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后感(通用18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剛川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剛川觀后感 1
星期六的晚上,爸爸帶我到綠地雙子塔金逸影城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金剛川》。這是一部紀念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的電影,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
電影中有一位特別的演員,名叫“鄧超”,他就是南昌人。他飾演的'高連長,在與班長發生沖突時,用江西話來了一句“我聽得懂你哇子”,讓現場觀眾都會心一笑。不過,我聽不懂南昌話,后來爸爸告訴我才知道。
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美國戰斗機一直在轟炸志愿軍搶修的橋體,炸了又修,修了又炸,最后實在修不了了,戰士們就用自己的身體搭起了一座人橋,讓后續部隊順利通過。這座用血肉筑成的生命之橋,讓很多觀眾流下了眼淚。
戰爭是殘酷的,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金剛川觀后感 2
昨天,我去看了場電影,名曰《金剛川》。
此電影對我之啟發可謂是十分之大。這不僅是精神上,還有寫作上的。
啟發一:寫作時可以借鑒本片中的分鏡。里面的分鏡十分得鮮明,在一件事上,用了三個不同的`視角觀看,讓讀者能更全面地了解這件事,特別緩解這些戰爭片中的非黑即白。
啟發二:寫作時可以利用一種物體來代替象征。如手可以比成權力,腳可以比成下層公民,山可以比成一個國家
啟發三:我在片中學到了他們的精神。特別是片尾那個工兵團,為讓戰友過江把自己當橋。這讓我每次偷懶時都會想起告誡自己。今天的作文也是想起人橋來才不偷懶的。
金剛川觀后感 3
《金剛川》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支援抗美援朝70周年而拍的一部電影,講述了當年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用鋼鐵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金剛川地區橋梁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跡;中國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團結,向全世界證明:西方稱霸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影片中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里,我看見了長輩偉岸的身驅,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斗里,創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應該銘記,是那種深刻于骨子里的信仰,并且秉持這種信仰在工作中也要創造種種奇跡。
金剛川觀后感 4
雖然說之前會覺得有一點單調,該掉的眼淚還真的是一點沒少。
血肉模糊下的堅持,明知道是送死后的堅持。傾盡一切的拼命,為自己,為那些不認識的兄弟,也為了一個為之奮斗著的明天。
反觀現在的我們呢?少了一股拼勁,少了一份勇敢。
好像生活在現在,安逸了太久,有的生活也不過是得過且過,有的'生活,也不過是進行自己的平淡而普通的生活。
沒有那么多對于未來的遠大志向,也沒有那么多精氣神,為一件事情奉獻自己的終身。
對于我自己來說,并沒有找到值得奮斗一生的事情,感慨于別人的奉獻,卻還是進行著自己的不咸不淡的生活。
并不是一種好的現象,明明青年人就應該努力向,發出自己的一分光一分熱。
反觀自己,真的差很多,時隔一個月回想起來,仍然是給予自己的一份警醒。
無論怎樣,前路繼續加油。
不說捐軀赴國難,至少,對待某些事情上要有視死忽如歸的氣勢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還是繼續前進吧。
金剛川觀后感 5
抗美援朝大部隊支援前線金城戰役的必經之路金剛川,那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必須得通過這個橋才行。
電影主要圍繞這座橋而展開,前一個小時主要就是講橋被炸,工兵修橋,炮兵掩護這回事,情節比較簡單,橋被炸又修重復了好多次,有點看的疲勞了,還好幾位演員還是不錯的`。
電影高光時刻集中在最后半小時,炮兵暴露自身掩護大部隊過橋這很感動。并且最后是形成人橋讓大部隊過。這部分感動人的過渡的太簡單了點。幾乎沒什么情節就從不斷修橋過渡到用人橋。
總體來說影片橋的特效一般,給觀眾感覺江水不急,橋也很寬,被炸了也能過橋的那種感覺。反正我心目中大渡河那種感覺才是真正的障礙。但航空畫面質感可以,大山的景色,玉米地的風景都很漂亮。演員演的都還可以。
總體來說花幾十元看看也還可以。不算虧吧,雖有不足,但幾位主要演員都還不錯。
金剛川觀后感 6
星期六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起床了。因為媽媽說,今天要帶我去看一部電影,名叫《金剛川》。
這部電影里面講的是抗美援朝時,我國大部隊要過橋去支援朝鮮,可是次次都被美軍的轟炸機催毀了橋體。我軍的兩個大炮射毀了幾部討厭的偵查機,這樣才使美軍平息了一點。但是橋體最后還是被美軍的燃燒彈給燒毀了,大部分橋面都塌下了。眼看規定的時間就快到了,短時間內又無法修復,眾傷兵只好拼盡最后一口力氣,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奮力抬著橋面的木板,搭起了這座堅不可摧的“人肉橋”。
“人肉橋”下面的每個士兵不懼生命危險,盡管全身都是傷,但他們還是齊心協力地把橋抬起,臉上流下一滴滴汗水,眼里卻充滿了勝利的希望。
伴隨著一聲聲吶喊,部隊終于順利地過了“人肉橋”,及時到達戰場。
觀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平安幸福的生活。因為這是先烈們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啊!
金剛川觀后感 7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金剛川》。它一共有4個片段,分別從士兵、敵人、高炮班和橋,這些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七十多年前,勇敢的志愿軍們為了將主力部隊準時送到主戰場,面對美國轟炸機的炮火,不怕犧牲,一次又一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把炸斷的橋修好。
在這一次次的炸橋和修橋的較量中,志愿軍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電影最后,在敵人用燃燒彈炸毀木橋后,面對即將發動的進攻,工兵們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起來木橋,他們把橋板扛在自己的肩上,筑起了一座人橋。連他們的對手都說:創造不可能就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
我長大了想當一個平凡的人。但只要心中有不放棄的精神和團結的靈魂,我也是英雄。
金剛川觀后感 8
電影《金剛川》總共分四部分,前三部分是從三個視角對于同一段事件進行展示:志愿軍大部隊要過江支援陣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橋,美軍反復轟炸,志愿軍工兵連反復修,以血肉之軀維護著關鍵的木橋,最終還是讓大部隊成功過江,到達前線陣地。最后一部分是對于主題的升華,也是影片所散發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電影名叫《金剛川》,但其實電影所選擇的故事,是金城戰役中的一個小切片,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小視角,來展現宏大的精神,電影里并沒有出現像電影《大決戰》系列里那樣的百萬人沖鋒的恢弘場面。
理解這部電影,我覺得看它的英文名比較合適——《the Sacrifice 》,電影其實講的`就是犧牲,就像電影里的一句臺詞"那一年我們才十七八歲,可我們都不怕死"。志愿軍戰士是因為不懼犧牲,才守護了那座關鍵的長木橋,所以我才說,用犧牲精神筑成我們最堅固的長橋。
金剛川觀后感 9
今天下午,我們全家去看了一場戰爭電影《金剛川》,差點把我看哭了。
里面講的是以前打仗的時候,大部隊過江遇到的種種困難,電影中美國軍隊老是用炸彈炸橋,搶修好了他們又炸。
死了很多很多的人,有一次是里面的張飛排長為了打下美國戰機,斷了一只手和一條腿都在繼續戰斗。還有戰士為了引誘飛機把身邊的草點燃,把自己變成了敵人的目標光榮犧牲。
很多人為了修橋都被炸成灰,但是活著的人都沒有放棄,為了大部隊順利過江,堅持搶修過江。
結尾那里,一個人的眼睛被炸彈灼傷,聽到大部隊跑到橋下支撐木板,做起了人橋,他也參加了。很多人差點被淹死。
無數次的搶修,后來連美國開飛機的人都感動了,電影里有人說了一句讓我感動的.話:“作為中國人,就要有中國人的骨氣。我們不怕死,我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其他人的生命!
這句話讓我感覺到他們很偉大,不怕死,有骨氣,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
金剛川觀后感 10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原定10月25日上映的《金剛川》提檔10月23日,該電影講述了志愿軍戰士為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在敵軍炮火下堅守金剛橋的故事。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主演,鄧超特別出演。23日向革命先烈致敬。
這個8月,導演管虎很忙!一邊是他執導的抗日戰爭題材大片《八佰》即將在8月21日上映,另外一邊,他正在丹東拍攝另外一部戰爭題材電影。
就是那部之前我們曝光過的,吳京正在低調拍攝的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近日,電影《金剛川》已經在遼寧丹東秘密開機,網上相關資料顯示的上映時間是10月25日,這一天,正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這幾天,更多內容陸續曝光了。首先是來自官方的確認。8月7日,在國家電影局的'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管虎編劇的《金剛川》同意拍攝。
其中披露了電影的梗概: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跡。
金剛川觀后感 11
今天我看了《金剛川》的電影,雖然很簡單,但我看后十分感動,便寫了一篇觀后感。
我們先說說演員方面先出場的是李九霄和鄧超,他們表現很穩,無奈故事簡單,他們沒什么發揮空間,工兵連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漢的感覺了,看起來非常帥。
吳京和張澤才是主要演員,吳京表演時非常輕松,一口京劇的.腔調,很有“老大哥”的風范,可張澤才是重要演員,前半部分可以說是李九霄、鄧超、魏晨和吳京撐著的,后半部分幾乎都是張澤一個人撐著的,再看看張澤演的張飛,在吳京演的角色犧牲后,他的性格變了,即使是死,也要把頭頂上飛的“喪門神”打下來,可是被“喪門神”炸掉了一條胳膊和一條腿,他在這時展現了頑強的生命力,他帶著僅剩四枚的炮彈,做出了連普通人都做不到的事——駕駛需要七個人才能完成的大炮,終于把頭頂上了“喪門神”打了下來,張飛的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這部電影是重復播放,但我體會到了濃濃的愛國之情。
金剛川觀后感 12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一年后被迫進行的一場全局性、大規模、反侵略自衛戰爭。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戰役。這出其不意的`當頭一棒,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從此,我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進行了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從中朝邊境鴨綠江開戰,連打三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三七線,攻占漢城,將戰線向南最遠推進了五百公里,最終在朝鮮中部三八線實現了停戰,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目的。
電影《金剛川》,但其實電影所選擇的故事,是金城戰役中的一個小切片,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小視角,來展現宏大的精神,電影里并沒有出現像電影《大決戰》系列里那樣的百萬人沖鋒的恢弘場面。志愿軍戰士不懼犧牲,才守護了那座關鍵的長木橋。用犧牲精神筑成我們最堅固的長橋。
給了我很大的收獲,工作中也要擁有這種精神,不要害怕困難,迎難直上,克服阻礙,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更加細致。
金剛川觀后感 13
今天,媽媽要帶我去看電影,我高興地問看什么?媽媽說:“要帶我去理解一下,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怎么來的”。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電影。
一轉眼,就來到了電影院,今天5來看電影的人還挺多呀!大多數都是家長領著孩子來的。有的坐在按摩椅上等待,有的吃著爆米花聊天,有的在游樂場打鬧……我和媽媽買了票我才知道是一部抗美援朝的戰爭片《金剛川》。
電影一開始講了我國軍人要通過一座大橋來到金城主戰場?墒敲儡娕赊Z炸機多次對橋體進行轟炸。美軍炸一次,我國的工兵連就修一次,美軍炸幾次,我國的工兵連就修幾次。最后,美軍炸了一半大橋,我國工兵連沒有辦法了,木頭不夠,為了趕在美軍再一次轟炸前渡過大橋,工兵連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當橋墩,用肩膀扛起橋梁,順利得讓大部隊成功渡江。這個畫面讓美國偵查兵看在眼里,露出了驚呆的表情。這讓我想起了國歌里的'“血肉筑成的長城”。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我們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無論做什么事情只有團結。才能成功。有一句話:人心齊,泰山移。展現出我們中國人的骨氣。
今天過得很開心。也很有意義。
金剛川觀后感 14
如果單從影片內容來說,盡管是斷斷續續的觀看,仍舊感受到了一種重復下的無聊。
因為有的相同的部分過度的重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觀看者的內心。
與眾不同的話,就是幾個片段,聚焦于不同的人身上。
這些人看似無關,卻又在無意之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著不同的關聯。
從小處說,他們是一起的戰友,是共患難的。
從大處說,他們是抗美援朝精神的體現者,是組成者。可能沒有他們前仆后繼的勇氣,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怕死的,看到搖搖晃晃的身影,一個個向前奔跑的.人群,感覺到的只有淚目。明明不過都是十幾歲的青年兒郎,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當下的任務,當下的舉動。
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眼前的這一座橋,關心的,只是賦予自己的一個個微小卻艱巨的任務。
之后不顧一切組成的人橋,堅持著,為自己的鼓勁。
為的是更加光明的明天,也為了那些為戰爭奉獻了一切的兄弟們。
金剛川觀后感 15
國慶檔后,電影院似乎又陷入片荒,新片完全撐不起人氣。23日新登場的《金剛川》因而再度掀起觀影熱潮,在周末的福州影院排片率高達50%以上。這部新“人氣王”除了占據有利時機之外,吸引觀眾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與《八佰》相比,《金剛川》在口碑上略顯分化。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3位導演合作的作品,在敘事上采用了多線手法,寄望觀眾從不同主人公的不同視角去感受一段歷史。
從目前的評論看,喜歡這部影片的`觀眾認為,《金剛川》敘事高級,為國產戰爭片進一步提升了水準;不喜歡的觀眾則稱該片未能塑造出真正豐滿的人物,“敘事重復,還有生硬煽情之嫌”。
對此管虎導演闡釋說:“《金剛川》講述的是大戰場后方的個體故事,關照更多無名英雄。3個視角也是一種創舉,之于中國電影也是一種新的經驗!
除《金剛川》外,本周排片較多的影片還有《我和我的家鄉》。在眾多類型片里,觀眾對喜劇片的需求可以說是最為穩定的,《我和我的家鄉》恰好滿足了這一點。因此在上映24天后仍有近15%的排片率。《姜子牙》《一點就到家》《奪冠》這3部影片也依然人氣在線,共同構成了近日福州觀眾的觀影片單。
金剛川觀后感 16
故事以抗美援朝為前奏深入第一次看到以幾種視角來看待一天戰事,每一種視覺都讓我震撼。
一、士兵
士兵以服從為天職,行動力是步兵的標準,鄧超飾演的連長接下命令的無畏,以及我在戰士那誓死殺敵的眼神。在他被炸成兩段時扔不忘想著修橋,這種信念已經刻在骨子里了,他們將士兵該盡責的義務,已經盡了,無愧為中國軍人。
二、敵人
從敵人的裝備也好,能力也好,兇狠程度也好,都能側面來透露出中國軍人在那樣一個環境下所面對的壓力,差異的不足讓我們用意志所補足,影片中的敵人已經刻畫很好,讓觀眾看到了對比性,也看到了真實性。
三、炮陣地
這一幕刻畫了中國軍人真正的`奉獻以及無畏犧牲精神,誓死戰斗的勇猛,張譯的演技也讓我震撼,他們是完成了使命的,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橋而做吸引的他們,從來沒有逃避過,重傷的情況下打出最后幾枚炮彈,不屈不撓的精神完美體現。
我看過抗美援朝的紀錄片,作為一名退伍士兵,我看到了殘酷,同時也看到了不畏犧牲,我們的環境是惡劣的,我們的條件是差異的,但從沒有人放棄過,中國之所以強大就是有這些不甘屈服的人,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金剛川觀后感 17
本以為戰爭片會濃墨重彩的描繪大場面,但《金剛川》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戰力,志愿軍必須誓死捍衛這條交通要塞金剛橋。
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贏了,敵人的地獄;輸了,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定時炸彈輪番上陣,來來回回炸了七次,人民志愿軍也反反復復修了七次。這修橋的過程,就是《金剛川》。
影片別出心裁的通過戰友、對手、高炮班、橋這四個視角來展現這一段歷史故事,從修橋的工兵團,到敵方空襲的美國士兵,再到掩護修橋抵御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回歸到了橋上。和歷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的參與,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最終,成就歷史。
電影也在細節上設置了非常多的小心思,蜻蜓、白馬、哨子、炮殼、酒壺、煙葉子、橋。比如連接張譯與吳京的哨,就是他們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東西。每一次視角的轉換,都會在這些細節上,看見前人留下的印記。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贏這最后一戰,然后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斗里,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金剛川觀后感 18
“轟-轟-轟”敵機投下了密集的炸彈在戰士們身邊爆炸,于是在金剛河上,這座承載大部隊過江任務的橋剛修好了又被敵人炸毀,炸了又再修,最后一個個英雄用他們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橋讓戰士們過江。
高炮班的關班長被炸的尸骨無存的時候,我為敵人的侵略行徑感到憤怒;張排長被燃燒彈烤成一尊雕塑時,我為志愿軍隊伍保衛家園做出的悲壯犧牲感到心痛,看到這些畫面時,我看到影院里有人在擦眼淚。
在整個抗美援朝中,很多烈士都沒有留下照片。今天,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他們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連名字也不為所知,可是他們卻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可愛的人。
敵人的槍林彈雨,飛機的狂轟濫炸,武裝懸殊的情況下,戰士們一次次冒死修橋。每當回想起戰士們的不畏艱難、不怕犧牲、英勇前進的畫面,我就感到十分慚愧,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難題我總是容易退縮,喜歡偷懶,并且還缺乏紀律行,易犯小毛病,電影里他們是英雄,是優秀的戰士,而我離一名合格的小學生都還有點差距。
銘記歷史,致敬英雄,努力學習,祝愿我們國家越發強大,繁榮昌盛。
【金剛川觀后感】相關文章:
《金剛川》觀后感10-10
金剛川觀后感06-20
《金剛川》觀后感05-01
《金剛川》觀后感11-03
金剛川觀后感10-22
金剛川觀后感01-10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觀后感02-19
《金剛川》觀后感5篇06-20
《金剛川》觀后感15篇11-28
《金剛川》觀后感11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