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時間:2022-11-10 14:57:46 應急預案 我要投稿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有時會出現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為了降低事故后果,往往需要預先編制好應急預案。你知道什么樣的應急預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10篇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1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保證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全面提高應對重大氣象災害的綜合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重大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福建省氣象條例》、《中國氣象局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x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福建省氣象局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制定本預案。

  (三)總體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新理念,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做好災前預警、災中應急、災后恢復重建等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3、堅持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各級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

  4、堅持依靠科技進步的原則。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顯示、信息收集與共享、組織協調等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系統建設,實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響應、早處置。

  (四)適用范圍

  1、重大氣象災害,是指由于臺風、暴雨、大雪、寒潮、大風、低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等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等涉及公共安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的氣象災害。

  2、本預案適用于xx行政管轄區內的重大氣象災害監測、預測預報、警報等應急工作。

  二、組織機構體系與職責

  (一)氣象災害預警應急組織機構

  xx市人民政府設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協調小組(以下簡稱協調小組),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其他組織和個人共同做好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適時啟動實施及終止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具體協調處理預警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

  組長由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副組長由市氣象局局長擔任,成員單位由市委宣傳部、經貿委、農辦、公安局、氣象局、水利局、農業局、林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交通局、廣電局、教育局、旅游局、電業局、煙草專賣局、水文分局、煤管局、無線電管理局,xx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棉花灘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萬安溪水力發電有限公司、xx電信分公司、xx移動通訊公司、中國聯通xx分公司等有關部門組成。協調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全市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下設辦公室,掛靠市氣象局。各有關部門或單位應當按照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各自職責配合做好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

  (二)應急支持保障部門職責

  建立相應的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流程和制度;貫徹落實指揮部的決定;按照職責分工和管理權限,做好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以及職責范圍內災情收集上報。

  1、防汛抗旱部門:根據重大氣象災害預測預警信息,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組織做好防汛抗旱協調、指導、調度工作,并及時提供轄區內的水情、雨情和旱情等監測信息。

  2、水利局、水文分局、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江河流域、水文、干旱、地質災害環境監測等信息,對易于發生氣象衍生災害的地區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防止災害擴展。

  3、農辦、農業局、林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農辦負責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供龍頭企業災害影響信息;農業局負責提供農業災害影響分類信息,組織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林業局負責提供林業災害影響分類信息和森林火災發生、發展動態信息,組織林業氣象災害、森林火災防御工作;畜牧水產局負責組織畜牧水產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提供畜牧水產災害影響信息。

  4、廣電局、新聞媒體: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播發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的監測、預報預測、警報等信息,做好有關廣播電視宣傳動員和新聞報道;其他新聞媒體做好相應的宣傳動員和新聞報道。

  5、煙草專賣局:負責提供煙草災害影響信息,組織煙草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6、棉花灘水電公司、萬安水電公司:根據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啟動相應應急預案,及時提供實時監測的水情、雨情信息。

  7、其他成員單位,收到重大氣象災害預測、預警信息后,要迅速反應,制定應對措施,確保在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和應對措施傳遞到所屬單位、企業及重點區域的相關責任人,組織做好可能受重大氣象災害影響的防災抗災應急排險工作。

  三、預警和預防機制

  (一)災害性天氣監測、預測與報告

  1、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來源

  市氣象主管機構所屬各級氣象臺站應當做好災害性天氣氣候監測、預報預測、警報,及時提供預測預報、警報、實況和氣象災害信息,并向市應急指揮部報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最新信息。突發氣象災害發生后,知情單位或個人應及時通過多種途徑,向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報告有關氣象災害信息。

  2、氣象災害應急預警信息審核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對收集到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等信息進行分析審核,符合氣象災害預警標準的,報送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同級人民政府,并建議啟動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級別的確定

  氣象災害日常預警級別及按中國氣象局《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試行辦法》執行。

  xx市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級別按照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災害(一級)、重大災害(二級)、較大災害(三級)和一般災害(四級),共四級。預案級別及啟動標準詳見附表。

  (三)預報預警

  市、縣(市)氣象部門要加強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情況監測、趨勢分析,及時作出準確判斷,適時預報預警。根據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測、警報信息,對可能發生重大氣象災害的情況,立即進行相關工作部署,上報上級氣象部門、同級人民政府及應急指揮部,提出適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四)預警支撐系統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支撐系統建設,保證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順利進行。市、縣(市)氣象主管部門要健全和完善災害天氣監測預報預警平臺,不斷提高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

  四、應急預案啟動與響應

  (一)應急預案啟動

  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的啟動按照氣象災害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程度和區域范圍分兩級。啟動標準按《xx市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級別及啟動標準表》(見附表)執行。

  1、縣(市、區)級啟動。氣象災害發生或可能發生在某縣(市、區),當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預警標準時,啟動該縣(市、區)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2、市級啟動。當災害程度達到或可能達到一般(四級)預警標準以上時,啟動市級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二)應急預案響應

  1、市級響應:指揮長主持召開氣象災害應急會議,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做出相應的工作部署。

  2、縣(市、區)級應急響應:依照應急預案,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響應程序并組織實施。

  3、重大氣象災害在本行政區域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當地人民政府根據需要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及向鄰近行政區域人民政府請求災害應急救助。

  4、所在地氣象主管機構的應急人員全部到位,實行24小時領導領班值班制度,密切監視災害性天氣的發展、變化情況,加強天氣會商和情報收集,做好跟蹤服務工作。

  (三)氣象災害信息處理

  1、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服務等信息實行分級上報,由氣象主管機構處理;其它相關部門在收到氣象災害信息時,應及時報告同級氣象主管機構。

  2、氣象災害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詳實;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隨后補報詳情。

  3、當地政府應及時將本地重大氣象災害信息向可能影響的本行政區域周邊地區通報。

  五、應急結束

  (一)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終止。由應急辦公室提出建議,報經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二)調查評估。應急指揮部會同相關部門及時組織調查、統計、分析氣象災害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受災程度,評估、核實及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后避免或減少的損失情況,總結氣象應急響應工作并提出改進建議,報同級人民政府、上級應急指揮部和相關部門。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建立多渠道、快速、安全、穩定、可靠的氣象災害應急信息通信網,確保應急期間信息暢通。

  (二)信息保障

  氣象主管機構應在現有的業務平臺基礎上,健全和完善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系統,并與其他相關部門實現互聯互通。健全和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建立氣象災害應急資源數據庫;明確和規范本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辦法,傳播渠道、方式等。

  (三)裝備保障

  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和減災等方面的資料、器材、裝備等的儲備與使用管理。各級人工影響天氣組織應當加強裝備、彈藥的日常管理與儲備工作,確保一旦接到指令,能夠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四)技術保障

  建立氣象災害應急專家咨詢機制,依托相應的科研、業務機構,建立相關的氣象災害應急技術支撐系統。積極開展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應急處置和綜合防災減災的技術研究,加強氣象災害應急技術儲備。

  七、宣傳、培訓及演練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各種媒體,加強對公眾的防災減災應急常識、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等的宣傳普及工作,增強公民防災減災意識,掌握正確的氣象災害防御應急技能,提高全社會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加強對相關責任人員的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技能和組織能力培訓,適時組織應急演練。

  八、附則

  (一)氣象災害預警。是指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監測或判定出某一區域即將發生或正在發生某種氣象災害,為避免其影響,氣象主管機構利用廣播、電視、短信、網絡等各種手段和途徑發出氣象災害警報,提醒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采取對應防御措施的過程。

  (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是指為有效防御和減輕突發氣象災害,由有權的氣象臺站向社會公眾的信息圖案。預警信號由名稱、圖標和含義三部分構成。

  (三)根據工作需要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應急指揮部對本預案進行相應的修訂,并報市政府批準。

  (四)對本預案實施過程中,有突出表現、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五)對本預案實施過程中,因工作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追究有關單位相關責任人和領導責任。

  (六)本預案由xx市氣象局負責解釋。

  (七)本預案自之日起施行。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2

  一、編制及范圍

1、編制目的。為做好氣象災害防御與處置,保證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全面提高應對重大氣象災害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障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山西省氣象條例》、《山西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晉城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霧等氣象災害,以及因氣象條件影響,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的氣象次生災害應急處置。

  本鎮范圍內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應當遵守本預案的規定。

  4、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防災與抗災并舉,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堅持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部門分工負責、協調聯動的原則。堅持快速響應、協同應對,實行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應急合力。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氣象災害應急的現代化水平。

  二、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1、成立蟒河鎮氣象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鎮長為總指揮,分管農業副鎮長為常務副總指揮,各村單位負責人為成員。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縣應急指揮部工作部署,協調指揮全鎮氣象災害預防、預警工作,在發生重大氣象災害時,負責協調、指揮、督促各村各單位做好防災、減災和救災工作。決定啟動和終止實施本預案等重大事項。

  2、成立鎮政府氣象災害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政府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行政秘書擔任。主要職責是:執行鎮應急指揮部調度指令,協調處理氣象災害應急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負責建筑物及相關設施的防御氣象災害檢查和落實工作,并組織危房、倒塌房屋等人員、物資的轉移和疏散;組織有關部門會商災害發生發展趨勢;收集、調查和評估氣象災情;制定和實施氣象災害防御預案;管理氣象應急物資和裝備儀器;建設和完善氣象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匯集、上報險情災情和應急處置與救災進展情況;提出具體的應急處置與救災方案和措施建議。負責宣傳動員和新聞報道。

  3、鎮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聯校、鎮中學:負責組織做好學校災前預防和災害防御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做好災后校舍恢復重建;負責對學生進行防災減災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負責災害發生時在校學生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派出所:負責密切注視氣象災害事件發生時的社會動態, 負責做好交通疏導,保障應急處理車輛、人員迅速抵達事發地區。依法、及時、妥善地處置各類治安事件,查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治安秩序,確保社會穩定。積極參與氣象災害現場應急救援。

  民政:負責組織、協調救災工作;負責受災信息的.收集、分析、評估、審核、上報和發布工作;組織轉移、安置、慰問災民;負責困難災民的生活救助;組織指導救災捐贈;儲備救災物資。

  財政所:負責安排氣象災害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經費,并做好經費和捐贈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土資源所:負責及時提供和交換地質災害等信息,對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及相關設施等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

  林業站:負責鄉鎮樹木的防風修枝,遭遇災害時,及時通知供電部門切斷電源;負責扶正和清理影響交通的樹木。縣林業局:負責及時提供和交換森林分布及火情等信息,對易發生森林火情的地區及相關設施等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

  公路站:負責盡快恢復被破壞的公路和有關設施,保障災民疏散公路暢通,并組織運力做好搶險救援人員、物資運輸和災民疏散運輸等工作。

  水利站:負責災害性天氣氣候的監測、預測預報、警報的制作和統一發布,為應急指揮部啟動和終止實施本預案、組織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對水利工程設施等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承擔本預案的修訂工作。

  農科站:負責及時提供和交換農牧業生產等信息,對農業生產及相關設施等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

  衛生院:負責組織調度衛生技術力量,搶救傷病員;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災區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疾病的發生和蔓延。

  環保所:負責及時提供和交換環境監測等信息,對易遭受損害的地區和設施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加強監控。

  安監站:負責災區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檢查和監督管理工作。

  武裝部: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參加搶險救災行動。

  供電所:負責管轄區供電設備的安全供電,配備足夠的供電應急搶修隊伍和材料、物資,及時修復故障。

  各職能部門應當制定和實施本轄區防御氣象災害的具體應急搶險預案,并報鎮政府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三、 預警和預防機制

  1、信息監測與報告。突發氣象災害發生后,知情單位和個人應及時通過氣象災害報警電話等多種途徑報告有關信息。報告內容應包括:氣象災害種類和特征、發生時間、地點和范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2、預警預防行動。鎮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氣象災害信息進行研究分析,達到預警級別的,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對可能達到重大、特別重大預警級別的,應急指揮部在采取相應措施的前提下,應及時報告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

  3、預警級別。按照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嚴重性和緊急程度,氣象災害預警級別分為一般(Ⅳ級、藍色)、較大(Ⅲ級、黃色)、重大(Ⅱ級、橙色)和特別重大(Ⅰ級、紅色)四級。

  四、應急響應

  1、分級響應程序。氣象災害預警時,根據縣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調度,進行應急處置。

  2、基本應急響應。指揮部辦公室嚴格按應急工作流程及時將各種氣象預警信息提供給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并加強應急值守。各成員單位和相應責任單位應按職責和指揮部的要求做好應急響應工作。

  3、應急值守。預案啟動時,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的各有關單位的應急人員全部到位,實行全天24小時主要負責人帶班制度,保證24小時通信暢通,并將值守電話和輔助通信方式向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報告。

  4、指揮與協調。預案啟動后,應急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設立現場指揮部,具體負責指揮事發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

  5、應急處置。氣象災害發生后,災害發生地村委會和有關部門、單位應立即進行應急處置,并根據需要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態擴大,努力減輕氣象災害損失。

  6、應急安全防護。災害發生地和有關部門應當做好必要的應急安全防護。根據預測預報信息,及時指導人員疏散,盡量避開災害可能影響和波及的區域。

  7、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拓寬社會力量參與的渠道,充分動員社會力量,組織志愿者隊伍和公眾參與氣象災害應急工作。處置

  8、氣象災害調查。民政部門負責組織氣象災害調查,調查結果及時上報鎮政府。

  9、新聞報道。根據應急指揮部要求,及時將氣象災害及其衍生、次生災害監測預警情況、災害損失情況、救援情況等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布。

  10、應急結束。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完成后,由縣應急指揮部發布結束應急狀態的公告,并報上級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備案。

  五、后期處置

  1、氣象災害的評估。要及時組織調查、統計氣象災害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評估核實氣象災害事件所造成的損失情況,并及時上報鎮政府,必要時按規定向社會公布。

  2、善后處置。氣象災害事件結束后,應急指揮部和災害發生地依法做好災害救助和災民安置、災害現場清理等工作,保障災民的基本生活。

  3、總結提高。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結束后,應急指揮部應及時對災害應急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分析整個應急過程的經驗教訓,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并進行整改,逐步提高應急工作的水平。

  六、保障措施

  1、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救援現場應與縣應急指揮部之間保持通信暢通,災害發生地負責協助現場應急處置的通信保障。確保氣象預警信息及時、可靠、準確地傳遞到相關村單位和人民群眾。各成員單位村和相關應急責任單位應當及時將與氣象災害有關的信息向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2、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各村委會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和減災等方面的專用物料、器材、工具的儲備,建立相應的物資數據庫,并對其購置、庫存、使用和銷毀等環節進行嚴格管理。

  3、應急隊伍保障。各村各單位按照應急指揮部的指令,組織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氣象災害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組建各類群眾性的應急救援隊伍,對突發性的氣象災害進行先期處置。

  4 、認真做好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治安、物資、經費和緊急避難場所保障

  七、監督管理

  1、宣傳、培訓。應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課堂、版報、宣傳手冊等各種媒體和手段,向社會公眾宣傳普及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的有關知識,使公眾掌握正確的氣象災害防御應急技能。

  2、預案演練。各成員單位應對本單位應急工作人員進行應急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培訓,鎮應急指揮部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氣象災害預警、救援應急演練。

  3、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在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表現突出而英勇獻身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追認烈士。對因參與重大氣象災害應急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各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由于玩忽職守,導致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遭受重大損失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應的責任。發生重大氣象災害后,有關部門謊報災情或者知情不報,或者拒不履行本預案規定的應急處置職責,或者拒不配合、阻礙、干擾災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肅處理。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3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提高氣象災害防范與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XX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XX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XX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鎮范圍內暴雨、暴雪、寒潮、干旱、雷電、大風、低溫、高溫、霜凍、冰凍、大霧等氣象因素引發水旱災害、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其他災害的處置,適用有關應急預案的規定,氣象災害事件的防范和應對。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減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應急處置工作的首要任務,全面加強應對氣象災害的體系建設,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2、預防為主,科學高效。實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結合,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和防御能力。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依法規范,協調有序。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職責,做好氣象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加強各村、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做到資源共享,并建立協調配合機制,使氣象災害應對工作更加規范有序、運轉協調。

  4、分級管理,屬地為主。根據災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對氣象災害實施分級管理。鎮人民政府指導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指揮機構組成

  成立XX鎮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指 揮

  長:XX

  副指揮長:XX

  成 員:鎮黨政辦、應急辦、社會治理辦、財政所、國土所、民政所、農業農村辦、林業站、派出所、供電所、衛生院、中心學校等部門相關負責人。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在應急辦,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主任由XX擔任。

  (二)指揮部職責

  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負責組織、指揮和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主要職責:

  1、啟動和終止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為鎮政府提供防災減災決策依據和建議;

  2、負責氣象災害應急體系與設施建設,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并及時提供氣象服務信息;

  3、負責調集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裝備等資源,協調解決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有關問題;

  4、指導和督促各村、各部門開展響應工作;

  5、決定其它有關重要事項。

  (三)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為氣象災害應急處置的綜合協調機構。

  主要職責:

  1、承擔指揮部的日常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氣象災害防御的日常工作。

  2、組織編制全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適時對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3、負責傳達指揮部工作指令,及時掌握氣象災害及應急工作動態,編印相關應急簡報。

  4、組織、協調各村、各部門共同做好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5、負責氣象災害信息收集、分析、評估、鑒定、審核和上報工作。

  6、完成指揮部要求的其他保障事項。

  (四)指揮部成員部門職責

  按照分工,各成員部門負責職責范圍內的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工作,并確定應急工作聯絡員,及時向鎮指揮部上報應急處置工作動態和災情信息。

  1、黨政辦:參與鎮政府氣象防災減災決策,發布氣象災害預案預報信息,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服務。

  2、應急辦:協調各村、企業防御和抗擊氣象災害工作;指導受災地區做好災后房屋和基礎設施的修復等工作;負責提供氣象災害時的地質實況,地質災害監測等相關資料信息;組織應急調查和應急監測工作,并對氣象災害造成的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提出應急防治與救災措施建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實施必要的應急防治工作,減緩和排除險情、災情進一步發展;負責災區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指導,特別加強對水電站、礦山、尾礦壩等重要工程的施工安全監督;做好涉及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3、農業農村辦:負責對全鎮水利設施進行有效的監管,盡可能將損害降到最低程度;組織搶修被氣象災害損壞的自來水管道設施,保障自來水的供應;負責農業防御氣象災害和災后農業救災恢復生產技術指導;負責農業災情調查核實工作。

  4、民政所:統一審核發布氣象災害災情和救助工作;組織、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救助、救濟和救災工作,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檢查其使用情況;組織指導和開展救災捐贈工作;指導受災地區做好災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5、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協助做好氣象災害的搶險救援工作,協助轉移危險地區的群眾,參加重要設施和重大險情的搶險工作;協助公安部門維護搶險救災秩序和災區社會治安。

  6、派出所: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盜竊、哄搶防御氣象災害物資和破壞防災救災工程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因氣象災害引發的群體性治安事件;負責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與秩序;防御氣象災害緊急期間,協助組織群眾撤離和轉移;協助提供部分道路實景信息。

  7、財政所:負責防御氣象災害和救災資金的籌集,及時下撥并監督使用。

  8、國土所:負責組織搶修被毀的道路交通設施;組織做好道路除雪除冰防滑工作;負責向被困在公路上的車輛及人員提供必要的應急救援;負責協助各村及有關部門實施普通公路應急救援工作。

  9、供電所:負責保障應急重點部門用電的供應;及時組織電力受損線路的搶修,保障電網的安全正常運行,保障電力供應。

  10、衛生院:負責災區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醫療救護工作;及時提供氣象災區疫情和防治意見,組織醫療人員趕赴災區開展防病治病工作;預防、控制疫病的發生和流行。

  11、中心學校:負責全鎮中小學、幼兒園防御氣象災害工作的監督管理,指導學校開展防災減災知識教育,提高師生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能力。

  12、林業站:負責制定和實施林木及林業設施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及時了解和掌握林業受災情況,組織相關人員及部門對受災森林及林業設施進行評估和恢復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三、監測預警

  (一)監測預報

  1、監測預報系統建設

  要建立和完善氣象災害預測預報和服務系統,加強對災害性天氣事件的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

  2、災害普查

  建立以村為基礎的氣象災害調查收集網絡,組織氣象災害普查、風險評估和風險區劃工作,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3、信息共享

  根據村、部門向指揮部提供有關水情、災情、險情等監測信息。建立和完善氣象災情應急指揮部成員部門氣象及其衍生、次生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聯動機制,實現有關災情、險情等信息實時共享。

  (二)預警級別、發布途徑

  1、預警級別

  根據對各類氣象災害的發展態勢上報氣象部門,氣象部門綜合預報評估分析確定預警級別。預警級別分為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分別用紅、橙、黃、藍4種顏色標示,Ⅰ級為最高級別,具體分級標準見附則。

  2、發布規定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遵循“歸口管理、統一發布、快播傳遞”的原則,根據鎮指揮部上報的相關信息由氣象部門負責制作并按照預警級別分級發布,其他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制作和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內容包括氣象災害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3、發布途徑

  通過電視、廣播、報刊、手機短信、互聯網、電子顯示屏等有關媒體以及一切可能的傳播手段及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Ⅱ級、Ⅰ級氣象災害預警,由有關主管部門協調電視臺、電臺、通信運營商,根據縣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指令,電視臺1小時內,電臺1小時內,通信運營商30分鐘內(全網或分區域)向公眾用戶發送預警信息。

  加大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系統、農村大喇叭廣播系統、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等建設,暢通預警信息發布渠道,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對老、幼、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公告方式。

  (三)應急準備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后,各村、各部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災害發展趨勢,有關責任人員應立即到崗、組織力量深入分析、評估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尤其是對本村、本部門風險隱患的影響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預防和控制措施,落實搶險隊伍和物資,做好啟動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預警知識宣傳教育

  各村和相關部門要做好預警信息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強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應急響應

  (一)應急響應級別及啟動

  按照氣象災害種類、程度和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4個等級,分別對應4個氣象災害預警級別。

  氣象災害預警發布后,或者氣象災害已經在本鎮某區域造成特別重大影響時,鎮指揮部辦公室將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分析研判,對氣象災害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并提出啟動響應應急級別響應的建議,報縣政府同意后作出決定,根據處置需要,可作出提升或降低響應級別的決定。啟動、變更、終止Ⅰ級、Ⅱ級應急響應,由指揮長或其授權人宣布啟動、變更、終止應急響應命令。啟動、變更、終止Ⅲ級、Ⅳ級應急響應,由副指揮長或其授權人宣布啟動、變更、終止應急響應命令。

  按照不同氣象災害種類及其響應級別,受影響的村以及有關部門進入應急響應狀態。

  當同時發生2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分別發布不同預警級別時,按照最高預警級別啟動應急響應。當同時發生2種以上氣象災害且均沒有達到預警標準,但可能或已經造成損失和影響時,根據不同程度的損失和影響在綜合評估基礎上啟動響應級別應急響應。

  (二)信息報告

  各村、各部門要及時收集和提供氣象災害防御以及損失情況,在第一時間向鎮指揮部辦公室報告。特別重大、重大及較大突發事件信息,鎮政府及時將災害信息上報縣政府和有關部門。

  (三)分級響應

  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遵循“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分級響應”的原則,根據氣象災害的種類、級別和危害程度,啟動響應的應急響應程序。

  1、一般氣象災害應急響應

  發生一般氣象災害,鎮指揮部迅速啟動本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1)鎮指揮部指揮長或副指揮長主持召開會議,動員部署防范和應對氣象災害工作。確定防御目標和重點,根據需要向災害發生地派出工作組指導工作,組織指揮重大險情的搶險救災工作。

  (2)鎮指揮部辦公室要及時掌握災害天氣發展趨勢、災害影響動態、搶險救災情況等;做好災情匯總、核查和信息上報。

  (3)災害發生時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主持會議,根據上級指揮部要求,動員部署氣象災害防范和應對工作。及時發布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的預報、預警,根據預案轉移危險地區群眾,加強電網、通信、地質災害隱患點等巡查,組織人力、物力搶險救災,營救被災害天氣圍困群眾。及時將氣象災害情況報縣指揮部辦公室。

  2、特別重大、重大、較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重大、較大氣象災害,鎮指揮部迅速啟動本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全鎮氣象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并向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提出支援請求。

  (四)分部門響應

  災害發生后,各村、各部門按鎮應急指揮部的指令,啟動響應預案,按照本部門有關預案和職責分工,指導、協助受影響村、部門做好各項防災搶險應急處置工作。

  農業農村辦進入應急響應狀態,關注氣象部門更新的預報預警并及時報告指揮部。

  當氣象災害造成嚴重損失,需進行緊急生活救助時,社會事務辦公室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引發水旱災害時,農業農村辦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造成地質災害時,國土所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引發森林火災時,林業站、消防部門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造成群體性人員傷亡或可能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衛生院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造成重大環境事件時,國土所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引發洪澇時,農業農村辦、國土所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造成涉及農業生產事件時,農業農村辦啟動有關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時,安全生產委員會啟動有關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當氣象災害造成供電保障工作出現重大突發問題時,供電所啟動供電保障工作應急預案。

  通信、中心學校、文廣等部門做好有關行業領域協調、配合工作。公安、消防、交警以及民兵預備役、地方群眾搶險隊伍等,要協助鎮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援工作。

  (五)現場處置

  氣象災害現場應急處置由鎮政府統一組織,各有關部門依據職責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包括組織營救、傷員救治、疏通撤離和妥善安置受到災害威脅的人員,及時上報災情和人員傷亡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的行動,查明并及時組織力量消除衍生災害,組織公共設施搶修和救援物質的接收與分配等。

  (六)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

  各村、各部門根據氣象災害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范圍,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氣象災害突發事件處置,緊急情況下可依法征用、調用車輛、物資、人員等。

  氣象災害發生后,各村、各部門要組織各方面力量搶救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部門以及志愿者等參與應急救援工作,形成群策群防群控隊伍體系;必要時,向鄰近的鄉鎮人民政府尋求援助。

  鼓勵和引導自然人、法人、部門和社會組織(包括國際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捐贈和志愿援助服務等活動。審計監察部門對捐贈資金與物資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

  (七)信息公布和報道

  氣象災害的信息公布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災情公布由有關部門按照規定辦理。

  信息公布形式主要包括權威發布、提供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采訪,舉行新聞發布會等。

  信息公布內容主要包括氣象災害種類及其衍生、次生災害的監測和預警,災中或災后的災害評估,因災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災害救援情況等。

  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眾報道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必須是來源于統一發布的信息。

  (八)應急終止或解除

  氣象災害得到有效處置后,經評估,短期內災害影響不再擴大或已減輕,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災害預警降低或解除信息,啟動應急響應的機構或部門宣布降低應急響應級別或終止響應。

  五、恢復與重建

  (一)制訂規劃和組織實施

  各村、各部門要在鎮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制訂恢復重建計劃上報鎮政府,盡快組織修復被損毀的民居、學校、醫院等公益設施,交通、水利、電力、通信、供排水、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使受災地區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二)調查評估

  災害結束后,鎮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對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及氣象災害的起因、性質、影響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分析氣象災害應對處置工作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災情核定由社會事務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調查評估結果與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報送縣人民政府。特別重大災害的調查評估結果與應急工作情況亦應上報。

  (三)征用補償

  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應及時歸還因救災需要臨時征用的房屋、運輸工具、通信設備等;造成損壞或無法歸還的,應按照有關規定采取適當方式給予補償或作其他處理。

  (四)災害保險

  鼓勵公民積極參加氣象災害事故保險。保險機構應當根據災情,主動辦理受災人員和財產保險理賠事項。保險監管機構依法做好災區有關保險理賠和給付的監管。

  六、應急保障

  (一)通信與交通保障

  通信部門應以公用通信網為主體,建立跨部門、跨地區氣象災害應急通信保障系統。災區通信管理部門應及時采取措施恢復遭破壞的通信線路和設施,確保災區通信暢通。

  國土和村鄉(鎮、街道)建設服務中心要完善搶險救災、災區群眾安全轉移所需交通工具的調配方案,確保搶險救災物資運輸暢通。

  派出所、交警負責保障交通安全暢通,維護災區治安。

  (二)物資與裝備保障

  民政所一是要做好搶險救災所需的救援裝備、醫藥和防護用品等重要工業品生產和調運協調工作;二是要加強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完善應急采購、調運機制,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

  農業、林業部門做好救災備荒種子儲備、調運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農業、林業救災物資、生產資料的儲備、調劑和調運工作。

  鎮政府及其防災減災部門應按照規范儲備重大氣象災害搶險物資,并做好生產流程和生產能力儲備有關工作。

  (三)技術儲備與隊伍保障

  氣象部門組織有關業務、科研部門開展氣象災害預警、預測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究,做好氣象災害應急技術儲備。

  鎮政府加強氣象災害防御應急隊伍建設。要組織村干部和有經驗的人員組建氣象災害應急隊伍,主要任務是接收和傳達預警信息、收集并向有關方面報告災害性天氣實況和災情,做好氣象災害防御的科普知識宣傳工作,參與本村氣象災害防御方案的制訂、應急處置和調查評估等工作。

  (四)資金保障

  鎮政府根據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的需要安排專項資金,為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提供經費保障。

  財政所對達到《XX省重特大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規定的。應急響應等級的災害,根據災情及騰沖自然災害救助標準、安排響應救助資金。

  七、預案管理

  (一)獎勵與責任追究

  對在氣象?script>s("content_relate");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11-10

處置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4-14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范文05-05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精選16篇)05-11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精選12篇01-28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精選19篇)01-31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精選18篇)02-16

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02-15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12篇01-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鹤岗市| 苏尼特右旗| 崇阳县| 新乐市| 海南省| 通道| 宁武县| 耒阳市| 贡嘎县| 上虞市| 深圳市| 高州市| 南昌县| 潮州市| 平阳县| 登封市| 桐柏县| 城口县| 开化县| 云浮市| 凤台县| 闽侯县| 嵊泗县| 博乐市| 温州市| 南汇区| 柳河县| 土默特左旗| 洛浦县| 永宁县| 正宁县| 通海县| 黎平县| 那坡县| 闽清县| 延庆县| 皋兰县| 陆良县| 翼城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