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剛川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剛川觀后感1
今天懷著濃厚的興趣觀看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紀念70周年而制作的電影《金剛川》,被里面的戰爭場面的大制作以及電影藝術獨有的美感所震撼,電影結尾一度落淚。
里面的一句臺詞“那一年,俺們都才十八歲,但是俺們沒有一個怕死的,只是想著怎么盡快讓大部隊過橋”。樸素的語言令人感動。
《金剛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億,未來可以期待。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據劇情梗概介紹,該片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跡。結尾處的人橋搭建,讓美國王牌飛行員不可思議:為什么中國士兵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殊不知,中國人民是最可愛的,中國士兵為了祖國安寧,人民幸福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點刻畫了劇中人物的情感關系:一是高炮排排長張飛和高炮班長關磊的'兄弟之情,細節刻畫到位。但是就藝術質量來說,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稍顯拖沓,四段分故事敘述有前后重復之疑問,卻依然掩蓋不了張譯、吳京、鄧超的出色表演,特別是開頭和結尾十分鐘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驚嘆不已!兩個月時間能拍出來這樣一部精彩的電影實屬不易。
中國戰斗機護送中國人民志愿軍陣亡將士的骨灰回到祖國,讓英雄回家是他們的心愿,這一段情節令人淚目,“護送戰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吶喊!
期待接下來《血戰長津湖》,“最美冰雕戰斗連”等更多優秀的抗美援朝電影的上映,激發出年輕一代愛國主義熱情,愿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不再重復以前的受人欺負的歷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剛川觀后感2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影片落幕,寂靜之下,一個深情的女聲,悲愴而激昂的唱起片尾曲《英雄贊歌》。我的心情激蕩,在敬意、心痛、感動中久久不能平復。
“金剛川”,歷史上一座真實的大橋。也是我們志愿軍工兵連,曾經用血肉之軀扛起的那座橋。回顧這部震撼人心的電影《金剛川》:抗美援朝時期,我國志愿軍要渡過北漢江,到達金城主戰場。可是當時美軍的力量更強,一直派戰斗機來阻撓,用各種炸彈,一次又一次的破壞這座橋。可每到下一批人馬需要渡江,工兵連就能迅速的修復,部隊還能踏橋而過。到后來,敵軍用燃燒彈把橋炸斷,只剩一些木料漂浮在江面上,我們英勇的志愿軍仍然不放棄。時間緊迫,材料不夠,最終工兵連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支撐著木板橋面,讓部隊踏著,又一次通過了金剛川大橋。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排長張飛,左臂和左腿都被炸斷,可依然拄著木棍,拖著殘破的身軀,穿過玉米地,爬上炮臺,盡自己的全力上膛炮彈,轉動炮臺,瞄準了一架與我軍周旋許久的`敵機,一發入魂,將那架飛機射了下來……
一想到那個畫面,我就熱淚盈眶。可敬的志愿軍戰士們,用他們的奮勇剛強,用他們的血肉筑起了長城,撐起了新中國的防線,守護了人民的安寧,才有我們祖國的發展,和現在的繁榮、強盛。正是如此,我們才要更加發奮學習,長大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為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幸福出一份力!
金剛川觀后感3
它是一部電影,它叫《金剛川》。
它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后時期,志愿軍部隊要去金城參加最后一役,卻被水流湍急,暗潮涌動的金剛川擋住了去路。為了保證大部隊能按時渡江,工兵連的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不怕犧牲,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斷抵御美軍戰斗機的狂轟濫炸,一次又一次地用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最后時刻,他們毅然決然地跳入水中,以自己的身軀搭起人橋,讓作戰部隊按時順利過江。
令我最震撼的`是戰士們搭人橋這段。只見他們從水底到水面一層又一層,一邊咬緊牙關,忍受傷痛扛起橋板,一邊要面對敵機的狂轟濫炸,可為了戰爭的最終勝利,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沒有退縮,面不改色,齊心協力筑起這世上最堅固的“橋”,堅持到最后一刻。看到這里,我熱血沸騰,心中冒出一個聲音:這才是世上最可愛的人!他們才應該是我心中最亮的明星。
片尾時,銀幕上出現了一隊隊整齊的儀仗軍莊嚴地捧著蓋著國旗的骨灰盒,當影片中的志愿軍幸存者肅立敬禮,屏幕下方打出“接志愿軍遺骸回家”的字樣時,我不禁鼻子一酸,眼睛濕潤了。正是有了志愿軍戰士們在無情的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犧牲,才有了現在的中國。我不由自主地起身,向他們行隊禮致敬。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好自己,長大后為祖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讓中國成為世界強國!
金剛川觀后感4
“我愛你中國,心愛的母親。我為你流淚,也為你自豪……”我最喜歡歌就是《我愛你中國》。每當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歌聲響起時,都能感受到歌里“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沖天豪氣和民族自信。
我愛著我的祖國。愛著它流傳千古的傳統文化,愛著它如夢如幻的江南美景;愛著它熱情似火的南海風光,愛著它白雪皚皚的北國美景……但是我忘卻不了祖國曾遭遇了太多不幸,讓我們傷懷;祖國經歷了太多滄桑巨變,讓我們奮起,為建設更美好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就在上個星期,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講述抗美援朝作戰的影片——《金剛川》。在觀看電影之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其中的許多經典鏡頭至今在我腦海浮現,影片中美國飛行員希爾說“橋不在,就是他們的地獄。橋在,就是我們的'地獄。”為了阻止中國志愿軍通過橋梁到達朝鮮主戰場,美軍開啟了無間斷的橋梁轟炸,而為了在凌晨六點鐘趕到主戰場,中國志愿軍將士最終用血肉之軀架起了“人橋”,讓大部隊順利過江。那一幕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內心深處熱血沸騰,為之動容。“不可能,就是我們的武器”!
俗話說:“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作為新時代的力量的我們,有著先輩的引領,有著夢想的加持,我們定能無所畏懼,向未來的彼岸,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報效祖國,照亮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沒有猶豫,這就是新時代中國少年最美的模樣。人生亦可燃燒,亦可腐敗,我愿耗盡所有光芒為著心中的夢想,祖國更美好的明天拼搏奮斗!
金剛川觀后感5
金剛川戰役,是抗美援朝最后一場大型戰役,主要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次不為人知的渡江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非常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里橋卻被敵方反復損毀。我軍為了搶占軍事先機,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斗,但是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橋梁一次又一次被炸毀。敵方的轟炸機在兩個多小時內向橋梁扔下無數枚炸彈,而我方不懼犧牲,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略通道,直至最后的勝利。
《金剛川》片子里沒有特別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通過幾個人物,一個情節,多角度的反復演繹,讓觀眾通過不同的場景,深入了解我國志愿軍戰士用血肉之軀,與美國鬼子的鋼鐵飛機、炸彈之間的浴血奮戰。
最感人的就是張譯飾演的張飛角色,他失去了一只手和一條腿,用一根樹枝做拐杖,憑借著強大的意志力,一步一步的走到了吳京飾演的班長之前堅守的.陣地,把志愿軍戰士不怕死的頑強精神演繹得出神入化!
抗美援朝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物資資源都遠遠落后于美國人的志愿軍,但愣是用不怕死的精神,將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軍打得坐到了談判桌上。這不得不說是我國史上的奇跡。
這場戰爭,讓中國人有了足夠的底氣面對強權,為國家和人民爭取到了尊嚴和威嚴。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這句歌詞,直抵人心,給了我心靈上無限的震撼,《金剛川》用還原真實場景的形式告訴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的軍人用生命的代價和血肉之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惜和平,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一份光與熱!
金剛川觀后感6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單位組織職工觀看了愛國影片《金剛川》。也許因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嫂”,雖未曾入過伍,但與軍人同命運共呼吸;雖然未穿過軍裝卻與軍營結下情緣,所以每當我觀看這種軍事體裁的影片都觸動頗深,猶如心靈的一場洗禮,深深震撼。
《金剛川》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此片與以往戰爭片不同之處在于并非以正面戰場為主線,而是聚焦金剛川上的交通命脈工兵橋,以個體命運側寫殘酷的戰爭,通過精巧新穎的敘事角度,講述了志愿軍戰士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身無悔許國的故事。在觀看影片中,令我記憶猶新的一個片段就是敵軍飛行員,一邊炸毀橋梁一邊說,“中國連一輛自行車都造不出來,是怎樣做到把炸毀的橋梁反復再造起來的.,好像我的任務就永遠沒有完成一樣。”敵人由最先對中國人的輕視到后來成了令他們費解的戰爭奇跡,這是敵軍萬萬沒有想到的。其實沒有什么能夠阻止我們戰士的前進,最后的那座橋,是人民志愿軍用打不垮的信念建起的一座生命之橋,他們的身體就是橋的最后一根木樁,他們的意志就是最后一顆子彈。這種意志戰勝了一切不可能,前仆后繼的烈士們揚起了了中國人的骨氣,用血肉之軀撐起了最后的勝利!
這是一場震驚世界的戰爭,此片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70年前的艱苦歲月和戰士們的浴血奮戰,這場戰爭取得的勝利是艱難的,英雄兒女誓死不屈的精神銘記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要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生活,向捍衛祖國的英雄們致敬!
金剛川觀后感7
說實話,選擇觀看這部電影主要原因是值此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際以此緬懷革命先烈,銘記英雄歷史。同時也是相信張譯和吳京接的電影應該有基本的質量保證。
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兩極分化。我不想從拍攝技術、剪輯技巧等非常專業的角度去評價這部電影,這也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就談談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吧,核心就如標題所有偉大都由平凡鑄就。
在觀影之前,我以為電影會用大量鏡頭圍繞張譯和吳京,以他們的視角,來闡述整個金剛川戰役,并突出他們在金剛川戰役中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并沒有,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孤單英雄,有的是從不同的視線,不同的`角度出現的每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志愿軍戰士。他們用自我的慷慨犧牲成就了我們軍隊的偉大勝利。
吳京扮演的關磊被炸的尸骨無存的時候,我為美帝國的侵略行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感到憤怒,張譯扮演的張飛被燃燒彈烤成一尊雕塑時,我為志愿軍隊伍保衛家園做出的悲壯犧牲感到心痛,但我都沒哭。但最后時刻出現在畫面中的由志愿軍戰士身體鋪就的生命之橋瞬間摧毀了我的淚腺,那是只屬于中國軍人的偉大奇跡。正如美軍幸存的飛行員所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自己鑄就了一個神跡!
這不是電影,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真真實實的模樣,他們應該被更深刻地銘記,被更廣泛地傳頌!他們的精神需要我們代代傳承!愿這樣的鮮活生動記錄革命歷史的電影能夠更多更好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金剛川觀后感8
“那一年,俺們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就是通過那座橋,沒有一個怕死的。”在《金剛川》這部電影中,對中國人民志愿軍而言“,戰場殺敵,職責所在”,通過金剛橋,與大部隊會合發起反擊,就是向著勝利的方向進發,就是凱旋的希望。
金城戰役于1953年打響,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戰。《金剛川》則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志愿軍戰士捍衛交通要塞,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著金剛橋,支持部隊過河組織反擊的故事。
金剛橋立于金剛川上,金剛川則是金城前線附近的.重要河流,是軍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們只能靠橋渡河。橋,成了志愿軍的生命線。為了阻斷我軍交通,美軍不斷地侵擾炸橋。志愿軍奮起反擊,將橋一次次修好。“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低估了中國人的毅力,他曾告訴士兵們,在1950年圣誕節前可以得勝回國。但他沒有想到,三年后在敵機的一次次轟炸下,這座金剛橋一次次被毀,又一次次被修復,中國人民志愿軍創造著“不可能”的奇跡。為何我們的軍人“沒有一個怕死的”?為什么他們會選擇用血肉之軀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剛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在他們心中,懷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他們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國土就會少受幾分風霜。血肉之軀架起的橋梁是后來者的生路,是讓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萬難摧毀的生命之橋。
看完電影,心生慚愧,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百姓的安寧,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在死亡面前毅然選擇堅守,選擇抗爭,而我作為一名學生,“堅持”二字時常掛在嘴邊,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難是否選擇迎難而上了呢?行動起來吧,那座生命之橋已經給了我無窮力量。
金剛川觀后感9
在面對敵人的槍炮時,他們有過害怕嗎?在敵人飛機的轟炸下,他們有過退縮嗎?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時候,他們有過后悔嗎?在觀看了《金剛川》后,我終于明白了。
《金剛川》這部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我國志愿軍在行進時,被一條大河攔住了去路,河上只有一座橋。可是,敵人不停地轟炸,讓他們無法過橋,但他們不怕敵人的炮火,橋毀了,志愿軍只用了三個小時就又架了起來。他們不怕犧牲,以死相拼,最終成功過河。看完影片,我的心揪成了一團,他們難道真的不怕犧牲嗎?不,不是的,他們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因為愛,所以不怕犧牲,他們為了國家而付出了一切,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些難道都不值得我們敬佩嗎?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像他們一樣,這次疫情中的那些醫護人員們,他們為了人民的健康,放棄了與家人們團圓的機會,沖向了抗壓第一線。在無聲的戰場上他們與病魔做斗爭,與時間賽跑。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死神的手中奪了回來。多少醫護人員因為疲勞過度而暈倒了,但醒來之后又繼續工作。又有多少醫護人員自己身體不適,但依然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這些人都值得我們記住。在這些人里,張定宇這個名字載入了歷史的畫卷,他患有漸凍癥,為了不讓同事和病人擔心,他閉口不提自己的病情,每天都和別人一樣,沖在前線。搶救病人,阻止病毒擴散,這不也是愛國精神的體現嗎?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我們作為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雖然不能像軍人,醫護人員那樣。但我們要努力學習,在祖國有危難的時候,在他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挺而出,為祖國做貢獻,為他人送溫暖。
金剛川觀后感10
今天也湊熱鬧去看了金剛川。自己對于電影的欣賞水平十分有限,要不就是像信條那樣看不懂,要不就是像奪冠那樣困意頓生,所以經常剛看過就不知道講了什么。不過,今天這樣的場面片,不用仔細想的片,倒是迎合了我的偏好,喊打喊殺,槍炮突突,兩小時無尿點。
電影的制片,音效,情節如何,千人千言,也不用我這個水平不高的人瞎扯。這部排片很猛的電影要傳達的訊息,也正因為全程只需跟著劇情來回反復,變得非常地通俗易懂。
老美那邊周四晚上辯論,雙方打某張牌其實都挺弱的.,篇幅很少(當然用詞還是很難聽)。當然這不是說變得很友善,而是都已經說得很狠了,再說也不會加什么分。你說我開賬戶交稅,我說你和你兒子收錢,口水亂噴,標準動作而已。但是,對于這一話題的刺激減少恰恰代表了老美精英層經過這些年不間斷的努力,已經在民眾心中種下了種子,還發了芽,不用再強調了。那邊最近的好感度民調也是一個佐證。
以前咱們還是挺克制的,的確也經常反擊,但是核心意思都是你霸道,你雙標,你沒道理,你簡直無理取鬧。不過后面還有一句,惹了我你就慘了。我看算是說出來了。
制作電影需要時間,不過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電影播出日子不似國慶那般一定得是正日子。什么時候放還是可以斟酌的。
戰場上,武器裝備和意志決心都得有,也都得準備。
還是得說,opinions are like assholes, everybody has one.
金剛川觀后感11
電影《金剛川》在故事方面,其前兩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華,第四段是升華,前三段之間稍稍有那么一點割裂感,不過電影用一些重復鏡頭幫助觀眾理解和銜接,所以總體觀感還是可以的。
而在特效方面,都說這部電影在如此短的時間制作完成,是我們電影工業水平的集中體現,我覺得沒問題,電影的特效真實且不違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觀看體驗非常好,在國產戰爭片里絕對屬于上乘。電影里的防空高炮、榴彈炮這些武器的射擊場面,真的值一回票價。
尤其在演員方面,先出場的李九霄和鄧超,表現很穩,無奈故事簡單,他們沒什么發揮空間,工兵連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漢的感覺了,看起來很帥。吳京和張譯是最主要的演員,吳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兒。
電影里真正有發揮空間,且在發揮空間里將演技拉高到一定層次的,只有張譯了,電影的后半段,說是張譯一個人撐著的,也沒一點問題。
張譯的角色一開始比較求穩,相對于吳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隨后吳京的角色的犧牲,給張譯的'角色帶來了內心的轉變,這是電影里為數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線,他從求穩,變得無所畏懼,即使犧牲,也要把那架該死的偵察機轟下來,當僅剩一條胳膊一條腿的張飛坐上需要七個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勁最后一口氣,將那家偵察機射殺的時候,給人超強的震撼。在普通人看來,這或許有些超現實,但我是相信我們的志愿軍戰士是可以做到的。總之,張譯在影片里展現了影帝級別的演出,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緒,真的,我可太喜歡張譯了。
金剛川觀后感12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
這是初中歷史課本描述抗美援朝時膾炙人口的詞句,慷慨而激昂。可當觀看最新上映的電影《金剛川》后,慷概激昂的背后,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悲壯贊歌,更是一次振聾發聵的偉大覺醒。
《金剛川》從三個角度講述了志愿軍戰士為了確保大部隊在指定時間到達金城,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御敵機的狂轟濫炸,前赴后繼修補戰火中的木橋。
影片中,無論是主動暴露位置、吸引火力的高炮班,還是同時間賽跑、一往無前的工兵連,更是不懼生死、浴血奮戰的一線戰士等等,他們以血肉之軀和鋼鐵意志鑄成一座堅不可摧的“人橋”,指引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他們是最可敬最可愛的人,是他們凝聚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繪就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智勇忠誠、浴血奮戰、堅持到底、不懼犧牲的英雄群像,鍛造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70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內憂外患。中國人民志愿軍用鮮血和生命筑起“新的長城”,捍衛了領土完整和祖國安全,換來了和平與發展。
70年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
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我們慶幸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更應該感恩戰爭年代英雄前輩們的付出與犧牲。
和平彌足珍貴,歷史不容忘卻。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作為青年的我們,理應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感恩奮進、砥礪前行!
金剛川觀后感13
觀看完電影《金剛川》,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前輩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和平與安寧,他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回蕩。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第70周年。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斗。
《金剛川》整部電影以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戰役為出發點,以無懼艱險的奉獻精神以及頑強拼搏、勇于擔當的抗爭精神為主旋律,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個為了和平勝利而砥礪拼搏的偉大志愿軍戰士們,用無數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橋梁的故事。這讓無數觀眾為之淚目,也讓中國新生代年輕人再次明白,誰才是最可愛的人!
其實,不僅是中國的軍人,整個中華民族向來也是如此的,他們無懼犧牲,他們英勇頑強,甘愿舍小我成大我。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有像志愿軍戰士一樣的逆行者,他們或是醫護工作者,頑強奮斗在抗疫第一線,或是消防官兵,義不容辭沖向熊熊燃燒的大火,也或是一群不知名姓、默默奉獻的志愿者……他們負重前行,只愿這山河無恙、人間安好。
無論是之前中華民族經歷的磨難還是今年的疫情防控,都將我們中華民族不懼挑戰,奮勇抗爭,敢于犧牲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這種精神,這些力量都必將激勵著我們不斷的前進。作為一名新時代共青團員,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不可將如此美好光陰虛度浪費,應當胸懷天下,志存高遠,勇爭先、敢擔當,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掌握過硬的本領,立足本職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用本領回應時代的挑戰和擔當時代的使命。
金剛川觀后感14
我們在最近觀看了《金剛川》這部電影。
抗美援朝這場戰爭,我們中國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們中國軍人個個僅有十七八歲,在青春美好年華時就扛起了保家衛國的重擔。
在他們前赴后繼的戰斗下,戰爭終于迎來了決戰,他們都想快點打完仗,好回家過安穩日子,可在前往金城戰斗前線之時金剛川里彎彎曲曲的一條大河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在工兵連日夜兼程下,一座簡易的、通往勝利的工兵橋橫跨了這條大河,但攔住他們的.,不僅僅只有這條大河,更有在他們頭頂下飛來飛去的“喪門神”。
大部隊已經靠近金剛川,美軍用各種炸彈一次次地炸毀我們的勝利之橋,許多人在與美軍飛機戰斗的過程壯烈犧牲。到了最后時分,這座橋遭遇了前無僅有的毀滅性打擊,這些“最可愛的人”用自己的神曲架起通往勝利的橋梁,縱使美軍再次轟炸,丟去性命在所不惜,正是他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才得以換來新中國的尊嚴。
秋風吹過枯草,奏起蕭蕭的哀歌,數以萬計的人家破人亡,身首異處,戰場上橫尸遍野。戰爭是殘酷無情的,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便長眠這片荒涼的戰場,至今并未運回,而更多的戰士們卻連尸骸都無處尋找。
我們應當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當然,我們沒有出生在和平的世界里,只是出生在一個強大的國家里,國家的富強才使我們有了和平的環境,然而,國家的富強全是代代英才筑造起來的。
國家需要繼續進步,這個希望便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現在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今天我們莘莘學子,明天,我們就是國家的頂梁柱!
金剛川觀后感15
《金剛川》這部電影,是以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場重要戰役為原型,講述了當時的志愿軍在對己方十分不利的情況下,頂著敵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軀頑強抵抗的英勇故事。
在抗美援朝末期,發生的一場著名戰役——金剛川戰役,志愿軍們為保證前線物資的`輸送,必須通過金剛川上的水里通道——巖石橋,才可以成功。在那個時候,中國沒有飛機,而敵方美國恰巧就在空中領域中獨占鰲頭,他們從空中扔下的炸彈,對陸地上志愿軍構成了重大威脅。
但中國人民不會為此而退縮!
敵軍在空中扔炸彈,中國軍人就在地面用炮轟炸彈,沒有因為被炸傷就放棄抵抗,而是一直堅持著,為修橋爭取時間。敵人的炸彈到處亂飛,金剛川上的巖石橋一次又一次被炸毀,志愿軍們一次又一次得修補,為的就是等橋修整好后,能讓去前線送物資的軍隊順利通過金剛川。
有人的任務是通過那座橋,讓輸送物資的軍隊過橋。
美國人的飛機每一次炸彈的投下,志愿軍就傷亡慘重。在陸地上與美軍做斗爭的中國人民在努力反抗著,一發發從陸地上飛起的炸彈中總有擊中敵人飛機的,一旦飛機被炸下來,我們就會贏得一次修補的時間。
一次次被炸毀,一次次重新修補,總計七次,意味著中國人是不會被輕易打垮的!
為了能讓物資快速的運輸,那些志愿軍站在水里,肩膀扛著木板,讓軍隊從他們的肩上跑過,一個接一個,腳踩的是修橋志愿軍的肩膀,而他們身上背負著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希望。
中國人,加油!
【金剛川觀后感】相關文章:
《金剛川》觀后感05-01
金剛川觀后感06-20
《金剛川》觀后感10-10
金剛川觀后感10-22
《金剛川》觀后感11-03
《金剛川》觀后感5篇06-20
《金剛川》觀后感11篇11-26
《金剛川》觀后感15篇11-28
金剛川觀后感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