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教育的密碼》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破譯教育的密碼》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日閑來無事,突然興起,打算去書店逛逛,為家中的書柜豐富一點閱讀的吸引力。于是,興致勃勃漫步書海。偶然間,一本類似于偵探書籍的教育文選勾住了我的眼球。憑著天生的好奇心,我的手第一次接觸到了他——《破譯教育的密碼》。
品讀了這本《破譯教育的密碼》,深深感到干國祥老師他比我們多了幾份執著.一份對于堅持個性的執著;一份并不刻意的對于閱讀的執著;一份勇于反思與批判的執著;一份不斷追求更高教育夢想的執著。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等值的懲罰》一文中關于無錯教育的一段描述:
1、學校當前的教育是無錯教育,領導、教師與家長們齊心協力,盡可能不留下一處讓學生犯錯的機會:
2、但一個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試錯、反省、修改的過程,避免錯誤也就是拒絕成長;
3、在太過瑣碎的約束下,壓力過重成了學生犯錯后最好的托辭,師生們幾乎已經有了這樣的共識:孩子們的生活太無聊了,因此他們的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
4、就這樣,教育僅僅在水面上進行著惡性循環,最終,孩子們既不懂感恩也拒絕懺悔……
教室是允許出錯的地方,學生是允許犯錯的人。很多時候,錯誤是學生成長的代價與榮譽。揚長補短,不避短不揭短,愛學生更愛學生的錯誤,愛有錯誤的學生。教育是一種行為藝術,老師既要有一雙洞察一切的眼睛,也要有容忍一切的胸懷;教師既要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錯,也要給學生地錯留下一個自由的出口,就像給錯誤打個“活結”,讓犯錯的人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自己解開。
托馬斯.摩爾說:如果試圖避免人性中的錯誤和失敗,我們就遠離了靈魂。標準劃一的體驗中沒有靈魂。
教育,不是要扼殺學生的靈魂。
干國祥老師在自序中說:“至于它的價值到底在哪里,老實說我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仍然是存有疑慮的.。”讀完整本書,回過頭來再讀這句話時,我想說:這本書的價值,于我而言,就在于它使我,一個的普通一線教師開始了思考:教育是什么?……使我的思想開始了顛沛流離,開始尋找教育的真諦。當一個教師,開始有意識地思索著教育本質的問題,當這種思考是源于一本書時,誰能估量得到,這本書對教師,會起著多大的作用?
一個魅力教師,她的魅力不在于本身的完美,而在于勇于正視自身的不足,“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我想追尋魅力,不僅僅在于去追求自身的完美,更重要的在于善于發現自身的缺點,善于發現平淡人生中的不足,當你樂于去思考這些不足,當你勇于去面對這些缺點,你就向著魅力邁進了一大步。
【《破譯教育的密碼》讀后感】相關文章:
破譯企業文化發展的密碼10-01
家庭教育密碼的讀后感03-22
破譯散文12-20
《達文西密碼》讀后感03-07
《性格密碼》讀后感10-02
自然密碼讀后感03-23
課堂密碼讀后感07-02
課堂密碼讀后感范文05-21
《高迪的密碼》讀后感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