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舍得的作文2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舍得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舍得的作文1
一個孩子到果園去,看見爺爺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一些枝條剪下來。他說:“爺爺,它們長得好好的,你把它們剪掉多可惜!”爺爺說:“傻孩子,剪掉它們,果樹才能長得更好呢!”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剪掉一些多余的枝條,果樹就會把它的全部營養都集中在果枝上,這樣結出的果實才會又多又大。雖舍去了一些冗枝,但卻換來了更多的果實,豈不更好?若是舍不得剪去那些枝條,到最后很可能就是滿樹茂密的枝葉,卻只有稀稀落落的果實。這可謂有舍才有得。人的一生曲折而漫長,面臨的事很多,需要獲取的東西也實在太多,但我們不能把一切都背負在身上。因為我們不是神仙,精力、才智都很有限。即便是神仙,也有辦不了的事,獲取不到的東西。何況凡人呢?因此,在獲取時必須加以選擇,還要懂得且學會放棄。這樣以來,你才會在人生之路上獲得輕松、愉快的心情。我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采藥人到深山中采藥。有一次,他被一條毒蛇咬傷左手,手掌很快變得青紫,毒勢正在蔓延。他果斷地掏出一把匕首用力砍掉了那只手。在劇痛中包扎好傷口,望著那只已變得烏黑的手,他毫無惋惜后悔之意。回到家,他找醫生,醫生說:“多虧你砍得及時,否在毒血流入心臟就無藥可救了。
”幾個月后他的傷口愈合了,雖沒有了左手,卻可以照常做事,活得健健康康。我很為他的勇敢果斷所欽佩。他選擇放棄了左手,最終保全了生命。在生與死面前,疼痛算不了什么,手算不了什么。要想求得生存,就必須學會割舍。這不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舍去才有得。
關于舍得的作文2
認識了蔡崇達,細讀了《皮囊》這樣一本書,是在這個同樣燥熱的夏天,卻給我的內心帶來了不一樣的清涼,樸實真摯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故事使我面對現實,思考自己的人生,也許不僅是我的問題,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其中帶給我的感觸很深的是這樣一篇文章:作者阿太是一個平凡的女生,卻對生活有著深刻的認識,面對著人生中的離別、病痛、苦難和恐懼,阿太沒有害怕,而是選擇了舍得,但不被世人所理解,直至世人陷入這個困境中。
文中的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的生命本多輕盈,都是背著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所拖住。”所謂“舍得”是得到好的,舍去差的,說簡單來,便是放得下。放得下的東西可以很多,例如金錢、名利、權利、地位等各類誘惑和欲望。放得下這些,有時來比不好,其實這也是一種智慧。佛家有一句經典名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些人放棄了這世界中的各種繁華和紅塵中的各種欲望,選擇了出家,從自然中體會生命存在的意義和真諦,不與世俗相爭,這何嘗不是一種舍得的智慧呢?紅軍長征時,旅途艱苦、糧食不足、氣候惡劣、路途漫長,很多戰士都是靠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才得以成功,這也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這些戰士在長征時飽受肉體的折磨,但他們放下了,假設他們不懂得舍得,沒有堅強的意志力,也不可能會有今天的中國。
舍得放下自己的肉體,拿肉體來用,而不是伺候,也是一種智慧。中國古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本應混跡江湖,為皇帝效力,但因看清世風之下朝廷之上官員們虛偽圓滑,而自我信守忠義,誠懇不被皇帝所賞識,毅然選擇隱退江湖,過著屬于自己的悠閑,寧靜而又平凡的田園生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苦勞累,但溢于言表的還是喜悅之情。這樣的生活也造就了陶淵明在田園詩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與其在污濁中茍活,不如在清凈中享受,這便是陶淵明的舍得。
遙想蘇軾當年,中秋節至,而萬家唯余其一人獨倚危樓,舉杯邀明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每每讀此,眾人不禁為其傷感嘆息了,可蘇東坡自斟自飲于明月下就真的只剩下那綿延的思念之情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又包含了詩人對遠在異鄉親人的祝福和眷戀,他摒棄了那種兒女情長,又異于過分的英雄氣概。這是蘇軾的舍得。舍小家之情而顧大家,得到了便于永恒流傳的詩句和精神,這樣的智慧不禁令人贊嘆。而現在的人們,沉淪于社會的污濁中,繁華的燈紅酒綠中,被各種誘惑所蒙蔽了最真實的自我,只愿得,不愿舍,最后被淹沒在這茫茫的世界里被時間所遺忘。
正值青春的我們,面對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要學會舍得,選擇屬于自己的正確方向,體驗著變化百態的生命。舍得,是一種智慧。
【舍得的作文】相關文章:
舍得優秀作文03-25
學會“舍得”作文02-04
關于舍得作文06-21
關于舍得的作文08-24
舍得小學作文08-12
舍得初中作文06-19
學會舍得作文06-28
舍得高中作文07-01
關于舍得的作文07-13
關于舍得作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