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的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的讀后感1
“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中的貴端和慈你們知道什么意思嗎?貴端是指以端莊為貴,慈的意思是指仁慈,我再來鞏固一下這句話的含義吧。
這句話告訴我們:對待家中的婢女仆人,可貴的是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如果能進一步做到仁慈、寬厚,那就更完美了。
在生活中,你在寫字,同桌不小心靠了一下你的胳膊,你會在本子上畫一條斜線,只得撕掉重寫,你會非常生氣,并找一個時機故意靠他一下,這樣你們就會產生矛盾,對誰都沒好處,從今以后,我們要學會寬厚待人,學會容忍。
弟子規的讀后感2
學了《弟子規》后,最使我受到啟發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話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應該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理解了這段話的意思后,我不由得深感內疚:平時爸爸媽媽叫我,我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做事,我也總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
學了弟子規后,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從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聽爸爸和媽媽的話,不再讓爸爸媽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的讀后感3
時間如流水,一晃大半個學期都過去了。孩子的弟子規也背誦了一大半,即將進入尾聲。猶記得,開篇的“弟子規,圣人訓.......”,因為朗朗上口,孩子記得特別快。可到了后面,越來越難,越來越拗口,還有很多生僻字,有的我都不認識。通常都是我先讀一遍,然后教孩子讀。接著,給他講解意思,然后再附上一個小故事,這樣加強他的記憶,最后我和孩子都背會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 這一段孩子不僅熟讀成誦,還落實到了行動。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的經典之一,是古代圣賢的智慧結晶,是教育子弟養成優良品質的最佳讀物。它使我和孩子受益匪淺,讓孩子改變良多。
弟子規的讀后感4
我們在學校學習 了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后經修訂改名弟子規,弟子規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篡而成的。弟子規教育我們要尊敬父母,尊重老師,要同學們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學習了弟子規后,我知道很多的經典故事,如【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讓我明白了以經典為伴,與美德同行的良好習慣。通過弟子規積淀人生厚度,提升道德修養。我要做個身心健康的人。
弟子規的讀后感5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學習《弟子規》。我想著想著,突然想起入則孝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叫我們,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的事情,要勤快認真,不可以懶惰懈怠。但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好。有時爸爸媽媽喊我,不太在意,叫好幾聲才答應。我以后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要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愛戴幼小的人。
弟子規的讀后感6
我在老師的帶領下讀了,〈弟子規〉這本經典之作,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對飲食,勿揀擇;食識可,無過則。它告訴我——人生的歲月有限,少年人一轉眼就成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寶貴時間好好學習。對飲食不要挑剔,要學習生活簡樸的堯。這兩句話時刻提醒、激勵著我。有一次,放學回家,我就打開電腦玩起了游戲,媽媽見了就給我拿來弟子規我感到特慚愧,連忙關掉電腦,寫起了作業。《弟子規》時時督促著我。張少博
弟子規的讀后感7
和平常一樣,睡覺前我看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弟子規》,那是一本美繪國學啟蒙讀本,是我國古代行為規范的范本,書是根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這本書簡明具體地列舉了幼兒在家。出外。
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對書里的一些內容,我覺得我沒有做到,我會從中學習,端正自己的行為規范。對一些原來不明白的道理,看了書以后,漸漸明白了該怎么去待人接物。書對我來說,是盞明燈,是良師益友,我會堅持閱讀。
弟子規的讀后感8
讀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弟子規的讀后感9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
這本書分為幾個段落,分別是:總敘、入則孝、出則悌、次謹信、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不同的方面,告訴我:做人要懂得尊敬長輩、誠信對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除此之外,它又教給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而且要做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一個有用之才。
學習《弟子規》,我想這不僅是一個提高人修養的過程,而且更是一個讓人思想升華的過程。要學會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得以發展。
弟子規的讀后感10
在我國古代的兒童啟蒙讀物中,《弟子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本書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它還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遵紀守法,規范做人的經典啟蒙讀物。
從一年級時,我就開始背誦《弟子規》。這本書讓我領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幫助我們開闊思路,培養品格。教育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兄弟,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讀書學習和修養品德的禮儀與規范。《弟子規》是學習古人為人處世的典范,也是我們當代兒童學習的典范和榜樣。
我喜歡《弟子規》。
弟子規的讀后感11
讀,它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讀,它讓我們學會做人言行要謙虛,做人要誠實守信。要求自己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學習弟子規,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我讀到的時候,老師解釋句子的意思是‘學習他人的優良品質,同時注意改正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的讀后感12
今天,我聽了錢老師講弟子規里的入則孝——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我覺得我自己做的不太好,應該改正。媽媽喜歡把家里弄得很整齊,可是我喜歡做手工,總是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我以后一定記得自己收拾,不再讓媽媽生氣了。
爸爸最討厭我把鞋子亂扔,我以后一定記得回家就在門口換好鞋。我經常貪玩,忘了喝水,就生病了,讓爸爸、媽媽替我擔心,往后我肯定記得喝水。
弟子規的讀后感13
我讀了弟子規知道了,在家我們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無數心血撫育我們成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要永遠記住父母的恩情,對父母要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
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做一個文明的小天使。
弟子規的讀后感14
我在老師的指導下讀了《弟子規》,《弟子規》教我孝敬父母。因為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養大了我們,記得在幼兒園時老師就講給我們:我是怎樣來到世界,我就知道我來到世界爸爸媽媽付出了很多,嚴重的會失去生命。從那時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現在讀了《弟子規》我更加堅定要孝敬父母了;《弟子規》還教我有了錯誤要勇于承認,即使遭到訓斥或打罵也應該拿出勇氣面對。媽媽說,讀了《弟子規》我改變最大的就是吃飯再也沒有挑挑揀揀了。現在我的身體越來越好了。
弟子規的讀后感15
我在寒假期間讀了《弟子規》。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的時候,我感覺到:當父母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但是昨天的時候我在姥姥家,爸爸打電話讓我回家修改寒假作業,我沒有聽爸爸的話,不想回去。因為我在姥姥家和舅舅家的小弟弟玩兒得正高興,所以我不想回家。爸爸生氣了,后來我想到了平常讀的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的那句話,又給爸爸打了電話,我告訴爸爸我回去。今天我看到了爸爸給生病的爺爺和我洗澡,我想長大以后,也幫爸爸媽媽洗澡。同學們,你們說這樣做對嗎?
【弟子規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讀后感06-10
弟子規讀后感12-28
《弟子規》讀后感08-28
弟子規的讀后感09-03
弟子規讀后感08-11
《弟子規》讀后感06-05
關于經典弟子規讀后感07-02
弟子規讀后感范文06-27
關于《弟子規》的讀后感12-14
假期弟子規讀后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