吹在人的身上感覺是舒服的,夏天的風是解暑的天使,秋天風過樹林吹落一地秋葉,冬天的寒風則冷酷無情。風無處不在,而真正理解她的人有多少?有一首詩就單獨贊美了風,詩中寫道:“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詩中并沒有提到“風”字,但明顯地讓人感到風無處不在,秋天時它能讓樹葉飄落,春天它可以讓鮮花盛開,它經過江面就掀起千尺高的巨浪,它來到竹林使千千萬萬的竹子紛紛傾斜。風的功勞如此之大,卻沒有人能理解它重視它,風也不見怪,還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默默地無私奉獻著。風的品質讓我十分感動,感人淚下呀。
讀了雨的古詩,風的古詩,我的心里就多了很多東西。雨是多情的,有人為雨悲,有人因雨喜,幾家歡樂幾家愁。風是默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當它發狂的時候,我們才感到了風的存在,我們為什么不多多理睬一下風兒呢?啊,風風雨雨,多么美好的詩句。
遇見古詩作文 篇7
古詩像陽光,像雨露,一直陪伴著我,滋潤著我,讓我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親情的寶貴,領悟做人要有奉獻的精神……
記得小時候,姐姐就教我背古詩,給我講解詩意。姐姐曾教了我一首孟郊寫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經過姐姐的講解后,我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作為從小在母親的'暖流里長大的孩子,這種母愛是難于回報的。
姐姐還為我吟誦了一首王維寫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從這首詩中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最寶貴的,它讓人銘記在心里。
姐姐教我的古詩越來越多,我對學習古詩也越來越有興趣!李白寫的《靜夜思》,讓我感受到了遠離親人,遠離故鄉的痛苦;劉禹錫寫的《望洞庭》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于華考|zk168謙寫的《石灰吟》讓我讀懂了為了國家就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長大了,我已經積累了不少古詩:當春天到來時,我看見藍天上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時,就會想起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當老師教我們《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我被九寨溝美麗的風光所吸引,讀了它仿佛身臨其境。尤其是講到九寨溝氣勢宏偉的瀑布時,我會脫口而出李白的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當我回到熟悉的家鄉,我會想起白居易的:“江南好,風景就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現在姐姐已上了大學,我和小伙伴們還是經常在一起吟誦古詩,一起感受親情的可貴,一起體會身臨其境的感受,一起吮吸祖國燦爛文化的精華。
啊!這真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遇見古詩作文】相關文章:
遇見古詩作文11-08
遇見古詩作文(經典)09-20
[經典]遇見古詩作文08-25
[集合]遇見古詩作文07-24
(精品)遇見古詩作文07-21
實用的遇見古詩作文08-12
【實用】遇見古詩作文07-28
(集合)遇見古詩作文09-02
【合集】遇見古詩作文08-21
(合集)遇見古詩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