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漁家傲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漁家傲讀后感1
宋朝雖然軍事實力很弱,但文化達到令人驚嘆的地步,在許多的詞人中,我最欣賞范仲淹,而在他最著名的宋詞中,我最喜歡的便是《漁家傲·秋思》了。
整首詞如下:“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燕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上片重在描寫塞下秋景,首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就點明秋日邊塞的風景已絕不如從前,最后一個“異”字更突出塞下的“慘狀”;第二句是“衡陽燕去無留意”,燕子飛走了都沒有人在意,可見當時環(huán)境之差,要戰(zhàn)士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戰(zhàn)斗,實在是太可怕了。而在后一句“四面邊聲連角起”中,“四面”、“連角起”都寫出戰(zhàn)事緊迫,刻不容緩。而“千嶂里”寫出此處山巒極多,戰(zhàn)士十分難歸鄉(xiāng)。而“長煙落日孤城閉”又寫出當時無法破敵,士卒都十分無奈的情形。
下片主要寫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第一句“濁酒一杯家萬里”寫離開家鄉(xiāng)之遙遠,只得借酒消愁,士兵們真是無可奈何啊!下句的“燕然未勒”寫出治國平天下的壯志未酬,邊疆戰(zhàn)事也不停,“歸無計”也更寫出難歸。第三句的霜滿地也寫出士兵疾苦,秋霜都落了一地啊,“人不寐”也寫出戰(zhàn)士們無人能睡著,整夜翻來覆去,輾轉(zhuǎn)反側(cè),想著戰(zhàn)斗,想著家人。最后一句“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更突出戰(zhàn)士們的愁苦之情與感嘆,“唉,戰(zhàn)爭何時能結(jié)束呢?”
這首詞雖然沒有一個愁字,但卻用極妙的手法和優(yōu)美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戰(zhàn)士心中的.愁,真不愧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宋詞啊!
漁家傲讀后感2
范仲淹的一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不已。”少年時為了心中報國的理想,割舍了親情,蹉跎了青春,求學之路上的他,仿佛是一戕孤島,獨自朝著大陸漂去。終于“苦心人,天不負。”,二十數(shù)年的寒窗歲月造就了他顛仆不滅的意志。
懷著滿腔熱情,平定西夏,親賢遠佞,果敢斷權,為了國事寧定,心力憔悴,卻無半句怨言。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如傷口一樣裸露,無從遮掩,從不愈合。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又時刻警醒著他:西夏未平,怎能歸家?面對天邊巨大的日輪,剎時間,鼓角齊鳴,旌旗翻滾,萬馬奔騰,朔風獵獵,無處不浸透著野性的蠻荒和雄性的彪悍。江河倒懸,紅浪涌動,殷紅萬里。范仲淹聽著那一曲羌笛,一首《漁家傲》便一蹴而就。那一聲深沉凝重的嘆息仿佛還在空中回響。
終于,戰(zhàn)火熄滅,夕陽下,一個孤單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大漠中。
古人說,塞下的秋天是一個蕭條的季節(jié)。放眼望去,天地間一片荒涼,古人思念的詩意棲居似乎已被定格在這片荒涼的塞外秋風中,成為永恒。大雁,頭也不回,飛離了這片土地……然而,他,不甘這樣成為永恒,號角一吹,四面響起馬蹄聲,千里荒漠,飛馳向前。踏出的腳印被大漠長煙洶涌的風沙吞沒了,落日的悲涼映襯出他的豪邁。喝一杯酒,家,在遙遠的地方。然未燕然勒功,大丈夫何以由此歸去。王維輕搖折扇,“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何等幽雅,何等清澈!赤壁舊址,浩淼的長江旁,蘇軾放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何等氣勢,何等曠達!而在這個不眠之夜,惟有一曲羌調(diào)、一首秋思,和著白發(fā)與淚水表達著他的滿腹愁緒……
看看吧!
【漁家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漁家傲》的賞析05-14
漁家傲賞析04-12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01-23
李清照漁家傲賞析01-23
漁家傲李清照賞析01-23
漁家傲原文及賞析02-27
漁家傲的古詩賞析07-28
《漁家傲·秋思》的賞析05-15
《漁家傲》翻譯賞析02-04
《漁家傲》的宋詞賞析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