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跡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1
20日,武漢市江夏區衛生健康局發布公告,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在抗擊疫情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于2月20日21時50分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去世。
“疫情不散,婚期延遲” 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確診到隔離病區組建,作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呼吸內科醫生,彭銀華深知“有場硬仗要打”。
他推遲了原定正月初八的婚期,主動請纓上一線。彭銀華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得到了未過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堅守在隔離病區抗擊疫情的日子里,“白班加夜班”輪班倒,工作強度很大。雖然陸續有更多醫生加入進來共同抗擊疫情,壓力得到緩解,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彭銀華再次選擇堅守。大年三十,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過門的妻子。他卻說:“讓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輕,我先頂上!”和未婚妻簡短通話后,彭銀華再次義無反顧穿上隔離衣,全身心投入到更需要他的戰場。但是不幸還是發生了,正月初一這一天,彭銀華倒下了。從1月25日(正月初一)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彭銀華在醫院里被救治了整整27天。一位微博網友曾在2月2日給彭銀華拍照,照片里,他躺在病床上,一只手擺出“勝利”的手勢,看著鏡頭,微微笑著。如今他辦公桌抽屜里的結婚請柬還沒來得及發出去,推遲的婚禮也永遠無法舉行彭醫生,一路走好!
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2
李強,濱州市公安局濱城分局政工室副主任。
疫情就是命令。作為濱城公安分局的一名老同志,李強主動請纓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分局領導擔心防疫工作強度大,怕他身體吃不消。而李強堅定地表示:“疫情面前,沒有年齡大小,我也是一名戰士,必須沖在前線。”他被安排到市東派出所參與疫情排查隨訪工作。大年初一早8點,李強第一個趕到市東派出所,落實“四包一”措施,主動配合辦事處、衛生防疫部門深入轄區住戶,對涉疫區返濱人員進行走訪,發放告知書。一開始,考慮到他年齡偏大,所里分配給他的工作任務相對較少。面對“照顧”,李強對市東派出所所長張濤說:“現在是爭分奪秒的時候,全局上下都盯靠在防控一線,我能多做一點是一點。”
連續8天每天開展隨訪工作11個小時上門為居家隔離對象測量體溫,落實居家隔離措施5個小時跑了11個小區、22個居家隔離對象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失去意識,2月4日抗“疫”鋼鐵戰士李強被省公安廳記一等功。
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3
充足的物資供應是打贏這場病毒狙擊戰的有力保障,作為承擔物資保障工作的主力軍,供應鏈管理辦公室主任周復亮堅守后方、任勞任怨,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認真履職盡責,為醫院醫療防護物資與藥品的保供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疫情初見端倪時,他1月19日就及時行動,請示院領導提前采購物資事宜,并運用一切資源積極調集專業防護物資、藥品,全力滿足國康集團及屬地公司要求。在春節前的20日,根據國康集團部署,醫院首批馳援武漢物資需緊急發送,而此時臨近假期跨省物流已非常吃緊,限重限件,讓千方百計調劑到的緊急物資無法順利寄出。為此,他積極與物流公司溝通,按照物流要求,組織科室員工和支部黨員逐一拆箱重包,將整箱原封裝的物資拆成10箱于21日分批分次寄送,最終成功將物資于節前送抵武漢。
大年三十,本已回到老家準備過年的他發現疫情日漸嚴重,毅然扔下了才團聚的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女兒,從老家驅車趕回上海組織物資搶購與調撥。在物資采購壓力最大的`那幾天,他時常熬到半夜,通過各類網購平臺深夜“搶單”,為確保及時領到預訂物資,他帶著支部黨員與相關科室團青志愿者駕車趕往工廠倉庫現場提貨、搬運。就這樣,周復亮一干就是二十余天!好不容易在節后盼到夫妻團聚,卻被告知從老家返滬的妻子需按最新規定居家隔離兩周。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毅然選擇了妻子隔離期間不回家,為避免接觸后被一起隔離,還搶在妻子抵滬前趕回家中打包行李,直接睡到醫院,繼續奮戰在物資保供戰線,為一線抗疫醫務工作者及屬地電力企業復工人員的防疫物資保障堅持奉獻著。
在供應鏈管理辦公室和前來支援的健康管理中心等各科室員工們的通力協作下,疫情以來,不僅扎實確保了院內防控物資的正常使用,更為武漢一線及屬地電力企業的疫情防控積極貢獻物資力量。截至2月19日,已先后緊急調撥口罩、手套、護目鏡等各類防護物資、藥品四批共計51440件馳援國網湖北、武漢電力;并向國網華東分部、國網上海、安徽、浙江電力、華能上海分公司、國電投上海電力股份等近40家所屬地、周邊電力企業及重要體檢客戶分批發放口罩、手套、測溫儀器、消毒液、消毒設備及相關藥品等各類防護物545048件。給電力保障一線員工以保護,給員工家屬以安心,獲得了相關單位的高度肯定。
周復亮不計得失,默默堅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成為了戰“疫”中的幕后英雄。
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4
不是從疫區回來,也沒有離開上海,可燒傷科醫師陳浩杰還是被保護性隔離了。他的隔離,與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有關。
作為國家電網全國電燒傷治療中心、上海市衛生系統首批“重點特色專科”、長寧區首批“醫學名專科”,1月29日,醫院燒傷科接到上海市長寧區衛健委發來的會診通知。在長寧區武漢返滬人員醫學觀察定點賓館內,有一名燙傷病人需要醫院燒傷科專家到場參加會診。
救病治人高于一切。上海電力醫院迅速響應,剛下夜班的燒傷科黨員醫師陳浩杰主動請纓,趕赴現場診治。經診斷,患者約有2.5%的胸腹部二度深燙傷,好在處理及時專業,患者傷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疼痛得以緩解。
按照原定治療計劃,陳浩杰此后將定期為患者上門換藥。但幾天后,這名燙傷患者的配偶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燙傷患者本人經醫學檢查也被列為疑似病例,并被就近送入同仁醫院發熱門診進行醫學隔離觀察。為確保患者燙傷創面不進一步惡化,陳浩杰在了解情況后仍于2月3日前往同仁醫院會診,了解患者傷情,指導其在隔離區的換藥注意事項,并表示將根據同仁醫院及患者傷情需要,隨時再來會診。
雖然在前后的會診過程中都嚴格做好防護措施,但醫院慎重起見,還是要求陳浩杰居家醫學觀察兩周,并于2月10日致電關心其身體情況。可離崗位不離職任,居家隔離期間,他,仍多次通過電話聯系同仁醫院了解患者傷口恢復情況,充分彰顯了醫者仁心,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5
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
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墻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里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于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合性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床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
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后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在ICU里,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說:“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并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并肩作戰。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區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后,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
【防疫給自己寫個人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防疫個人先進事跡(精選21篇)08-23
防疫個人先進事跡(精選5篇)08-21
防疫個人先進事跡(精選11篇)08-27
醫院防疫個人先進事跡(精選11篇)09-17
防疫個人先進事跡(通用22篇)05-18
基層防疫個人先進事跡(精選6篇)08-16
防疫科個人先進事跡(精選6篇)08-20
防疫期間個人先進事跡(精選7篇)08-24
防疫工作個人先進事跡(精選9篇)08-25
防疫先鋒個人先進事跡(精選7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