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拜年的禮儀(通用15篇)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拜年禮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拜年的禮儀 1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1、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者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者、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拜年的禮儀常識】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者拜年,祝長者人長壽安康,長者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常見的春節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者,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者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者,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者、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春節拜年的禮儀 2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一、拜年先拜家里人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二、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兇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于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于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于平輩間,男女皆行。
三、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四、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拜年時最好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最好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別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對象、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回應即可。
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盡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不要帶訃告拜年,不要著孝服或戴著黑紗去拜年,北京舊禮正月如有親友訃告,進門時需將訃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將晦氣除掉。
春節拜年的禮儀 3
打招呼
一歲:一歲以下孩子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語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可以說“恭喜發財”、“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父母要體諒。
學會稱呼: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這些常見的親人很容易稱呼,可是對不常見的爸爸媽媽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們的稱呼是要比爸爸媽媽低一輩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稱為“舅太公”……
如何收紅包
二歲以下:二歲以下的孩子,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當別人給他時,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讓他知道步驟就成,之前可多練習這些步驟。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開始知道紅包內是錢,是屬于自己的,可以買東西。二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拆紅包,做到便有獎勵,否則便會懲罰,并給他們預備一個袋子去拜年,用來放置紅包。
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禮儀其實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情況,因此,春節前,父母就得對孩子稍做“規矩”,免得到時尷尬。
當有人來拜訪或者去別人家做客時,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應該等待所有的人到齊,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會開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來吃,不能跑來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邊玩邊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后,取菜時,不要翻來覆去地挑揀,更要小心夾菜,以免濺臟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
需要強調的是,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己感覺的尊重。
如何接受糖果
三歲以下:親戚朋友總愛請小孩子吃糖果,不給他們會于心不忍。可是三歲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處,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歲以上:事前定下規矩,每次外出做客時,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獎勵,否則就要承擔后果,要剝奪他一些喜歡做的事或東西,不過事前也要說清楚為什么,孩子才會服氣。
如何不害怕出門做客
雖然這年紀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畢竟有些膽怯,出門在外需要一點熟悉的東西來支持。所以出門時,別忘了帶上一些孩子習慣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門前如果想帶上一二件心愛的玩具,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意愿。
春節拜年的禮儀 4
一、春節拜年的時間
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說法;但是現在是不一樣了,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從這種演變上看,生活節奏在加快、婦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 去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二、拜年順序
走親戚的大體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回拜。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
1、大年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 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走親戚的,真正的春節走親戚是從大年初二開始的。
2、大年初二: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須帶禮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話,這個禮物可是有很大的講究,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這個風俗在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3、大年初三開始之后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
大年初三開始之后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由于初三起大家普遍開始走 親戚,所以這時候去走親戚一定要注意好時間的安排,首先是確認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門的時間不宜選擇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響到主人休息,讓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話如果逗留時間一長就會打擾主人休息。最后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三、拜年帶什么禮物好?
1、香煙
現在基本上還是很多人愛好抽煙的,所以在春節的時候要送禮的話買香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煙能夠滿足需求,這種滿足,帶著喜悅。在新年里,滿是喜慶。不過送煙的話,最好是要送好一點的煙,如果說是戒不掉的話,那就最好是抽好煙會比較好,不過抽煙最好是配合濾嘴抽哦。
2、酒
中國素來有酒文化,在節日的時候餐桌上也是一直會有酒的,這里的話是可以選擇白酒或者是紅酒的,不過現在更多的人愿意去喝紅酒了,紅酒中含有一些從葡萄皮、葡萄籽中被酒精溶解出的單寧、多酚類的化合物,特別是白藜蘆醇等特殊的抗氧化物營養價值很高。白酒的度數太高,喝太多還是不太好的。送白酒的話五糧液和茅臺都是很好的選擇哦。
3、堅果禮包
堅果禮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哦,因為現在的人還是比較喜歡吃堅果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成年人每天都吃30~50g的堅果。堅果除了富含維生素E、膳食纖維和黃酮類抗氧化物以外。所以送禮送堅果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哦。
4、燕窩禮盒
燕窩是珍貴的`保健補品,尤其是眾多女性朋友的鐘愛之物,春節送親戚即食燕窩禮盒,是一件健康又很上檔次的禮物。特別是送給女性是非常好的送禮佳品哦。
5、送朋友、同事的禮物
朋友同事之間,可以選擇果籃,紅酒,關系比較鐵的可以帶只雞,鴨,豬腿啥的即經濟又實惠。有小孩子的家庭別忘記給孩子帶些小禮物。
6、送領導的禮物
給領導們送禮要選擇貴重一些的為好。海參人參山珍海貨,真的假的無所謂。反正領導也吃不過來也就是那么個意思。
7、送客戶的禮物
有些人過年還得跟客戶走動,如果不知道客戶的愛好,傳統的煙酒茶、水果都是不會錯的選擇。如果知道客戶一些愛好,比如打高爾夫、畫畫、騎馬等,可以相應的送他們球桿、揮馬鞭、畫展券,投其所好,也會讓客戶更好的記住你哦。
春節拜年的禮儀 5
到底該怎么拜年
提到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擁抱。其實,應該雙手抱拳“作揖”。這個動作平時不常做,但是在春節期間,就有特別喜慶的寓意。向人們作揖拜年并不奇怪,也不做作,反而能過顯示你對對方的重視!說明你這個人不隨意!
但是,怎樣的動作才標準呢
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要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話,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噢!
吃頓禮貌、吉祥的年夜飯
一家人團圓,開開心心圍著吃頓年夜飯,這個時候,如果表現得不好,可能會給人留下壞印象哦!
吃飯不能吧唧嘴、吃飯時捧起碗是最基本的禮節。此外,晚輩還得記得幫長輩和小朋友舀湯、盛飯、夾菜。
年夜飯里的魚,一定要留下頭和尾,寓意新的一年有頭有尾。同是,吃完一面魚,記得不能說“翻”過來,要用“順”字。
年夜飯上不要急著敬酒,要等大家喝完湯,稍微吃了點東西,墊墊胃之后再敬酒。而且要從長輩敬起。
切記,過年喝酒不拼酒,圖個吉利,不貪杯!
為長輩守歲
估計好多人現在都搞不懂“守歲”是為了什么守歲=熬夜這個理解太膚淺!
其實,守歲是為年事已高的父母長輩增福延壽。初一五更十分(即3—5點/10分),守歲完畢,晚輩應向長輩磕頭三次后,才能得到壓歲錢哦~
都磕頭了,長輩怎么會不喜歡呢不過?要提醒各位,廣西似乎很少磕頭的習俗,如果長輩接受不了這樣的大禮,可以鞠躬作揖哦~心意是最重要的!
送紅包有講究
送紅包有什么講究呢除了數額要吉利之外,其實包裝也很重要!
首先,當然不能讓“鈔票”裸奔啦!過去見過有人直接塞錢的,這樣做不僅顯得不重視,而且這不是明擺著顯擺自己是土豪嗎!
其次,如果封的是百元大鈔,最好選用大一點的紅包,不要讓鈔票在里面折疊。想象一下,對方收到平整的鈔票,一定會覺得心情更好。更能記住這個封紅包的人!
送禮要用吉稱
過年走親訪友,手上總得帶點兒禮物。這個時候,用上好聽、吉祥的稱呼,對方必定愛不釋手~
送一籃橘子=送一籃吉祥如意
送一籃蘋果=送一籃平平安安
送你一本書=送你一本著作
總之,換個說法,圖個吉利、圖個好聽,更讓人感覺到你的用心~
拜親訪友有講究
過年走親戚、拜訪朋友是慣例。但是總有的人以為都是自家人、老熟人,就直接上門了。雖然這樣莽撞的人不多,但還是要提醒各位,一定要提前電話告知,先問問對方有沒有空。不要一開口就說去拜年,如果對方真有不便之處,也不好拒絕。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按照這個順序拜年,既符合中華傳統,而且也用擔心順序排前排后得罪人。
咱們中國是禮儀之邦!人們都會贊許講禮儀之人。尤其是長輩,見到懂禮貌的后輩,那必定是人前人后都給夸一遍,心情好了,還給你塞一個大紅包!讓你樂得合不攏嘴啊~
春節拜年禮儀
1、拜年前的預約: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準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有選擇的余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最好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
2、拜年的時間選擇: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于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3、拜年的禮品準備:要根據拜年主要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煙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4、拜年的服飾: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5、做客的禮儀: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到親朋家做客,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到親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6、拜年時間的控制:如果是沒有飯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在飯局前1個小時左右到,飯局結束后1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限制,可根據與拜年對象的關系來選擇,以不增加拜年對象的接待負擔為宜。
7、餐桌禮儀: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酒店里的主座一般是離門最遠的,或是背對主持臺的為主座。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可因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以左為大。中國的餐桌文化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不要悶頭吃不說話,但也不要高談闊論。讓菜不夾菜、祝酒不勸酒,春節的飯菜講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8、拜年時的聊天要領:新年里要多說贊美的話,贊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贊美事業、健康、家庭關系,對孩子要多贊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春節拜年的禮儀 6
春節食物的寓意
1、春節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春節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系,最常見的韭菜餡寓意著久財之意,因為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冬季典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最后還有南京人愛吃的酸菜,據說有算財之意。
2、春節吃雞寓意有計
除夕一桌豐盛的團年飯桌上,自然少不了雞。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因為寓意吉利。年菜必須有一只雞在餐桌上,因為“吃雞起家”。廣州本地客家人拜神還要用雞鵝做“頭生”,都會選“走地雞”,喻求生生猛猛。
3、春節吃年糕寓意年更比一年好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豐登”。
4、春節吃煎堆寓意金銀滿屋
對于老廣來說,春節做煎堆,意味著“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已有記載:“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饋贈親友者也。”在以前,做煎堆是件隆重的事,要把孩子們都趕出制作間,要一邊炸一邊說吉利話,以祈求來年好遠。
5、春節吃樟茶鴨寓意齊齊整整
四川人認為,春節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
6、春節吃如意菜寓意“升”和“發”
上海人春節的菜肴講究好意頭,一定要吃的'東西還真不少。除魚肉雞鴨外,還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銀絲牙兩樣菜底,另外必備如意菜(即黃豆芽)和發芽豆,象征著“升”和“發”。
春節拜年的禮儀
1、春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里的長輩拜完年之后,人們外出遇見時也要滿臉堆笑地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鄰右舍或親戚好友亦會互相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2、春節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
春節飲食注意事項
1、清淡少油膩,搭配要合理
過分“充足”的營養使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節假日活動量比上班時要少,人們又常睡個“懶覺”,幾天假期又長幾斤體重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因此最好注意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應該比平時更清淡些,減少脂肪的堆積。
2、寧可少吃一口,不讓胃腸難受
聚餐家宴常常是很豐盛的,豐盛的菜肴和相互之間的布讓往往使人食欲旺盛而“吃撐”了,造成胃腸的不適甚至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小到消化不良“拉肚子”、打嗝腹脹“反酸水”,大到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自我節制。
3、酒傷肝又傷身,過量傷己又害人
飲酒應限量,節假日飲酒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過量的酒精會造成肝臟、大腦、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等損傷,同時,飲酒的社會危害也非常突出:酒后開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等。
春節拜年的禮儀 7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其實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卑幼者并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熱情款待。其實,春節拜年學問很多,春節文化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
其中“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在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
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長輩
在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賀禮。進門后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禮節性的拜年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也應擇日回拜。
感謝性的拜年
凡過去一年中對人家欠情的,如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老師、師傅、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恩謝意。
春節拜年的禮儀 8
新春將至,寶寶們也要跟著爸爸媽媽走親訪友去啦!不過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經告訴年幼的孩子,怎樣才能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拜年小使者”呢?現提醒家長,出門前您別忘了給孩子先上一堂禮儀課。
1、別只教孩子討紅包。“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不少年輕父母會教孩子學說這樣的“祝福”。殊不知,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以為過年就是“討壓歲錢”或是吃喝玩樂,而忽略了節日的'真正含義。建議父母抽出時間跟孩子講講“年”的由來,有哪些習俗傳統,告訴孩子過年意味著家庭團圓,也寄托對來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過年,孩子們才會對傳統節日多一些敬意。
2、學會分享莫攀比。親友聚會,孩子們會接觸到不少同齡伙伴。互相攀比誰的壓歲錢多,誰的新玩具高級,甚至為此爭爭吵吵。這些鏡頭可不應該成為新春即景。家長不妨準備一些諸如橡皮泥之類的玩具,讓幾個孩子共同完成,學會合作,或是鼓勵孩子們交換玩具,分享快樂。對幼兒來說,身體素質的發展尤為重要。以此,您還可以引導孩子們互相約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誰能先學會游泳,學會打球,或是添了別的什么體育技能。這樣的比較,可比爭玩具有意義的多。
3、餐桌禮儀要注意。新春佳節,聚餐頻繁,家長們可得注意了,別認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寵愛,成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參加宴席的一份子,就同樣要注意餐桌禮儀。您得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跟前,別忘了給長輩們,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一定要先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略了這些細節小事,它們會幫助孩子們學會尊重他人。
春節拜年的禮儀 9
主動打招呼。遇到人先說新年好,但避免討要紅包,尤其是當長輩發紅包時,應雙手接過并鞠躬道謝,同時表達感謝的話語,如“謝謝,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衣著整潔。拜年時應穿著干凈整潔,以展現節日的美感。
稱呼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時,應事先了解可能遇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以避免尷尬。
吉利話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應選擇愉快的話題,避免談論悲傷或敏感的事情。
接物有禮貌。主人送茶或食品時,應起身雙手接住并表示感謝。
拜年時歡鬧有節制。避免大聲喧鬧或通宵達旦,以免影響他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表示謝意。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謝,并邀請對方回訪。
拜年方式多樣化。除了傳統的面對面拜年,現代還可以通過電話、短信、賀卡等方式表達祝福。
對待客人要親切。有客人時,應主動打招呼,并提供簡單的招待。
送客禮節。客人離開時,應禮貌地將客人送到門口并邀請下次再來。
紅包禮儀。長輩給壓歲錢時,應雙手接過并致謝,同時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開紅包。
餐桌禮儀。用餐時應注意衛生,不要翻來覆去地夾菜,保持坐姿端正,避免大聲喧嘩。
行禮方式。根據行禮人的身份和受禮人的身份不同,行禮的方式也有所變化,如未成年的晚輩給輩分較高的長輩行叩首大禮,成年晚輩對長輩行躬身作揖禮,平輩之間通常行拱手禮。
這些禮儀不僅體現了對長輩的尊重,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春節拜年的禮儀 10
1.拜年手勢男女有別
標準姿勢是男子右手成拳,左手包住。
因為右手在古代概念上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則相反,但只壓手,不抱拳。
2.于同輩人見面交往使用拱手禮。
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于胸前。
3.給長輩拜年,恭敬第一
用敬語“您”以示尊重。
很多地方還有除夕或大年初一給父母長輩拜年的習俗,通常是跪地磕頭,以示感恩。
長輩給紅包時,要雙手接過并感謝,別當面拆。
4.拜年多說吉祥話
“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
可贊美老人健康、耐心傾聽老人講話,對中青年要多贊美事業、家庭關系,對晚輩贊美其乖巧、學業等。
春節拜年的禮儀 11
串門禮儀
過年期間,串門嘮嗑話家長,幾乎家家都是敞開大門,歡迎鄰居們串門聊天。
串門時,可將自家準備的新鮮美食為鄰居們送去嘗嘗鮮。
需要留意的是衣著整潔、吉祥話不離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叉腿,不蹺二郎腿,抬頭挺胸不要駝背,整體會看起來更精神,也會給主人家以被重視的感覺。
站不倚門,話不高聲,聊天時不要斜視別人,多說吉祥話,少說大話、瞎話、吹牛的話。
做客禮儀
過年走親訪友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1.拜訪時間,提前溝通
除各地固定走娘家親戚時間外,其他親友拜訪前提前詢問對方是否有時間,以免給他人造成不便。
2.禮物多少
不過輕,也不過重,視親密度及其他親友送的`禮物輕重酌情斟酌即可。過重主家為難,過輕則不禮貌。
3.敲門,輕緩莫急
敲門應該先敲一下,再連敲兩下,急促拍門屬于報喪。
若反復兩三次無人應,可電話聯系,避免高聲喧嘩、大力扣門等讓人易產生不愉快心理的行為。
4.主家邀請再落座
5.主家尤其是長輩給自己倒茶時,要起身雙手接住并感謝。
若是自家有客,給客人倒茶時,不可倒滿,僅需5-7分滿即可,如此茶涼了可續茶;端茶時捧住茶杯下半部分,雙手給客人端茶。
6.不隨意翻閱主家東西,不隨意進主人臥室或關著門的房間或開著門但無人的房間。
7.到別人房間時,若無椅凳可站立,避免坐床。
8.到親友家做客,不多過問他人私事
餐桌禮儀
過年吃飯也是一等大事。辛苦一年,家人吃個團圓飯,親戚朋友也免不了聚聚、張羅飯局。
不過再開心,餐桌上的禮儀也不能忽略~
1.用餐時,長者先,幼者后
全家人都坐定后,長輩、主家動筷后方可動筷。
2.用端正姿勢吃飯
手要扶碗,端碗吃飯,頭部不要來回晃動,避免“用嘴巴尋找食物”,端正坐姿將飯、菜送入口中才是更禮貌的吃法。
提示:若家來客人,要謹記:茶七,飯八,酒滿。
3.細嚼慢咽,不吧唧嘴,喝湯不發聲,更要避免筷子叉勺等敲打碗碟
4.不要嘴含食物時說話
食不言寢不語,若需說話,也需將口中食物吃完后再開口。
5.意識到即將打噴嚏或咳嗽時,需及時掩面
若是輕微,可轉頭掩面并及時清潔雙手;千萬不要對著餐桌咳嗽或打噴嚏。
6.席間不可胡亂翻菜,吃距離自己較近的菜
有些人喜歡在盤中胡亂挑揀,其實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會影響別人的食欲。
盡量吃自己身邊的菜,別起身越過半張桌子去夾距離特別遠的或離開座位圍著餐桌跑。
若特別愛吃的距離自己遠,可請別人代夾。
7.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
因為象征香爐,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
8.吃飯不要咬著筷子,更不要吮吸筷子
9.為別人夾菜時用公筷
如若知道別人喜好,為別人布菜要用公筷;如果不確定對方喜好,可禮貌勸菜。
提示:男士若戴有領帶,為別人服務時可一手扶領帶一手服務,若需雙手服務,則需將領帶固定后方可服務。
10.夾菜時若菜掉落可用紙巾拿起后放入小碟中或垃圾桶中,保持餐桌清潔
千萬不可夾起重新放回菜盤中。
11.單手不可拿兩種餐具,更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12.不要在桌下抖腿
13.不要反手給人倒酒水
14.主動給長輩敬酒,杯子邊緣不可高過長輩的杯子
雙手舉杯,酒杯不要舉得比對方高,以示敬意。
平輩可一般高,晚輩向你敬酒,不用特意放低酒杯。
(提示:若有開車,以茶代酒并說明情況,萬事安全第一)
15.飲酒適量即可,莫強行勸酒
若對方不勝酒力或有開車,不要強行勸酒。
提示:千萬別逗孩子喝酒,一滴都不行。
16.盡量坐等大家吃完再離席,若有離席需求,要打招呼
一般要說“大家請慢用”。
17.遞、接東西時,要用雙手,尤其給長輩。
18.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說“破”。
北方過年,餃子是必不可少的。
若餃子破了,不能說“破”,說“破”不吉利,尤其是過年,要說餃子“掙”了。
19.吃完飯后主動提出幫忙收拾殘局
20.回家要跟長輩打招呼,出門要說一聲。
春節拜年的禮儀 12
1、拜年前的預約
拜年要提前預約,不要跟主人的其他拜年的親人朋友“撞車”,或者因為主人也出門拜年而白跑一趟,同時也讓主人家有一個準備的時間。要共同預約一個雙方都比較方便的時間。
2、拜年的時間選擇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假日期間不宜過早,因為由于平時勞碌,過年期間人們一般起的比較晚,如果登門拜年過早,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要留有噓寒問候的聊天時間。
3、拜年的禮品準備
要根據拜年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的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愛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果不太了解,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也要根據對象來選擇,不要送給不沾煙酒的人哦。如果家里有孩子,也記得要適當給小朋友帶禮物。
4、拜年的.服飾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服飾的得體,以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隨意,也不要穿晚禮服類太正式的。
5、做客的禮儀進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
6、拜年時間的控制
如果是沒有飯局的安排,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提前1個小時左右到達,飯后一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的限制,可以根據拜年對象合理安排時間。
7、餐桌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要以長輩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可以通過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
8、拜年時的聊天要領
新年里要多說贊美的話,贊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贊美事業、健康、家庭關系;對孩子要多贊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春節拜年的禮儀 13
一、東北地區
初一早飯后,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二、華北地區
老北京守歲至午夜時分,鳴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輩要給長輩叩首拜年,討要壓歲錢,全家再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說是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北京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加上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喜慶氣氛更加濃郁。1994年,北京禁放煙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區的幾個定點地方去看喜慶的新年煙花。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在嘗試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度過新年。
三、華東地區
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跪親友。
四、華中地區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后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五、華南地區
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復數,然后說一些祝福的話。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別人掏。
六、西北地區
富平縣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后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面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于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于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彩懸于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后,拿到門口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七、西南地區
大年初二,貴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兩汪鄉的苗族同胞開始走親訪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豐盛的'酒席款待,席間以當地苗族獨特的方式相互對歌喝酒打花臉,臉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春節拜年的禮儀 14
一、春節拜年的時間
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說法;但是現在是不一樣了,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從這種演變上看,生活節奏在加快、婦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 去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二、拜年順序
走親戚的大體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回拜。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
1、大年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 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大部分地方大年初一是不走親戚的,真正的春節走親戚是從大年初二開始的。
2、大年初二: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須帶禮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話,這個禮物可是有很大的講究,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這個風俗在民間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節之說。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3、大年初三開始之后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
大年初三開始之后才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由于初三起大家普遍開始走 親戚,所以這時候去走親戚一定要注意好時間的安排,首先是確認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門的時間不宜選擇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響到主人休息,讓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話如果逗留時間一長就會打擾主人休息。最后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春節拜年的禮儀 15
1)吃飯的規矩,非常簡單:要好好地坐下來吃,不能跑來跑去,甚至爬到桌子上,不能邊玩邊吃。
需要強調的是,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己的感覺的尊重:是他自己決定飽了沒、還要不要吃,不是別人替他決定。說到這里,大家肯定已經看出我的基本觀念:禮儀背后還有一重含義,就是彼此尊重,我們要尊重孩子,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人。
2)行動的規矩,也非常簡單:不要做傷害自己的事,不要做嚴重影響他人的事。
春節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孩子容易興奮,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孩子的情緒波動。可以用一些約定好的小動作、小游戲,比如數顏色游戲、拍手游戲,讓孩子安靜下來。
3)特殊的禮儀,比如“拜年”、“問候”、“干杯”,及大家都在說的“收紅包”或收禮物,有時候孩子會挺別扭的,對于年齡小的孩子,我的想法是,其實不必勉強。
因為在他不能理解的時候,教他說兩句話、做幾個動作,不過是滿足了成年人的心情,對孩子來說很別扭,家長自己到位就行了。尤其對怕生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爸媽有時候反而要保護一下(有些親友逗孩子有點過分,家長不能袖手旁觀)。
但對年齡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向他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比如干杯,其實是彼此祝福的.過程,理解到了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覺得莫名其妙,會更樂意接受這個禮儀。
紅包這件事,我是這樣處理的:感謝——帶回家——集中起來,帶孩子去銀行開個戶頭,存進去。其實小孩子原本對錢沒有概念,只要家長不刻意強調(比如我們家小朋友就對“紅包”更感興趣,典型的買櫝還珠);開戶、存款,則能給孩子第一,物權的概念,壓歲錢是屬于你的,爸爸媽媽不會動用,第二初步的理財觀。
【春節拜年的禮儀】相關文章:
春節拜年的禮儀08-04
春節拜年禮儀02-02
關于春節拜年的禮儀02-02
春節的拜年禮儀02-02
有關春節拜年的禮儀02-02
春節拜年的禮儀(精選15篇)08-04
春節拜年禮儀(精選13篇)02-02
春節拜年的禮儀通用15篇08-04
春節拜年的禮儀和常識有哪些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