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有益終身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好習慣有益終身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習慣,是個老生長談的問題,寫習慣的書籍也很多。暑假里,隨手拈來一本《好習慣有益終身》,便翻閱拜讀起來,覺得有新意,現摘錄要點以作勉勵。
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后,又徑直走向酒館。
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后面,當他轉身時,發現是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腳印,并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
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優秀是一種習慣,一個人來到世間,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別外,其它東西基本上都是在后天形成的,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一個人的習慣同樣如此。
就學生學習而言,好習慣尤顯重要,它能讓一個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所以就有了"先抓好習慣,再談成績"的說法。
那么,學習的好習慣有哪些呢?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其師,信其道。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并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老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5.善于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
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6.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7.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老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復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
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并且盡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8.仔細審題的習慣
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9.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使孩子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后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復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后再總的復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復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復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后必須有小結歸納。
當然,學習的好習慣不止這些,因人而異,有心為之,逐日養成。好習慣一旦養成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會與人相隨一生,幫你成就美好人生。
【好習慣有益終身讀后感】相關文章:
好習慣益終身倡議書06-15
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_700字11-05
好習慣益終身國旗下演講稿08-04
國旗下的講話稿:好習慣,益終身05-07
好習慣益終身國旗下講話稿04-11
《終身成長》讀后感04-13
中學生國旗下講話稿:好習慣,益終身07-05
《終身成長》讀后感9篇02-26
《終身成長》讀后感15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