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通用19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
《世說新語》講的是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匹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為美事。劉道真,姓劉名寶,字道真,性格豁達,通經史,精音律,善長下棋,并且智勇雙全,在扶風王司馬駿府內擔任從事中郎,后擔任侍中、安北大將軍,后來由于戎衛北境有功,賜爵為關內候。這里“徒”字意指服勞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這篇文章的意思是:劉寶曾是服勞役的犯人,司馬駿花了五百匹布將他贖了出來,不久后又任命他為從事中郎。當時人們將這件事傳為美談。
我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時,并沒什么感受,但當我讀了5遍6遍乃至10遍時,就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馬駿的這種做法。首先,他能夠不計劉寶以前犯過罪,任用劉寶,給劉寶用武之地,其次,司馬駿花重金將劉寶贖了出來,可以說是對劉寶有恩,讓劉寶死心塌地為自己做事。即便將來劉寶勢力過分強大,也總會賣個人情。這件事傳為美談,又的民心。司馬駿做這件事心思慎密,一舉多得,我很佩服。他的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齊桓公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而司馬駿也在宗室中變得最為俊望。
生活中,我們也切不可因為他人曾有過什么過錯或是做過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對他心存不滿。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同樣,做錯事的人也不能過分自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不改。我們應有的是積極向上、改正錯誤的態度。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2
《世說新語》是一部專門記敘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談舉止的小說集,向來被視為魏晉「志人」小說的典范。在世說新語以前,也曾出現過不少軼事小說。今天所見的世說新語雖然已失去原來面目,但從其流傳來看,還是較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歷代普遍受到重視的'價值。在魏晉南北朝的「志人」軼事小說中,世說新語因其廣泛豐富的內容涵量和純熟精美的語言藝術,被推為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也確立了他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承先啟后,不可忽視的地位。
我對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后來有一次,兩人曾經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于是管寧拿刀割斷草席,分開而坐,向他說:「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為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
這本書將對我的為人處世有一定的幫助,我現在雖然已經年過花甲,但是還是要學習這些道理的。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3
夜幕再一次降臨了,在這樣一個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個黑夜,九歲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沒有,該會十分明亮吧!”徐孺子聽了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沒有瞳仁的話,眼睛就一定看不到東西呀。”這個故事是出自于《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時劉義慶編攥,記載了后漢至南朝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堪稱一部記錄當時社會、政治、文學的雜史,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全書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通過人物的品評和玄遠的`清談,生動的再現了魏晉時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談和奇特行事,也可謂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中國文明歷史悠久而我這個深愛祖國的人卻只曉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可知我還要繼續努力學習和祖國一起成長,去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國是分不開的,因為我愛這個美麗的國度——中國。許多人都會覺得我愛得不夠深,但是這三個字是最簡單,也是最能表達出自己對某種事物熱愛之情。讓每個中國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記著、愛著這個國度——中國讓愛傳達千萬里,一直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
我愛你我的祖國。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4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是適時的自嘲,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同樣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這句話出自《世說新語》簡傲三,講得是鐘會請眾名士拜訪嵇康卻被無視,當他準備離去時,嵇康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意思是:我聽到我所聽到的而來,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這實際就是句車轱轆話,但在鐘會這里卻有了不一樣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后,鐘會面對嵇康率性的問話,以問為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時,展現了與嵇康相同的曠達的生活態度,留下了這段佳話。
這就是自嘲的妙處。
自嘲要用,要會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鐘會面對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會為等待生氣。嵇康發問何嘗不是鐘會展示自己的機會?
其次看場合、氣氛等。大家都是不羈之人,鐘會適時適事的.侃上幾句,不僅能讓自己體面脫身,打破尷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達大度的胸懷,何樂不為呢?而如果不分場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5
支道林喜歡養鶴,住在剡縣的峁山上。有人送給他一對小鶴,不久小鶴的翅膀長成,想要飛走。支道林舍不得它們,把它們的羽毛剪短了。鶴高舉著雙翅卻不能飛翔,回頭看看翅膀,垂下了頭,心中仿佛有說不盡的懊惱。支道林說:“既然你們有直沖云霄的心愿,又怎肯給人做玩物呢?”于是,喂養到羽翼長成,就讓它們飛走了。
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篇文章。讀完這文章,我發現它蘊含了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要我們愛護動物。連古人都能意識到不能以一己私意來限制小動物的自由、追求和志向。我們為什么做不到呢?難道把小鳥關在籠子里,給水給食,就能關住它們的心嗎?我看做不到,只有給他們自由,才能算真正愛他們。
第二重意思是告訴我們人要有直沖云霄的志向。文中的一雙幼鶴正是因為有了直沖云霄的向往,而表現出對藍天的渴望。被支道林發現后,才圓了它們的藍天夢。鶴都有志向,何況于人呢?人也要有直沖云霄的志向,只有有了這樣的志向,才能激勵你不斷的進步,不斷地向前。所以,人要有自己的志向。
一部《世說新語》告訴我們許多道理。我所讀得不過只是浩瀚大海中的一滴。但這一滴已經告訴我:我們要做一個志向遠大,并且愛護動物的人...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6
孝,是一種境界,指的是對長輩的尊敬和孝順,擁有對長輩的孝,就會擁有一些美名,如孝子等,讀了《世說新語》,讓我更加懂得孝之道,懂得那份親情。
今天我讀的是“德行第一”中的第9章,故事講的是這樣的一件事:王祥對后母也非常恭敬。后母讓王祥去守護李樹,有時忽然刮風,王祥就抱著李樹哭泣。王祥一次在別的`床睡覺,后母走去用刀砍他,恰好王祥去小便,后母只砍到被子,王祥回來后,求后母把他砍死,后母被感動了,于是像對自己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
讀完這個故事,我同樣被王祥感動,當王祥做出去求后母把自己砍死的決定時,是冒著多大風險去做的啊,如果后母沒有被王祥感動,那么一位孝子,一位讓人尊敬的孝子,就會死在后母的砍刀下,我想:如果我是王祥,遇到這樣一條冷血的毒蛇,要么逃得遠遠地,要么自己好好侍奉她。
百事孝為先,王祥能對一個想殺死自己的后母那么孝順,我們為什么不能對愛護自己的長輩更加尊敬,更加孝順呢?我們在長輩們給予的優良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怎能不感激,不回報呢?孝,是我們最好的回報方式。
孝,是一種崇高的境界,《世說新語》這本小說集,對孝之道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解釋。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7
這幾天,我看了《世說新語》,這本書里的一篇篇小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其中,兩篇講孝的文章尤其令我映象深刻。
第一篇講的'是王祥的故事。王祥對待后母朱夫人十分恭敬。有一回他后母半夜暗殺他,剛好趕上王祥起夜,只空砍著被子。王祥回來后,知道后母一定為沒砍著人而遺憾不止,便去后母那請求處死自己。后母終于醒悟過來。
王祥對后母多么孝順那!雖然知道后母要殺他,卻也毫無怨言,還特地請死,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第二篇是陳遺的故事。他對他的母親十分孝順,母親愛吃鍋巴,陳遺便準備了一個小口袋,每逢煮食,便把鍋巴存起來,回家時送給母親。一次,孫恩反賊入侵吳郡,袁山松出兵討伐,陳遺積攢了積攢了幾斗鍋巴,沒來得及送回家,便帶著它出征。袁山松軍隊被打敗,軍隊潰散,都逃入了山林沼澤地帶,大多數人因饑餓而死,只有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
陳遺時時刻刻記著自己的母親只要煮食,都將鍋巴帶給母親,讓自己因此活了下來。
孝的力量多么強大啊!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8
讀了整個暑假,我終于把那本超級后的世說新語給讀完了,真爽,不過也挺累的。世說新語里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長如龍,有的.短如蟻,不過這里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你一個道理,雖然很枯燥,但它畢竟是一本好書啊,接著讀吧!
作為一篇教育方面的書,劉墉的《世說新語》實在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書籍,確實文如標題“新語”。他用最樸實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呈現了一個又一個小事件,小故事,而這些文章都顯示了他對教育的態度與思考。讀來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對待孩子的那種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寬容”。現在的社會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導“嚴師出高徒”的方法了,那么作為老師或家長,到底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小孩子呢?劉墉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向。
我是個80后,在我還是個小屁孩兒的時候,常常聽到外界對我們這代人的評價,例如: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爺等等,總之大人們對我們充滿了不信任。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9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能夠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氣氛和人物特色。
古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那么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表達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闊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
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
《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述的活靈活現,真是妙不可言啊!《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樸素的散文,有的幾乎如口語一般。在晉宋人的文章也頗具特色,因此一來使人們喜歡閱讀,其中不少故事,了詩詞中的常用典故。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0
志人小說,由“德行”到“仇隙”計三十六篇,主記述從東漢末年至東晉時期士大夫階層的遺文軼事。尤以東晉為主,魏晉文人常現其中。因多傳聞,不可盡信,然而史料價值不可質疑。
原文譯文上下對應的格式,翻譯用心,包括典故等,有些原文不看翻譯確實不知其所以然。
擅長細節、白描等手法,寥寥數語,少則十幾字,多也不過兩三百字,片語只言,便能栩栩如生的描繪出其人的音容笑貌哪怕面目氣韻來。那些在其他著作里浮云一略的歷史人物,在這里都活靈活現的.生動起來。
然而由于古今價值觀不同的緣故,有些行為的正誤評斷無法理解并且其中部分因果關系以為頗有些胡扯……不由令人聯想傳言如何變化傳出。
這些篇章段落里,讀來有欣然一哂,亦有不虞之嘆。且竟有女子占一章。言行、政事等分類也頗有岐見。然而……居然有整整一章講述容貌!沒錯!就是容止!各種美貌形容,個個不是凡人自帶光環……
“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這個評論倒是有趣。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1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世說新語讀后感。
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為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后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作文指導《世說新語讀后感》。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2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編寫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我覺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語》,寥寥數語的小故事卻訴說著發人深思的大道理。
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品性。舉例來說,管寧與華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共同在菜園里種菜,勞作中他們翻出了一塊金子。管寧沒有撿起金塊,而是把金子視作土塊,繼續干活。華韻卻把金子拿在手里,反復地看不忍丟棄,導致管寧對他心存芥蒂。還有一次,兩人一起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路過,引起大家圍觀。華韻丟下書本也去湊熱鬧,管寧心里十分不滿。于是,他拿刀割斷草席,和華韻分席而坐,說:我們不是朋友!因為管寧發現他們兩人的價值觀截然不同,華韻太看重金錢和名利。而華韻因此失去了一位人生路上的真正益友。這就是著名的管寧割席的故事。
這個故事雖簡單但道理很深刻。我絕不會學華韻,不是自己的`東西,我絕不存占有之心,我絕不為名利失去自己的良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真正的人生價值。
因為《世說新語》里面這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我的整個暑假才變得意義非凡!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3
《世說新語》這是一本講述南北朝時期社會上流傳的新鮮故事的一本書。那么何為層次?有錢或有權?現代人大多都這么認為。但真正有層次的人,他的層次感是從言行中表露出來的。
陳元方,出生在太丘長的家中,也是當時上流社會的人。7歲時,他在門外玩耍時,來了一個人,是他父親的朋友,他是來赴約的`。但當時他父親陳太丘因朋友未能按時赴約,而已經走了。朋友得知后很生氣,甚至還心有怨言,罵了陳太丘。陳元方告訴他,赴約遲到是不講信用,對著他的兒子辱罵他的父親,是不講禮,友人聽后自覺很慚愧,想要道歉,但是元方卻自顧進了家門,不再理睬他。
有一個較為廣泛的想法:不要以你不喜歡的方法去對待別人,友人已經無禮,是應該說說他。但是這體現了一個人的層次感,體現了元方思想境界高。如果,只中說友人兩句,叫他日后要改正,那就成了老子教訓兒子了!相反,他用行動告訴了友人:你這是沒有人會喜歡你的,包括小孩子。
層次,不是錢或權,也不是說出多么深奧的話,而是做出最有意義,卻又看似不起眼的一舉一動。深奧,卻又不做作的言行,才能讓人感受到強大的層次感,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到敬佩。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4
通過兩個月堅持閱讀《世說新語》,使我收獲無窮,受益匪淺,世說新語是一類文言文,作者是南朝的劉義慶,作者根據當時社會人民的行為、動作編寫了這本多篇文言文,其中內含文學、醫術、道德、品質等多方面,往往是小故事卻可以蘊含大道理,書中內容豐富,知識無窮無盡,我們見識了偉人的高雅情懷;見識了老者的崇高道德品質;見識了孔融尊敬師長;也見識了孩子們非凡的智慧。暢讀這本書,使我仿佛也走進那個時代,跟隨作者的情感變化此起彼伏,像連綿不斷的`山峰,波濤洶涌的大海……
小小年紀的孔融就懂得尊師敬長,他將大梨讓給長輩,一般大的讓給哥哥,自己卻留下了小的。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高尚、大度的美好情懷,令我受益無窮,同時也有所反思,連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難道我們還不如他嗎?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文學筆墨的積累,需要我們反復琢磨,不斷推敲,其中蘊含的道理,更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而偉人的高尚情懷,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從小做起,一點一滴積累下去,發揚下去!
文學的光輝將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路!我們要發揚文學精神,堅持下去!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5
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讀書筆記: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殷羨做到了前兩句,忽視了后一句。不過道家向來都是視名利如浮云,視仁義如糞土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唯性之所在!
47、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讀書筆記:這則故事,只要是讀過點書的中國人,幾乎都知道的。你如果做過這三件事情:冬日品過酒、深夜吟過詩、踏雪訪過友。那么,你一定可以對子猷的情致領悟一二了。我們所缺乏的不過是子猷的“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順從本心本性的'生活情致罷了。我們做任何事情目的性都太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深不知沒有結果的結果有時候是最好的結果。至少可以留個念想!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6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后只有三卷。那么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劉伶病酒這故事。
想必大家對劉憐很了解了,他是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大家看到劉憐病酒這個題目,一定很疑惑,那么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吧!
劉伶喝酒過多害了酒病,非常口渴想喝酒,于是向妻子要酒。他夫人把酒倒掉,摔碎了裝酒的.瓶子,夫人哭著規勸劉伶說:“您喝酒太多,不是養生的方法,一定要戒掉啊!”
劉伶說道:“那好吧,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禱告發誓才可以把酒戒掉,請你準備酒肉吧!”夫人說:“就遵從你的意見辦。”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請劉伶來禱告。劉伶跪在神案前,大聲說道:“老天生了我劉伶,認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才能解除酒醒后神志不清猶如患病的感覺。婦道人家的話,可千萬不能聽!”說罷,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來,不一會兒便醉醺醺的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一條路行不通的話,那么就換一條路,不一定一定要選這條路。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7
標題有點拗口,其實就是十五歲讀到此刻三十好幾了,仍然覺得妙趣無窮,還會一向讀下去!
最早接觸《世說新語》是上高中的時候,同學間喜歡相互借書看,看完再做以交流。真是書非借不能讀啊……那時候讀書的效率真是驚人,或許是因為年輕,博文·強記,加上讀后切磋,如今對那些讀過的書還歷歷在目……進入社會后,買的起書,卻看不起書了……在書店搜羅一堆,回家后往往束之高閣……讀書心境,已然不再。
《世說》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筆記散文集。通常都把《世說新語》定義為魏晉人物小說,但其行文洗練,詞句清麗,風格幽雅,意境深邃,志趣高潔,通篇人物眾多,跨越300年時光,有交集,卻又并不盡連續,雖為敘事,又多含議論,所以我認為應當屬于散文筆記。
《世說新語》主要是描述魏晉文人士族的'生活言行,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這一段歷史中的文化樂章,也能夠領略許多為人處世的哲學。應當說魏晉時期是個性人文最為突出的一個歷史時期。所產生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
而《世說新語》則是一本百讀不厭的好書,你能夠當它是小說,也能夠當它是散文,或者當做歷史,甚至詩歌……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8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寫的。語言風趣,幽默。全書今傳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治,文學,方正等,共一千多則,記敘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瑣穩逸事,主要有關人物評論,清淡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我閱讀的文言文: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猿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譯文:桓溫進軍蜀地,到達三峽中,隊伍里有人捉住一只幼猿,母猿沿著江岸哀鳴哭號,跟著船走了一百多里路也不肯離去,最后母猿跳到船上,剛跳上船就馬上氣絕身亡了。剖開母猿的肚子看,腸子全斷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溫聽說了這件事后大怒,下令革除了那個人的官職。
感受:母愛是最偉大的,我們要尊重每一位母親,有一句歌詞唱到:“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小猿被抓走了,母猿一定悲傷萬分,而去想辦法救回自己的孩子,即使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這件事還能說明另一個道理:我們要保護動物,愛護動物,它們也是一條條生命,它們也有權利享受與家人的平靜生活,所以,愛護動物,并保護它們吧,保護動物就是保衛人類未來。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 19
道義,是一個深不可測而又顯而易見的東西,荀巨伯的故事道義上深不可測,卻又顯而易見。他從遠方來探望病了的有人,胡人來了也不走,這顯而易見。胡人知道了他的事情,認為他太道義,自己太不道義,于是胡人退走了,這深不可測。道義令人費解,令人琢磨,卻有時讓人想知道答案。
義,不僅有道義,還有義氣。義氣在兄弟、友人中常可以看出。兄弟之間的義氣更純厚、更真實。例如相依為命的兩兄弟用僅有的`金錢互相幫助。有人中義氣較散漫、較虛偽,有時比兄弟的義氣更純厚。虛偽的是你交到了一個壞朋友,只會和你稱兄道弟,一起吃喝玩樂。反之,純厚的義氣就是你交到了一個好朋友,和你互相幫助,危難之時可以互相助一臂之力。
還有意義,意義雖然和義氣不一樣。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取決于你為什么去做,如果你不想去做,這事在別人看來再有意義也沒用,因為你感受不到。反之,你想做就有意義,意義只是一個俗稱,意義的意義很多很多,去找到他們,并且是找不完的。
義,只是一個有趣的東西,和π一樣,是個無限不循環的數字,真的,義深不可測。
【世說新語讀后感高中】相關文章:
世說新語高中生讀后感_讀后感01-10
世說新語教案02-16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05-13
《世說新語·詠雪》賞析09-27
《世說新語》 教學設計05-22
《〈世說新語〉》教學設計09-17
《世說新語》教學反思11-20
世說新語教學反思11-09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03-09
《世說新語》讀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