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人們運用到措施的場合不斷增多,措施是管理學的名詞,通常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那么什么樣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1
1、白天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10-16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運動和勞動。
2、不宜在陽臺、樹下或露天睡覺,適當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3、室外勞動時應戴上草帽,穿淺色衣服,并且應備有飲用水和防暑藥品,如感到頭暈不舒服應立即停止勞動,到陰涼處休息。
4、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溫水洗澡。
5 、空調溫度應控制在26~28℃,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8℃。空調運作時,盡量避免送風口冷風直接吹著頭部或長時間對著身體某一部位吹。定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6 、避免皮膚被蚊蟲咬傷、開水燙傷等,預防因氣溫高、細菌繁殖加惴而造成的感染。
7 、注意飲食衛生。要多飲水,每日補充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溫淡鹽開水或茶水為主,兼食瓜果和新鮮蔬菜。
8、要靜心度夏,遇事戒躁忌怒,安心調養,怡然自得。
9、要提高防范中風的'意識。少食多餐,切忌過飽過膩,以防胃腸道消化食物時與大腦爭血,增加腦缺血性中風的機會。凡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者,應堅持服藥,一旦出現心慌氣短、頭昏眼花、手足不靈、走路不穩、精神萎靡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2
1 、中暑的原因
人體通過體內代謝產熱并通過皮膚散熱來維持正常體溫,如果外界溫度高,特別空氣濕度也高,皮膚的散熱功能就會減弱,進而導致熱量積蓄在體內無法散出,從而發生中暑。
2、 中暑的類型
中暑分為不同等級,包括“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先兆中暑的體征反應是頭昏腦熱、惡心嘔吐、胃腸不舒服,體溫或正常或稍微升高一點;輕癥中暑的體征反應是體溫升高,會達到38℃以上,伴隨休克前期的一些表現;重癥中暑最明顯的反應則是人體會出現痙攣、抽搐、意識喪失,甚至會休克,該類中暑又被稱為“熱射病”。
3 、中暑的高危人群
嬰幼兒及兒童,易受到高溫的影響,并且更需依賴他人的幫助來安排適宜的'環境和補充水分;大于65歲的老年人,他們身體機能可能無法有效地應對、處理高溫給身體帶來的傷害,身體對溫度改變的感知和響應會變得遲緩;工作或運動強度過大的人,有可能大量出汗而脫水中暑,這些人更易受到高溫的影響。高溫天氣里,對于這些高危人群,應密切關注他們是否有中暑跡象,確保患者及時送醫治療。
4 、如何預防中暑
第一,高溫天氣盡量減少室外的停留時間,外出時走陰涼處,打遮陽傘或戴遮陽帽,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最好不要出門。第二,室內注意通風降溫,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以免降低人的耐熱性,出門時難以適應。第三,多喝水,適當補充電解質。一般半小時喝一次水,每次200~300毫升,一升水里可加半匙鹽。第四,身體發熱發燙時,可用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藥品擦拭,蒸發散熱。第五,炎熱難擋時可用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小時把手腕放在自來水龍頭下沖5秒,有助降低血液溫度。
5 、中暑急救措施
因為不是只有戶外暴曬才會中暑,通風差、溫度高的室內小環境也可能引起中暑。所以,當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等現象時,就要警惕。如果發生昏迷,應立即將患者抬放至通風陰涼處,解開衣扣、腰帶,用冷毛巾敷在腋下、頭頸、腹股溝處,或者澆涼水以降低昏迷者的體溫,并適當補充水分。緊急處理后體溫仍持續上升,則可以在澡盆中用溫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濕毛巾擦浴上半身。高燒40℃左右持續不下時,說明病情已非常危險,需要馬上送到醫院救治。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3
(1)高溫來臨前
安裝降溫設備,如電扇、空調等,必要時進行隔熱處理;但不要長時間停留在空調房內,也不能長時間直接對著頭或身體某一部位吹電扇。
在窗和窗簾之間安裝臨時反熱窗,如鋁箔表面的硬紙板。
早晨或下午能進太陽光的'窗子用簾遮好。
準備防暑降溫的飲料和常用藥品(如清涼油、十滴水、人丹等)。
(2)高溫天氣中
盡量留在室內,并避免陽光直射;必須外出時要打遮陽傘、穿淺色衣服、戴寬沿帽。
暫停戶外或室內大型集會。
室內空調溫度不要過低;空調無法使用時,選擇其他降溫方法,比如向地面灑些水等。
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溫水洗澡。
注意作息時間,保證睡眠;暫停大量消耗體力的工作。
宜吃咸食,多飲涼白開水、冷鹽水、白菊花水、綠豆湯等;不要過度飲用冷飲或含酒精飲料。
防火。
高溫注意事項
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不要在烈日下外出運動。
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有可能造成供水緊張,應及時儲備。
關心親友,尤其是家中沒有空調設備或常單獨生活的人。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4
一、高溫季節施工保證措施:
1、高溫季節作業的安全保證:
①對職工進行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職工知道中暑癥狀。 ②合理調整作息時間,避開中午高溫時間作業。當工作需要時,加強防曬防暑保護措施,嚴格控制加班加點,高溫作業人員的`工作時間要適當縮短,保證工人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③對高溫環境下作業的人員,經常進行身體檢查,發現有作業禁忌者,及時調換崗位。
④加強后勤供應工作,及時供應符合衛生條件的茶水、綠豆湯等降溫、解渴飲品。
⑤給職工發放防暑降溫的急救藥品和勞保用品。
二、組織機構與應急預案
因高溫作業持續時間長,一旦人員發生高溫中暑事故,將可能導致人員生命健康受到威脅和企業直接經濟受損。為確保我廠職工萬一發生高溫中暑事故后,能迅速有效地開展搶救工作,并能積極而因地制宜、分秒必爭地給予妥善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生命安全風險,特制定本預案。
①、組織機構及職責
本污水處理廠成立中暑事故應急響應指揮小組,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
組長:楊傳會副組長:石晶
組員:鄭秀武、李偉康、杜向梓、張潔、張娜、王曉君
具體分工如下:
1、楊傳會、石晶負責了解掌握中暑人員情況,組織現場搶救指揮。
2、鄭秀武、李偉康的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對中暑人員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人工急救。
3、杜向梓、張潔負責維持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并保持與當地公安部門的溝通。
4、張娜、王曉君負責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負責保持與當地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
②、高溫中暑事故應急措施
1、指揮部接到報告后,即指令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中暑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
2、當機立斷,盡快將受傷人員脫離危險地方,防止二次傷害。
3、迅速判斷人員傷情,并視情況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講清中暑人員癥狀、中暑的持續時間、人數、地點,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4、由于中暑人員中暑迅速,現場必須立即采用人工急救法,用冷毛巾輕擦中暑人員的額頭和所冒出汗滴,并將中暑人員用擔架抬放置陰涼通風處(可放置在工地納涼棚內)。
5、解開中暑人員的上衣,使其達到良好通風納涼效果。
6、用清涼通氣藥品通入中暑人員的鼻孔,使其能通風、氣順。
7、安排人員陪同去醫院進行救治。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5
一、什么是高溫作業?
高溫作業是指有高氣溫、或有強烈的熱輻射、或伴有高氣濕(相對濕度≥80%RH)相結合的異常氣象條件、濕球黑球溫度指數(WBGT指數)超過規定限值的作業。
高溫天氣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氣溫以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站發布為準。
高溫天氣作業指用人單位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在高溫自然氣象環境下進行的作業。
二、高溫作業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高溫作業人員的作業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下降。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溫度達到28度時,人的反應速度、運算能力、感覺敏感性及運動協調功能都明顯下降。高溫作業除可致作業人員中暑外,還可以出現以下方面的人體健康影響:
①水鹽代謝紊亂:濕熱風小環境,大量排汗致水鹽代謝紊亂,易致熱痙攣;
②循環系統:高溫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時,心臟要向高度擴張的皮膚血管網輸送大量血液,以便有效地散熱;又要向工作肌輸送足夠的血液,以保證工作肌的活動,且要維持適當的血壓。另一方面,由于出汗喪失大量水分和體液轉移至肌肉而使有效血容量減少。這種供求矛盾使得循環系統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心臟向外周輸送血液的能力取決于心輸出量,而心輸出量又依賴于最高心率和血管血容量。如果高溫工人在勞動時已達最高心率,機體蓄熱又不斷增加,心輸出量則不可能再增加來維持血壓和肌肉灌流,可能導致熱衰竭。
③消化系統:高溫作業時,消化液分泌減弱,消化酶活性和胃液酸度(游離酸與總酸)降低。胃腸道的收縮和蠕動減弱,吸收和排空速度減慢。唾液分泌液明顯減少,淀粉酶活性降低。再加上消化道血流減少,大量飲水使胃酸稀釋。這些因素均可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不良,胃腸道疾患增多。且工齡越長,患病率越高。
④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肌肉活動能力減弱,動作準確性降低;⑤泌尿系統:大量排汗,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液濃縮致腎負荷加重,導致腎功能不全等。
三、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由于熱平衡或水鹽代謝紊亂等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的急性熱致疾病。中暑的主要致病原因有:環境溫度過高,濕度過大;勞動強度過大,時間過長;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未熱適應,身體虛弱等。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史以及體溫升高、肌肉痙攣、暈厥等臨床癥狀表現,排除其他疾病干擾,可診斷職業性中暑。
輕度中暑時,作業人員出現:
①頭昏、胸悶、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
②呼吸和循環衰竭早期癥狀,如大量出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細弱;
③肛溫升高達38.5℃以上等臨床癥狀。
凡出現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主要臨床癥狀表現之一者均可診斷為重度中暑。
熱射病:人在熱環境下,散熱途徑受阻,體溫調節失衡所致。臨床特點為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可達40℃以上,開始時大量出汗,而后出現無汗,伴有干熱和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死亡率甚高。
熱痙攣:由于大量出汗,體內鈉、鉀過量丟失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肌肉痙攣,伴有收縮痛。痙攣以四肢肌肉及腹肌等經常活動的肌肉為多見,腓腸肌為最。痙攣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神志清醒,體溫正常。
熱衰竭:高溫、高濕環境下,皮膚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內臟血管收縮或血容量增加,不足夠的代償致腦部暫時供血減少產生暈厥。一般發病迅速,先有頭昏,頭痛、心悸、出汗、惡心、嘔吐、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血壓暫時下降、暈厥等癥狀。體溫稍高或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
四、中暑的治療:
輕度中暑:患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轉移至通風良好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重度中暑:熱射病:降低體溫、維持循環呼吸系統功能,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熱痙攣: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熱衰竭:轉移通風陰涼處,口服含鹽飲料,對癥處理。
五、高溫作業防暑降溫措施
1.技術措施:合理設計工藝流程、改進生產設備和操作方法。合理布置熱源,盡量將熱源布置于車間外面;以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布置于天窗下面;以穿堂風為主的自然通風時,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下風側;熱源采取隔熱措施;工作地點易于降溫等。利用水或導熱系數小的材料隔熱。采取自然通風、機械通風等進行通風降溫,有條件的場所安裝空調設施。
2.保健措施:
①供給高溫作業人員含鹽飲料和補充營養,每人每天3-5升含鹽飲料,飲料含鹽量以0.15%~0.2%為宜。
②加強個體防護,為高溫作業人員配備高溫防護服、防護眼鏡、面罩、手套、鞋蓋、護腿等。對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工人,應供給耐燃、導熱系數較小的白色工作服。短時間在較高溫度的場所作業可穿冰背心(如消防員)。
③加強醫療預防工作,對高溫作業人員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體格檢查,排出職業禁忌癥。
④組織措施:加強領導、改善管理、嚴格遵守國家高溫作業標準。在炎熱季節,合理調整作息時間,加強輪換作業,保證高溫作業人員夏季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高溫中暑急救方法: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
2.使病人仰臥,解開衣領,脫去或松開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干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應避免直接吹風),以盡快散熱。
3.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解暑。
4.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有條件的話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
5.一旦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癥狀,應讓病人側臥,頭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6
謹防“情緒中暑”
很多人到就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心煩、焦躁、易怒。夏屬火,與心對應,很多人出現脾氣暴躁、心煩失眠等癥狀,都是因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氣溫高,易使人煩躁、怠倦,因此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謹防情緒中暑。” 那么,怎樣預防情緒中暑呢?建議保持心情舒暢,重視心神的調養,是預防情緒中暑的關鍵,建議大家在多安心靜養,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現‘情緒中暑’,建議閉上雙眼深呼吸,以緩解自己不安的情緒。
養生因體質差異方法不同
平和質的人胖瘦勻稱、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調補原則是協調陰陽,暢通氣血,促進代謝,在飲食上沒有明顯的禁忌;而痰濕質的人腰腹部肥滿,肢體沉重倦怠,調補應以疏肝理氣為主,飲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氣、活血之物,如陳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陽虛質的人怕冷,肢體不溫,經常感到背部和膝關節以下寒冷,調補應以溫補脾腎,宜食溫熱的.食物,比如荔枝、龍眼、羊肉、狗肉等;氣虛質的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軟、不喜運動,調補應以補益脾肺為主,更要慎避風邪,飲食上宜食性質平和、偏溫之物,如山藥、龍眼肉、蓮子等。
飲食宜清淡且多吃“苦”
飲食要格外注意。飲食要清淡,注意衛生,避免夏季傳染病。同時,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這樣可以清熱祛暑,健脾開胃,還能增進食欲,緩解不適感。 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氣溫較高,人體代謝快,能量消耗大,這個時候一定要適當補充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左右,如鴨肉。據了解,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并且還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 鄧燚指出,除了補充蛋白質,酷熱,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的狀態,這時可以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蜂蜜、蓮藕、木耳、菊花粥等。值得注意的是,體質偏熱的人在要注意少吃溫性、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黃鱔等。
外出防曬防中暑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當最高氣溫超過30攝氏度時,人要減少運動量,不要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并保持充足的飲水。最好避開中午出門,減少中暑的幾率,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藥品。
一般來說,上午十點到下午三四點,紫外線指數最高,容易中暑,大家最好在此期間減少戶外活動。要外出的話,要做好相應的防暑措施,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涂防曬霜。可以多喝些淡鹽水和綠豆湯,消暑又補充水分。
若自己或親友出現頭昏眼花、胸悶、惡心等中暑先兆,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去陰涼處。喝清涼飲料,必要時可在頭部、腋下或腹股溝處放冰袋或灑涼水。若出現血壓降低、虛脫等癥狀需及時就醫。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7
夏季在路上行車是十分危險的事情,也是汽車最容易發生故障的一個季節。那么,對于高溫天氣行車我們要注意哪些呢?
制動氣阻
小型汽車一般采用液壓式制動,在炎熱條件下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會產生制動皮碗發脹、變形,制動液揮發、氣化等現象,造成制動效能降低或失靈。因此,在制動運用時要適當提前,注意防范,發現異常立即搶擋并配合手制動停車檢查,必要時進行排氣操作。
胎壓增高
夏季太陽烘烤道路以及車輪的高速轉動,都會使輪胎溫度上升、胎壓增高,從而容易造成爆胎。駕駛員在烈日下行車要特別當心,不得超速行駛,尤其不要滿負荷(小型汽車乘滿5人)高速轉彎,快速連續通過凸凹路段等;不得在胎溫很高的情況下,澆冷水或少量放氣,以免輪胎遇冷變形以及放氣后輪胎與道路接觸面更大,溫度上升加快。發現輪胎燙手時,應選擇蔭涼地點停車,自然冷卻。
注意水溫
汽車在酷暑、高溫條件下行駛,發動機水溫上升較快,特別是翻山越嶺和長時間連續行車時,容易出現冷卻水沸騰(開鍋)現象。行駛中發現水溫表指示過高,或故障燈閃亮時,應立即停車并打開應急燈。使發動機保持怠速運轉1-2分鐘,不要馬上熄火以免發動機抱缸。也不要馬上加入冷水,防止氣缸炸裂。應打開引擎蓋自然通風冷卻或用冷水澆淋散熱器(水箱)蓋及外部強制降溫,待溫度下降后,用擦車的毛巾蓋住水箱蓋擰開,注意防止噴出的冷卻液造成燙傷。
油路氣阻
發動機長時間在高溫下運轉,汽油泵及燃料系內部容易產生氣阻,造成供油不暢或不來油。遇有上述情況時應靠路邊停車,打開應急燈并掀開引擎蓋自然降溫。然后,拆開化油器進油管接頭泵油,將氣阻排出或用擦車的毛巾,包上沙子,注入冷水,敷在汽油泵上,還可用石棉板、木板等將汽油泵和發動機隔開(有些車的汽油泵設置在油箱內,通常不會產生氣阻)。
電瓶缺水
溫度過高時蓄電池中的電解液容易揮發,造成蓄電池缺水,電極板露出氧化、容量下降等現象。因此,在炎熱的夏季要經常檢查蓄電池的電解液高度,必要時應添加蒸餾水。
慎用空調
在夏季,人們的.穿著都比較單薄,車內空調不要開得過大,或長時間連續吹空調,以免人體的溫度與環境溫度反差過大造成感冒。同時,空調連續工作也會增加發動機負荷,多耗油和溫度過高。行駛中還是應該時常打開車窗透透空氣,吹吹自然風。
注意防護
在陽光較強時應戴好防護眼鏡,防止陽光直射或較強的反射光刺激眼睛造成眩目。攜帶子應季備品,如水桶、毛巾、清涼油、礦泉水等,不要喝過甜的飲料。
注意行人
夏季道路兩側樹蔭下,經常會有人散步、乘涼休息,甚至干脆席地而睡。駕駛員在行車中一定要認真了望,避免過于靠右,特別是夜間行車,必要時應在會車變換近光燈視線不清時,鳴笛示意路人注意。
注意休息
由于天氣炎熱,駕駛員一般上半夜難以入睡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白天駕車又渾身是汗,容易困倦、疲勞,甚至頭暈、中暑。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安排早、晚比較涼爽時上路,避免最熱的時間行車。中午應休息1小時,或是在途中增加小憩次數,順便檢查一下車輛狀況,讓汽車也降降溫。
以上是有關于高溫天氣行車的注意事項,對于這幾點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開車出門一定要對汽車進行全面的檢查,避免中途出現故障。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8
避免高溫“作業”
夏季要保持低運動量、短時間,讓身體慢慢適應炎熱的天氣。尤其要盡量避免在陽光強烈的正午時分到下午兩點期間進行戶外運動,因為這個時間里紫外線特別強烈,會灼傷皮膚,甚至使視網膜、腦膜也受到刺激。
選擇吸汗服裝
在夏天運動,溫度和濕度都很高,一定要穿吸汗的棉衫,不要穿緊身運動服,如果濕度排不出去,會對心臟造成很大的壓力。最好準備一套干衣服,特別是上衣,運動后馬上換下濕衣服,否則容易引發風濕或關節炎等病癥。
提前補充水分
夏天溫度很高,大量運動會使身體內的水分流失比較快,因此,建議運動前半小時喝800毫升水。如果戶外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一定要帶瓶水,最好是能夠補充鹽分的。
合理攝入食物
運動前一小時,要吃些主食或者水果,以防止攝入熱量過低,造成體力不佳。
飲水不可過量
如果運動后大量飲水,會給血液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特別是給心臟增加負擔。大量飲水的.結果只會是出汗更多,而鹽分也會進一步流失,引發痙攣、抽筋,建議采用少量多次的飲水法。
降溫不可太急
運動后,全身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增加,皮膚中的毛細血管大量擴張,此時如馬上洗冷水澡或吹電風扇,毛細血管遇冷馬上收縮,汗腺關閉,易患傷風感冒。
莫忘防暑措施
如果做戶外運動,最好戴上運動墨鏡、太陽帽,擦上防曬霜來防止紫外線的侵襲,并帶上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丸)來預防中暑。
適時減少運動
夏季受烈日的影響,許多運動項目就不太適宜進行,可以以攀登樓梯代替登山,以早晚散步代替跑步等。夏季最好的運動是游泳,鍛煉的同時還有降溫作用。如果一定要做遠途運動,注意幫助體溫散發,而且要勤休息。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9
1、不要過量吃冷飲
大熱天冷飲備受人們歡迎,在盡情享受美食的時候,可憐的“胃”開始叫苦連天了,因為這些東西吃起來雖然涼爽可口,但長期食用會影響食欲,不利于消化,還會因過度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局部血管收縮,導致消化道缺血、缺氧,發生胃腸功能紊亂。如果有慢性胃炎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的人,還很可能引起急性發作,特別是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氣體,食用過多就可能會導致胃及十二指腸穿孔、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在悶熱難耐時,多喝些涼開水或吃些西瓜之類的瓜果就可以了,既可以消暑,又不傷害身體健康,吃瓜果還可增加營養。
2、不要吃肉無限量
肉類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過多攝入可使血管硬化,進而升高血壓。同時人吃了大量肉食后,心情會變得煩躁。少吃肉并不等于說不能吃肉,每人每天平均需要動物蛋白50-60克,這些都要靠我們有選擇地吃肉來補充。吃時最好選擇鴨肉、兔肉等具有清涼祛熱功能的食物。
3、不要喝啤酒消暑
研究證實,喝啤酒不但不能消暑,如一次喝啤酒過多,反會對身體造成多種傷害。如果一次喝一瓶以上,進入人體的'酒精含量也同白酒差不多,不但使人口干咽燥,全身發熱,起不了消暑的作用,還對胃腸、心臟、肝臟、腎臟等造成危害。冰鎮啤酒的溫度比人的體溫低20℃-30℃,大量飲用會使胃腸道的溫度急劇下降,血流量減少,造成生理功能失調,嚴重的會引發痙攣性腹痛腹瀉、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4、不要過度貪涼
由于天氣炎熱,人們通常休息不好,加上大量出汗,體能消耗過多,容易產生疲勞,而且大量飲水,也會減弱胃腸功能,導致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出現發病高峰。此時,人們又往往喜食冷飲,過度貪涼也是導致疾病高發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及防范措施】相關文章:
高溫天氣的注意事項08-19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經典)08-18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07-16
高溫天氣的注意事項[經典]09-28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精選]09-20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07-16
[精選]高溫天氣注意事項07-07
高溫天氣注意事項07-27
高溫天氣的注意事項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