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范文200字(通用6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范文200字(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1
這次寒假,我們的數學老師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觀看紀錄片《被數學選中的人》,并每集都寫一篇觀后感。
《被數學選中的人》的第二集里,講述了許多數學家攻克難題的故事。比如求出圓周率,證明費馬大定律。
有些數學難題可能窮盡數學家的一生也未必有答案,但這些數學家們仍然皓首窮經,孜孜以求。
數學研究跟發明創造最大不同在于它的滯后性。很多數學難題被解答出來,被證明出來了,也未必就能對人類現在的生活能提供多大的幫助。
這會讓數學家的工作看起來毫無意義和成就,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求快求實的社會里。
但數學并不是真的無用。很多數學的理論知識,往往要到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后,才會被投入實際的應用中。
假如沒有虛數,現代人就沒有描述電磁場,假如沒有數論,現代密碼學無從誕生。
看完這集,我覺得數學家們真的是一群無名英雄。
有些數學家可能努力了一生,都看不到用自己的理論制造出來的發明。
也有些數學家甚至可能一生都沒有研究出成果來。
但他們毫無怨言,就這樣默默地用自己的生命在為數學大廈添磚加瓦,默默地為人類更好的明天而奮斗終身。
看完這些數學家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所以說我們要認真對待學習,這樣才對得起這些無名英雄吶!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2
數學是打開各個自然學科大門的鑰匙。數學與自然界有著說不清的完美的吻合。比如說冬天的雪花,那么他們是很完美的六邊形或者六邊形的`衍生物,它們都是由自相似的組成,數學上叫分型。數學上有相似,自然界也有相似。大自然在進化過程中很神奇,比如向日葵,它那個種子結的時候螺線、包括松果的螺線、包括花瓣的生長、樹枝的生長,都表現出斐波那契數列這種特殊的模式。斐波那契數列是13世紀的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通過“兔子問題”,引申出的一種豎列排布“有一對小兔,他們兩個月就可以變成可繁殖的大兔,大兔每月可以生一對小兔,一年以后會有多少對兔子呢?”這個數列是1 1 2 3 5 8 3,從第三項起,每一項都是前兩項之和。向日葵種子和松果的螺線,左旋和右旋的數量都是斐波那契數,百合花有三瓣花瓣,梅花有五瓣,向日葵有21瓣或34瓣,雛菊有三十四、五十五和八十九三種數量的花瓣,這些數字都符合斐波那契數列。如果把斐波那契數列中的數字后一項除以前一項,隨著數字的增多,這個比值越來越接近于1.61803,而1.61803和我們熟悉的黃金分割數關系密切,這些大自然與數學之間的.神奇聯系,又在向人類暗示著些什么呢?
數學就是這樣,彼此之間也許沒有交集,然而還在做著一些你無法理解,甚至讓數學家們互相之間都無法理解的現象。但他們的共性都是在尋找規律,且去解釋現實中的問題。如:數學與音樂存在著某種驚人的共性,一根琴弦平均的分成1/2, 1/3,1/4。由此得出,這個世界最和諧的比例是1 : 2 : 3 : 4,我們就產生了我們聲音里邊最重要的四個音。
伴隨著西方繪畫的演進,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相信,宇宙間的規律可以通過幾何原理明確的理性化。比如達芬奇和丟勒從幾何原理中推導出透視畫法,從而使二維空間的畫不可以展現三維的世界。音樂、美術等是最抽象的藝術,數學是最抽象的科學。
數學是什么?通過專題片的解讀,我們可以認為,數學是人類文明最核心、最抽象的知識源泉。既然數學支撐著人類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那么,我們每個人都學一些數學,應該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3
這部紀錄片共四集,每一集約25分。在第一集中,它回顧了數學從起源到現在的發展歷史中、數學對人類文明的意義。
為什么總有一些人,在數次的失敗和前赴后繼的探索路上,一直在追尋著:數學是什么?數學的工作是怎樣的?我們學數學到底有什么用?在大多數人的眼里,數學大概是我們生命中最抽象又最實用的一門學科。它帶給不同人的感受也大相逕庭。有的人甘之若飴,有的人恨之入骨。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當我們輕松的完成一次掃碼支付時,數學的見識與實用在此刻達到了完美統一,這才意識到數學是有價值的。從小學生都會的加減乘除到復雜到全世界只有幾個人能看懂的推理演算,從我們住的房子、用的手機、聽的音樂,到物理、化學、天文、氣象、經濟等,幾乎所有學科都是在數學的指導下實現和嚴謹的推演。然而總有一些人,他們對數學有著天生的敏感,始終被數學眷顧。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如此艱深抽象的數學才能孤傲地站立在科學的潮頭,這部專題片把他們稱為被“數學選中的人”。數學家說:數學的整個架構是人類在尋求萬物規律時人為定義出來的。數學愛好者、研究者說:“數學有控制力、性感、純粹、她的邏輯性很強,公式很美、比較浪漫的、給人安全感”。但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數學代表曲折、深奧、枯燥、絞盡腦汁,并屢屢束手無策。為什么我們和這些對數學情有獨鐘的人感受如此不同呢?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數學是如何在人類世界誕生和發展的。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4
本片從數學與人的關系出發,介紹數學作為最基礎學科對于人類文明進程的意義。通過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體現,如計時、建筑、音樂、天氣預報等,介紹數學的應用。同時,通過對數學家的訪談,了解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是如何看待數學、看待科學演進的。
這部片子也讓我感受到了數學的重要性,人類離不開數學,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數學家們更是偉大,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也應該理解數學,利用好數學。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于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于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5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被數學選中的人”。這部紀錄片從數學與人的關系出發,介紹了數學對于我們的意義,同時邀請了許多“被數學選中的人”談了談對于數學的看法。紀錄片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就是關于生活中我們常常提到的無理數——π。
圓在數學里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圖形,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身邊的許多建筑例如上海天文館、上海物理研究所、東方明珠等,都是由圓作為建筑的一部分而構成的,這也使得這類建筑顯得格外美觀。圓上那優美的弧線和兩個端點處毫無瑕疵的連接總能給人一種“完美無缺”的既視感。
除了“圓”之外,由一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出的“圓周率”也是數學界的一大熱門。雖然π是一個無理數,但是古往今來仍有無數的數學家為了追尋它的“謎底”付出畢生心血。這就是因為,對于未知的無限追求,是人類存在于宇宙中的終極意義。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數學是有些枯燥的,大量的計算與幾何圖形的拼搭會讓我感到乏味。當我聽到紀錄片里說的,“其實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可能真的不完全叫數學。”時,我就對這部紀錄片產生了興趣。既然我學到的不是真正的“數學”,那真正的“數學”是怎么樣的呢?
通過看紀錄片我了解到,在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眼中,數學原來是美麗的、簡單的、抽象的,甚至是讓人欲罷不能的。正如其中一人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數學帶給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被數學選中的人”,自然是因為他們努力研究數學,對數學充滿熱情。
我們也應當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多用心體會數學,把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也許這樣就能像那些“被數學選中的人”一樣,感受到數學的美麗了吧!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6
今天我又看了被數學選中的人的第三集。
在這一集里,始終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要學數學?
首先,學數學應該是為了讓我們思考起來方便點兒。
其次,學數學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美感。
最后,讓孩子學習復雜的數學,是為一大堆小孩中選出熱愛數學,并且有很好的思維能力的人。
而我呢,剛好就不是這種人。我不是被數學選中的人,而是被數學拋棄的人。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相關文章: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二集觀后感(通用17篇)09-02
被數學選中的人的觀后感(精選10篇)10-29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后感范文(精選11篇)10-14
被數學選中的人優秀觀后感(精選5篇)08-23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后感(通用5篇)08-23
觀看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后感(精選5篇)08-23
被數學選中的人觀后感范文(通用18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