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梁啟超家書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1
在國破家亡花淚鳥驚之時,杜甫曾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國難與戰爭,廝殺之不斷的幾千年來,又有多少可抵萬金之家書?傅雷的家書被譽為苦心孤詣的教子篇章,正是這萬金家書使得傅雷之子傅敏傅聰有了堅韌不拔之志,取得了那般成就。同樣身為近代知名人物的梁啟超的家書又是否之萬金呢?
梁啟超,對中國近代具有深遠影響的一位人物。他在政治、學術、思想、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成就。敢于嘗試百日維新的探索創新精神和愛國熱情,使得他在教育上不僅有西方的開放民主還有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赡苁且蛩羁陶J識到“少年強則國強”從而對子女的教育倍加注重。
他的教育方式既不迂腐跟從中國封建傳統,也不盲目追求西方時尚,而是注重將兩者完美結合。他精心指導子女,悉心對他們進行教育,但是他沒有對子女們有太多苛求,而是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方向。他對不同子女的教育引導方向不同,不正是體現了中國古代孔夫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嗎?這種教育的成功事例不正是告訴了我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只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他還表明學習應有批判精神。不同的學術與文化都有不同的自身優勢與劣勢,只有敢于批判與評析錯誤之處,才能創造出更繁盛的文化。正是應為他對東西方文化的擇善而從取其精華,才使得他的兒女們將東西方獨具特色的文化結合以修身養性。
他也講究學習應有上進心,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有趣味主義和樂觀精神。正如他在寄予梁思成的信中所自述“我的生活內容,異常豐富,能夠永久保持不厭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歷若干時候,趣味轉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被貞浰绱说闹螌W方式,梁思禮也說:“父親偉大的人格、博大坦誠的心胸、趣味主義和樂觀精神,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庇纱丝煽闯鰧W習真應該注重興趣與鍥而不舍的精神。
正是梁啟超的獨特教育使得梁家有了“一門三院士”的光榮。那么他是否只注重子女們的學習而不顧兒女們的健康了呢?不,這從400多封家書中的任意一封都可體會到他對子女們濃濃的'關愛。
首先,他對的子女稱呼方面。他稱子女們為“寶貝”,自稱“老白鼻”諧音老baby,甚至還給孩子們起了外號。如:五女梁思懿,在信中呼之為司馬懿,六女兒則稱為六六,又如小寶貝莊莊,大寶貝等稱呼。如此可想象出他是怎樣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甚至有些顛覆他身為革命家的偉大形象,瞬間變身為老頑童。如此開放的思想,在封建頑固派勢力強大的那時還正是前衛啊。大概梁啟超先生這開放的思想深刻的影響了他與他子女接受西方文化吧。
再者,他信中所述內容。他在信中不僅鼓勵引導子女學業發展,還時刻念叨著子女的身體健康。作為一個好父親,在孩子學業與身體健康方面,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后者,而梁啟超就是這樣一個關心孩子的好父親。
只可惜了,在那個黑暗與動蕩的年代,戰亂中交織了革命的烽火,他只得站起來身先士卒引領變法,如此艱難。但正是因艱難,才使得那些家書更有可抵萬金的寶貴吧。且家書給我們的無限思索與啟迪,何嘗又不是它可抵萬金的原因呢?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2
父母是我們從呱呱墜地時便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至親之人,他們不求回報地為孩子付出。在讀了《梁啟超家書》后,我不僅更深地體會到父母對兒女的愛之深沉,而且了解到了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梁的子女個個成才,其中必不可少的原因就是梁對子女含辛茹苦的指導與教育。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要為父母道一聲感謝!
在《梁啟超家書》中,我看到的梁啟超沒有《少年中國說》的豪情壯志,有的只是在家書中對兒女不厭其煩的提醒、指導,向兒女告知自己的近況與家庭瑣事。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字里,我看到的只是一位父親的父愛以及對兒女深切的冀望。梁啟超作為一位過來人,在家書中向兒女傳授生活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而我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或許我們的父母很少會以家書這種形式教育我們,但他們卻實實在在地起到我們一生的榜樣作用,對我們的言傳身教足以讓我們感激一生。
爸爸是我精神世界的一個標桿,引領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父親帶著我去登山鍛煉身體,那時的我還小,身體也沒有那么強壯,望著被晨霧環繞的高大山峰,不免產生畏懼退縮之意。爸爸摸著自己并不算瘦的身體,笑著說:“你看爸爸那么胖,你年紀輕體力好的,哪有什么吃不消的!”爸爸的這句話又讓我重燃斗志,也讓我懂得什么叫迎難而上。但登山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剛走過半山腰,我就累得氣喘吁吁,雙腿仿佛被灌上了鉛,幾乎是寸步難行。這時,高掛的太陽也展現著它的威力,灼熱的陽光仿佛要讓人融化,我熱得汗流浹背,真是又熱又累,十分難受。過了一會兒,我實在忍受不下去了,便叫爸爸一起到路邊的石凳上坐著休息,我大口大口地呼著氣,心里又開始萌生退意……等到爸爸站起來招呼我走時,我就“黏”在石凳上,賴著不走,嘴里還一直嚷著“下山吧……”爸爸拿我沒法,只好苦口婆心地勸我:“兒子,堅持才會勝利,不堅持是沒法取得成功的!算了,既然你不想走的話,那我先走一步。”望著爸爸用力邁動雙腿但仍不放棄的背影,我的腦海久久回響那句話——“堅持才會勝利”。是的.,只有不停住前進的步伐,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想到這里,我又追上了爸爸……最后,我們在山頂上見到了壯觀的山間美景。我的爸爸就是這樣,在所見所聞中傳授我人生的道理。
我的媽媽平時對我的學習很嚴格,常常弄得我苦不堪言,但我卻不可否認的是,正是母親的嚴格要求,我才能有今天的成績。一天,我寫完了學校布置的作業,心情正愉快,心想著終于可以脫離作業的海洋,出去玩一會?墒菋寢尩囊痪湓捑妥屛业幕孟肫茰缌耍骸巴媸裁赐!來,做做練習題吧!甭牭竭@句話,我就像一個泄氣的氣球一般垂頭喪氣,母親之命我可不能違背,只得搖頭嘆氣地返回自己的房間,不情不愿地回到了題海的懷抱。英語的一個個字母讓我眼花繚亂,數學的一個個數字讓我頭暈目眩,再想想外面的鳥語花香、打鬧嬉戲,想到自己的一天又要這樣子過去,我心里不禁鬧起了情緒,干脆心一橫,筆一丟,眼一閉,趴在桌子上打算與周公暢聊。這時,我感覺到自己的太陽穴在被一雙溫暖的手慢慢按摩著,耳邊又響起媽媽那熟悉的聲音:“兒子,我知道學習是辛苦的,但不付出努力如何才能獲得成功呢?媽媽坐著陪你吧!蔽业男闹杏幸还膳髁鬟^,感受到了溫暖的母愛,也有了重新握筆的動力。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教會了我們太多道理!靶⒆又粒蠛踝鹩H”我們要時刻銘記父母對我們的哺育之情與栽培之恩,時刻懷著一顆感恩之心。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3
提倡百善孝為先的中國,從蒙學的《朱子家訓》,《顏氏家訓》,一直到清末的《曾國藩家訓》,任何一篇關于教導自己子女立身、處世、做學問的文章,都有一副神色嚴峻的教訓面孔,板著,端著,讓孩子和家人覺得懼怕。
有此印象,對于寫這類文章的父親們,便都有了一種固定的認識。甚至讀《傅雷家書》時,也羨慕傅聰有如此博學多才,循循善誘,同時又嚴格要求孩子的父親。
而近日,讀得一本舊書——《梁啟超家書》,忽然發現,梁任公教育孩子是如此的不同。
寫《少年中國說》的梁任公(啟超)曾經這樣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參加戊戌變法之前之后,曾經想著君主立憲,而后又支持民主的梁任公,在一生之中思想多變,興趣多變,唯有對他兒女的拳拳愛意從未改變,為了少年中國夢,梁任公仁慈地呵護著子女,精心培育著子女,引導著子女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發展,梁啟超的9個兒女,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長,當年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竟然有兩人是他的孩子: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此外有才女梁思順,圖書館學家梁思莊,畢業于西點軍校任十九路軍校官早年病逝的梁思忠,研究經濟學的梁思達,參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寧,已經第三個成為院士的火箭專家梁思禮。
家書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第一篇便可看見梁啟超指導時年十九歲的女兒梁思順學習行政法、經濟學、財政學、國際法,等等,因思若吾愛女在側,當能令我忘他事……汝求學不可太急……,接下來便是給思成思永的若緣怠荒所致,則是自暴自棄,非吾家子弟矣。
隨著兒女們的成長,梁任公說:人生之旅歷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往不克因此著急失望,找精神上之萎(上草頭下畏至于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
緊接著,梁任公便開始教導做官實易損人格,易習于懶惰與巧滑,終非安身立命之所。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人之生也,憂患俱來,知其無可奈何,則安之若命。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有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梁任公在本書里的文筆很活潑的,古文和白話相間的,親切動人。有意思的是,梁任公稱呼自己的孩子寶貝思順,沒出息的小莊莊老baby,他是非常平等親和地與孩子們交流,當孩子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梁啟超是給出了這樣的安排,他說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的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激烈,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而且,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事定下之后,梁啟超會問女兒思順你的意見怎樣呢?此書選擇的大部分是梁任公給子女談為學和做人的書信,后附三篇演講和談話錄,其實也是總結了梁任公認為為學做人的思想——所謂三達德——即為智、仁、勇。一如梁任公說的:養足你的根本智慧,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志。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皆在于此。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4
梁啟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殤,個個成才。其中長子思成是建筑學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學家、五子思禮是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一門三院士,世所罕見。近日細讀《梁啟超家書》,品先哲育子之道,可謂感慨良多。
100年以前的中國,在人們的印象里,是長袍馬褂、三寸金蓮、拖在腦后的辮子和暗灰的呆滯的眼神。翻開《梁啟超家書》,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景象:梁啟超稱呼子女"寶貝""baby",落款是"爹爹",他給子女講笑話、講日常生活瑣事,還時時自我調侃,他說"我愛你們,我想你們,想得厲害",他說"要你們知道我快活頑皮起來的樣子",他的感情坦蕩率真、平等開明,全然沒有大家長的專制作風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習氣。
"爹爹雖然是摯愛你們,卻從不肯姑息溺愛,常常盼望你們在苦困危險中把人格能磨練出來。"從該書所刊出的家信中,我們可以看到梁啟超對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沒有放松,對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人際交往、戀愛婚姻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引導子女的興趣,同時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志愿,從不強求他們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圖,而是反復征求子女意見,直到確認合乎子女的本心。
思莊大學沒考好,梁啟超及時安慰她:"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筑得越厚越好。"還說道:"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愿,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用姊姊、哥哥當顧問,不必泥定爹爹的話。""我很怕因為我的話擾亂了你治學的路。"
思成在國外的學習遇到瓶頸,梁啟超和他探討學問的有用無用:"至于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瘜沓删腿绾,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他倡導子女興趣要廣泛,視野要開闊,主張"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
他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人生之旅歷途其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小挫折正磨練德性之好機會"。思成徽因美滿姻緣伉儷佳話,正是梁啟超一手促成的,"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后的'決定在你們,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他從來沒有強迫孩子,只是用他的閱歷為孩子做了人生指引。
梁啟超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他的政治理念與人文取向也在家信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他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要求子女們把個人的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梁啟超九個子女,有七個先后赴海外留學,但沒有一個留在國外,皆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梁啟超家書》經典語錄摘抄01-26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800字04-06
梁啟超名言09-30
梁啟超的名言01-17
梁啟超的名言警句12-16
關于梁啟超的作文12-02
關于梁啟超愛國的名言03-22
梁啟超名言10篇10-02
梁啟超名言11篇02-05
梁啟超精典語錄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