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青團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吃青團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吃青團作文1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后,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征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后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干后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吃青團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唱著唱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來到了。
這幾天,朋友圈里最火的就要數清明節吃青團了。于是,媽媽也帶我去趕了個趟。一路上,總有一些問題從我腦海中閃過:“青團長什么樣呢?青團為什么是青色的?”
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青團相當于就是一個大菜團子,只不過餡不同。”超市里人山人海,我們直奔蛋糕房。大老遠的就聞到了青團的香味。到了門口,只見一個個蒸籠上整整齊齊的擺放著青團。有綠的,居然還有紫的。原來是試吃啊!我和媽媽都拿了綠色的,找了位置便坐了下來。
乍一看,青團就像一個綠色的小球球,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滾掉似的。我拿起青團,咬了一大口,黑芝麻的。被我咬后的青團,就像一個綠兜裝著許多可愛、黑色的小生靈,正爭先恐后地想往外跳呢!嘴巴里,黑芝麻的香甜夾雜著微微的艾草的清香,真是“絕配”啊!我留了一半給媽媽嘗嘗。媽媽的青團是蛋黃肉松餡的,我咬了一口,是咸味的。真是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味道啊!
回到家,我立刻上網查了“青團為什么是青的”。哦,原來青團是把艾草的.汁和到了面里。我的疑團終于解開了。青團真好吃,我也推薦大家來嘗一嘗。
吃青團作文3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的法規,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饑,不必舉火為炊。
在寒日節的傳統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采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采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在,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余年,仍舊一只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賣青團的店家洞察到這以點,前些年曾出現過多種甜咸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金針耳鮮肉青團等,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吃青團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吃青團的由來07-12
清明吃青團的含義03-30
清明緣何吃青團優秀作文03-22
清明節吃青團的含義08-04
清明節吃青團的含義08-18
清明節吃青團的寓意08-15
清明緣何吃青團400字作文05-24
清明節吃青團的由來教案03-28
清明節吃的青團是什么07-29
清明節吃青團是為什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