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故事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故事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典故事讀后感1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經典。今天,我就來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論語》。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老師的言行編寫的。這本書中有很多名章名句值得一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些名言警句,直到現在還在鞭策著我們。
孔子有個故事:孔子的學生顏回給大伙兒煮粥。顏回煮好了粥,揭開鍋蓋,有粒灰塵掉進了鍋里。他想:扔了灰塵會扔掉很多米。而這粒灰塵,誰吃都不好,便自己吃了灰塵和米。孔子看見了,心想:平日里我教他的禮節他都忘了!不知情的顏回盛好了粥,第一碗給老師。孔子說:“我剛夢見了神靈,第一碗粥,要先給神。”顏回聽出了話里的意思,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孔子也像顏回道了歉。孔子這種知錯就改的態度,我們應當學習。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論語》里有一句話“言必行,行必果。”現在這句話用于表揚。但是如果背了后面的話,你就懂了。這句話連起來是“言必行,行必果,鏗鏗然小人哉。”這其實是一句批評的話。孔子的`意思是:只知道聽信,一定去做,沒有正義感,不區分正義和邪惡的人,真是個小人。
最后我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經典瑰寶成為每一位中國人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把它放在心靈房間最顯眼的地方時常拿來擦拭。這樣,中華經典才會世代傳承,中華民族昌盛久遠。
經典故事讀后感2
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論語,輕坐于窗前。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蘊隨熱氣在空中裊裊升騰,氤氳了空氣,舒適了心靈。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我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不如意的事情,但為何總感覺童真和快樂離自己越來越遠。一旦想起過去的種。種不愉快和遺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釋懷,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總覺得內心壓抑著覺得活得很累。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幾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給了后世一條人生的真諦,他告訴了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正確的面對過去的一切,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讀完《論語》這部書,我從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
【經典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故事的讀后感03-25
故事讀后感08-09
《勵志故事》讀后感08-20
哲理故事讀后感03-27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06-02
名人故事讀后感03-28
文字的故事讀后感03-29
頭發的故事讀后感04-29
道理故事讀后感05-02
孝心故事讀后感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