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拜年禮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春節拜年禮儀(精選13篇)
新春將至,寶寶們也要跟著爸爸媽媽走親訪友去啦!不過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經告訴年幼的孩子,怎樣才能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拜年小使者”呢?現提醒家長,出門前您別忘了給孩子先上一堂禮儀課。
春節拜年禮儀 1
新春將至,寶寶們也要跟著爸爸媽媽走親訪友去啦!不過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經告訴年幼的孩子,怎樣才能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拜年小使者”呢?現提醒家長,出門前您別忘了給孩子先上一堂禮儀課。
1、別只教孩子討紅包。“恭喜發財,紅包拿來”,不少年輕父母會教孩子學說這樣的“祝福”。殊不知,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錯誤的印象,以為過年就是“討壓歲錢”或是吃喝玩樂,而忽略了節日的真正含義。建議父母抽出時間跟孩子講講“年”的.由來,有哪些習俗傳統,告訴孩子過年意味著家庭團圓,也寄托對來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過年,孩子們才會對傳統節日多一些敬意。
2、學會分享莫攀比。親友聚會,孩子們會接觸到不少同齡伙伴。互相攀比誰的壓歲錢多,誰的新玩具高級,甚至為此爭爭吵吵。這些鏡頭可不應該成為新春即景。家長不妨準備一些諸如橡皮泥之類的玩具,讓幾個孩子共同完成,學會合作,或是鼓勵孩子們交換玩具,分享快樂。對幼兒來說,身體素質的發展尤為重要。以此,您還可以引導孩子們互相約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誰能先學會游泳,學會打球,或是添了別的什么體育技能。這樣的比較,可比爭玩具有意義的多。
3、餐桌禮儀要注意。新春佳節,聚餐頻繁,家長們可得注意了,別認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寵愛,成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參加宴席的一份子,就同樣要注意餐桌禮儀。您得提醒孩子,別只顧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跟前,別忘了給長輩們,敬酒時也可以舉起飲料杯,送上祝福,想離席去旁邊玩,一定要先得到父母允許,并和同桌的長輩們打個招呼。別忽略了這些細節小事,它們會幫助孩子們學會尊重他人。
春節拜年禮儀 2
有時候孩子無禮不是因為他真的沒有禮貌,而是因為沒有人教過他。關于拜年的禮儀細節有以下幾個方面,我們可以在拜年之前提前教會家里的孩子。
1.首先要教孩子學會主動拜年。禮貌大方,主動問候是晚輩對長輩的基本禮節。拜年時孩子要懂得用正確的稱呼,并且學會說吉祥話。例如見到爺爺奶奶時應說:爺爺奶奶,春節好,祝您身體健康、吉祥如意。千萬不可以說“紅包拿來”這一類的話,有時大人會覺得孩子說著很有趣,殊不知,這樣的語言不但抹殺了敬意,還讓討要紅包變得理所當然。
2.收到紅包后要致謝,不可以當面打開,更不可以當面清點,紅包的重點不在于金額多少而在于心意。另外,收紅包時要雙手接過來,單手遞接是不禮貌的`哦。
3.拜年的方式根據地域等而有所不同,最常見的是拱手禮。
拱手禮男女有別(這一點,成人有時也會做錯哦),男孩左手包住右手,女孩右手包住左手,在胸前不超過嘴的高度行禮,反之則為喪禮和兇禮。其次是鞠躬禮,見到爺爺奶奶是不可以用拱手禮的,拜長輩要用鞠躬禮,拜年鞠躬不小于45度。此外,還有抱拳禮,男女皆可,但更推薦男孩子用,很有男兒氣概,左掌右拳,拳掌相抵,在胸到嘴之間的高度行禮。行禮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語言同步才算完整。
4.到別人家里做客,尤其要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活動范圍。不可隨意在別人家里的各個房間到處走動觀望,看到感興趣的東西沒有征得主人的允許更不可以隨意拿取。如果對方家里也有小朋友,去之前能適當準備一些小禮物讓小伙伴們互相贈送也是教孩子人際相處的好方法。
5.拜年用餐時,要講究餐桌禮儀。長幼有序,坐姿端正,不喧嘩打鬧,不把玩餐具,浪費食物等,展示良好的家庭教養和禮儀風采。
春節拜年禮儀 3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其實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卑幼者并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熱情款待。其實,春節拜年學問很多,春節文化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
其中“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在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
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長輩
在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賀禮。進門后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禮節性的拜年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也應擇日回拜。
感謝性的拜年
凡過去一年中對人家欠情的,如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老師、師傅、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恩謝意。
春節拜年禮儀 4
拜年是春節最常見的一個習俗,拜年一般是親朋友好友之間的走訪、看望,如不是因特殊情況一般拜年多選擇在十五之前。
拜年根據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現在雖然都流行短信拜年、電話拜年了,但傳統的拜年還是依然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春節拜年禮儀 5
過春節給親朋好友去個電話,親自拜個年,既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足夠重視,自己也能收獲暖暖的親情。職業規劃師洪向陽認為:“相比短信,親自打電話拜年更顯得對對方的重視與尊重。當然,對象不同,打電話的時間和措辭也要注意。”
1、上司
平時有較多共同語言的上司,可以在大年三十晚上發條短信,然后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再打一個電話,這樣顯得比較隆重且正式,給上司足夠的尊重。如果是年紀相差較大,平時交流并不太多的上司,為了避免打電話時冷場,穩妥起見還是發信息更合適。
2、同事
如果是要好的同事,春節時打個電話會更加有親近感。但若是異性同事,過年時一家團聚,那么愛人肯定在場,除非是“鐵桿”,否則盡量避免打電話。
3、客戶
春節長假,是放松自己的大好時機,絕大多數人都不愿談工作。一般的客戶平時未曾疏于聯系,此時不必再特意打電話聯系了;若是重要客戶,請不要吝嗇你的長途電話費,誠心拜完年后,可以適時地提及新年希望繼續合作的愿望,多溝通類似的話題;如果手上有正在商談的`合作,也可以進一步確認年后拜訪的時間,有利于盡快促成業務。除了那些關系非常密切且彼此熟悉的客戶,對于客戶的電話拜訪最好不要放在春節的前幾天,可以稍晚一些。
專家提醒:
切忌沒完沒了地煲電話粥,送祝福要挑重點,表達出心意即可,把寶貴的時間留給他的家人。
春節拜年禮儀 6
春節拜年有哪些禮儀
提到春節拜年,有人握手,有人擁抱。其實,應該雙手抱拳“作揖”。這個動作平時不常做,但是在春節期間,就有特別喜慶的寓意。向人們作揖春節拜年并不奇怪,也不做作,反而能過顯示你對對方的重視!說明你這個人不隨意!
但是,怎樣的動作才標準呢?
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要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話,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噢!
民間互訪春節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五類:
一是拜家里長輩。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春節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后,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春節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春節拜年僅次于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二是走親戚。
初一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三是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春節拜年,一進屋門,可向佛像三叩首,如果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四是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春節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五是串門式的拜訪。
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代記錄春節拜年習俗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春節拜年習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致美觀的飾盒里送給親友,以示莊重。
今日中國民間,“春節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春節拜年,互致問候。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春節拜年鉆。春節拜年鉆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后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后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春節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春節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春節拜年著裝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于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春節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春節拜年禮儀 7
訪客禮儀 注意細節
如果去別人家作客,家長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兩手空空,應該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后要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進入屋內后,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床上床下亂竄。如果寶寶發現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千萬不要亂動,只有在征求主人同意后,才能拿出來玩耍。玩完后一定要放回原處。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談時,孩子不能隨意打斷,有事需要說時,可以先通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許后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訴孩子,小主人對他家里的玩具具有支配權,不能跟人爭搶。果皮、食品包裝袋等要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隨處亂扔。臨走時要學會對主人的照顧、款待表示謝意,并邀請主人有機會到自己家里做客。
客人到訪 禮貌至上
當聽到敲門聲后,發現是親友來訪,要教孩子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把客人領進門后,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后,孩子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準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注意的是,在大人交談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隨便插話,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客人離開時,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門口跟客人道別,并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春節親友上門拜年,孩子吃飯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里那么隨便了,要講究禮貌。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然后請長輩嘗嘗,然后再自己吃,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著吃。取菜時,盡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盤子里亂撥,夠不著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吃完飯后先放下碗,然后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著、斜著或趴著,也不可大聲喧嘩,或者邊玩邊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旁邊的人用餐。咀嚼時盡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
主動跟別人打招呼
無論是客人到訪還是到別人家作客,孩子碰見一些不常見的客人時,大多數情況下會羞于不知道怎么稱呼。要解決這種尷尬場面,父母最好提前教導孩子該怎樣稱呼將要見面的客人,事先“排練”一下,這樣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拿紅包吃零食 禮貌也講究
拿紅包也是有禮儀的。親戚朋友給孩子紅寶時,教孩子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
春節期間,吃零食成了孩子的一大樂事。無論在自己家還是別人家里,都要教育孩子吃完的零食后,要將垃圾要放到垃圾簍或垃圾箱里,不能隨地亂扔,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春節拜年禮儀 8
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以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果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最好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干干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并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適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春節拜年禮儀 9
春節拜年由來
在過去的時候,家里拜年的順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長輩。現在一般的大年初一都是晚輩給長輩拜年,祝愿長輩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長命百歲、身體安康等。新年過后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而且在同學、鄰里、同事之間也要互相拜年。
“拜年”泛指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間的相互拜訪,而早年間過春節的拜年之禮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晚輩向長輩叩頭施禮,而“賀年”則是平輩之間相互道新年之禧。無論是“拜年”還是“賀年”,所表達的均是祝賀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從傳統拜年的禮儀上說,有幾種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即晚輩給長輩跪拜磕頭,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都要行叩首大禮。
二是躬身作揖,先雙手抱拳前舉,然后用左手握右手,俗稱“吉拜”。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春節拜年的禮儀
1、拜年前的預約
拜年要提前預約,不要跟主人的其他拜年的親人朋友“撞車”,或者因為主人也出門拜年而白跑一趟,同時也讓主人家有一個準備的時間。要共同預約一個雙方都比較方便的時間。
2、拜年的時間選擇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假日期間不宜過早,因為由于平時勞碌,過年期間人們一般起的比較晚,如果登門拜年過早,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要留有噓寒問候的聊天時間。
3、拜年的禮品準備
要根據拜年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的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愛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果不太了解,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也要根據對象來選擇,不要送給不沾煙酒的人哦。如果家里有孩子,也記得要適當給小朋友帶禮物。
4、拜年的服飾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服飾的得體,以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隨意,也不要穿晚禮服類太正式的。
5、做客的禮儀進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
6、拜年時間的'控制
如果是沒有飯局的安排,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提前1個小時左右到達,飯后一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的限制,可以根據拜年對象合理安排時間。
7、餐桌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要以長輩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可以通過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
8、拜年時的聊天要領
新年里要多說贊美的話,贊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贊美事業、健康、家庭關系;對孩子要多贊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春節拜年時的12大禁忌
1.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2.左鄰右舍的街坊,如果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還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需要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就可,無甚過多禮節。
3.選擇合適的時間,乃拜年的第一要素。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個小時,難免影響主人休息。
4.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即匆匆離去,會給人“缺少誠意”的感覺。所以做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5.送禮物要得體。給長輩、教師、師父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
6.拜年禮物應講究衛生。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游”中難免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有益于對方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
7.應注意節儉,比如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8.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9.給家中長輩拜完年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等吉祥話語。
10.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禮尚娛樂。
11.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三叩首,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12.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全國各地的春節拜年的風俗
一、東北地區
初一早飯后,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里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二、華北地區
老北京守歲至午夜時分,鳴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輩要給長輩叩首拜年,討要壓歲錢,全家再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說是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北京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加上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喜慶氣氛更加濃郁。1994年,北京禁放煙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區的幾個定點地方去看喜慶的新年煙花。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在嘗試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度過新年。
三、華東地區
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跪親友。
四、華中地區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后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五、華南地區
廣東潮汕、海豐等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復數,然后說一些祝福的話。同時在正月,每個人都要看緊自己的口袋,切忌讓別人掏。
六、西北地區
富平縣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后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面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于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于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彩懸于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后,拿到門口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七、西南地區
大年初二,貴州省黔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兩汪鄉的苗族同胞開始走親訪友,每到一家,便受到主人豐盛的酒席款待,席間以當地苗族獨特的方式相互對歌喝酒打花臉,臉越花表示喝的酒越多,越吉祥,越幸福。
春節拜年禮儀 10
等待
客人到齊,第一波涼菜上來之后,就標志著酒席的正式開始了。切記這時不要自顧自就開始動筷子了,若你不是領導,請等待領導即興說幾句,待他或她宣布開始的時候,你才能開始。若你是領導或者飯局的組織者,要么然主動號召大家,要么然說幾句話暖場,請客人中最重要的那一位先說幾句或者先動筷子。
不搶酒
一般情況下,當涼菜上齊,大家都吃了些東西以后,敬酒就算拉開了序幕。但是不要急著表現,要先等你的領導和客人的領導互相敬過酒之后,逐級而動,等到了你的這一級別,你才能開始敬酒。
不卑不亢
敬酒的姿勢也有一定講究,端起酒杯(比如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于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請不要放太低,不然叫底下的.人會很難做。另外要記得,敬酒的時候可以多人敬一人,但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不胡亂替酒
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一切盡在不言中
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都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不要得意忘形
有些人酒品很差,尤其是在喝酒后更是展現地淋漓盡致。要么然大呼小叫,胡言亂語,要么然勾肩搭背,動手動腳;也有口沫橫飛,喋喋不休的。更有甚者,摔碗摔盤,當眾嘔吐。這樣做是非常失禮的,會讓人覺得你舉止輕浮、難當大事,至于你們合作的項目,怕也是要岌岌可危了。
春節拜年禮儀 11
1、打招呼
一歲:一歲以下的寶寶多半還不太會說話,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語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應該可以說“恭喜發財”、“恭賀新年”、“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父母要體諒。
學會稱呼: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這些常見的親人很容易稱呼,可是對不常見的爸爸媽媽的叔叔阿姨姑姑舅舅等,我們的稱呼是要比爸爸媽媽低一輩的,例如:
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
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
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例如爸爸的舅公,孩子就稱為“舅太公”……
2、如何收紅包
二歲以下:二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當別人給他時,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讓他知道步驟就成,之前可多練習這些步驟。
二歲以上:二歲以上的孩子,開始知道紅包內是錢,是屬于自己的,可以買東西。二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們說好不要拆紅包,做到便有獎勵,否則便會懲罰,并給他們預備一個袋子去拜年,用來放置紅包。
3、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禮儀其實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情況,因此,春節前,父母就得對孩子稍做“規矩”,免得到時尷尬。
當有人來拜訪或者去別人家做客時,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應該等待所有的人到齊,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會開始后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來吃,不能跑來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邊玩邊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后,取菜時,不要翻來覆去地挑揀,更要小心夾菜,以免濺臟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
需要強調的是,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己感覺的尊重。
4、如何接受糖果
三歲以下:親戚朋友總愛請小孩子吃糖果,不給他們會于心不忍。可是三歲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處,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歲以上:事前定下規矩,每次外出做客時,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獎勵,否則就要承擔后果,要剝奪他一些喜歡做的事或東西,不過事前也要說清楚為什么,孩子才會服氣。
5、如何不害怕出門做客
雖然這年紀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畢竟有些膽怯,出門在外需要一點熟悉的東西來支持。所以出門時,別忘了帶上一些孩子習慣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門前如果想帶上一二件心愛的玩具,父母應該尊重他的意愿。
春節拜年禮儀 12
1、春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里的長輩拜完年之后,人們外出遇見時也要滿臉堆笑地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鄰右舍或親戚好友亦會互相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2、春節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么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3、春節拜年的時間要恰當
時間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說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著年味正濃時,膠東人就拉開了走親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從這種演變上看,生活節奏在加快、婦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4、春節拜年要有伴手禮
春節拜年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能夠表示自己的心意,最好能夠投其所好的送一些禮物。如果親朋家里有小孩子,還要準備好壓歲錢,裝在大紅封套里,可寫上祝愿語。拜年禮物也很講究,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于對方強身健康等等。
春節拜年禮儀 13
春節食物的寓意
1、春節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
在中華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春節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系,最常見的韭菜餡寓意著久財之意,因為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冬季典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最后還有南京人愛吃的酸菜,據說有算財之意。
2、春節吃雞寓意有計
除夕一桌豐盛的團年飯桌上,自然少不了雞。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在許多地方開席時首先要吃的菜就是雞,因為寓意吉利。年菜必須有一只雞在餐桌上,因為“吃雞起家”。廣州本地客家人拜神還要用雞鵝做“頭生”,都會選“走地雞”,喻求生生猛猛。
3、春節吃年糕寓意年更比一年好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豐登”。
4、春節吃煎堆寓意金銀滿屋
對于老廣來說,春節做煎堆,意味著“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已有記載:“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饋贈親友者也。”在以前,做煎堆是件隆重的事,要把孩子們都趕出制作間,要一邊炸一邊說吉利話,以祈求來年好遠。
5、春節吃樟茶鴨寓意齊齊整整
四川人認為,春節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
6、春節吃如意菜寓意“升”和“發”
上海人春節的菜肴講究好意頭,一定要吃的東西還真不少。除魚肉雞鴨外,還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銀絲牙兩樣菜底,另外必備如意菜(即黃豆芽)和發芽豆,象征著“升”和“發”。
春節拜年的禮儀
1、春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里的長輩拜完年之后,人們外出遇見時也要滿臉堆笑地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鄰右舍或親戚好友亦會互相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2、春節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
春節飲食注意事項
1、清淡少油膩,搭配要合理
過分“充足”的營養使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節假日活動量比上班時要少,人們又常睡個“懶覺”,幾天假期又長幾斤體重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因此最好注意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應該比平時更清淡些,減少脂肪的堆積。
2、寧可少吃一口,不讓胃腸難受
聚餐家宴常常是很豐盛的,豐盛的菜肴和相互之間的布讓往往使人食欲旺盛而“吃撐”了,造成胃腸的不適甚至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小到消化不良“拉肚子”、打嗝腹脹“反酸水”,大到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自我節制。
3、酒傷肝又傷身,過量傷己又害人
飲酒應限量,節假日飲酒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過量的酒精會造成肝臟、大腦、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等損傷,同時,飲酒的社會危害也非常突出:酒后開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等。
【春節拜年禮儀】相關文章:
春節拜年的禮儀08-04
春節拜年的禮儀大全02-11
春節拜年的禮儀(精選15篇)08-04
春節拜年禮儀(精選16篇)02-11
春節拜年的禮儀(合集15篇)08-04
春節拜年的禮儀通用15篇08-04
春節拜年的禮儀集錦15篇08-04
春節的拜年禮儀(通用11篇)02-14
春節拜年的禮儀和常識有哪些01-30
春節拜年禮儀教案(通用5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