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秋雨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雨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雨作文 篇1
思緒如山村里升騰的炊煙,繚繞著,彌漫著,凝聚在云天。積累著,凝結著,成了雨,開始慢慢飄散。四周的空氣格外清新,悶在屋子里很久了。走出去,撐一把紅傘。
“斜風細雨不須歸”渡著悠閑地步子,看著聚集在傘沿,而滴下的淚,潮潤著我的思緒。“秋雨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紅淚可是黛玉的悲哀?“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全都拋閃,奴去也,莫牽連。”這紅淚可是探春離別的留言?“一從而令三人木,苦向金陵事更哀。”這紅淚可是鳳姐臨終的悔恨?“霧月難逢,彩云易散。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田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這紅淚可是晴雯凄慘的哀怨?
淅淅瀝瀝的紅淚總讓我想起《雨巷》:“我希望逢著一位結著秋怨的姑娘,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在雨的曲里,消了它的顏色,散了它的芬芳,消散了它太息一般的目光和丁香一般惆悵。”
徜徉是一地閑愁,三友路的青石小徑。寂寞的守著那一墻枯萎,留下老婦臉上的滄桑。生命的弧度彎出自己的腳步。葉尖在私語中顫抖。霎時傳過些許感動。一條楞青的精神植入心土,我想用一種呆板的笑容來好好對付。看到葉上滾著雨后的淚珠,閉著眼,是那么躊躇,一絲凝眉的.觸動。我很普通,不過如果有陽光照到我身上,我也會發光,長彩的光。我傻傻地伸出手,牽著你,告訴自己心要跟著感覺走,永遠不回頭。
思緒漸漸濃稠,紅淚由珠變成了線,似乎從遠處來了一隊兵戈鐵馬,馬蹄聲漸漸明晰。滂沱的雨澆散了那掙不脫的閑愁,我的心暢快起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竟然突發了“少年狂”。原得一匹快馬,敢隨之風雨馳騁在曠野上。雨助了我的疏狂。手拿一把利劍,任憑風雨,披荊斬棘,瀟灑快意,無所拘泥。
雨勢漸息,蹄聲不聞。錦柔的細雨拉回了我的思緒。夢已醒,現實還在繼續,狂放的英雄情結和纏綿的閑愁別緒依然在我的血液中釋放蔓延。
若是英雄,又怎能不懂寂寞?若是紅顏,又怎能沒有寂寞。
秋雨作文 篇2
近日淅淅瀝瀝的秋雨不帶間歇的下著,讓人倍感壓抑。我自認為雨是天的淚,可我們不知又做了什么讓其無法忍耐的事而揮灑淚水。
今日偶然來了興致想細致感受,撐著傘,漫步雨中。空氣中帶有雨季特有的清新與濕潤。偶有雨粒吹落手上,止步,靜靜的看著它。秋風迫切驅逐了夏的炎熱,颯爽的迎來了秋雨。
看著它我才真正覺得:原來,已經進入秋季了。不知不覺間半年已過,收傘,仰頭。感到臉上落下細細密密的雨粒,竟覺得被夏日烘烤的身在漸漸被滋潤,心漫漫的平靜。莞爾一笑,起步。
前面的枝頭搖曳著一片微黃的樹葉,輕風撫過,飄飄蕩蕩的落到積水中。雨已密集,撐起傘。看著它被無情地擊打,起起伏伏。蹲下,撿起。微黃的手拿著微黃的葉,竟意外的和諧。四下環顧,輕輕放它在稍顯茂密的草間。
默默祝福,希望能給你一處避所,若不被清除,望化作春泥作為回報。倒不是閑來無事,只是看它讓我想起自己,從離開溫馨舒適的家,在社會這個大家中找自己的定位。但對剛離巢的雛鳥來說不可避免的茫然而無錯繼而苦苦掙扎。現在想來,當時僅僅只是希望能有人稍加點撥,可惜
思緒間大雨如盆傾,無法,停下腳步。看著天像婦人般似把所有的不滿與委屈向我們傾訴,許是被傷透了心,竟只一味的發泄。看著雨急速而下,撞擊地面復又被地面強勢反擊。最終它勝利了,匯成一彎淺淺的積水。
但未等放松,飛馳而過的汽車把好不容易形成短暫的家碾的七零八落,原來到底還是敗了。看著周圍亮起的燈光,心有一絲松動,也許還有機會。待天氣晴朗,變成水蒸氣,蓄積力量等下次進行更凌厲的反擊。雖然看似放棄。所以有時放棄并不意味著失敗,同時失敗了也不要輕言放棄。
雨還在下,看看時間,緩慢而又堅定的走向前方。我知道它不會因我的希望而停歇,我能做的就是朝著既定的方向走去,順便看看是否在這朦朧的雨中有一個純粹、真實的世界。
秋雨作文 篇3
人們常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幾天我們,深切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在我們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還沉浸在夏的火熱當中,可是經過了幾場秋雨以后,我們現在感到了絲絲的寒意,覺得秋天不斷來了,而且進入了,深秋時節
“今天天氣很熱,不要穿的太厚。”這好像還是沒幾天之前媽媽對我說的話,可是這兩天媽媽卻對我說一定要把衣服穿厚點,今天的溫度會很低,為什么才幾天的功夫?天氣的變化就這么大呢?這可能就是秋雨功勞吧!
有人把秋雨寫成詩,有人把秋雨畫成畫,而我,覺得秋雨就是一個調皮的孩子。
【秋雨作文】相關文章:
秋雨秋雨作文03-12
關于秋雨的作文:秋雨04-15
秋雨的作文01-16
秋雨_作文01-19
作文:秋雨01-19
秋雨作文12-30
秋雨的作文12-27
秋雨的作文12-29
秋雨的作文12-29
秋雨的作文12-30