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周記
一周的時間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實,收獲良多吧,一定有不少可以記錄的東西吧,該寫一篇周記了。那么好的周記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周記,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周記1
今天是端午節,全國各地都在慶祝端午,紀念屈原!
一大早,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往菜市場趕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提著大袋小袋。我問奶奶這是準備做什么,奶奶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食餅筒啦!”出于好奇,我就站在旁邊觀看起了奶奶做食餅筒的過程。 奶奶先把粉和上水,然后不停的攪均勻,三五分鐘就成了一個面團。揪出一小團的面團糊在平底鍋上,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皮。餅皮好了之后,接下來當然是做餅筒的餡料了。首先奶奶從籃子里拿出了好幾個雞蛋打在一起,然后仿佛做餅皮一樣把蛋糊成圓形的,然后放在案板上把蛋切成了長細的條。接下來就是炒面和土豆絲了。
奶奶的手藝特別好,在炒面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流口水。媽媽看見我這么喜歡,把每個菜都留了一點出來,我吃了個飽肚。就這樣, 奶奶做完這個菜后又開始忙活別的菜,直到中午才吵完所有的菜。
11點半的'時候,奶奶終于要開始做食餅筒了,先是從每一盆菜里都拿出了一點菜來放在餅皮上,把餅皮撐得飽脹飽脹的。奶奶做了許多個,我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吃,一下子就解決掉了四五個。
我最喜歡過節日了,既可以放假還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很喜歡吃食餅筒,央求奶奶晚上還繼續做給我吃,奶奶說晚上還有粽子等著大家一起吃呢。 今天不僅嘗到了美味的食餅筒,還知道了食餅筒的制作方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端午節周記2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古代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并列為四大節日,深受人們的喜愛。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就早早起床,梳洗完畢就往奶奶家趕去。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瓢潑大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心情。我多么想快點到奶奶家,與他們團聚。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動。到了奶奶家,小狗“汪汪”地叫著,跑出來咬著我的褲腳,好像是迎接我們回家。我拿起一根小棍子逗它,它被我逗得更起勁了,叫聲也更大了,有時還蹦起來,非常的.快活。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回家,非常高興,趕緊忙著準備團圓飯。
快到中午雨停了,我們來到了外婆家,弟弟、妹妹早已經到了,我們幾個便一起到外婆家門前的水池里捉魚,水池里的魚游來游去,非常靈活,很難捉到它們。后來,我找來一個簸箕,直接水里撈,這回容易多了,不一會兒,就捉到了十來條小魚,我和弟弟妹妹帶著“戰利品”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準備了各種好吃的東西招待我們。
今天,因為我不僅和親人團聚了,還玩得特別開心。
端午節周記3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此時這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此時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么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此時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此時我都念著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周記4
端午節,又是姥爺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床,一起認真地制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姥爺家,姥爺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著,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后姥爺許愿,吹滅蠟燭,這時屋里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著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里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里,圍著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姥爺,一起念道:“祝姥爺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姥爺看著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么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著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后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夸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周記5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對于端午節,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端午節這天,慶元的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爺爺奶奶拿出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拿起粽葉,將粽葉卷成一個錐形的容器,然后將糯米小心地放進粽葉做成的容器中,再將粽葉多余的長尾巴將糯米抱起來,最后用線將包好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將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籠上蒸,熱氣騰騰的。慢慢的',一陣香氣便撲鼻而來,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跑到蒸籠前,流著口水,等待著美味可口的出鍋。粽子熟了,奶奶將它們端出來,放在一個大盤子里,過了一會兒,盤子便空了,只見大家每人都捧著一個粽子,興奮的吃著,我一口咬下粽子,那甜甜的香氣便傳進我的心中。家里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對這美味可口的粽子贊不絕口,很不得能夠多吃幾個。這一天,全城都飄著粽子的香氣。
慶元的端午節,還有另外一個習俗,那便是賽龍舟。我們全家人在這一天一起來到河邊,與全城人一起,觀看著龍舟比賽。“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吶喊著,為龍舟上的船員鼓氣助威。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從我們眼前劃走。終于,一條龍舟劃過終點,獲得了冠軍,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為那些船員們歡呼。
端午節周記6
時光流轉,古代,屈原含冤投江而死,他那一身正氣驚天動地,人們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端午,隨著時間的推移,節日中各種花哨而令人興奮的游戲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美麗的傳統,人們在粼粼波光上劃著龍舟,聽著吶喊加油的節奏,吃著香噴噴的粽子,茶雞蛋,小孩子們系著各種五花八門的紅線,與此同時,與傳統一起定格在人們心間的便是屈原那高大的身軀!
回到現實……
又逢一年端午佳節,早晨,剛起床,一股艾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空氣中參雜著端午特有的氣息;中午,一個個獨特的粽子傳播著一種誘人的味道,一個個白凈的雞蛋上變魔術般的出現了一道道咖啡色的細紋,在這獨特的節日里享受獨特的佳肴,每個家人臉上都帶著一種透明的笑,那種比彩虹泡泡還清澈的快樂從心底浮起;晚上,與媽媽在人來人往的夜市中走著,也許正是這一個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節日氣息,構成了一幅熱鬧的畫面。
這一天中細節太多,多得難以說完,收獲太多,多得令人意外,當然也有一些遺憾,足以讓我慢慢彌補,這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玩味十足的一天我卻更偏愛這種獨有的`節日氛圍。
端午,悲傷的節日演變成了喜氣洋洋的人來人往,但在開心之余,我想無論哪一個人有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在心里紀念的屈原,清澈的水洗清了流言蜚語,我忽然覺得,如果他看到現在的一切一定會瞑目了……
端午節周記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準知到端午節快來了吧。
像傳端午節的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龍舟競渡是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而吃粽子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也有一種說法是:以前的`人們都在竹筒里放些糯米,扔到汨羅江里喂飽屈原。有一天,一位姓歐的書生,路過羅江時,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老人,他想走去看個究竟,走到跟前,老人說自己是屈原。他說人們喂給他吃的竹筒飯,都給魚蝦吃了,但有一種蘆葦葉,魚蝦都討厭它的味道。書生把話告訴人們,人們便把蘆葦葉包上糯米,投入汨羅江給屈原吃。
而我們這兒,通常是家家戶戶包粽子吃。原料有:糯米、紅棗、赤豆,有時還加入一些肉。除了這些以外,我們還在做粽子前,先把粽葉洗凈,再用清水煮一煮。隨著一聲“吃粽子嘍!”全家圍到桌旁,吃著濃香泗溢的粽子,再在電視機前看一場賽龍舟,別提多樂了!
端午節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想不想來我們這兒過端午節呢!
端午節周記8
今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又一次吃到了往年常吃的粽子。不過這一次我吃的是爸爸從嘉興帶來的肉餡粽子。據說,嘉興的'肉餡粽子最好吃。
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在嘉興的爸爸打來電話問我想要什么兒童節禮物,說他從嘉興給我帶;我說我不知道。在旁邊的媽媽說他知道嘉興的肉餡粽子最好吃了。我連忙改口說我想要粽子,其他的等他回來再說吧!
到了端午節,爸爸回來了。可惜我還要上英語課呢!我心想:我太倒霉了。于是就極其不高興的去上課了。
我走之后才想起我還沒吃粽子呢,這可是端午節的習俗傳統啊!
餓著上完課后,我和我的朋友瑤瑤一塊回家了。我們本想一到家就上去睡覺;幸虧我那餓了兩個小時的肚子咕咕的叫了起來,這才是我想起我沒吃粽子。我馬上要求說:“媽,我想吃粽子。”“好吧,不過只有肉餡的,你愿意嗎?”媽媽問。“我愿意。”我迅速答道。
我吃上了嘉興出名的肉粽。我才明白為什么說嘉興的肉粽好吃。這粽子真美味,粘粘的、軟軟的、油油的,簡直比神仙的食物還好吃。
端午節周記9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很多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枝、吃粽子、佩香囊、上山采青,插艾枝于門上能避邪,上山采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點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端午節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慣都和“五”這個數有關聯,比如說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稱長命線。
今天奶奶也包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折出一個角,再折好的角筒上一點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棗,我開始有點高興了,心想這么簡單,可是當包出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生氣了一樣,直往出冒,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
總算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要包扎平實才好吃,所以我把粽繩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粽子終于好了,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我吸了一口氣,心里美極了,因為這里也有我包的粽子。
咬著香甜的粽子,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美極了!
端午節周記10
每天都有很多趣事發生,端午節那天,我家就發生了一件讓人難忘的趣事。
國慶節那天,我見爸爸媽媽閑著沒事干,這時我靈機一動,便提議說:“今天,我們來開個“笨蛋大王”決賽吧!”我又說:“誰受騙次數最多,誰就會榮獲“笨蛋大王”的`稱號。”爸爸媽媽都欣然同意了;游戲開始了。爸爸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到廚房去做飯了,我就到房間里玩電腦去了。別看我們安然無恙其實我們心里都暗藏殺機!
這時,爸爸叫我說:“懿霏!快來看你最愛看的《動漫世界》!”我連忙跑過去,把比賽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凈了。我往電視上一看,哪是《動漫世界》,分明是在放廣告。“上當了!”我自言自語地說。
我回到房間里,大喊一聲:“爸爸,快來看球賽”爸爸飛快地跑過來,卻看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坐在電腦旁學習,就帶著滿臉的不好意思,悄悄走開了。
就在這時,媽媽大聲叫到:“面條好了,快來吃吧。”我們倆爭先恐后地跑了過去,一看,啊!我和爸爸驚呆了!不是面條,而是粽子!我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叫我們吃面條是假,騙我們上當是真”
很快一個小時過去了,游戲結束了,我開始公布結果:媽媽受騙了三次;爸爸受騙了六次。我受騙了五次。在這次游戲中,”笨蛋大王“的稱號歸爸爸莫屬了!
端午節周記11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我國人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后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自然要吃五黃。五黃指的是黃瓜、黃魚、黃鱔、雞蛋黃,還有雄黃酒。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長江流域極為盛行。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街無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我們家鄉義烏,味道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們則在他們的額頭、耳朵、鼻子等處涂抹雄黃酒,蟲豸不叮。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要做一個蜜棗粽子。首先,把粽葉放在水中浸泡幾天,把糯米放入水中洗凈,準備一籃蜜棗(多洗幾次)。把總也那三張,疊在一起,錯開點放;拿起粽葉頭部往里面窩卷;抓一把米,放進去切記放窩里的1/2;再放兩三顆蜜棗;再放糯米;最后,把尾部拉過來蓋住,粽葉纏繞著,用線綁緊,就大功告成了!
在端午節的時候,小孩子要佩香囊,傳說有避邪之意,其實是裝飾罷了。香囊內裝有朱砂、雄渾、香藥,外面用四部包圍著,清香四溢形狀、顏色不同,玲瓏小巧。
端午節真是個有趣的佳節。
端午節周記12
我的家鄉在山東濰坊,在那里過端午節可是件有意思的事。因為除了吃粽子、插艾蒿外,那里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
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是農歷五月初四的晚上,大人們會悄悄地給熟睡的孩子系“五彩線”。五彩線又叫“長命線”,由黃、青、白、紅、黑五種顏色的絲線捻成。你可別小看這“五彩線”,五種色彩可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蘊含著東、西、南、北、中五方的神力保佑孩子長命百歲呢!
端午節當天一大早,太陽還沒升起來,孩子們就起床了。他們早起可不是為了吃粽子,而是為了“拉露水”。孩子們用毛巾將草葉或花葉上的露水“拉”下來把毛巾弄潤濕,然后用濕毛巾擦拭眼睛和耳朵。據老人們說“拉露水”可以耳聰目明,遠離耳病和眼病。端午節一整天小孩都要戴“五毒兜”。“五毒兜”其實是繡著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五種有毒動物的小肚兜,寓意以毒攻毒,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大人們還會把溫熱的艾葉煮雞蛋放在小孩的肚子上滾一滾,一邊滾動雞蛋一邊說“一年不會肚子痛”之類的'話,然后把雞蛋放到“五毒兜”里。
這就是我家鄉有趣的端午節習俗,這些樸實的習俗給人們的生活平添了無限樂趣,表達了長輩對孩子們健康平安的祈盼,同時也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尊重!
端午節周記13
今天是端午佳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跟姐姐早早起床,一起認真地制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著,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后外公許愿,吹滅蠟燭,這時屋里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著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里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里,圍著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跟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著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么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的時候,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著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后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夸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端午節周記14
每年端午節我都要和爸爸媽媽到鄉下爺爺家過。
早上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去集市買艾草,據說他可以驅蚊除蟲,驅災辟邪。我們將買來的艾草放在門口,掛在窗戶上,整個村子在這一天都洋溢在艾草的清香中。從空中看去,就像一個綠色的海洋,非常漂亮。
到了正午十二點的時候,家里的長輩就要給晚輩掛五色繩。它有青、白、紅、黑、黃,這五種顏色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五色繩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長命繩、避邪繩、快樂繩……戴了它,你就會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到了下午兩點,孩子們身上都有著“濃郁”的汗臭喂。因此家長總是要給孩子們泡洗澡水洗澡。這洗澡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余種草泡成的水,洗了這種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了。
晚飯的時候,餐桌上的菜也各有予以:魚代表年年有余,豆腐代表清清白白,湯圓代表團圓……
到了晚上,是我們小孩子最開心時,因為父母要帶我們出來買香包。集市上的香包形態各異,有的香包是圓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一些我們叫都叫不出是什么形狀的。香包也有些大小不一的,大的比臉盆還大,小的卻只有指甲蓋那么大。奶奶告訴我,香包的'寓意是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向暴力的香囊有時是好吃的糖果,有時是小小的豆豆,有時是一些好玩的玩具。
一天過去了,這別具特色的端午節可真令人難忘啊!
端午節周記15
端午佳節到了,我很興奮。今天我家要開始包粽子了。
一清早,媽媽就把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包粽子里,只見媽媽撿起四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卷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斗,媽媽又用勺子挖了米跟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粽葉裹在外面,用粽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裹好所有的粽子就開始煮粽子了。媽媽把裹好的粽子,一個個放進鍋里,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媽媽說粽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干咽口水。媽媽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粽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端午佳節吃粽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說在端午佳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粽子跟許多好吃的投到江里,就是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呢。
今天,這個端午佳節我覺得過的很開心,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周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周記11-23
實用的端午節周記08-31
有關端午節周記09-16
關于端午節周記09-18
難忘的端午節周記01-04
端午節周記模板08-06
有關端午節的周記12-28
關于端午節的周記12-01
【熱門】端午節周記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